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考中国近代史复习题
一、列强的侵略及中国人民的抗争
1、 年 月 日, 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缴获的全部鸦片,是中国人民禁毒斗争的一次伟大胜利。
2、 年 月,鸦片战争爆发。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火烧圆明园的侵略者是
5、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 多万平方公里。 6、“大将筹边人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这首诗赞扬的是 ,19世纪70年代,他率军收复 ,巩固了西北边防。 7、“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是人们为哀悼在甲午海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写的挽联。
8、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及危害。 时间: 内容: 影响:
9、为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第二年,清被迫同西方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 10、《辛丑条约》的内容有哪些,有什么影响? 内容:
影响:
二、近代化的起步
11、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 ”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
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12、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以“ ”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企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 、张之洞创办的 和 等。 14、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16、 年武昌取得胜利后,全国先后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
1
1912年元旦,中华成立。 17、辛亥的历史意义
18、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等。 19、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新民主主义的兴起 1、 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首先发起五四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中学生们提出的要求(或散发的传单内容)有外争国权、内惩、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曹汝霖等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6月初,上海工人、商人支持学生运动,运动的中心由 转移到 。 2、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 的爱国运动,是 的开始。
3、中国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代表、内容、及中国党成立的意义。
时间: 地点: 代表: 内容:
成立的意义
4、1924年5月,黄浦军校成立, 任校长, 任政治部主任。 5、1926年,广东国民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三个军阀。在北伐过程中,第四军叶挺团奋勇争先,连续取得汀泗桥战役和贺胜桥战役的胜利。
7、 年 月 日, 等人领导了南昌。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反动统治的第一。
8、1928年4月, 率领南昌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 领导的工农军会师。巩固了井冈山根据地。
9、 、 等是中国党领导战争、创建人民的开始。 10、红军长征的原因、起止时间、长征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2
原因: 时间: 意义:
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日本发动了 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什么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3、中国对日本侵略者的全民族抗战开始于七七事变 之后。
4、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 之内,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入下武器的士兵达 人以上。
5、1938年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指挥中国血战台儿庄,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6、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1940年8月,八路军在 的指挥下,发动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 规模战役。
7、1945年4月,中国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主要讨论
的重要问题。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大会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五、人民战争的胜利
1、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在周恩来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和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人民战争进入战略的标志是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三大战役中,人民共歼灭和改编150多万人,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战争在全国的胜利。(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请填写三大战役的基本情况 战役名称 参战 主要指挥者 结果 辽沈战役 东北 林彪、罗荣桓 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中原、华东刘邓、陈毅、粟裕、奠定了长江军 谭震林 以南各省的基础 平津战役 东北、华北 华北全境基本解军 放 4、1949年4月、南京,使统治中国22年的政权垮台的战役是渡江战役
3
5、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党得到人民的支持。②指挥得当,战士英勇善战。 六、中国近代经济社会生活科技与思想文化
1、提出“实业救国”并创办大生纱厂一系列企业清末状元是张謇
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中已经出现有交通工具有轮船、火车、通讯工具有电报、文化娱乐方式有照相、电影和报纸。
3、詹天佑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4、撰写了《制碱》一书、并创造了“侯氏制碱法”我国化学家是侯德榜。 5、《海国图志》的作者是魏源,《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编写此书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6、“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等进步观点出自魏源翻译的《天演论》一书。
7、 在我国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被废除的时间是1905年。 8、 文学巨匠鲁迅的代表作是狂人日记》、《孔乙己》。美术大师徐悲鸿的代表作是《愚公移山》。
9、 人民音乐家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
本册应掌握的图有:P6导言框圆明园残迹图 彩图7孙中山像 P94三大战役示意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