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解析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解析

来源:化拓教育网
林业科学

67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解析

秦 淼

(国有抚顺县五龙林场,辽宁 抚顺 113113)

摘 要:新时代以来,我国森林绿化面积有显著增长,对环境优化做出较大贡献。然而由于人工造林缺乏合理规划、

外来物种入侵以及化学药剂过度使用等原因,使得林业病虫害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林业安全。本文从林业病虫害现状入手,分析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并从预防监控、林区结构调整、新型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措施,旨在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现状;防治措施

文章编号:ISSN2096-0743/2019-33-0067

病害和虫害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林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然而由于病虫害原因的多样性,气候变化、环境破坏、生物入侵等均可导致病虫害发生,存在较多不确定性,提高了病虫害防治难度。现阶段,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法主要有化学药剂、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造林等,然而随着化学药剂弊端逐渐显现,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不再提倡该方法,同时由于物理方法在面对庞大森林面积时也很难取得防治效果。生物科技的进步,使得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有较大突破,已成为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手段。下面将针对林业病虫害现状、原因及防治方法展开详述。

1.林业病虫害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自然林及人工造林规模的持续增长,林业病虫害的潜在危害性也更加严峻,尤其是林业生态还相对薄弱,这是由林业结构特点决定的,对林业病虫害的抵抗力较差。我国大力推广人工造林,病虫害的出现甚至会使造林人的心血毁于一旦。而对于天然林来说,虽然在保护下天然林面积有所恢复,也对天然林开发有合理规划,但还会因过度追求利益,存在超量砍伐的现象,严重破坏当地林业结构,使天然林生态保障作用有所降低,进而增大病虫害出现概率。同时,为实现林业增产,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主要应用化学药剂,虽取得增产增收目的,但其潜在危害性是长期的,对林业病虫害防治也有较大影响。这不仅会使林业病虫害耐药性增强,而且还会灭杀有益生物,仅起到短期遏制病虫害的效果,对林业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林业病虫害特征如下:首先,林业病虫害发生频次逐年上升,其影响面积也呈增大趋势;其次,对于危害性较大的病虫害,通常具有发病快、蔓延迅速、破坏性巨大等特点,严重威胁森林生态;再次,对于偶发性的病虫害,其林业防控难度大,很难做到准确监测;最后,有些病虫害在发病初期易被忽视,慢慢繁衍逐步发展为当地林业主要问题。此外,经济林对病虫害抵抗力愈来愈差,病虫害的发生更加频繁,对山区经济构成严重威胁。

2.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分析2.1人工造林面积增大

我国人工造林取得较大成就,弥补了天然林资源匮乏问题,取得较好的环境及经济效益,然而森林结构的变化也促使林业生态结构的改变,丧失了天然林的生态保护作用,增大了病虫害发生几率。人工造林缺陷在于:一是树种较为单一,一旦病虫害爆发,将会迅速蔓延;二是人工造林生态系统薄弱,病虫害抵抗力差,发病概率高;三是病虫害抗药性较强,主要与人工林化学药剂使用有关,这些均不利于人工林病虫害的防治。

2.2天然林砍伐过度

现如今,人们对天然林资源重要性有更清晰的认识,天然林保护也有支持。然而在利益驱策下,天然林仍存在过度开发的现象,易引发林业病虫害问题。其原因在于:一是破坏了天然林的生态调节功能,降低天然林对病虫害抵御能力,增大病虫害发病率;二是天然林规模减小以及森林结构的破坏,降低了天然林生物多样性,对病虫害抵抗难度加大;三是很难发挥天然林自我调节作用,使林业病虫害能够快速蔓延,严重威胁天然林安全。

2.3外来病虫害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尤其是病虫害的入侵,其带来危害是不可估量的,这也成为林业病虫害防治重点方向。由于国际间流通加剧,外来物种入境情况时有发生,再就是人们随意放生,均会带来自然生态破坏,甚至造成严重林业病虫害现象。同时,由于外来病虫害防治缺乏有效手段,使得林业病虫害爆发迅速,相应治理措施严重滞后。以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为例,对我国林业安全带来严重危害,但这仅是典型代表,仍有大量外来生物存在,潜在林业病虫害问题依然严峻,需相关部门加大外来病虫害防治。

2.4化学药剂应用不当

在以往林业病虫害治理中,化学药剂被大量使用,存在使用不当现象,不仅很难根治病虫害,而且会遗留严重的负面影响,较大程度威胁林业安全。由于化学药剂自身

·67·

68林业科学

BT生物药粉具有很强针对性,有害性,即灭杀了病虫害,也对其天敌造成毁灭般的影响,具有极佳的灭虫效果。其中,严重破坏生物链系统。而且化学药剂的使用并不能根治,反而经代代繁衍,产生抗药性变异,甚至到不惧化学药剂的程度,更加危害林业资源安全。此外,化学药剂使用不当还体现在,不对症用药,使用陈旧药剂等情况,均会导致祛病灭虫效果打折扣,对生态的破坏也较为严重。

