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时代下思政课程教育教学体系探索研究

新时代下思政课程教育教学体系探索研究

来源:化拓教育网
党建与社团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新时代下思政课程教育教学体系探索研究南昌工学院 李敏

摘要: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人的重大任务,思政教育是保证这个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也是在必行。关键词:新时代;思政教育;高校

思政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主要涉及:一是人的因素;二是物的因素;三是软资源因素。人的因素主要包括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校学生的培养;物的因素主要包括对思政教学经费的投入、教学设施的整合和应用;软资源包括文化和精神、模范人物、软件与网络、新媒体技术等。作为思政教师首先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真正做到成为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还要既能懂理论又能灵活运用理论,能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思想基础,成为学生人生的精神导师。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为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面对新的历史条件,思政课程改革也要因事而化、也要因时而进、也要因势而新。在大数据时代中,借助数字化教学云平台及课程开发技术,在思政学科发展中进行新的尝试和突破,服务思政课程教研和改革,更好的助推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探索。

一、思政课程体系课改革基本理念

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坚持“大思政体系”基本工作原则秉持“大思政体系”理念,思政课程不是某一门课程,它是一系列课程的组合,除了《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形式与》等课程,还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等课程有机整合在一起,使其发挥最大的教育功用,全方位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同时课程改革要紧密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意识、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通过教育使得学生德才兼备,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注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严肃性与趣味性结合,让学生乐于学习思政课程。课程设计要有针对性,因材施教,不拘一格,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二、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改革思路探索

解决问题,以此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兴趣。

(二)健全课程教研室,实施团队研讨专人授课模式

依据大思政课程体系,打造精细化教学队伍,建议将现有人员进行整合,施行分科教学,成立基础原理教研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大学生职业发展教研室、形势与等多个教研室,完善课程负责人制度建设,加强课程建设。以课程为单位,将思政课教师分成多个团队,整体筹划,分别酝酿,每个团队分别负责研讨,打造精品课程。教育的不仅仅是理论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能够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三)与各系辅导员建立联动机制,实现思政教育全覆盖

思政老师和辅导员都肩负着思政教育的职责,与各系部参与制定本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工作计划,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课程思政”推到各系部,促进“课程思政”整体化落实。通过与辅导员一同来研究学生日常思政教育的相关问题,定期举行联席会议,研讨解决思政教育体系中的相关事宜,切实让思政教育体现在学生身上。

(四)改革课程模式及教学过程,实现多元化交融

构建“立交桥式”教学模式,以思政课专职教师为主体,打通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桥梁、思政课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桥梁,建构一体化育人的格局。

发展“项链模式”教学,整合资源,由思政课专职教师串连主线,把握教材内容,多人合力备课、通力上课,拓宽学生视野,分享人生感悟,增强课堂效果。以问题为导向。开展“问题解析式”教学,推动思政课教材问题体系向教学问题体系转向。

参考文献

(一)党性原则,坚守课堂主阵地思政课程教学改革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第一,必须站稳一个立场――无产阶级立场;第二,必须坚持一个方向――社会主义方向;第三,确保一个理论地位――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要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保持一致。

思政课程改革必须紧紧围绕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服务宗旨,以中国党治国理政服务为目的,培养新时代下政治思想过硬、专业水平过关、道德品质优秀的高校毕业生,进而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领导的作用。还要加强企业党务人才队伍的建设,人才不易得,这更加需要企业在这方面多做努力,对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人才给予充分的重视。对党建思想政治方面的人才加大培养力度,提高该群体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自身综合素质,使之能够更好地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企业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

三、结束语

(一)建设大思政课程体系,丰富育人内容

很多高校现有思政课程,不足以形成大思政课程体系,需要有更多相关课程来支持核心课程。增加相应选修课程,比如:开设大学生法律相关课程,增加大学生对具体法律的较深入学习和应用;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传承中华正能量,提升道德和素质水准;开设国学类课程,增强学生文化素质,打造自身的人文气息和人文素养;开设哲学课程,增加学生对世界、社会、个体的深入认知等等。

教学内容要以课本为纲,又不能局限于课本,要从与学生成长、国家发展关系密切的现实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去分析问题、作的转型升级,才能使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保障企业优化发展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创新基层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顺应时代变化发展的需要,在继承和发扬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基层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向,与时俱进,增强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针对性,才能赋予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更旺盛的生命力,更好的发挥其生命线的作用,进而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1]孙保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有企业核心价值观对接探析[J].中国煤炭工业,2016(12):99-102.[2]何文桓.国有企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思考[J].现代国企研究,2017(22):111-113.[3]朱晓军.论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科研,2017(2):288.在新形势下,只有发挥基层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优势,实现党建思想政治工·18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