2014年O5月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May.2014 第40卷第 翅 J 塑! !塑笪 Q毡 ! 堕 Y ion ities(Social scienc鹤) v0I.40 No.3 演讲辞中的语用移情分析 以奥巴马总统每周电台演讲为例 何晓彤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语用移情现象在自然语言和人类日常交往中大量存在,政治家经常在演讲中使用语用移情策略 来达到他们特定的交际目的,如获得支持、说服群众等。当今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自上任以来便以他雄辩的口 才而闻名,他演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他对语用移情策略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 出发,以耶夫・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论(AdaptationTheory)为理论基础,对奥巴马每周电台演讲辞中的语用移 情现象和移情策略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 [关键词]语用移情;每周演讲;顺应论;策略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215(2014)03—0026—04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每周电台演讲,属于英语政治演讲, (Empathy)是指人们通过对自身情感的感知而产生与他人 是公众演讲的类型之一。公众演讲是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 相接近的情感的体验,从这点来看,移情的过程相当于情感 中,演讲者以有声语言英语和相应的体态语言作为手段,公 的共鸣。1987年,日本语言学家库诺(Kuno)是将移情现象 开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达自己的见解,阐明事理,抒发情感, 引入到了语言学领域的第一人,他指出所谓的移情就是说话 以期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奥巴马的每周电台演讲,具有政 人和其所描述的人或事物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 治演讲所具有的特殊特点。从形式上来说,它既有口语的特 随后,1991年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何自然将“移情”的 点,同时又兼备了书面语的特性;而在内容方面,奥巴马的演 概念引入到了语用学的领域。在他的文章《言语交际中的语 讲辞与时代背景紧密联系,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政治观点 用移情》一文中详细地介绍了语用移情的产生和在言语交际 和强烈的鼓动力量;同时演讲中还采用各种语言技巧和言语 和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并使用了“语用移情”这一概念。他 策略,以在演讲中达到移情于听众的效果,完成自己的讲演 在文章中指出移情在语用学上的概念为:“言语交际双方情 目的,从而获得演讲的成功。在奥巴马成功竞选成为美国第 感的相通,能设想和理解对方用意。他既有语用语言的问 44任美国总统之时起,他雄辩的口才和富有感染力的演讲就 题,也有社会语用问题,涉及说话人如何刻意对听话人吐露 引起了世界性范围的广泛关注。以我国为例,甚至掀起一股 心声、表达用意,听话人如何设身处地来理解说话人言谈的 听奥巴马总统演讲学习英语的风潮,同时,语言学家和学者 心态和意图”(21。从语用一语言移情来看,语用移情指的是 也开始对奥巴马的演讲艺术产生了兴趣,产生了一系列相关 说话人运用语言对听话人刻意地表达他的心理状态和用意, 的研究作品。例如,张丽萍对奥巴马每周演讲词中的模糊表 听话人同时站在说话人的角度能够准确地理解和领悟说话 达作了具体分析;孔静从人际功能的角度分析了奥巴马总统 人话语的意图。何自然认为,语用移情区别于其他言语现象 的每周演讲词;向大军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了奥巴马总统的 的最大的特点是说话人或听话人总是能从对方的话语视角 就职演说词,等等。 出发,对语言进行编码和解码。而从社会一语用方面来说, 语用移情又涉及到了说话人和听话人所处的社会和文化背 一、语用移情和顺应理论 景、风俗习惯、人际关系,以及言语交际时具体的语境等因 (一)移情与语用移情的概念和发展 素。一般来说,社会一语用移情是指言语交际双方能够尊重 关于移情的研究最早起源于德国的美学领域,意为情感 对方的感情和意愿,在言语交际过程中配合默契,从而达到 的相互渗透,现在移情的概念早已跨域美学,与心理学、心理 交际双方共同预期的效果和目的。何自然主要就是从这两 语言学、语言学等相关课题相结合。从心理学上来说,移情 个方面对语用移情进行了解释和论述。 *(作者简介]何晓彤,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用学。 ・26・ 语用移情,在大多数语境中需要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能 不断变化的。虽然某一时刻,语言的选择可能出现静态,但 够从听话人的需求出发,从对方的视角考虑问题并进行语言 的交际l3】。所以,移情的目的实际上就是实现言语交际中, 发话人和听话人之间情感的一种趋同。语用移情在交际话 语中的实现能够缩短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消除心理隔膜, 随即也会经过商讨性而重新做出新的选择。这种可能性也 恰恰说明交际双方在选择语言时不是按部就班机械进行的, 其选择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交际的需要,完成对语言的顺 应。