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2嘲 青年时代 YOUTH TIMES ・人文社会・ 育人视角下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创新探究 彭小银黎文婷蔡洁芬 广州 5 1 1363 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摘要:学生资助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资助工作者必须把握新时期新要求,努力 探索和创新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栽体与机制。本文从育人视角出发,尝试探索建立“五助四建三培”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 通过在资助工作中,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学生资助;育人;资助体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 方针”,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学生资助工作 是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作为 思政工作者必须把握新时期新要求,努力探索和创新学生资 助工作的育人载体与机制,有效利用资助工作平台,充分发 挥资助育人功效,避免“在覆盖面上资助了10%的学生,但 在现实却中伤100%的人”,自觉把立德树人的各项任务落 到实处。 一、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体系现状 (一)资助育人内涵不断丰富 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资助,一般理解为经济上的资助, 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学费、生活费等基本问题。如今 随着资助体系的发展,学生资助的内涵逐渐丰富,还涵盖了 育人功能。各高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资助必须坚持以育 人为导向,以德育为先导,不断充实育人内容,丰富育人形 式,扩展育人范围。 本文将探索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全体学生的主观能 动作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经济资助”“学业帮 助” “能力造助” “就业扶助”和“心理援助”作为资助育 人的新内涵。 (二)资助工作弊端日益显露 资助是手段,育人是学生资助工作的内在要求和目标, 需要把教育引导学生“做人做事”摆在突出位置,教育引导 接受资助的学生自强不息、诚信做人、踏实做事,教育引导 未接受资助学生公正客观、积极向上、乐于助人,最终全面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然而当前的学生资助工作与育人 未能充分融合,资助育人效能亟待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 个方面。 1.重物质资助,轻精神扶持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础性问题是经济困难。因此,长 期以来,高校普遍比较重视资助资金的管理与发放环节,而 对其思想、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关怀与帮扶缺乏制度保障,特 别是育人长效机制的建立;同时,资助工作人员身兼多职, 事务性工作繁多,对困难学生的思想、心理、能力等方面的 需要关心较少,导致资助过程的育人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2.重权利享有,轻义务承担 学生资助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家庭经济困 难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因此他们有权获得资助。虽然资 助制度与体系不断完善,但对困难学生获得资助应承担的义 务规定不足,如公益志愿活动与社会服务的投入要求。高校 长期忽视对困难学生的义务要求和责任教育,缺少切实可行 的受助追踪体系,导致学生争当贫困生。对于免费的资助很 多学生认为是“国家的钱,不领白不领”“等、靠、要”的 不良思想在他们当中滋生,受助学生理所当然地接受国家资 助。诚信缺失、提供虚假贫困证明、恶意拖欠学费、不懂感 恩知足等问题日益突出,偏离了资助工作的价值取向。 3.重局部教育,轻全面引导 当前,如何发挥资助的育人功能已成为摆在资助工作 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很多高校资助工作者都致力于如何解决 贫困生的问题,开展诚信教育、感恩教育也重点针对受助人 群,未能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资助工作的全过程,使全体学生 都接受精神洗礼,引导全体学生正确对待国家资助,达到共 同监督、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标。 二、探索和创新育人效能的学生资助工作 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是每一所大学 开展各项工作的核心所在。把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这 目标融入学生资助工作,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帮 助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 资助育人效能,是资助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工作方向:“1+4”助力 以育人为导向,建立健全科学化的学生资助体系,创新 资助工作的育人载体与机制,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导向、调 控、激励、评价功能。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仅是“经济 资助”,还要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丰富“学 业帮助”、“能力造助”、“就业扶助”和“心理援助”等 方面的内容,培养造就素质高能力强的拔尖人才,这是学生 资助工作的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 (二)工作体系:“机制——载体——团队——平台” 1构建立体化的资助机制 一(下转第121页) 基金项目:本文g2014~2015学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校级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4009。 作者简介:彭小银(1985一),女,广东韶关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黎文婷(1986一),女,广东茂名人,讲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蔡洁芬(1988-),女,广东揭阳人,讲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19 2015年第20期 青年时代 YOUTH TIMES ・人文社会・ 家电产品实用和审美能够和谐统一。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空 (六)符合社会文化特征 调,一方面应用了极为环保的材料,使其具有诸多优点,在 由于人类本身就是群居物种,所以导致人们很容易受 其进行设计的时候,充分体现出美观性,满足大部分人的审 到当地文化的影响,对各种材料也有着一定的习惯感觉。