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指在一定专业领域内, 向发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以及 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践证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制修订标准的一种 二 ==.从事全国性标准化工作的技术工作组织,负责本专 业技术领域的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所负责的专业技术 领域,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政主管 部门确定。 准化法》不仅确立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良好的技术组织形式,通过技术委员会能够整合本专业 领域内的各方资源,能够加强行业内专业人士的技术交 的市场地位,同时也确定了其工作职责。 流,能够充分发挥各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它在不断 关注国际和国内专业领域的标准化动态的基础上,加快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规划本专业标准的制修 订,并做好对口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的 技术业务工作。 首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组织专业标准制修订过程 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草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现状 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 员会在借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以及工业发达国家组织技术委员会制定、修订标 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根据标准化工 作的需要,于1979年开始陆续组建起来。 拟标准、审查标准的有效组织形式,我国标准化法》 就明确了它在标准制定中的作用。在密切跟踪和研究国 际标准化组织的相关国际标准化活动进展的基础上,标 准化技术委员会研究国内行业最新动态和有关方针, 建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生产、 使用、科研、教学、监督检验、经销等专家的作用,更 好地开展各专业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属于综合性的、基础的和涉及部门较多的技术委员 会,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和管理;属于产 品方面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标准化行政主管 部门委托有关主管部门负责领导和管理。标准化 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有关主管部门领导和管理技术委员会 的工作情况,必要时可对委托的主管部门进行调整。国 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和组建全国专业标准 化技术委员会。 对于专业范围较宽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可建立分技术委员会。例如,全国海洋船标准化技术委 员会(SAC/TC12)由于其专业范围宽泛,设有修船 (TC12/SC2)、船舶基础 (TC12/SC1)、造船工艺提出最切合市场的标准化需求,构建并不断完善本专业 的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提出本专业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 业标准的规划和建议。同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还对本 专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复审工作,对标准送审 稿进行审查,对标准中的技术内容提出审查结论意见。 根据2011年数据统计,1 450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 中,标准归口单位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有1 325项,占 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总数的91.38%,与2007年的 71.74%相比,增加了27.4%。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中标 准归口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比重逐年增加。由此可见,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挥着技术标准“带头人”的作用, 近年来不断加大了其在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中的参与程 度。 其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标准化意识较强的企业提 供了标准化技术服务和标准化渠道。随着市场竞争的日 益激烈,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标准化是提升管理水 平、增强企业实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必要途径。笔 者就经常接到很多企业关于标准化方面的咨询电话,他 们主动寻求相对应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寻求行业内的 标准化信息资讯,同时,还有意识地通过标准化技术委 员会将自己的企业标准提升为行业标准乃至国家标准。 另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提高行业标准化意识中体 (TC12/SC3)、船用材料应用工艺(TC12/SC4)等8个 分技术委员会。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由本专业有关各方面 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丰富实践经验并且熟悉和热心标 准化工作、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组成,是 一个有权威的常设组织。截至2011年12月,我国已有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490个,分技术委员会657个。 技术委员会在我国标准化发展中的作用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在改革开放中产生的, 并在新旧两种交替中不断发展,现已Et趋成熟。当 现了重要的作用。以上海为例,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为了帮助上海中小企业提升标准化和质量水平,从而提 前,各个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正朝着更加细化和创新的方 升企业竞争力,组织落户上海市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每 月为中小企业开展免费的标准化知识培训。这种标准化 知识培训,积极尝试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各相关企事 业单位、行业协会的合作,不仅普及了标准化知识,同 时也提高了行业的标准化意识和标准化水平。 处的责任。还有很多企业在申请承担秘书处之初干劲很 足,正式获批后作却迟迟不开展工作,标委会形同虚设。 所以,行业标准化意识亟待提高。 4.工作机制不完善 我国标准化管理虽然经过几次改革,但是从整体上来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标准化技 术委员会也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1.秘书处标准化工作人员紧缺 讲,标准化管理、标准的运行机制仍然十分滞后, 与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在此管理下 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运作机制也不够健全,仍处于不 断完善阶段。很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除了每年1次的全 体委员会工作会议以外,委员之间很少交流,委员与秘 书处之间的信息也只是处于单向传递的状态,正常的工 作会议、交流机制和保障机制尚不够完善。