而语言的这种顺应性主要通过四个方面表现出来。维 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交际双方顺利实现交际目的 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语用移情的研究现多被引用于语言 学、修辞学、跨文化交际以及英语教学等领域的研究。例如, 索尔伦的语言顺应理论的问世,对后来语用学的研究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打破了传统英美学派在国际语用学上占据主导 的地位。而在国内,钱冠连教授率先就维索尔伦的顺应论发 表了文章《论维索尔伦的元语用选择功能》【5】,将语言顺应论 唐文生的《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语用移情的培养》, 吕雅菲从英语教学的角度分析了教学中的语用移情及应用, 白树勤则聚焦于口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策略研究。 (二)语言顺应理论 引进中国。随后,语言学家何自然、于国栋也在文章《语用学 新解))-Verschreren的新作评介》【6】中,对维索尔伦的语用研 究进行了详细介绍,分析了顺应论的具体内容。此外,国内 一语言顺应理论(Adaptation Theory)是由比利时语言学家 些研究也曾尝试将顺应理论与其他语用理论相结合,试图 耶夫・维索尔伦(Verschueren)在他的著作《语用学新解》中提 出的。其中,关于顺应论他主要作了两点论述:首先,他认为 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 克服各个理论的局限和缺点。例如,语言学者廖巧云便一直 尝试将合作原则、关联理论和顺应论整合起来而提出三和而 一的“C—R—A”模式 7j。 其次,语言的使用是从语言的结构,交际的语境等方面出发, 动态的根据交际双方不同的心理意识凸显程度而对语境做 出的某种顺应 J。从维索尔伦的上述观点中,我们可以得出 然而,总体来说目前从顺应理论角度对英文演讲辞中的 语用移情进行分析的作品还是很少。事实上,作为选择和顺 应的结果,移情策略作为有效的交际手段发挥着重要的语用 语言使用的过程既是一种对语言选择的过程,也是对语境关 系顺应的过程。 功能。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以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论 为理论基础,对奥巴马每周电台演讲辞中的语用移情现象和 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论认为人们在使用语言过程中能 够不断做出适合于当时交际语境的最佳选择。主要是因为 移情策略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主要以从演讲辞中对人称指 示的选择和对时态和语气的选择而产生的移情现象为分析 重点。 根据顺应理论,语言具有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这三大特 点[引。比如说,移情策略在言语交际中的选择就与语言的这 三种特征紧密相关。首先,语言的变异性是指他限定了语言 可被交际双方选择的可能范围。所以语言的变异性提供了 很多可用来实现语用移情的语言可能,这些为交际行为人根 据具体情况作出语言的选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能使交际行 二、奥巴马电台演讲中语用移情的分析 (一)演讲辞中人称指示语的选择产生的移情现象 本文重点分析了奥巴马每周电台演讲辞中第一人称代 词和第二人称代词的选择和应用。人称指示作为指示语的 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用法及相关研究也是语用学重要的命 题之一。在言语交际中,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指示是相对 为人更好地达成交际目的。其次,语言协商性的特点是指, 语言的选择是根据可能的言语策略和原则而作出的灵活性 的选择,而不是根据功能间的关系,即按机械的方式或是按 照严格的规则和形式而进行的。交际行为人在构建话语时, 灵活地选择移情策略于话语中,从对方的视角出发完成交际 特定的。例如,说话人一般总是以自己为第一人称,而指听 话人为第二人称。随着交际过程的发展,两个代词所指代的 角色也不断进行更迭交换。但与这两个人称指示相比,第三 人称却是不确定的。它既可以处在交际语境中指代言语交 际的双方或双方以外的任何一人,亦可以不在交际情景中。 目的和交际任务。再次,语言还具有顺应性的特点。这个特 点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时从一系列范围不定的语言和语言 策略中作出选择,这些选择是可以反复协商的,直到作出最 符合交际需要的语言选择为止。这就要求交际行为人在作 出语言的选择时,同时要根据发话人、听话人,或有时也包括 不在场的第三者所共处的语境进行顺应,以此来选择适合的 语言和语言形式进行言语交际。 然而,在具体运用中,人称指示的用法和所指并不如所叙述 的这么清晰和简单。有时,人称的指示中心会随着语境和话 题的转换而发生转移,例如,由说话人转移至听话人,或者转 移至交际情景之外的人或物等。总之,说话人对人称代词的 相应选择也反应了说话人对听话人的情感,立场和亲疏关系 关于语言所具有的这三个特征,维索尔伦认为这三大特 等。下面所节选的句子就奥巴马在每周电台演讲辞中对人 称代词的选用所产生的语用移情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征共同存在于语言之中,彼此之间相互关联,无法分割,亦没 有孰轻孰重之分【4]。虽然,这三个特征之中,语言的顺应性 1.第一人称复数we在演讲辞中的使用 在奥巴马每周电台演讲辞中,第一人称复数we是被奥 巴马总统使用频率最多的一类人称指示。在语用学中we的 指示用法分为两种,即包括性的we,包括听众的和排除性的 是其核心特征,然而如若完全抛弃语言的变异性和商讨性特 征,而单独对语言的顺应性进行研究,则难免使顺应性毫无 理论的依据,成为无本之木。 