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解析
1. 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A. 契丹、党项、匈奴 B. 契丹、党项、女真 C. 党项、女真、回纥 D. 匈奴、回纥、吐蕃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对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辽是由契丹族建立的,西夏是由西北的党项少数民族建立的,金政权的建立者是东北的女真族。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2. “辽国号的意思是镔铁,显示它们的坚硬,但镔铁也会锈坏,只有金永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你认为说这段话的人物最有可能的是 A. 阿保机 B. 阿骨打 C. 元昊 D. 赵构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115年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B项符合题意;阿保机建辽;元昊建立西夏;赵构建立南宋。一次分享ACD不会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专题复习辽宋夏金民族政权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列表格复习加深理解掌握。 3. 以下不属于金朝改变女真习俗的措施是 A. 仿照南宋改革官制 B. 积极发展农业生产 C. 改革女真军政体制
D. 模仿汉字结构,创制女真文字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仿照南宋改革官制,属于金朝改革措施,A项符合题意;金朝改变
女真习俗的措施是积极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推动手 工业、商业发展;改革女真军政体制;模仿汉字结构,创制女真文字。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4. 《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教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当时的国耻是指 A. 金灭北宋 B. 辽灭北宋 C. 辽灭金 D. 蒙古灭宋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靖康之耻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郭靖及杨康。1127年四月,因为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初,金兵攻到汴京城。金立张邦昌为帝,掳徽、钦二帝和太妃、太子、宗戚等3000人,以及掠夺的大量金银财宝,北归金朝。北宋灭亡。这件事史称“靖康之变”。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5. 岳飞是我国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他“精忠报国”的故事世代流传。某电视台想拍摄一部反映他生平的纪录片,如果请你当导演,下列情景中不可能使用的是 A. 训练岳家军排兵布阵 B. 在郾城大败金军 C. 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 D. 根据《宋金对峙图》安排战术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此时岳飞已被秦桧害死,1141年宋金和议后形成了宋金对峙局面,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岳飞”是解题的关键,1141年宋金和议后形成了宋金对峙局面,此时岳飞已被秦桧害死。
6. 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A. 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 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 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辽宋夏金历史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当时的中国属于政权并立时期,十世纪初,契丹族首领阿保机建立辽政权,960年赵匡胤及建12世纪初女真首领阿骨打建立金政权,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政权,立北宋,辽宋夏金并立。故选C。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金和南宋的对峙 7. 两宋政治特点的相同之处有 ①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②皇帝靠和议苟安
③投降派占上风,主战派受排挤 ④都城都在开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8. 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其中“靖康耻”发生于 A. 1115年 B. 1126年 C. 1127年 D. 1140年 【答案】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9.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 宋辽对抗 B. 南宋与金对峙 C. 宋夏和议 D. 北宋与金对峙 【答案】B
【解析】题文的杭州指的是南宋都城临安。宋辽对抗和宋夏和议都发生在北宋,故AC不符合题意;北宋与金对峙的说法错误,排除D。南宋与金对峙是题文诗歌的时代背景,故选B。 10. 明朝人文徵明在《满江红》词中感慨岳飞的遭遇:“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岳飞抗金胜利后达成澶渊之盟 ②宋高宗害怕自身统治受到威胁 ③秦桧以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④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广泛同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的将领,而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之间的战争后签订的和议,①不符合史实,应该排除,②③④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词句的含义,这段材料描述的是岳飞抗金,遭到秦桧陷害的历史,利用排除法分析①说法不正确,由此得出正确答案。
11. 有人认为今天不要多讲岳飞,否则会伤害民族感情和民族关系。这种观点 ①忽视民族间战争的性质,不是科学的态度 ②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不计历史旧账 ③把赞颂英雄人物与民族团结对立起来 ④正确看待了岳飞抗金,有利于民族团结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正确认识岳飞抗金的史实,对题干观点进行评价。岳飞抗
金是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之间的战争,不多讲岳飞怕伤害民族感情恰是缺乏从整个中华民族角度看问题的科学态度;岳飞是一位抗金英雄,我们应该颂扬,但这并不会破坏民族团结,题干观点将两者对立是错误的。故选B。
12.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融合。两宋时期,曾出现了宋与辽、西夏、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的历史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南宋时,辽政权早就被金政权所灭亡,排除含辽的政权ABD,所以C项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金首先灭辽,所以,辽只与北宋并存,南宋时期,辽已经不再存在。
13. 明朝人文徵明在《满江红》词中感慨岳飞的遭遇:“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岳飞抗金胜利后达成澶渊之盟②宋高宗害怕自身统治受到威胁③秦桧以谋反罪杀害了岳飞④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广泛同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的将领,而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之间的战争后签订的和议,①不符合史实,应该排除,②③④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词句的含义,这段材料描述的是岳飞抗金,遭到秦桧陷害的历史,利用排除法分析①说法不正确,由此得出正确答案。 14. 南宋疆域比北宋疆域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A. 宋辽和议 B. 宋夏和议 C. 宋金和议 D. 金灭辽国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疆域比北宋疆域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金宋和议,双方划定疆界,宋割唐、邓、二州之大半予金,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宋金议和的相关知识,宋向金称臣;宋每年向金交纳大量岁币;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15.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 军阀割据 B. 南北政权对峙 C. 政权并立 D. 战乱长期不息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宋、夏、金时期是民族政权并立,与北宋对峙的政权是辽;与南宋对峙的政权是金;因此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二、材料分析题(3小题,共30分) 16.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岳家军”郾城大捷,他们还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战绩?
