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七年级导学案

七年级导学案

来源:化拓教育网


3.1 图形欣赏导学案

制卷人:杨继红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懂得欣赏一个几何图形,并能发现图形的对称美。

2.通过剪一些简单图形,知道怎样构造轴对称图形。

3.能利用旋转和拼凑等方法,由一些基本图形构造其它图案,学会化繁为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由生活中所见的图形总结出图形的特点,从而认识图形的本质。 难点:构造图案.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1、小学学过哪些图形?大家有什么感受? 2、这些图有什么特征? 二、自主探究

剪双“喜”字,剪花边

三、合作互学

把较好的作品张贴在黑板报上,学生进行对照比较、交流如何剪?讨论图案的对称性。 四、拓展提升

想一想,如何进行图案设计? 1.(出示投影).

某公司要求,大厅的地面设计成图3—8所示的图案,试设计出一种大小相等,图案相同的正方形地砖,用它们可以铺成如图3—8的地面。(投影显示课本P图3—8)

学生讨论交流,提供设计的多种方式。

2.下图是一个戴头巾的儿童的头像,你能画出它吗?

学生活动:先把握好图形的位置特征,形像特征再动手画,比一比,谁画得最好。 3.用下图为基本单元,拼出图案来。

五、知识梳理

本节课通过欣赏图形,发现图形的对称美,再利用图形对称美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从一个更深的层次去认识了图形。 六、课堂检测

1.课本P练习第1、2题. 2.课本P90练习第1题.

第1页

3.2 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导学案

制卷人:杨继红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的情景中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2.掌握几何体的基本单元点、线、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和几何体,并能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分类。 难点:欧拉公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1说出熟悉的图形。2、如何进行图案设计? 二、自主探究

1看课本P91的图,思考: (1)怎样由正方形得到正方体? (2)怎样由圆得到圆柱? (3)怎样由圆得到球?

学生观察、比较、讨论,得出结论:空间图形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它的任何一个截面都是平面图形.但平面图形是在同一个平面内,由线围成的封闭图形,而空间图形是在空间中由面围成的封闭几何体。

1.看课本P91的图3—17.

思考:这三个平面图形有什么特点?

归纳:(1)图3—17(a)是一个三角形,它的三条边相等,并且三个

角都相等,这样的三角形为正三角形;(2)图3—17(b)是一个六边形,它的 六条边都相等,并且六个角都相等,这样的六边形为正六边形;(3)图3-17 (c)是一个八边形,它的边都相等,并且八个角都相等,这样的八边形叫 正八边形。

3.引入弧、扇形、圆心角等概念。

(1)看课本P92的图3-18,思考:图中的阴影部分是什么图形?

(2)归纳:①什么叫弧②什么叫扇形。③什么叫圆心角, 4、做一做,认识立体图形

用透明胶、剪刀和硬纸板制作一个正四面体和正方体.

(1)看课本P93的图3-19.

(2)归纳: ①什么叫正四面体、正四面体的顶点、棱②什么叫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和正二十面体。

三、合作互学 观察自做的几何体,(1)数一数经过正四面体的每一个顶点有几条棱?正六面体和正八面体呢?(2)数一数正四面体、正六面体和正八面体的顶点数以及棱的条数.(3)填表:课本P93.(4)从上表中看到了什么特点? 找出其规律:立体图形中的多面体顶点、棱、面的数量关系满足欧拉公式:顶点数十面数一棱数=2。

四、拓展提升

用橡皮泥制作圆柱、圆锥(或圆台)等模型.

五、知识梳理

第2页

1、图形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2、点动成_____,线动成_____ , _____动成体.

3、立体图形中的多面体顶点、棱、面的数量关系满足欧拉公式:顶点数十面数一棱数=2。 六、课堂检测

1.课本P99复习题三A组第1题.

2.写出下列实物最类似的几何体的名称. (1)西瓜 (2)杯子 (3)皮箱 3.写出下图中平面图形的名称:

⑴__________⑵__________⑶_________

4、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几个面 围成的?面与面相交成几条线? 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

5、 下列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能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几何体.画出草图

第3页

3.3 观察物体导学案

制卷人:杨继红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掌握视角的概念. 2、能根据自身位置及视角大小,确定一个物体的具体位置.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视角的有关知识.

难点:能根据观察位置和视角大小确定一个物体位置.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长方体是由______个面围成的,圆柱是______个面围成的,圆锥是______个面围成的。其中围成圆锥的面有______面,也有______面. 二、自主探究

看课本P94的图3-20,并思考:

(1)哪个图是A点处看到的,哪个图是B点处看到的? (2)当小明从A向B走去,在何处开始看不见小华? 三、合作互学

1、学生分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通过模拟试验进行证明。

2.归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得到不同情形,这都与视角的大小有关。视角是在观察物体时,观察物体顶部和观察物体底部的两条视线所形成的夹角。如:若小王在A处观察物体BC,则三角形ABC的∠A称为视角。

离物体越近,视角就越大,离物体越远,视角就越小。

四、拓展提升

1、想一想,根据不同位置视角大小确定物体位置 如图,可根据两根旗杆的影子确定路灯的位置。

解:两根旗杆的影子的端点分别与旗杆上端连接并向上延伸交于一点,该点A即为路灯的位置。 2、说一说

投影课本P94图3-21并提问:汽车行驶在笔直的公路上,乘客往前看,所见到的情景是图3-21中哪一个图?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结合乘车经验可知应为图(b)。

五、知识梳理 本节课学习了在不同位置来观察物体。当离物体较远时,能观察到物体的整体,而较近时,仅能观察到局部,视角越大,离物体越近,视角越小,离物体越远。

六、课堂检测

1、课本P95练习第1、3题.

