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改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法 李兴军 (吉林省集安市职教中心,吉林集安134200)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应运 而生。所谓的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 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 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经过讨论,提出核心问 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最终确定研究题目。 2.收集证据。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 生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教 师指导学生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 料的方式,选择有用的信息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与 归纳,得出相应的结论。 3.提炼解释。学生应该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 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 查,获取调查结果。教师及时指导学生从各种调研结果、 实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 鳃嘲圈鞠 0 研究性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而且 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1.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 段,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培 4.作出评价。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 养学生收集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沟通与合作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 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认真听取他 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过程。为了完成研究任务,一般都离 人意见和建议,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5.表达和交流。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 不开课题组外人士(如指导教师、社会力量、研究对 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资料。 象)的沟通合作,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1'一 3.培养创新精神:研究性学习强调通:过让学生自主参 与、积极参与类似与科学家探索的活动,逐步形成一种在 ■■豳—霸 黎 0。 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 向,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培养创新精神。 导作用。因此,教师在指导中注意,放手让学生亲自去做。 4.培养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联系社会实际开展研 不要设定所谓的答案。努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 究活动,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发展创造了有 维和判断睦思维。提供尽可能多的项目供选择,淡化结论的 利条件。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努力提高 正与误,允许结论的多元化,主要看过程,引导学生创新。 自己的创造性和认知能力,而且还能学会关心社会的进 步、国家的前途、人类的命运、经济的发展、环境的保 护,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霸麓 罄嚣萋 .1ll。 评价是研究性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要贯穿于研究 性学习的全过程。从三个环节入手: 1.开题评价: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 (一)组织形式 1.小组合作研究形式:一般由3-6名学生组成课 题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教师做指导。 2.个人研究形式:由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研究 出解决问题设想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以积极的态度 进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2.中期评价:主要是检查研究计划的实施情况,研 究中资料积累情况,以及研究过程遇到的问题、困难和 性学习任务,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也可以 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情况等。对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不确定范围,由每个学生自定具体题目,并各自相对独 对于在研究中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师指点、学生 小组内部讨论、学生小组间交流等方式予以解决。 立地开展研究活动。 3.结题评价:主要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 3.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结合的形式:全班围绕 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 情况、体验情况、资料积累情况、结题情况、研究结果 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 及成果展示方式等进行评价。总之,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经历课题的确定、 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 (二)实施阶段 信息收集和筛选、社会调研、研究方法的选用、得出结论 1.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调动 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作者简介:李兴军(1970一),男,吉林集安人,吉林省集安市职业教育中心,中学一级。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