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質量管理与控制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必须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贯彻\"预防为主,检验把关\"的原则,因此,必须严格把好质量控制关。随着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定》的出台,国家加大了水利方面工程建设的投资力度,水利工程建设在各地如雨后春笋积极响应实施。但是随着水利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加,水利工程建设领域中存在的工程质量问题也日益暴露,而水利工程质量的好坏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切实加强对水利工程质量的监督控制与安全管理,是今后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应着重把握和注意的问题。
1.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特点
涉及面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涉及工业、水利、电力、交通、矿山、城建、环保等诸多领域。涉及学科多,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涉及地质、气象、园林、经济、法律、管理等学科。涉及法律、法规多, 工程施工管理涉及《合同法》等,同时涉及水利、电力、交通、土地、矿山、城建等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不确定性强,对工程施工管理影响因素主要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其中自然因素有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土壤类型等因素,水利工程的自然因素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可能决定工程的成败;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参与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工作态度、协调配合能力等。地区差异大,全国各地存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甚至在一个县、一个乡、一个村都存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缺少统一的量化标准,由于施工管理表现形式不一样,难以准确判定,客观上给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2.1 人员: 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 也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操作者。凡是参与建设的全部人员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施工质量, 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包括人的政治思想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
2.2 机械设备:施工机械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物质基础与前提条件,它对水利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均有直接影响,为此在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工程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机械设备的功能等因素,合理配备各
种机械,使之有机联系且相互配套,以充分发挥机械的效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3 工程材料: 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 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制造出的整体工程质量肯定不会满足质量规范标准。
2.4 方法:施工工艺和方案是进行科学施工的措施和手段,对工程质量影响较大。施工工艺技术包含整个施工期内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验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方案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水利工程进度、质量和投资控制三大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全面分析,力求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工艺上先进、操作上方便。
2.5 施工环境: 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客观环境,如: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等;
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劳动工具、作业面等。对环境因素的控制涉及范围广,因此在制定控制方案、措施时必须全面考虑,综合分析。
3.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中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 3.1 设置质量控制点
质量控制点为保证施工质量而事先确定一些重点控制对象、关键环节或薄弱领域。在质量控制点的选择过程中, 一般关注那些技术难度高、对质量影响大或者一旦发生质量问题产生危害广的领域作为质量控制点。在确定质量控制点后,施工企业技术人员要事先分析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 再针有的放矢地制定对策措施进行预控, 以保证工程质量。
3.2 严格工序间的交接检查
工序作业, 尤其是隐蔽工程, 必须按有关验收规定, 经现场监理人员检查、验收签字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一般的交接检查程序为: 先由施工企业自检和专职检查人员检查, 如发现不合格,即进行返修。如认为合格或经返修合格, 通知现场质量监理人员检查或请有关部门代表会同检查, 如监理人员检查不合格, 须立即返修; 如检查合格或返修合格, 由监理人员签署合格意见, 施工企业进行下道工序的建设。
3.3大力推行水利工程建设\"三制\"制度
水利工程建设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根本措施。只有项目法人切实负起了工程建设的全部责任,才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组织工程建设,从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保证工程质量。在进行招投标时,要严把资质审查关,不允许任何无水利水电工程资质的承包商承担水利水电施工任务;不仅要看投标单位的资质,更要着重其实际业绩。特别要重视工程项目的资源配置是否到位。杜绝层层转包。要加大对监理单位监管力度,切实改变少数项目监理不到位的现象。
3.4 加强对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管理
质量意识对控制水利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只有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相关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才能使水利工程的质量有保证。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人员,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都需要在工作中重视工程质量,都要自觉去提高工作和服务质量。水利工程相关监督单位也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质量意识。只有水利工程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质量意识得到了提升,才能使他们自觉的对水利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和管理。
3.5 加强工程原材料质量管理
工程原材料是水利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质量。建设单位在进行材料采购时,要货比三家,经过仔细对比和分析后,选择最优的货源。购买的工程材料在进场时需要有质量合格证书和检验报告。工程中负责材料管理的人员应当对材料进行验收,检查其数量和质量符合采购要求。对于特殊材料,进场时需要出具其相关报告和证书,对于重要的原材料要进行检验试验,确保水利工程原材料质量满足施工的要求。
3.6 大力提倡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实质, 是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采用从后往前做的模式, 即根据市场确定产品, 根据产品确定技术和工艺, 最后确定所采用的技术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引进。项目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才能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并且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 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同时, 技术创新还为体制创新、结构创新和机制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 是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基础。
总结
水利工程质量作为工程建设的百年之计,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财产息息相关。在工程建设中应该严格工程技术规范要求,切实加强对水利工程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时要严把质量关,做好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确保水利工程的高品质完成。
参考文献:
[1] 兰代祥.浅谈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质量控制及相关管理工作[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