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工作研究: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

工作研究: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

来源:化拓教育网


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是贯彻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的重大举措。当前我市尤其是先行先试的XX市,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粮食生产能力不减弱、农民利益不受损”四条底线,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有效推动当前征地矛盾化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土地资源支撑。

为全面了解XX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做法,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在全市推广的对策建议,我们开展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专题调研。

一、XX改革试点的做法和成效

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完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21宗,总用地面积119.2亩,成交价款9173.9万元,扣除增值收益调节金后,村集体经济组织获益7200余万元。

表 1:全国和XX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情况

入市用途有商业、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居住、教育设施等,并与国有土地实行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确立了“建设一个统一市场、平衡两种权利、坚守四条底线、遵循四项工作原则”的改革路径,在入市管理、出让规定、地价管理、异地调整、增值收益调节、抵押贷款等方面制订了6项试行。从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制度、明确入市范围和途径、建立交易规则和监督服务规则、建立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等方面系统解决了“谁来入市、哪些地入市、怎么入市、钱怎么分”四个核心问题。

(一)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分类明确“谁来入市”。在主体设置、程序规定上把参与权、选择权、决策权赋予农民。明确入市主体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时,强化土地入市的民主决策,建立土地入市集体决策制度,对入市涉及的宗地情况、入市方式、起始地价、收益分配等重大事项进行全程公开、民主管理。

(二)坚持存量与增量并重,多规合一确定“哪些地入市”。入市的土地确定为工矿仓储、商服、旅游等经营性用途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主要包括五类:一是依法取得的存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二是实施农村更新改造后节余的建设用地;三是实

施“异地奔小康”工程后腾退出的建设用地;四是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中的产业用房用地;五是土地征收后的村留用地。

(三)坚持市场配置资源,以制度化管理规范“怎么入市”。改革过程中,XX从源头上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实行制度化管理,通过构建统一的交易平台、制度和程序进行规范管理,公开出让或挂牌租赁供地。同时,借鉴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做法,采用公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或租赁供地方式,并参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供应的要求进行管理,全面体现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的公开、公平、公正,使之具有公信力、权威性。

(四)坚持收益均衡共享,差别化调节“钱怎么分”。以“同权同价同责”为出发点,通过核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成本和收益对比,明确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收取方式,差别化确定调节金征收比例。村庄规模范围内的经营性用地入市收益,在扣除基础收益后按三级超率累进征收率征收调节金,未超过基础收益50%的部分,征收率为30%;超过基础收益50%但未超过100%的部分,征收率为40%;超过基础收益100%的部分,征收率为50%。

二、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是实施过程中少数群众有担心、不理解。走访过程中,不少农地入市项目所在村的负责人表示,少数群众担心改革是否会损害村集体和村民的利益,工作人员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作解释说明工作,统一思想。

二是村集体变相成为操作受让主体存在隐忧。改革试点中,大部分项目是由村集体通过“左手”倒“右手”的形式完成建设用地招拍挂的程序,但操作中如果遇到个别股东有不良信用记录,就会影响公司作为受让主体的资格,项目招拍挂可能因此中断。同时,每村都成立一家公司,村干部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熟悉整个流程,影响工作效率。

三是就地入市存量有限,跨行政区域调节入市尚待破题。据调查,XX农村存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总量仅4亩,且多为零星边角插花地块,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对此,XX市渴求通过上级部门的协调,打通跨行政区域的农地入市指标余缺调剂,更高效率、更大范围、更佳方式实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资源配置。

三、改革成果在金华全市推广的对策建议

(一)持续深入推进,放大改革试点成果

一方面,继续深化和提升XX试点工作。批准试点工作延期至2018年底,XX作为我市唯一的改革试点单位,要按照和上级要求精神,本着“一条主线、一个核心、三个关键、一个保障”的要求,继续深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工作。改革需要负重前行,要发扬XX市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及时总结好试点经验,坚持边试点边总结,边总结边提高,将三项试点与相关改革、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起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全力把改革试点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另一方面,作为金华市本级,应密切关注XX的改革试点,主动置身其中,在农村集体经济“消薄”攻坚战和乡村振兴工作中,高度重视农地入市资源的挖掘利用,为深入推进XX农地入市实践、拓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项目范围、拓展入市项目用途积极献计献策,为XX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农地入市工作经验添砖加瓦,为本地农地入市改革未雨绸缪。

(二)优化制度成果,增强改革实践效率

一是优化制度设计。农地入市改革性、程序性强,要保障依法依规办事,必须加强制度体系建设。XX市已在着手制定一系列试行办法,要从制度设计的管用、简约、有效上下功夫,在改革试点中不断深化优化。二是优化实践流程。如XX市下一步拟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整备试点工作,成立县市一级的农村土地联合会。在成立农村土地联合会和各镇街农村土地运营公司的基础上,前期先统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后期再统筹宅基地有偿退出和土地征收的土地增值收益,最终实现各项增值收益的平衡和农村农民共享。在建立覆盖全市所有农村的宅基地基准地价体系的基础上,加快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基准地价体系,以土地定级为基础,合理确定商业、工业、公共基础设施等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基准价格,在全国率先建立完善城乡用地全覆盖的基准地价体系。深入研究土地增值收益平衡机制,进一步探索完善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制度。完善存量与增量并重、多种用途并举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改革思路。

(三)强化配套服务,拓展改革工作效能

一是强化部门服务。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梳理农地入市项目审批“绿色通道”。针对农地入市过程中的税负比例较高的问题,建议财税部门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研究相关优惠减免措施。二是强化镇街服务。如针对村集体农地入市项目单兵作战、效率不高问题,各镇街成立农村土地整备公司,对入市地块进行整备和土地前期开发,以及组织招商、统一入市,确保村集体经济组织分享土地收益。三是强化统筹。着眼于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手段,探索跨镇街道乃至跨县市开展农地入市置换、进行余缺调剂的途径,结合XX市“集地券”制度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进行内涵的有效拓展和外延的进一步延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