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公众》看“刻板成见”与“偏见”

从《公众》看“刻板成见”与“偏见”

来源:化拓教育网
学术探讨

从《公众》看“刻板成见”与“偏见”

张 莎1 刘丹超2

(1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0;2中国人民空军航空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摘 要:本文从彼得斯《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谈起,论述《公众》这本书中的“刻板成见”与“偏见”,以及社会上关于“社会偏见”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公众;“刻板成见”;“偏见”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4-0066-01从彼得斯的《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谈起,这

本书从苏格拉底到现代社会,林林总总介绍了很多交流失败的现象,总而言之就是要表达人们可以“手拉手”,却不能“心连心”,人类无法达到“天使般的交流”,将“不可交流性”视为传播的常态。结合《公众》中提到的“外部世界与我们头脑中的景象”“刻板成见”等内容,李普曼在谈到时,认为不管是的主体、客体还是本身都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而无法达到100%的复制传播,除非有一些完全了解事实,且不带偏见的发表意见和看法的公众,而事实上并不存在这样一群人。笔者认为李普曼在此也传递了一种人和人之间不能达到“心连心”交流的观念。

在这本书中,李普曼或提出或引入了很多广为人知的概念,在此主要结合“刻板成见”这一概念来谈谈一直以来值得被关注的“社会偏见”现象。“Stereotype”即我们常说的“刻板成见”,来源于“stereo”,这本是一个希腊词。“刻板成见”(stereotype)这个概念最早由李普曼引入社会科学中。他在书中指出,现实对人类来说实在太过于纷繁复杂,人们无法直接理解或是亲身体验周围的世界,因此,人们将认知的过程加以简化,在脑海中建立了一个拟态环境,将具有相同特质的一群人塑造出一定的形象,这个形象便是我们所

[1]

说的“刻板成见”。而在《媒介研究》一书中,利萨·泰勒和安德鲁·威利斯将“刻板成见”看成“选择并且建构简化的、泛化的符号,用它们来对社会群体或是群体

[2]

中的某些个体进行区分”。而我们平时所谈论的“刻板成见”范围较为广泛,并不仅限于特定群体,而且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

一、社会群体偏见的形成

我们习惯说世界是个未知的大球,而媒体就像探照灯,灯光打到的球面部分才能被我们看得到,其他地方依然混沌一片,我们了解到的也只是媒体提供给我们看的那部分,而大部分地方都是我们无法看到的。总而言之,媒体是在用一种极其简单的方法在建构世界、再现世界。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信息更新速度快,而媒体为了跟上时代的节奏,采编播等步骤已经类型化、程式化,甚至很多由媒体塑造出来的群体形象也被基本类型化、程式化,在人们脑中都有个基本的可能并不清晰的概念,如种族、阶级、性别、残疾人、同性恋等等,此时“偏见”便会自然产生。

对某个特定团体产生刻板成见后自然就会对他们产生某种程度的偏见。但与“刻板成见”相比,偏见是由于认识得不全面或带有负面的感情色彩而导致的一种更深层次上的认知错误。

对于特定社会群体偏见的形成,媒体无疑发挥了

66

显著的作用,显然,这样的作用是负面的,但目前为止

却是我们无法完全避免的。柏拉图在《斐多篇》的末尾谈到苏格拉底对文字的批评,苏格拉底认为文字“削弱记忆力、缺乏互动、任意撒播、脱离说话人和听话

[3]

人的灵魂”,将其看作是对媒体的担忧也未尝不可,只是当下媒体需要我们担忧的地方更多。对特定社会群体产生偏见的原因,笔者认为可以归结为以下3点:

第一,信息更新速度的日渐加快,使很多媒体在发布信息之前疏忽了对信源真实度的求证,导致部分不切实际的信息流出,混淆了公众的视听,容易对事物产生错误的认知,如假新闻。

第二,媒体对事件的报道不可能面面俱到,有时会以部分带整体,甚至可能掩盖事件本身的原貌,如“标题党”。

第三,“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

[1]