2.在照相时,为了照到远处的景物,应把相机的镜头 。(填“伸长”或“缩短”) 3.小明和小王同时观看墙上的挂图,若小王离图较远,则他看图的视角较 (填“大”或“小”) 4、同样高的栏杆,离路灯越远影子就越 。

5.甲、乙、丙三人在同一水平面上观察同一物体,甲说:这个物体太小了,我都有点看不清;乙说:不对呀,我看这个物体太大了,我都要仰视才行;丙说:你们都太极端了,我看大小正合适.试确定甲、乙,丙三人哪个离物体最近?

6.一面镜子竖直挂在墙MN上,人眼位置及视角如图所示,有三个物体A、B、C放在镜子面前,人眼

第4页

能从镜子里看见哪些物体,请说出理由。

第5页

3.4 图形操作导学案

制卷人:杨继红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操作变换七巧板,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在现实情景中初步了解几何中割补法的思想,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拼摆七巧板,积累有关图形经验。 难点:对割补思想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离物体越近,视角就越 ,离物体越 ,视角就越小。

二、自主探究

1、自己制作七巧板

(1)把正方形纸板分成七部分。(如左图) (2)剪开成七块。(如右图) (3)分别涂上七种不同的颜色. 2.用自制七巧板拼出下面图形. 茶具、飞禽,走兽等 三、合作互学

学生交流讨论拼图的方法,再用七巧板自创拼出别的图案 (如数字、人物、动物等)

学生活动:学生拼图后,叫4个学生上讲台,将自己拼的图贴在黑板上,并介绍图形名称。 四、拓展提升

我们知道长为a,宽为b的长方形面积为ab,那么①平行四边形面积如何求呢?

②上、下底边长分别为a、b,高为h,则S=1/2(a+b)h,你能用拼图推出这个面积计算公式吗? 五、知识梳理

(1)七巧板游戏是将一个规则图形,经分割后拼成各种丰富多彩的几何图形;我们也可以将一个不规则图形,经过截割拼补成一个规则图形(如七巧板拼成的图形可还原成一个正方形)。这种朴素的数学思想就是割补思想。

(2)割补思想在几何中的应用.

六、课堂检测

课本P97练习和动脑筋中的题目。 1、课本P99复习题三A组第2题. 2.试用七巧板拼成字母C、S,数字3。

3.利用几套七巧板可以拼成更多的、生动的图案.如弹钢琴、乒乓球比赛等,如图所示,请你试一试。

第6页

第7页

回顾与思考导学案

制卷人:杨继红

教学目标

1.在回顾,反思与交流中建立知识体系。

2.在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的相互转变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对七巧板的操作,了解几何中割补法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行几何体,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发展空间概念。 难点: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二、自主探究

自己建立本章知识网络

三、合作互学

学生分小组讨论,完善本章知识网络 四、拓展提升

1、课本P98练习第l、2题. 2.课本P100复习题三B组、C组.

五、知识梳理

师生共同小结如下:

1.本章学过哪些知识,你印象最深的方法是什么? 2.本章最难学的内容是什么?

3.本章最有趣,最容易学的内容是什么? 4.学完本章你有何感想. 六、课堂检测

1、棱柱的每一个侧面都是______形,棱锥的每一个侧面都是______形。 2、三棱锥有______个面,______个顶点,______条棱。 3、四棱柱有______个面,______个顶点,______条棱。

第8页

图形与操作单元测试

制卷人:杨继红

一. 选择题

1.下列几何图形中为圆柱体的是 ( )

(A) (B) (C) (D)

2.如下左图,将正方形纸片两次对折,并剪出一个菱形小洞后展开铺平,得到的图形是( )

3、下列四个图形折叠后能围成正方形的是( )。

A

B

C

D

4、甲、乙、丙三人在同一水平面上观察同一物体,甲说:“这个物体太小,我都有点看不清。”乙说:“这个物体太大,我都要仰视才行。”丙说:“你们都太极端了,我看正好大小合适。”甲、乙、丙三人离物体最近的是 ( )

A、甲 B、乙 C、 丙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正方体有________个顶点,_________条棱,_________个面。

2、人离物体越近,看到的物体越 ;人离物体越 ,看到的物体越小。 3、人离物体越 ,视角越小,看到的物体越 ; 4、.在照相时,为了照到远处的景物,应把相机的镜头_______。(填“伸长”或“缩短”) 5.小明和小王同时看墙上的挂图,若小王离图较近,则他看图的视角较_____。(填“小”或“大”)

第9页

6.同样高的栏杆,离路灯越远,影子就越________;离路灯越近就越_______。(填“短”或“长”)

三.解答题

1. 将下面几何体分类,并说明理由。

2. 在下面的图形中,用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将正方形八等分,画出图案.(6分)

3、画出如下图3中每个木杆在灯光下的影子。

图3

4、. 如图4,有两个正方形花坛,准备把每个花坛分成形状相同的四块,•种不同的花草,图中左边

第10页

的两个图是设计示例,请你在右边的两个正方形中再设计两个不同的图案.

5、如图所示正方形边长为1 ①分别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 ②想一想,可得到怎样的结论. 1234122134 6.如图,已知△ABC和直线MN,试画出△A'B'C',使△A'B'C'与△ABC关于直线MN对称. (4分) AM

8.如图,在△ABC中,已知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B=8,BC=10,求ΔABD的周长.

BCN7. 设计三种用不同的正多边形地面砖平铺地面的图案

AEBCD第11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