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病生名词解释汇总 -

病生名词解释汇总 -

来源:化拓教育网
名词解释

1. 健康 健康是一种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

象。

2. 疾病 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稳态发生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 脱水 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在临床上称为脱水。

4. 低渗性脱水 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

压<280mmol/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过程。

5. 高渗性脱水 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和血浆渗

透压 >310mOsm/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过程。

6. 水肿 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称为水肿。 7. 低钾血症 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 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

8. 代谢性酸中毒 是指血浆中HCO3-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降低的酸碱平衡紊乱。

呼吸性酸中毒 是指血浆中PaCO2原发性增高,而导致pH降低的酸碱平衡紊乱。 代谢性碱中毒 是指血浆中HCO3-原发性增高,而导致pH升高的酸碱平衡紊乱。 呼吸性碱中毒 是指血浆中PaCO2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升高的酸碱平衡紊乱。 9. 乏氧性缺氧 是由于动脉血分压降低,血氧含量减少,导致组织供氧不足的缺氧。

血液型缺氧 是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导致的缺氧。 循环型缺氧 是指因组织血液灌流量减少而引起的缺氧。

组织性缺氧 是指因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减弱而引起的缺氧。

10. 发热 发热是指在发热激活物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

高,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的0.5·C时,称为发热。

11. 过热 是由于体温调节机构功能失调或调节障碍,使得机体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

相适应的水平而引起的非调节性的体温升高。

12. 内生致热源 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体内某些细胞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

质,称为内生致热源。

13. 热限 发热时,体温升高很少超过41。C,通常达不到42。C,这种发热时体温上升的高

度被在一定范围内的现象称为热限。

14. APP 感染、烧伤、创伤、大手术等应急原诱发的血浆中浓度迅速升高的蛋白质称为急性

期蛋白(APP)。

15. HSP 在热应激时新合成或合成增多的一组蛋白质称为热休克蛋白。

16. 应激性溃疡 是指在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休克、败血症、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下

所出现的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急性损伤。

17. 心身疾病 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病因或诱因的一类躯体疾病称为心身疾病。

18. 细胞信号转导 是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

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

1

19.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组织、器官在恢复血流灌注后反而加重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和结

构损伤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20. 自由基 指外层轨道上含有单个不配对电子的各种原子、原子团或分子。

21. 钙超载 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内钙含量异常增多并导致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的

现象称为钙超载。

22. 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是指在体内外因素诱导下,由基因严格而发生的自主性细胞有

序死亡。

23. 凋亡蛋白酶 是一组活性中心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

24. 休克 休克是机体在严重失血失液、感染、创伤等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下,有效循环血量

急剧减少,组织血液灌流严重不足,以致机体细胞和各重要生命器官发生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损害的病理过程。

25. SIRS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指感染或非感染因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一种难以控制的

全身性瀑布式炎症反应综合征。

26. MODS 在严重创伤、烧伤、感染、休克等急性危重病时或在其复苏后,同时或相继出

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的功能障碍的损害,称为MODS。

27. 心力衰竭 在机体有足够循环血量的情况下,心排血量明显减少到已不能满足日常代谢

的需要,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灌流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或(和)体循环静脉淤血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即为心力衰竭。

28. 心功能不全 由于心肌舒缩功能降低或心室充盈受限所致的心脏泵血功能降低。

29. 呼吸衰竭 当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机体在静息状态下,动脉PaO2低于60mmHg,

或伴有动脉PaCO2高于50mmHg,而出现一系列机能障碍、代谢紊乱的病理过程 30. 性通气不足 主动吸气时由于肺泡扩张受限,引起肺泡通气不足。 31. 阻塞性通气不足 由于呼吸道狭窄或阻塞,使气道阻力增加引起的通气障碍

32. 功能性分流(静脉血掺杂) 部分肺泡因严重通气不足,但血流量未相应减少,通气血

流比值下降,造成流经该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氧合便掺入动脉血中,称为功能性分流。

33. 死腔样通气 指的是有通气的肺泡血流相对的减少,以至于这些肺泡内的气体,得不到

充分的利用。

34. ARDS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在多种原发病过程中,因急性肺损伤引起的急性呼吸衰

竭,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

35. 劳力性呼吸困难:体力劳动出现时呼吸困难,休息后呼吸困难症状消失

36. 端坐呼吸:静息时即存在呼吸困难,平卧位时呼吸困难加重,为减轻呼吸困难,患者

被迫保持半坐卧位或坐位,称为端坐呼吸

37.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夜间平卧入睡后呼吸困难反复发作,迫使患者苏醒坐位喘息,常

伴有剧烈咳嗽并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

38. 肺源性心脏病:肺的慢性器质性病变导致呼吸衰竭的同时,可引起右心负荷增大,继而

2

引起右心肥大和心力衰竭

39. 肝性脑病 是由于急性或慢性肝功能不全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代谢障碍为主要

特征的、临床上表现为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最终出现肝性昏迷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40. 假性神经递质 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等化学结构与脑干网状结构中的真正神经递质极

为相似的一类物质

41. 急性肾衰竭 是指各种病因引起双侧肾泌尿功能急剧降低,导致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

乱的病理过程。

42. 氮质血症:指血中尿素、肌酐、尿酸等非蛋白质含氮物质含量增加。

43. 慢性肾衰竭 各种慢性肾疾病引起肾单位进行性、不可逆破坏, 使健存肾单位进行性减

少,出现代谢废物和毒物在体内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内分泌功能障碍,由此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病理过程

44. 意识障碍 临床上意识障碍通常是指觉醒系统的不同部位受到损伤,产生意识清晰度和

意识内容的异常变化。

简答题

1. 休克发生的早中两个时期的特点、机制、表现、代偿(失代偿)意义及防治原则。 2. SIRS的发病机制 3. 肺心病的发病机制

4. 急性肾衰竭的原因分类及防治原则 5. DIC的三个时期和临床表现

(另,各位同学应该根据自己感觉再看另外至少5道简答题。)

由杨玉、陈国良“一帮一”互助小组整理,仅供参考。愿大家平心静气复习,从容淡定应考。 缺血预适应:组织器官经反复短暂缺血后会明显增强对随后较长时间缺血以及再灌注损伤的抵抗力现象 缺血后适应:在缺血后全面恢复及再灌注前短暂多次预灌注,停灌处理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脱水热:脱水严重的患者由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机体的散热受到影响,可导致体温升高,发生脱水热。

热型:把患者的体温按一定时间记录绘制成曲线图称为疾病的热型。 应激反应:在机体受到内外环境的刺激下所出现的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 凋亡小体:程序性死亡的细胞核DNA在核小体连接处断裂成核小体片段,并向核膜下或染色质区聚集形成浓缩的染色质块,内含细胞质、细胞器、及核碎片的小体。 认知障碍:与学习记忆以及思维判断有关的大脑高级智能加工出现异常,从而引起严重的学习记忆障碍,同时伴有失语、失用、失认等认知障碍。 代谢综合征:是由遗传物质与环境共同决定的,以多种代谢异常发生在同一个体为特点的症候群。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