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师发展中心

教师发展中心

来源:化拓教育网


教 学 情 况 简 报

第 十 期

绍兴县教师发展中心 (总第 51期)2008年 9 月13日

在务实中创新 在培训中发展

----2008年全县教师暑期培训工作简报

基于提升教育内涵品质、促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为进一步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持续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2008年8月26日至8月29日,绍兴县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新一轮教材教法培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基于实际情况,本轮培训采取分类别、分学段、按学科相对集中的方式进行,共有2408名小学教师,1840名初中教师和965名普通高中教师,分别在全县12个培训点接受了为期1-2天的教材教法培训。另外,208名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和所有专业课教师,以参加高校组织的技能学习或下企业实践的形式进行了培训,全县幼儿园教师也参加了相应的培训。

本轮培训工作准备充分、程序合理、节奏紧凑、进展顺利、反馈积极,存在着四个重要特点:

一是以讲求实效为原则。本轮培训,以促进我县教育内涵品质提升为指导思想,直击

新课程改革中的重点与难点,特别强调以课堂评价和课后作业为突破口,探索有效教学的新路子。如何在保持目前我县教育高质量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学效能,实现有人道的教育?如何紧紧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在过程与方法中构建生态课堂,促进学校专业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实现教育价值的回归?这既是绍兴县教育工作的重要命题,也本轮培训的焦点和主线。在培训中,每门学科都安排了新课程理念的通识教学和具体的教学设计两方面的内容,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讲课教师把先进的教育观念、角色定位、学科思想、教学技能等充分融入到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中去,使老师们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在相互的对证中,领会、掌握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对旧有的传统观念引起足够的反思,对形成的教育惯性构成强力的冲击,为他们新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持续的发展力。在培训中,各学科还重点探讨、研究了有效教学的突破口,认为实施观察点式听评课的微格化研究是构建生态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机制和路径,认为以学情为基点进行课后作业有效性研究,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教学效能的切入点与突破口。为此各学科依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案和措施,为新学期的教师培训与教学工作顺利展开提供了基本思路。

二是以过程管理为方法。本轮培训,从准备到实施再到总结,以精细化的过程管理实现培训的规范化和有效性,特别是在培训中,“定点”、“定人”、“定时间”、“定内容”成为主要形式,确保每位教师受到优质高效的培训。从6月份起,县教育局即进行广泛动员,教师发展中心拟定并公布培训方案,遴选讲师团人员,着手组织讲师团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暑期培训按计划展开。暑假期间,许多讲师团人员放弃休息时间,精心备课,确保培训内容紧凑主题,立足实际,着眼应用。培训期间,各项工作分工明确,落实到位:各培训点准备充分,培训点主要领导亲自协调,在接待、场地、餐饮各个环节予以充分保障;各学校由校长牵头,在安全、时间、纪律各方面给予充分重视,特别如平水山区小学教师,提前一天全员到位,确保培训按时而有序的展开;各研训员落实“定点”、“定人”、“定时间”、“定内容”的组织形式,确保培训井然有序;县教师发展中心还对各类别、各学段、

各学科的培训实施了严格的监控,问题就近解决,意见及时反馈,狠抓单位时间效益,切实提高培训效能。如8月29日进行的高中各学科专家讲座中,各研训员能以责任态度、精品意识做好组织工作,确保各讲座顺畅展开,获得相关领导专家的好评。如在初中、小学段的各学科培训中,老师们能克服天气、场地等客观困难,会聚一堂、勤记笔记、专心听讲、不断反思,被教育局领导誉为是我县教师逢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求真务实的钻研精神的写照。