是先定义后理解”。媒体在新闻报道和节目中一以贯之的“刻板成见”涵化了大众的认知,导致这些成见在节目中一遍遍被加固,于是受众在看到某些特殊群体时便不作分析判断,形成先入为主的态度。

二、从刻板成见到偏见

阶级是由社会建构出来的,现实生活中媒体常常再现阶级刻板印象,来建构人们对富人和穷人角色与特征的认知。在此我们以“富二代”为例,分析刻板成见是如何演化为偏见的。

根据有史以来的自我认知和媒体的相关富人形象,笔者认为对“富二代”的刻板印象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80年代的“富二代”;不用为基本生活需要而忙碌奔波;父母宠着惯着,整体无所事事,吃喝玩乐;狂妄自大,喜欢炫耀;以为什么事都是钱和权可以解决的,甚至人命;有非常多的闲暇时间,拥有多辆跑车;拥有大量的闲置资金,进出高档场所;男友无数,女友随意换,伴侣非常之多;可以创立自己的公司,但自己从来不去,徒有其名;夜生活多,每天都是灯红酒绿……

三、生活中处处充满偏见

“富二代”中也有发奋图强、自主创业并将自家产业发扬光大的,但是一般民众看到“富二代”,首先浮现在脑海里的就是纨绔子弟、坐吃山空,再加上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大肆报道的“杭州飙车案”、“河北大学飙车案”(我爸是李刚)、“药家鑫案”等,“富二代”的败家无良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再先后发生的“郭美美事件”“卢美美事件”。对于郭美美的炫富行为和20来岁登上红十字商会高管的身份认证,广大网民一开始以为又是一个凭关系上位还不知收敛的“富二代”,结果综合各方面因素,最后得知其只不过是个爱炫耀、无足轻重、小三小四之类的人罢了;数月之后身

(下转第68页)兼“中非希望工程执行兼秘书长、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学术探讨

样,“双十二”的议题得以成功形成并博得关注。(二)各式各样铺天盖地的宣传、与“双十一”进行比较,提高了受众对“双十二”议题的重视

为了使“双十二”这一议题受到大众的重视,各大购物网站、电商会在各个热门应用软件抢占首页广告,内容一般是时间和优惠力度、优惠范围,在几秒无法屏蔽的首页广告中实现对大众“双十二”活动的宣传。同时,随着近几年平台直播的崛起,以及网络“大V”的意见领袖作用,商家还会利用直播带货、“大V”直播打广告来宣传,此外各大购物网站的“购物津贴”“满减活动”“红包口令”等五花八门的优惠策略更是使得议题不断在大众视野中活跃和传播,积累下来之后,日期越临近“双十二”,人们对“双十二”购物这一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三)设置抢购时段,使受众和商家的议程达成一致针对众多的商品数量和选择,商家会设置不同商品的抢购时间,如几点几分开始抢、哪个区段做活动(食品区、生活用品区、粮油干货、母婴区等)、哪个时间段是某样商品的特价甩卖等,使消费者在众多让人眼花缭乱的购物商品中能完成对自己需要的购物信息的选择,以及判断这些购物信息的重要程度。商家每时每刻对抢购时段的强调,都会让买家觉得如果不抓紧时间就会错过巨大优惠而后悔。最终买家的议程就会和商家设置好的议程呈现高度一致,在商家按照计划发起促销活动后,买家纷纷按照一致的议程一拥而上,成功掀起购物浪潮。

(四)循序渐进的铺垫式“页面”诱导,受众陷入沉浸式消费

除了设置话题以及宣传话题,各大购物网站还为自己的购物主页设置了独特的循序渐进式页面。一般人们的线上购物顺序是“点开网站、搜索商品、点击购买、完成支付”,而现在人们点进购物首页后就会有“9.9秒杀”“今日特价”“仅限今日”等五花八门的活动页面,使得人们往往在完成自己有必要需求的购物后还是禁不住诱惑点进这些页面进行消费,就算不少人能抵挡这第一层诱惑,网站也会根据你购买或者搜索过的商品在主页频繁给你推荐类似的“你可能感兴趣”的页面来诱导人们消费,并且因为“收藏加购物