各标准化技 术委员会之间也缺乏相应的沟通。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成 功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其引领下的整个行业市场运 作比较规范。而由于其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缺少与其交 流,无法从中汲取好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方法。而事实上, 由于各个行业并非的主体,行业领域之间是相互渗 入的,因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之间的交流不仅能传递 先进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也能拓展信息渠道,加强 行业间的协作和交流。 5.社会影响力欠缺 对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来说,秘书处的工作活力和 工作效率是直接影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运作好坏的关键 要素。标准化工作要想朝着稳定良性的方向发展,必须 逐步壮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人员队伍,这是 标准化工作有序良性发展的根本,也是我国在短时间内 缩短与国际标准化差距的必经之路。从目前来看,与各 行业内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源相比,标准化技术人员相当 紧缺,这使得秘书处的标准化工作人员队伍不稳定,且 地域之间的秘书处工作人员的标准化水平也差异甚大。 一些新筹建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因秘书处经验少、标准 2.与市场的结合度不謦 化知识不充足而使得工作迟迟无法打开局面。 从实际的标准制修订过程来看,秘书处单位仍承担 着标准研制的主要任务,没有很好地调动有关单位承担 或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的积极性。这不仅加重了秘书处 的工作负荷,同时仅凭秘书处单位研制标准也无法代表 行业内各方利益。秘书处只有更紧密地与企业结合,才 能更好地了解和支持企业的需求,更好地利用企业的人 力、技术和财力,制定出更能切合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 的标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 3.行业内的标准化意识较弱 由于我国近代标准化发展缓慢,整个市场标准化意识 较薄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社会影响力欠缺。很多企 业对如何寻求标准化方面的信息及标准化技术支持无从 下手。部分企业不清楚怎样去了解行业的标准化动态, 不明白怎样建立企业标准体系,进行企业标准化工作, 甚至有很多企业不知道标准化对企业发展有何作用。更 有一些企业不明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什么要牵头起草 标准,认为专业领域中的几个龙头企业所认可的技术标 准就应该是整个市场的标准,不清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规范整个行业标准化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应尽的职责。 目前,在整个市场经济活动中,行业标准化意识比 较薄弱,这对构建行业内标准体系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 的标准非常不利。也正因为如此,在制定标准时,需要 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进行市场调研和实验测试, 以获得最佳的技术数据。而这样做,客观上会进一步加 可见,市场对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存在依然缺乏高度 的关注。 建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几点建议 1.加快标准化人才的培养 大标准化工作在时间和经费之间的缺口。另外,有很多 企业仅仅把承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视为行业 地位和荣誉的象征,并不能正确认识标准化对企业的意 义,对参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角色、作用和使命缺乏 要建立、企事业、科研院所等多方参与的标准化 人才教育和培训机制,研究和制定培养标准化人才的规 划,实施国际国内标准化人才培养计划。在全社会范围 内培养一批既掌握标准化专业知识,又熟悉专业技术、 基本的认识,不能真正地承担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 —— 50 大众标准化2012・05 当前,我们欣喜地发现,标准化的相关知识 已进入到了大学课堂,这是一种普及标准化 的重要方式。其次,宣传大型企业的成功案 例。我们可以看到,在标准化活动中非常活 跃的企业,无一例外都是在市场中表现出色 的企业,甚至有一些还在国际市场中大放异 彩。这些成功案例的宣传势必会吸引企业的 注意力,并引发他们对于标准化的深度思 考。 4.完善内部和外部工作机制 不定期地组织召开学术交流会,加强委 员间的学术交流,强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 工作沟通机制。定期撰写工作简报,收集行 业动态、工作新闻、学术交流、标准制修订 等信息,形成秘书处与委员之间的双向交流 模式。探索工作机制的创新,积极吸引行业 优秀研究培训机构参与相关标准的制订工 作,提高标准研制质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应积极加强与行业的互动,引入竞争和奖励 机制,鼓励有条件、有热情的单位参与国家 精通外语、了解国际规则、懂得国家和产业发展战 略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重点培养能担任国内和国际标准 标准的制订。秘书处还应主动加强与各地行 业协会的交流,充分发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行业技术平 化组织中重要职务的标准化专家,产生一批能进行 标准化工作的标准化人才。例如,上海的标准化知识培 训工作已经开展起来,很多企业都积极参与了相关课程 的培训,旨在培养一批既懂专业技术又熟悉标准化知识 的人才。 2.加强与企事业之间的交流 台的功能。同时,还应加强与其他技术委员会之间的交 流,吸收、借鉴好的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加强行业间 的标准化工作交流和技术交流。 5.提升社会影响力 加强对外宣传力度,扩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影响。 通过平面媒体、电视媒体、互联网等途径及时发布标准 化技术委员会工作进展的新闻。例如,全国会展业标准 首先,要加强与单位委员之间的联系。单位委员一 般都是与本专业有关的企事业单位中技术力量较强、标 准化工作较突出的单位。加强与单位委员的交流可以了 解更多的行业动态和技术信息,可以吸收先进的管理模 式。其次,加强与外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交流。从根本 上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是为经济主战场上的企 化技术委员会于2009年完成了其网页的制作,目前所有 的工作动态和学术交流都已通过网络平台向公众展现。 很多企业已经通过网站了解并不断关注全国会展业标准 化技术委员会的工作。这样,不仅提升了公众的标准化 意识,也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强了宣传力度。同时, 各委员还可以通过各种会议做专题宣传。像第5届中国 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CEFCO 2009)上,全国会展业 业进行服务的技术性组织,企业是标准化工作的服务主 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只有通过与企业联合开展标准化 工作,才能更加契合市场需求,更好地服务市场。 3.增强行业内标准化意识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陈先进就代表其技术委员会作了 全国会展标委会组织机构、会展标准体系、经济贸易展 览会术语标准的制定进展等情况的介绍。这些活动都有 效提高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国际和国内的影响。■ 增强行业内的标准化意识,首先要普及标准化知识。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