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应用研究 英汉双语中“蛇”及其习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口李延林黄显焯 摘要:蛇是十二生肖之一,虽与人类的生活不是息息相关,但却为人们所熟知,它的形象也在人脑中存在已久, 包含一定的内容,拥有丰富的内涵意义。 “蛇”文化渊源流长,在中国文化中可以追溯至遥远的上古时期,在英语文化中 则可追溯至圣经时期。从此后,蛇文化便逐渐丰富发展,形成今天的模式,这其中形成了许多蛇的习语或固定的延伸意义 等。在英汉文化中,蛇的象征意义差别甚大,所以本文特列举一些习语加以佐证。有关蛇的习语在英汉互译中也就需要转 换意义。为了让人们更多地了解荚汉蛇文化的差异,译者在翻译时也需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 蛇 习语 文化意义 翻译策略 一、引言 眼睛正中合成一条缝,它闭上眼睛就是黑夜,睁开眼睛就 长期以来,人类与自然界中的各种动物关系密切,对 是白昼。它不吃饭不睡觉不呼吸,只以风雨为食物。它能 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特征也十分了解,因此对它们产生 照耀阴暗的地方,因此称作烛龙)可见,古时候,蛇的地 了丰富的联想。蛇虽说不象猪那样能保障人类的肉食,但 位在中国可算是比较高的,虽然与龙的地位仍然千差万 它的习性、特征完全为人类所熟悉,且人类对它产生了特 别,但己享有相当高的的地位。那时很多人崇拜的神人, 定的情感并赋予其丰富的联想意义,进而用蛇的某些特征 如补天的女娲、伏羲、开天辟地的盘古等,都与蛇有着千 或联想意义来表达或解释周围客观世界及其相关事物。这 丝万缕的联系。女娲是人面蛇身,盘古是龙首蛇身,伏羲 些表达法因其为人广泛使用而被固定了下来,形成了生动 是人身蛇尾。因此,在古代,蛇的地位相当高。在那时, 的习语和谚语,成为一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英汉语言中,蛇的形象和喻义既有相似也有差异。 的时候,但要是真的见到了蛇总会有各种感情的表露,各 蛇本身并无贬义。从东汉许慎对甲骨文的解释中可看出, 古人对蛇并无半点恶意。蛇身曲线有致,有如女性婀娜多 蛇还象征着知恩图报的高尚人格。如蛇雀之报,“大 英美人和大多数中国人都深知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有提及蛇 姿的体态。 种联想涌上心头。但是,英汉语言中蛇文化有着不同的文 蛇衔明珠、黄雀衔白环报恩的故事。隋侯出行见大蛇被伤 化发展轨迹。蛇在英汉语言中存在不同的文化涵义,有时 中断,以药封之,蛇乃能行,岁余,蛇衔明珠以报之,谓 即便在同一种语言文化中,有关蛇的文化内涵与联想意义 之隋侯珠、明月珠。”(见《淮南子・览冥训》汉高诱 也在不同时期呈现出多样性。这些富含文化意义的习语在 注、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此处的蛇便是知恩图报高 展现英汉两种语言独特韵味的同时,也给译者在选择翻译 尚人格的象征。 方法上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一另外,蛇通常被用来比作书法笔画流畅,笔式雄健, 或指文笔流畅,文思汹涌,下笔如有神助 现列举几个成 语加以说明: 、蛇在汉语中的文化意义: 蛇在汉语中的文化意义非常丰富,既有积极意义, 又有消极意义,还有中性意义。蛇积极的文化意义是人们 喜闻乐见的,如在很多时候,蛇都被比作龙,蛇通常称作 (1)笔走龙蛇:形容文笔极好,挥洒自如。 (2)走蚓惊蛇:像逃窜的蚯蚓,想受了惊吓的蛇。 “小龙”,蛇蜕下的皮叫蛇蜕,也叫“龙衣”。民俗农历 比喻书法运笔迅速,笔式雄健。出自“锦绣额赠新题走蚓 二月二是蛇冬眠结束,开始出洞活动的日子,而这一天也 惊蛇,丹青帧摸巧样回莺舞鹤 ”——明・汤式《一枝 被称作“龙抬头”。龙的形象也是人们照着蛇的样子,加 花・赠明时秀》套曲。 了点龙须、龙鳞、龙角等增加而成的。蛇是龙的前身, 《山海经・大荒经》中道:“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 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 (在西北的海外,赤水北岸,有一座章尾山。山上有尊 (3)飞鸟惊蛇: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吓得立刻窜 入草丛一样。用于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出自 法书苑》: 蛇入草’”。 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 “唐时一僧释亚楼善草书,曾自题一联: ‘飞乌入林,惊 尽管蛇有如此多的积极意义,但它也有不少的消极意 呈 神,人面蛇身,全身通红,身子长达一千里,竖立生长的 义。这是因为人们一想到蛇,仍然会害怕。它长相丑,会墓 2o13.Ol 语言应用研究 恶,且蛇通常神出鬼没,咬人时迅速而无声 经》中一段话而知:“Jesus uses the symbo1 of the 无息,非常致命,因此通常以蛇代指的人或事。这可 从很多成语、歇后语、谚语中见其一斑。例如: snake on a pole to i¨ustrate to Nicodemus God’S heal ing power over S in for anyone who can look (4)蛇蝎心肠:以剧毒之蛇和蝎比喻人心之恶毒。