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核舟记 课文内容理解

核舟记 课文内容理解

来源:化拓教育网
核舟记 课文内容理解: 1、全文结构顺序?

结构是总—分—总:先概括介绍雕刻者技艺高超,交待核舟来历及主题;再分别描述核舟的中部、船头、船尾、船背上的人、物、字;最后总括全文,突出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的特点,抒发赞叹之情,照应开头,突出中心。(最后一段的作用) *详细介绍核舟部分则采用了空间顺序 。 2、船舱上为什么雕刻“山高„„”这两句诗?

暗示核舟的雕刻主题和故事背景,激发想象,增加艺术情趣。(为何先写船舱?)

*3、为什么先写东坡?船头三人的形象特点?两舟子的形象特点? 紧扣核舟雕刻主题,突出苏东坡的主人公地位。 苏黄旷达闲适,佛印洒脱不羁。

舟子居右者悠闲、豪放,居左者平静、专注。 4、重点语句理解:

(1)“奇巧”——突出雕刻技艺的特点。 (2)“径寸”——说明雕刻材料微小。

(3)“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说明雕刻构思精巧,技艺精湛。 (4)“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说明核舟体积小。 (5)“细若蚊足,钩画了了”突出雕工的精巧。 (6)“曾不盈寸”突出核舟的小。

(7)“技亦灵怪矣哉”高度赞叹核舟的技艺精湛。

*5、核舟的特征:“奇巧”

具体体现:体积小,用料少;雕刻景物多,容量大;构思精巧,雕工精细,技术高超。 6、

说明对象:核舟

*7、核舟反映的“主题”:“大苏泛赤壁云” 三、拓展积累: *1、成语

盈—热泪盈眶、彼竭我盈 历历—历历在目 夷——化险为夷 2、古代数量词的用法

① 省略量词:一手卷、一楫

② 数词放在名词之后:为人五、为窗八 3、苏轼的旷达乐观

《记承天寺夜游》、《浣溪沙》、《水调歌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