三是以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相结合为主要形式。本轮培训,实现了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研修的三位一体,切实提高了培训效能,也为教师培训模式的更新与发展提供了较为成熟的案例。本轮培训,一是邀请了傅国涌、朱可等全国著名的专家学者和特级教师开设讲座实现专家引领。他们讲座中体现出来的仰望星空的意识、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对课程的新颖认识、对教学的成功策略,有利于老师们与时俱进,树立起科学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学科观,从而真正实践公民教育思想,为我县提升教育内涵品质,改变教育增长方式提供内驱力。二是充分发挥本县一些名优教师的辐射作用,实现了同伴互助。在各学科培训中,都遴选了一些本县名优教师作为讲师团人员。他们基于自己的教育实践,基于我县教育实际,在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等各项培训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他们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正确把握学科思想,正确渗透教育技艺,博得了老师们的由衷认同,促使着老师们以脚踏实地的作风投身课程改革,探索有效教学,进而彰显教师的职业价值。三是直击教师所需的培训内容促进了老师们的个人研修。本轮培训工作,以教师专业需求性调查为先导,以菜单式培训为基本模式,无论是专家讲座还是同伴互助,均指向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使教师在培训中因互证而反思,因需要而追求,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后续研修,从根本上提升了本较培训的效益。

四是运用以考促训等多元评价方式为倒逼机制。本轮培训依旧推行教师教材教法考试、青年教师高考能力水平测试和教师培训调查反馈的方式,多角度地倒逼培训的规范化、针

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即课程”,新课程改革迫切要求教师更新知识结构,实现新的专业化成长。特别是基于我县新教师不断增多,青年教师成为教师队伍主体的形势,如何尽快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目前的青年教师,深受应试教育影响,在知识结构、生活体验、持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上存在较大的缺陷,尚无法担负起提升我县教育内涵的主力军作用。按教师成长的客观规律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我县师训工作的重点,运用考试的手段是促进培训实效性、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可行途径。目前教师较为缺乏的主要是教育的策略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材教法的培训与考试应当成为师训的核心内容。而广大青年教师,本体性知识仍普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强化,高考能力水平测试仍是一个重要的选项。从6月份起,县教师发展中心即紧扣培训主题公布提纲,围绕培训内容组织命题,确保试卷质量;8月下旬,县教师发展中心合理区分教师年龄和所在学段等因素,协调考点工作,确定考试对象,确保考试顺利进行;在考试中,各考点严格施考,各巡考人员、各监考参考教师定点定位,受到教育局领导高度赞扬;在评卷工作中,做到认真细致,实事求是,把成绩及时反馈到教师本人,切实提升考试的教育效果。

本轮培训工作,在县教育局的重视和领导下,在各培训点和广大学校领导、教师的支持和配合下,取得了成功。其中呈现的特点、成功的措施,为教师培训工作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研究解决。

一是培训思想需要必要的共识。我县的教师培训为的是贯彻我县提升教育内涵的工作思路,为的是实现促进教师成长,推动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因此我们的培训就要特别注意目标导向,所有讲师团人员应当在教育改革、课标解读等各个重要环节达成共识,使宣讲中有一条必要的底线和一个共同的聚集点,进而使老师们在培训主题下聚集成一个专业文化共同体。在此基础上,讲师团还应当彻底摆脱任务型工作取向,着力研究如何优化培训内容,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着力研究如何提高试卷质量,提高培训、考试与教学的正相关性。

二是培训内容需要更符合实际。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只有基于个体经验的诠释才可能是有效的。因此,我们教师培训有效性的关键是取决于我们所选择的培训内容是否明确地指向教师的实际。我们在培训准备期间,应当把调查工作做得更加细致扎实,教师处于怎样的工作状态?学习状况如何?他们最需要是什么知识?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实际情况调查,我们才可能对症下药,正确选择培训内容,实行真正的菜单式培训,使教师在培训中因互证而反思,因经验而诠释,因问题的解决而享受培训。

三是培训过程需要更多的互动。速度(学习时间)、收益(学习结果)、安全(学习体验)是构成学习效益的三个基本要素,而安全又是其灵魂。但目前的教师培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等诸多因素,许多内容基本上由讲课教师单向告知式传授,教师间缺乏互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效果。因此,我们在培训中,应当努力转变讲课模式,更加强调对话,并尝试生成性教学,使教师因体验而收益,使培训因生成而精彩。

四是培训成果需要持续的效应。我们集中进行教师培训的目的是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基于课堂改革的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要发挥培训成果的持续效应,就需要建立跟踪机制,督促教师将培训成果应用于学科建设,创新校本研训;纳入集体备课,进入课堂教学。从根本上使我们的教师培训活动起到促进有效教学提升教育内涵品质的作用。

绍兴县教师发展中心

2008-09-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