形 upon Jesus and live.”因此,很多西方国家医院或诊 容人心歹毒,恶毒之至。 (5)阴沟石缝里的蛇蝎——暗伤人:指暗中伤人。 所的标志都是蛇和针,这种力量不只针对肉体疾病,也 针对精神上的罪恶。 三、与蛇有关的习语的翻译 在英汉文化中,由于蛇的象征意义差别甚大,所以其 文化意义各有不同,这自然就成了影响译者顺利翻译的障 碍,为此本文特列举一些习语及其译文加以佐证。证明有 关蛇的习语在英汉互译中必须相互转换意义,同时译者也 (6)牛鬼蛇神:比喻各色或各种恶人。 另外,蛇也指阴险的人。如: (7)虚与委蛇: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8)拨草寻蛇:比喻执意寻找某物或比喻招惹恶人, 自找麻烦。此处“蛇”可指“麻烦,坏事” 然而,蛇在有些词中又是中性的,有时也可能既含褒 需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消 义又含贬义,只是要看在什么情况下怎么解释。例如: (9)打草惊蛇:本来想捉蛇,可是却惊动了它,给 捕捉带来麻烦;不想被蛇所伤,或是想找出蛇在哪,故 意打草。 (1 0)画蛇添足:蛇本来没有脚,画蛇却画上脚。喻 指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在这一成语中,蛇本身并无 褒义或贬义。 (11)打蛇打七寸:比喻做事要抓关键,这样才容易 取胜。 二、蛇在英语中的文化意义 英语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很深,从其中的蛇文化就见 其一斑。圣化及其他文化的影响使得英语文化中蛇的 文化意义非常丰富。 英语文化中的蛇,其地位比在汉语文化中的蛇要低得 多,蛇的意义也通常都与相关。 《圣经》中的那条大 蛇,引诱亚当与夏娃偷吃禁果,从而遭到惩罚,被逐出伊 甸园,终生爬行。“农夫与蛇”故事中的那条蛇,忘恩负 义,农夫出于善心救他,却因为无知打扰了它冬眠反而遭 它所害。 蛇也常指阴险狡诈的人或事物。如“snake in the grasS”是指潜伏的危险或敌人,指人表面一套背地里一 套,两面三刀,非常阴险狡诈。“snake oi1”指的是毫无 用处的建议或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含有贬义的。“A bad conscience iS a snake in one’S heart.”相当于汉语 中的“做贼心虚”。在这句谚语中,“snake”指的是某人 心中的一些隐秘,而这种隐秘通常与坏事有关。“cherish a snake in one’S bosom”,其汉译为“养虎为患”,可 见,句中想“snake”指的是那些忘恩负义之人,带贬义色 彩。“Take heed of the snake in the grass”,汉译为 “草里防蛇”,也指阴险的人或事。 蛇在英语中也有意义为中性的时候,如“g0 at something like a boy kil1ing snakes”,小男孩杀许多 蛇是需要很大力气的,因此指的是精力充沛地去做某事。 另外,蛇也代表智慧,伊甸园中,在蛇的影响下, 亚当夏娃纵然受到上帝的惩罚,可是换个角度想想,在此 之前,他们毫无羞耻之心,而在此之后,他们才开始有了 羞耻之心,用无花果叶子编成裙子来穿,如果没有蛇的影 响,亚当和夏娃今天将仍在伊甸园当中,什么都不懂,什 么都不会做,过着象在牙塔里生活的日子。 蛇在英语文化中也代表治愈的力量,这可从《圣 2O13.O1 除读者的理解障碍。 (一)直译 直译指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 法。它更倾向于原文,以原文为主导。直译能更好地传达 原文的精神,有助于读者了解原文原貌,了解源语的形式 以及文化等。 (12)But beneath that P1acid surface the IMF sees a snake Pi t of threat S. 但在风平浪静的表面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看到了种 种蛇穴般的威胁。 (1 3)After a time,we noticed a snake charmer wi th two 1arge ba sket S at the other S ide of the square,SO we went to have a 1ook at him. 过了一会儿,我们注意到广场那头有一个背着两个大 筐的耍蛇人,于是就走过去看看。 (14)A powerful dragon cannot crush a snake in it S old haunt S.(强龙不压地头蛇。) (15)To ki11 a snake,you must first crush the head.(打蛇先打头。) (二)意译 由于英汉蛇文化的巨大差异,在翻译与蛇有关的习语 时可能需要进行转换。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文化 意义,译者有时只能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而不能作字 面翻译,否则会显得过于生硬,难以理解。有时候意译更 能体现译文的语言文化特征。由于意译法更侧重译文,因 而源语的一些语言特征可能会在这一过程中丧失。 (16)I always thought John a true friend,but hi S action 1ater proved him to be a snake in the gra SS.