语言的主要特征说明语言的选择范围不是静止的,而是 we,即排除听众在外的。在奥巴马电台演讲辞中,所使用的 ・27・ 第一人称复数we全都属于包括性,即包含听众的we;说话 者和听话者,即总统与普通民众之间存在着地位和权利的巨 权力与意识形态的不同,不能排除听众在收听讲演时会产生 猜忌和不信任的情绪。直呼式“通用你”的使用有利于将听 众可能存在的排斥与猜忌心理情绪降到最低,缓解和消除听 众的心理紧张感。 (二)演讲辞中顺应语境的语用移情现象 大悬殊,说话者使用第一人称复数we作为移情指示手段,避 免了将自己置于与听者形成地位相对立的处境。通过we的 使用,使奥巴马总统的演讲辞比第二人称“你”听起来更加委 婉,减少了听众心理上的隔膜和生疏,增强了演讲辞的说服 力和语用效果,使听众易于接受演讲者的观点,产生情感的 趋同和共鸣,从而更好地实现其交际目的。例如: (1)We are Americans.When times are tough,we 在奥巴马每周演讲辞中,除了对第一人称及第二人称复 数代词的选择而实现语用策略之外,他的演讲辞同时还顺应 了情景语境来实现与听众的情感共鸣。奥巴马在演讲辞中 主要通过移情策略来顺应言语过程中的交际语境。根据维 rae tougher.We put others first.We go that extra mile. We recover,we rebuild,we 0。n1e back stronger and to— gether wewill dothatoncelnore. (2)AsWedo,we havetotake C ̄Rlreforourtroops and veteral ̄who fought in our nalxle.We have to grow our e— conomy and shrink our deficits.We have to fix 0111"infras— tructure and OUrimmigration syst ̄n. 上述中提到人称代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其不稳定性。We可 以指交际中的说话者或任何其他人,无论其在交际场景中与 否。本例中的“我们”是包含性的we,即包括了奥巴马和听 众。根据何自然语用移情的理论,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应尽 量设身处地地从听话人的感受和心理出发,使听话人能够自 觉有效地与说话人展开交际。在奥巴马的电台演讲中,总统 和普通听众之间的话语权利是不对等的,显然奥巴马要拥有 绝对的话语主导权。所以,奥巴马总统在其演讲中大量包含 式“我们”的使用,有利于缩短与听众的心理距离,建立情感 相通的和谐氛围。第一人称复数we的使用不仅维护了奥巴 马作为一国总统的权威,更拉近了和全国民众之间的距离以 便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拥护,实现了语用移情从而达到了最终 的交际目的。 2.第二人称复数you在演讲辞中的使用 通常情况下,人称代词you在语篇中用来指代话语交际 中听话者一方。这个you在交际中可以用来表明说话者在 引出听话者一般的生活体验,同时也可以指代特殊场景中的 某种体验,也日Ll做“通用你”(generic you)。在奥巴马的演讲 中第二人称you的使用也比较广泛。例如: (1)That means bringing in people like Mary Jo and Richard whosejob it is to stand up for you. (2)You meet your deadlines and you meet your re— sponsibilitise every single day.The folk you sent here to serve shoulddothe Same. 在例句中,奥巴马的语气听起来像是与听众进行一场侃侃而 谈的谈话。在上述所节选的例句中,第二人称“通用你”在其 演讲辞中的使用,可以使听众自觉地成为演讲中的组成部 分,仿佛是在与总统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奥巴马在演 讲中,某些语境下对第二人称复数you的选择可以减少他与 听众的距离感,营造一种轻松亲切的交际语境,从而使美国 民众更易于接受总统的政治呼吁与观点。奥巴马总统的每 周电台演讲属于政治演讲题材范围,所以与其听众难免存在 ・28・ 索尔伦顺应论的观点,语言的情景语境主要涉及到言语使用 者的三个世界,即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物理世 界的语境主要是指言语交际过程所发生的时间、地点等物理 构成因素,也叫交际场合。言语过程中对时间指示和空间指 示词的选择是表现物理世界最明显的两种方式 J。社交世 界语境则与言语使用者的社会属性相关联。主要涉及到说 话人和听话人的身份、地位、受教育程度、关系亲疏等因素。 这些方面都会对语言使用者在构建话语时对语言和策略的 选择产生影响。情景语境中的心理世界主要与言语交际中 双方的情感、欲望、意图和动机等心理特征的因素相关。言 语交际过程中发话人为了顺应当时的语境作出对语言的最 佳选择,而释话人则站在对方的角度,在充分考虑对方的需 要和情感下,理解语言对其作出选择来顺应语境。所以,语 用移情策略作为语言策略的一种形式,是言语交际人为了顺 应语言各个方面的情景语境而进行选择的结果。 在奥巴马的每周电台演讲辞中,奥巴马所选用的移情策 略大多是对心理世界语境的顺应。首先,表现为在演讲辞中 对时态的顺应。奥巴马在演讲中主要运用现在时来表现移 情策略。在讲稿中对现在时的运用会给听者以身临其境的 感受,缩短听者与演讲中的人物和事件的距离。为了增强演 讲的亲近感、现实感和直接感。演讲中主要运用一般现在 时、现在进行时和现在完成时。例如: (1)The eoonomy is growing,but keeping it that way mean8 that the folks you sent to Washington have tO do theirjors. (2)This week,we have been humbled by nature’S destructive power.But we’ve been inspired as wel1. 