3.林业病虫害防治措施3.1强化林业病虫害预防监控

对于林业病虫害防治,仍要以预防为主,通过实时监测林业环境以及气候条件等变化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征兆,尽量做到提早发现与治疗,更好地保证病虫害防治效果。具体措施为:一是要做好林区巡视,检查林区植物情况,重点对病虫害跟踪观察,更好地把握其林业病虫害发作规律,及时制定防治措施;二是对于偶发性林业病虫害,预先发现其有爆发趋势,应当实施隔离措施,避免病虫害扩大化,林业资源整体损失;三是做好林业病虫害发展情况监控,分析病虫害发展态势,并通报有关部门,协同推进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从而使病虫害大规模爆发的情况得以避免,尽可能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

3.2加强林区树种结构调整

在人工造林工作中,首先要改良树种,选种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对于长势不好、易生病虫害的树种要予以替代,当然这需要经详细的林业资源调查进行判定。其次要调整林区树木密度,通过采取间伐的方式,去除长势较差的树木,提高林间透光性,改善通风条件,促进林木生长,增强病虫害抵抗力。最后要采取混交林的种植方式,对于轮伐区域树种的更新有多种方式,如带状、块状等,还要根据当地地理环境,科学选取经济林树种,避免出现单一树种林区的出现,提高林区综合抗病能力。

3.3推广农林复合经营模式

通过开展农林符合经营,不仅能提高林区经济效益,更能完善林区生态系统,提高病虫害抗性。这需要认真研究林区气候、土壤、地形等,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农林复合经营计划,选取适合的经济作物种类,可选间种模式主要有林粮、林菌、林牧、林药等,还要建立示范点,经可行性验证后在予以推广,能够带动山区经济发展。在复合经营模式下,林区物种得以丰富,对维护物种多样性极为有利,林区生态系统更加完善,对病虫害防治更具成效。

3.4先进病虫害防治技术

由于林区覆盖范围广,药剂的使用面临较大难题,而炮弹灭虫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高释药效率,保证病虫害防治效果。该技术采用的是爆炸型林用灭虫药包,通常配备专用布药器,能够将BT生物药粉投掷到400米范围内,·68·

环境危害性较小,主要用于防治栎粉舟蛾、木尺蠼等虫害,其主要成分为光谱杀虫剂。药包一经爆炸,其内含的菌粉会四散开来,通过依附感染来起到灭虫效果。炮弹灭虫技术能够对偏远山区实现高效的虫害防治,对于遏制林区虫害爆发有较好效果。

3.5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

在大自然中,林业病虫害均能找到其天敌,生物防治就要利用食物链关系,借助生物多样性,更好地保证林业生态和谐,通过人工引进或繁殖虫害天敌,进而控制虫害种群数量,并使之达到均衡状态,起到长期防治的效果。生物防治具有无污染、防治高效、长期控制等特点,而且还有助于林区生态修复,应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大力推广。生物防治并不局限在生态系统,有着更深层次的研究,要从生物化学的角度研究病虫害物种内部联系,制定出更加高效病虫害防治手段,这也是化学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其研究内容包含林业病虫害内部的化系、昆虫的信息素、

植物诱导抗性等,以此研发出用于林业病虫害防治的生物化学方法。

现如今,分子生物高科技的应用,已实现林业病虫害DNA层面的解析,能够从根源研究病虫害发病机理,为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带来了全新视角,也为病虫害防治提供更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基因手段,可使病虫害天敌更具抗药性,还能使植物具备杀虫、抗病等特性,虽然转基因手段仍存在争议,但对林业病虫害防治有很强实际意义,也是今后研究重点。相关部门仍需继续加大生物化学科技研发,持续推广生物防治方法,不断完善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林业规模增大,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及危害性均有显著提升,而以往单一化学防治方法潜在危害巨大,其地位已被现代化病虫害防治手段所替代,如生物、仿生等防治方法,对林业发展极大促进作用。现如今,林业病虫害仍坚持以预防为主的策略。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林业发展状况的监测,在病虫害爆发前,将其消灭于萌芽,还要综合应用化学、生物、物理等防治手段,更好地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吴俊霞.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19

[2]景黎霞,李晓杭.略论林业病虫害的特点和防治[J].农村实用技术,20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