我过去一直认为约翰是个真朋友,但他后来的行为 证明他是个奸诈的人。 (17)The news wakes a lot of snakes.这个消息 引起了极大的骚动。 (18)As for Yemen,i t iS an ungovernable snake pit,home to riva1 tribes,seces Sioni St S and a local branch of a1-Qaeda.至于也门,这是一个无法管理的疯人 院,这里是部落竞争对手的基地,也是分子和基地组 织的地方分会。 (1 9)For Sarah Palin and her pa1 S,man—made globa1 warming i S nothing but a“bunch of snake Oi1 SCience.”对莎拉・佩林(Sarah Pa1in)及其同党来说,由 语言应用研究 汉趑唔言申 审见 词对比研宪 口黄薇 彭杰 摘要:汉语虚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在虚词中占很大部分的副词,是非汉语母语的学习者 使用偏误频出之处。本文将对汉语和越语中的一部分常用副词从意义、用法两个角度作简单的对比,从而观察汉越两种语 言中副词的意义、用法、搭配及入句条件等方面有何异同,希望对越南学习者习得汉语副词以及对越汉语教学具有一定的 参考价值。 关键词:汉语越南语副词对比 一、现代汉语副词研究综述 担的语法任务,在汉语中往往要靠副词、助词等虚词来完 现代汉语副词自从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中被 成。副词本身就是介于功能词(function word)和内容词 以“貌动静之容者,日状字。”提出,无论是有关汉语副词 (notion word)之间一个复杂的集合(set):既具有实词 的性质、范围和分类等热点问题,还是一些常用副词的功 的某些语法特点,比如可以充当句法成分,部分具有指代功 能、特征和用法等具体问题,都始终是汉语词类研究中问题 能,有些还可以独用或成句;又具有虚词的某些个性特征, 最多也是颇具争议的类别。这同汉语本身的类型特征和汉语 比如黏着、定位、虚化、封闭,个性强于共性,语法意义突 副词的性质特点有关。汉语是一种形态特征很不发达的分析 出,词汇意义相对空灵(张谊生,2004)。副词在言语交际 性语言,许多在印欧语言中分别由动词等实词的屈折形式承 活动中使用频率高、范围广,用法复杂,语法意义不容易掌 人类造成的全球变暖不过是些“江湖科学”罢了。 (三)借用法 来,虽然喻体有所改变,但意思却完整地表达出来了。这 种转换,部分原因在于同样的事物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不 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加深对国外文化的了解。 (20)What he did was to warming a snake in hi S 在翻译实践中,有必要了解原语和译入语文化之间的差 别,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以便译文更好理 借用法是指借用其它喻体将所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出 解,也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本文系湖南省教改项目: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 同,人们对它的理解也就不一样。适当的转换,有助于读 学[2005】280(86)。) 参考文献: [1】冀安.生肖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M] bosom.(他在引狼入室。) (21)I have had enough of Shi,he made a fortune by sel1ing snake oil. [2】李延林等.英语文化翻译学教程[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3. 这件事真是让我难以置信,他靠卖狗皮膏药发了大财。 四、结语 【3】李延林等.英语文化翻译学实践教程[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 社,2003. 英汉语文化中,蛇的意义千差万别,人们对蛇的理解 [4】施爱红.蛇年话snake[J】.英语知识,2001,(2). 大有差距。两种文化的蛇文化同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人们脑海当中根深蒂固,印象深刻。了解蛇在英汉语言 中所代表的不同意义和内涵,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英汉 [5】昊裕成.生肖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M] (李延林黄显焯 湖南长沙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41 0083) 鼍 语言文化的差别,有助于二语种之间的交流和联系。译者 詈 巴 蓦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