在演讲中奥巴马使用现在时,缩短了过去和现在的距离,拉 近了他和听众之间的关系,使美国民众能够更好地接受他的 演讲内容,感同身受。所以,通过对现在时态的使用,总统奥 巴马实现了对他的听众的语用移情。 除此之外,奥巴马在演讲辞中还做到了对交际中语气的 顺应。在他的讲演中大量地使用了疑问语气和虚拟语气而 产生了移情效果。从功能语法的角度来说,语气是人际意义 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表达言语交际双方的情感、意 图、身份地位等等。在话语中偶尔对语气的转换常能达到意 想不到的效果。演讲者在演讲中可以通过语气的变换,引起 听众的注意力,调动听众的兴趣从而使其与演讲者产生情感 的共鸣。在奥巴马的演讲中,奥巴马主要使用了疑问语气和 虚拟语气来使他的演讲话题更具吸引性,从而使他的听众更 交际中的主导地位。因此,演讲者为了达到与听众交流的目 好地融入到讲演中来实现他的交际目的和语用移情功能。 的,便会运用有效的措辞和语言策略。本文主要从维索尔伦 如下面节选的一段讲稿: 的顺应论角度,分析和探讨了奥巴马每周电台演讲辞中的语 Whv?13o they think undoing rules that pmt ̄t fami— 用移情策略。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奥巴马在演讲中成功地运 liesfrom the wont practices of credit card companies and 用移情来吸引听众的目光,很好地把握了听众的注意力和情 mo ̄gage lenders will make the middle class stronger?Do 绪,拉近了与其全民的距离,使听众感同身受并产生情感的 they think gettign rid of rulse to prevent another crisis on 共鸣,从而成功实现了语用移情的效果和人际交际的意义。 Wall Street will make Main Strut any safer? 在此例句中接连三个提问式的语气为听众创造了良好的演 [参考文献】 讲的氛围,因此有效地在演讲中制造了悬念。这种提问式语 [1]Kuno,S.Functional synta)【:Anaphora—discourse and empathy 气的运用使得听者在听演讲的过程中,一方面思考所提出的 (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相关问题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也使听众共同参与到该情境 (2]何自然.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4): 中,从而使讲演内容更具说服力以达到互动交际的功能。 1O一17. [3]冉永平.指示语选择的语用视点,语用移情与离情[J].外语教学 三、结语 与研究,2007,(9):331—337. 演讲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其主要目的就是达到演讲 [4]Verschueren,J.Understnading 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者与听众之间顺利的交流与沟通。演讲者希望自己的观点 [5]钱冠连.论维索尔伦的元语用选择(J].外国语,199o,(4):23— 和立场能够被听众理解和认可。就奥巴马的演讲而言,总统 28. 希望自己的政治观点得到美国民众的支持和拥戴,同时期望 [6]何自然,于国栋.语用学的理解--Vercshueren的新作评介[J].现 民众乐于倾听以此树立自己的权威形象。演讲的形式并不 代外语,1999,(4):428—435. 同于一般的言语对话,言语双方在话语中交替进行。在演讲 [7]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中,主要是以演讲者单方面的语言输出为主,演讲者占据了 (81钱冠连,霍永寿.语用学诠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Analysis of Pragmatic Empathy of Speech ——Taking the Barack Obama’S Weekly Radio Address as an Example HE Xiao—to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 Abstract:The American president Obama iS famous for his eloquence and he knows how to employ the lin— guistic strategies in his speech effectively.According to the appropriate use of strategies of pragmatic empathy, president Obama establishes an intimate and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with his audience,promoting political views and obtaining support successfully.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the pragmatic empathy in the U.S. president Barack Obama’S Weekly radio addres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erschueren’S adaptation theory. Key Words:Pragmatic empathy;Weekly address;Adaptation theory;Strategies (责任编辑葛鑫)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