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出实效
——“钉钉”在构建“智慧校园”中的运用
【摘要】
随着传统办公平台的弊端日益显现,主要服务于工作的即时通讯软件“钉钉”应运而生,它以其方便快捷、灵活、智能、跨平台沟通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中小学校的欢迎。“钉钉”平台的合理运用,能更好地服务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提高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
钉钉 信息化管理 实效 智慧校园
教育管理信息化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有力手段。校园网、局域共享、邮箱、QQ、微信、在线留言等互动平台已经出现在众多学校的信息管理方式中。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平台逐渐暴露其弊端,对工作的有效开展造成了不少的麻烦。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一款高效、便捷的即时通讯软件“钉钉”应运而生。我校也顺应时代发展,开始探索“钉钉”平台在构建“智慧校园”中的应用。
一、选择钉钉原因
在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初始阶段,我校曾与多家企业沟通,并打算引进一套学校OA平
台。但是,由于OA平台的部分自定义设置需要收费,基本功能运用与主要版本升级也都需要收费,数以万计的高额费用令我们望而却步。有些还不支持手机用户,不能跨系统使用,所以我们不得不放弃,只能另辟蹊径,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我校传统的办公方式存在耗材量大,耗费时间长,办公效率低等问题。我们必须在工作方式方面做出改进,于是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在艰难中开始。
自2016年以来,我们学校采用了某个工作组作为交流思想、发布信息和传阅文件的重要方式。但是,由于其自身功能的局限性,在内容发布后,无法及时知道对方是否已经查看该消息,是否按时接收文件,有时必须对重要通知进行逐一确认,保证对方接受消息才放心,这无形当中增加了办公人员的工作量,既耗时又费力。随着“钉钉”平台的广泛推广,因其具有准确通信,协同高效,支持跨平台和跨系统、可实现云移动办公,和提供免费基本服务的优势。因此,我们学校开始探索钉钉在学校管理信息中的应用,这也促使我们学校进入了“无纸化办公”和“移动办公”的新时期。
二、使用钉钉带来的方便
1、强化职工考勤
我校地处赣南山区,存在下辖村小多、学生分布广、交通不便的特征。学校对各教职员工的考勤存在很大的漏洞与缺陷,为了有效规范教职工的作息时间,管理员可以通过“钉钉打卡”这一功能,要求教职工实时实地打卡,并结合制定的相关考勤制度,杜绝教师出现迟到、早退、旷工等情况,极大的节约了考勤成本。
2、优化班级管理
“钉钉”软件在协助教师进行班务管理上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教师通过班级钉钉群,及时发布班级简讯或公告,避免学生遗忘或传递信息时的错误;家长可以通过定制的成绩管理系统,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家长也可以通过留言等方式,与教师无缝沟通,让老师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家庭情况,取得教育的共识;教师在班级钉钉群里分享一些优秀的育儿经验,或鼓励家长把自己平时在培养、教育孩子方面的优秀经验“晒”出来供大家共同学习;教师还可以把孩子们在校的一些表现、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或者同学们的获奖时刻、精彩瞬间在钉钉群中发布,让家长真实感受到了学校对孩子全面发展所付出的各种努力与心血,既融洽了教师和家长们的关系,又促进了家校间的交流合作,让家长更愿意配合学校的工作。
3、实现准确沟通
使用钉钉发布消息时,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法,以便按需推送信息,避免对所有成员进行信息“轰炸”。 在发布信息之后,发布者是可以知道对方是否及时查看该消息,是否按时接收该文件,实现“阅读,未阅读,一目了然”的喜人效果,无须逐一确认。 必要时,还可以使用钉钉软件中“钉一下”功能,及时通过应用、短信、网络电话等形式提醒未查收消息的教师尽快查收,实现重要信息的百分百传达。