(上接第66页)全球华商未来领袖俱乐部秘书长、华商

车优惠5元”“点收藏加购下次不迷路”,人们可能会产

生兴趣并且以“我只加购物车不买”的想法把商品纷纷加入购物车,方便下次购物时直接寻找该商品。买家以为终于逃脱了商家的层层陷阱,这个时候点开购物车准备结账时,页面又会给你“满99包邮”“满200减20”,这时候为了凑够几块钱满减或者包邮,买家会点进“凑满减”“凑够包邮”的页面来选购商品。最终买家纷纷“全身心投入、集中注意力,过滤掉一切没关联的知觉,达到一种沉浸的状态”,失去了最开始购物的理性判断,陷入沉浸式消费。

四、结语

“双十二”购物节为各电商企业带来了巨大利润,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优惠便捷的购物平台。“双十二”能在“双十一”购物浪潮之后成功营销,一方面与日益发展的网络平台社交媒体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商家成功的议程设置手段和策略。但是狂欢购物的背后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购物者的沉浸式、失去理性的消费,还有购买浪潮带来的快递滞后问题等,都需要我们去探讨。参考文献:

[1] M·麦考姆斯,T·贝尔.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作用[J].

郭镇之,译.新闻大学,1999(2):32-36.[2] 何圣明.从议程设置理论看《延禧攻略》热播现象[J].

西部广播电视,2019(01):79-80.[3] B·科恩(美).新闻媒介与外交[M].普林斯顿

大学出版社,1963:13.[4] 赵昆.浅析新媒体议程设置功能的新趋势与新特点

[J].传媒,2018(20):91-93.[5]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14:194.[6] 唐元.议程设置理论在社交媒介中的发展和重构[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6,34(05):122-124.[7] 杨璐.数字媒介时代议程设置研究新进路——第三级

议程设置[J].新媒体研究,2017,3(09):27-29.作者简介:李薇(1998—),女,湖北荆州人,硕士在读,从事新闻理论研究。

更直观的印象,但是成见也会将我们拉进偏见的深渊,

世界‘最年轻的社会活动家’”,年仅24岁的卢星宇在对事物的认知发生偏颇,甚至扭曲。为了更好地认识中非希望工程上的讲话曝光之后,大家便自动将其和和改造客观世界,我们不能仅仅借助于大众传媒,要努郭美美归为一类,管你有再高的文凭,做了再多的事,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全面化,谁让你有个集杂志社社长、“中国美丽经济第一人”、中远离谬论,接近事实。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扇子协会副会长、企业管理专家等职务于一身的“国际慈善家”父亲参考文献:

沃尔特·李普曼.公众[M].阎克文,江红,译.上呢?而其父卢俊卿在接受搜狐微博博友的微采访时说[1]

海人民出版社,2006:29,124.“我认为女儿是世界上最冤的三个人之一,第一个是窦

利萨·泰勒,安德鲁·威利斯.媒介研究[M].吴靖,黄娥,第二个是赵作海,第三个是我女儿星宇”,这更激起[2]

佩,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7.了网民兴奋的神经,更加确认这不过是这对父女的炒

彼得斯.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M].何道宽,作罢了。至于卢星宇是真的凭能力得到现在的位置的[3]

译.华夏出版社,2003:32.还是凭家里关系上位的,大家好像都没有那么在乎了。

四、结语

张莎(1990—),女,河南郑州人,新闻学专业研究生。成见不可侵犯,而我们也倾向于按照我们的文化作者简介:

刘丹超(19—),男,陕西商洛人,本科,中国人民所给定的、我们所熟悉的方式去理解。成见一旦形成 

便很难改变,成见可以为我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一个军空军航空大学初训练基地飞行教员。

68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