因 美观念,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 此,要求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需要结合当地的实 (三)优质、高效、低成本 际情况和社会文化,选择适合当地的材料,进而能够被当地 设计师的位置处于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所以,在进行 人们所接受、所认可,保证家电产品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 家电产品设计的时候,一方面要保证产品的功能和质量,另 应该对其外观进行一定的改变,使其能够尽快的融于到当地 一方面还必须要保证生产企业能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 生活中。 标。因此,为了能够达到这两个目标,设计师必须要熟悉掌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人们生活水平质量 握材料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在选择材料的时候,需要保证材 的日益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实用观念越来越高,我国市 料加工工艺以及表面处理技术能够符合企业的加工设备和生 场经济日趋完善,导致我国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我国近 产技术。另外,在保证优质的前提下,还应该尽量选择生产 年来家电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够 技术难度比较小,生产时间比较短的材料,从而能够从根本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家电市场上稳固自身脚跟,得到进一步发 上降低生产成本。 展,必须从设计和材料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提高产品实用 (四)环保性原则 性的同时提高产品的艺术性。 由于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我国社会各界十分重视环 境问题,积极的采取各种措施来降低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所 参考文献: 以,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家电产品在进行材料 【11张静.飞速发展的厨卫小家电一盘点2011年家电圈中的厨卫小家电 选择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两个方面,即节约利用和降低污 行 ̄_lkCJ].家用电器,2012(I). 染。通过科学的材料选择方法,来避免多余材料的使用,并 【2】温志英,徐蓓蓓,鹿文军,等.,J、家电产品常见不合格案例分析[J】.家 且尽量选择环保的材料,不仅有利于产品的生产和回收,也 电科技,2012(9). 有利于降低环节污染,节约资源。 【3】胡雅丽.压力增大小家电成亮点一2008年家电行业上市公司发展状 (五)遵守国家与规定 况分析【J】.电器,2009(2). 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是决定设计产品是否能够在社会上 【4】克里斯.莱夫特瑞.欧美工业设计5大材料顶尖创意:塑料【M】.杨继 流通的最基础条件。所以,要求设计师在进行设计产品的时 栋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候,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设计,保证产品符合 【5】郑建启,胡飞.解析工业设计中的选材因素【J】.国外建材科 国家规定和标准。 技,2001(2). . (上接第119页) 以“资助育人,助学强能”为目标,以“在资助中立德 程为推力,以活动为载体 育人,在育人中创新资助”为主线,建立起国家奖助学金、 第一,以有效宣传和落实国家的资助为核心,以方 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社会资助等立体化资助育人体系。确 法创新为重点,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党爱国意识。 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离校,资助工作能覆盖大 第二,以“榜样学生”为示范,以“校友标杆工程”为 学生活的全过程。 推力,表彰先进,创新励志教育形式,培养学生锐意进取、 2.搭建多元化的资助载体 奋发向上的精神。 打造一支“公益队伍”,开展“创先争优我先行”的志 第三,以勤工助学活动为平台,以感恩活动和公益活动 愿服务活动;创建一项“培训工程”,提升受助学生的综合 为载体,落实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原则,实现被动受助到主 素质能力,特别是以就业为导向,提升就业竞争力;设立一 动助人的转变为主线,培养学生树立自立自强意识和感恩奉 个“资助育人文化节”,将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 献意识。 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 3.组建自我教育和团队教育模式的学生团队 发挥的主导作用、高校的主体作用、社会的参与作用, 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 才能不断完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效学生资助工作可探 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要在资助育人工作中充分调动学 索以学生骨干队伍建设为重点,建立关爱受助学生团队,注 生骨干的积极性,通过一个组织化团队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有 重受助学生义务履行的制度建设,形成、企业、社会组 效平台,威立受助学生关爱团队,由各资助工作小组全面统 织、学校度的资助育人体系,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资助育 筹实施多种德育活动,引导全体学生实现自我服务、自我教 人模式。 育,最终协调、有序、优化、共进地发挥和扩展资助育人的 功效。 参考文献: 4.创建“指尖上的学生资助”育人平台 【11沙爱红.育人为本视域下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研究【J】.产业与科技 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特性和优势,如利用微信平台, 论坛,2012(6). 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功能开展育人效能,特别是针对一些存 [2】向辉.挖掘育人内涵促进高校资助体系成熟化一以清华大学学生资 在着自卑、胆怯心理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结合心理健康教 助工作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2). 育,通过网络平台一步步打开他们的心扉。 [3]储瑾蓉,程克波.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现状研究【J】.考试周 (三)工作内容:以自助为原则,以为核心,以工 刊,2014(36).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