4、获得高效协作
学校工作有时需要不同部门和教职员工的密切合作才能完成。例如,学校计划于周四下午在教学云平台上举办培训活动。过去,必须召集相关人员来参会并逐一安排任务,如培训当天早晨要进行环境准备检查(卫生、停车安排、培训场地音响、空调、无线网络及后勤安排等)、材料准备检查(培训材料、PPT、培训纸质资料等)、人员安排检查(安全保卫人员、宣传报道人员、服务师生人员等),任何工作安排,实施不到位,都可能会影响
培训活动开展的水平。但是,在我们使用钉钉办公软件的“任务”应用程序后,只需在手机上进行简单的操作,即可为每个子任务的完成设置完成时间和负责人。如果任务执行者有任何问题,我们还可以及时用钉钉免费电话进行沟通。一旦到达截止时间,任务将通过“ding消息”提醒未完成的朋友,任务发起者只需要检查任务列表,在任务的不同时间节点,各项准备工作谁完成了,谁没完成,一目了然。
为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将教师分为不同的群体,形成以下组织结构:行政管理组,年级组,学科组,后勤组,班主任组,党员组,信息化教学组......这样组织结构,有利于一定范围内的信息精确推送,也有利于教师打破办公室的空间分布,随时在线进行专业研讨和交流;同时,建立信息化教学小组,也更有利于组织对教育信息化感兴趣的教师进行学习提高,为学校培养信息技术骨干奠定基础,促进学校信息化进程的良性发展。
5、加强情感沟通
钉钉最初只是一种工作方式,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学校将钉钉的功能从技术手段拓展到人文关怀。 例如,元旦、新年或学校重大活动等时间,学校领导可以通过“发红包”的方式,活跃气氛,促进同事间和谐融洽关系的形成。如果有师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荣获奖项,教师们都能在钉钉协作组中互相祝贺和鼓励,营造“人人学先进、事事争先进”的良好氛围。在教职员工的生日那天,工会则代表学校发了一张生日蛋糕卡,同事们则通过钉钉发送了一个个暖心的生日祝福……
三、关于使用“钉钉”的几点思考
1、教育信息化过程离不开校长的担当
虽然钉钉的功能十分齐全,但我们学校的推广过程并不顺利。从学校研究、论证、认可钉钉管理平台,决定组建钉钉群,到信息技术处主任使用和推广钉钉,几周过去了,群内只有学校的行政人员,一些教师还有强烈的抵触情绪,一些老师直言不讳地想放弃。在这种情况下,校长亲自接管了钉钉管理管理,分别扮演管理员,培训师和服务员的角色,仅用了两周的时间就完成了全校教职工从原有工作群到钉钉管理平台的平稳升级,校长以身作则的行为已经深深地感染了每个人。
在我们学校推广和初步应用钉钉是我们学校推动教育信息化管理的一个缩影。同时,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方向也考验着校长信息领导的水平。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实施绝不仅仅是信息技术教师的问题,而是校长的责任与担当。校长应该把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任扛在肩上,把工作放在手中。
2、教育信息化过程离不开灵活的培训方法
我校传统的教师信息化培训大多采用先动员,再培训和后期使用的方式,有时效果并不理想。有些老师开玩笑说:“培训前,雨里雾里;培训时,斗志昂扬;培训后,恢复平静。”为了促进钉钉的推广,领导设计了“抢红包”的方式,让教师学会相应的技能就能得到相应的反馈,在激励中强化,在强化中激励。在使用过程中,教师们逐渐熟悉钉钉平台环境,遇到困惑和问题,及时回答、解决。在这次钉钉操作技能培训中,我们学校还采用了分层训练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培训。校长将首先培训学校的信息技术骨干,然后用信息技术骨干完成培训。学校的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只有师生关注未来社会人才的需求,才能就信息化建设达成共识,激发积极参与的愿望和乐趣,这样,学校的信息化才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钉钉”平台在学校管理信息化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的提高了学校
各项工作的开展。但学校管理信息化仍然是一个艰难的实施过程,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迎难而上,全力探索,为“智慧校园”的构建舔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