(2)图二说明了“岳家军”的什么特点?“岳家军”最终没有取得抗金斗争胜利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
(3)观察图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湖之畔岳飞墓前对联中“白铁无辜铸佞臣”中“佞
臣”指的是谁?
(4)结合上述图片和问题的回答,我们应该学习岳飞什么精神?
【答案】(1)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迫使金军后撤,有效地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
(2)“岳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原因:南宋统治者腐败无能,害怕抗金力量的壮大会危及他们的统治。 (3)秦桧。
(4)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理想、有抱负,精忠报国、坚强勇敢等。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岳飞带领岳家军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迫使金军后撤,
有效地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
(2)依据图片信息可知,“岳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原因:南宋统治者腐败无能,害怕抗金力量的壮大会危及他们的统治。
依据所学可知,西湖之畔岳飞墓前对联中“白铁无辜铸佞臣”中“佞臣”指的是秦桧; (3)
(4)开放性题目,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理想、有抱负,精忠报国、坚强勇敢等。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送至雄州交割。”
材料二:绍兴十一年(1141年)双方达成和约:①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赵构为皇帝。②划定疆界……③宋每年向金纳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
材料三:(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四:“俗勇悍,喜战斗,耐饥渴苦辛,骑马上下岸壁如飞。”迁都二十年后,“女真人寝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除上述材料反映的和议外,北宋政府还与哪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和议?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请比较一下,宋辽和议与宋金和议各有什么特点。 (3)结合材料三、材料四,谈一谈你对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签订和议的看法。 【答案】(1)澶渊之盟。西夏。
(2)宋辽和议:宋辽在政治上平等,经济上宋妥协退让。宋金和议:二者在政治上不平等,南宋向金称臣,通过送“岁币”苟且偷安。
(3)和议对宋朝是屈辱的,加重了宋朝人民的负担。从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议和本身是民族友好的表现;双方减少了战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双边的交流;有利于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和制度;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 【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送至雄州交割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澶渊之盟;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044年北宋与西夏签订和议;
(2)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宋辽和议:宋辽在政治上平等,经济上宋妥协退让。宋金和议:
二者在政治上不平等,南宋向金称臣,通过送“岁币”苟且偷安。
(3)依据所学可知,和议对宋朝是屈辱的,加重了宋朝人民的负担。从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议和本身是民族友好的表现;双方减少了战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双边的交流;有利于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和制度;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辽宋时期,女真族受辽的控制和压迫。太祖统一女真各部后,起兵抗辽,声威大震。北宋君臣想乘机恢复辽所夺的燕云诸州,遂遣使赴金与之结盟,相约夹攻辽国……攻燕之战把宋朝的腐朽虚弱,暴露无遗。灭辽后,金兵挥师南下掳北宋二帝及宗室而去,北宋灭亡。
材料二: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岳王墓阙上的楹云
(1)材料一中“太祖”是谁?他为女真族的发展与壮大作出了什么重要贡献? (2)材料一中的“北宋二帝”指的是哪两位统治者?导致北宋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二的“忠骨”指的是哪位将领?他为抗金作出了哪些贡献? (4)材料二中的“佞臣”是谁?千百年来,人们为什么痛恨他?
【答案】(1)阿骨打。他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建立女真政权,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使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2)宋徽宗、宋钦宗。政治上的腐败、军事上的无能、决策上的失误等。
(3)岳飞。他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等。
(4)秦桧。因为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解析】(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起
兵抗辽,接着在会宁称帝,国号金,他就是金太祖。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布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由此可知,“太祖”是完颜阿骨打。他的重要贡献是,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国,名人
创制文字,完善政治军事制度,发展生产,壮大国力。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1125年金与北宋联合灭辽,在此过程中,金看到了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于是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面对金军的强大攻势,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由此可知,“北宋二帝”指的是宋徽宗、宋钦宗。导致北宋灭亡的原因是政治上的腐败、军事上的无能、决策上的失误等。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南宋抗战将领,英勇抵抗,抗金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后来金军有大举进攻南宋,岳飞在郾城大败兀朮的主力,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等人领导的抗金斗争,有效的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被称为“忠骨”。由此可知,“忠骨”指的是岳飞。他的贡献是,率领岳家军在郾城打败兀朮的主力,并收复许多失地等。
(4)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宋高宗和权臣秦桧还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的统治,就向金求和,并令岳飞等人班师,解除他们的兵权,秦桧还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因此,秦桧被称为“佞臣”。千百年来,人们痛恨秦桧,是因为,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宋高宗和秦桧一心求和,又担心抗金将领权力过大,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勒令岳飞退兵,并诬陷岳飞意图谋反将他杀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