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思政课共筑网络思政教育同心圆
作者:石秀杰
来源:《党员(上半月)》 2021年第1期
文/石秀杰
河北科技大学坚持立德树人、守正创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以“形势与”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抓手,通过云端思政课、一线志愿服务、网络全媒体宣传等形式,实现内容、手段、模式、宣传创新驱动,打造了立体鲜活的战“疫”思政课教学模式。
贴近现实,将战“疫”内容融入思政课堂。疫情期间,思政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和教材内容,在已有教材体系、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求新求实,将线上教学与战“疫”故事相结合,将爱国主义精神、家国情怀融入课程教学,做到和时代贴近、与发展同步,并结合国内外热点、师生关注焦点及时丰富教材内容。“形势与”课将战“疫”故事和抗疫精神第一时间融入网络课堂,专门录制了战“疫”系列专题,引导大学生深刻感悟中国精神,理解中国制度优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围绕“发生疫情,我们能做什么?”“中西医抗疫变迁”等内容设置专题,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疫情期间涌现的感人案例,为思政课提供了丰富、鲜活的素材,也让广大学生受到了不同以往的深刻教育和触动。
善用教学载体,拓展战“疫”教学空间。河北科技大学利用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等,将线上“大课堂”与线上“小课
堂”有机结合。任课教师通过钉钉、QQ群直播、课堂派等教学工具,设立与在线开放课程大课堂对应的网络虚拟小课堂。通过“学生线上自学+教师网络答疑+在线专题教学+在线专题讨论+学生云端实践”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引导、服务学生在线学习,达到“停课不停学”的学习效果。各教研室结合课程特点,紧扣战“疫”时期不断变化的形势、与不断涌现的事件、人物,设计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战“疫”主题演讲、“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战“疫”实践调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战“疫”诵读经典等。除思政课线上实践外,积极组织实施了“众志成城,一起战疫”“弘扬雷锋精神,点燃战疫星火”等实践活动,凝聚抗击疫情正能量。
严格教学考核,改进思政课教学评价方式。河北科技大学将网络考试作为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探索新技术的重要成果。整合资源,协同联动,初步形成了以任课教师考核为主,辅导员、学生为辅的多元主体考核机制。改革传统的单一课堂考试方式,初步形成了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多层次的“网络考核、课堂考核、实践考核”体系。改革传统“一考定成绩”的终结性考试形式,建立过程性动态考核方式。加大平时成绩权重(占比50%),平时成绩构成多元化,包括考勤、课堂表现、主题讨论、平时作业、团体作业(实践)、阶段测试、线上学习等内容。对于课外实践,采取学分认定方式,参加战“疫”实践优秀者给予免修思政课社会实践课程奖励,对课外实践获奖学生给予绩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