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导学案第一课时
命题人陈春锋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 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 会写电极反应式,能够判断原电池正负极 3. 会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重点难点】
原电池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此时反应的电子转移有顺序吗?
1. 原电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C1)能自发地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提条件) C2)溶液必须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3)两个电极,其中一个相对,另一个相对较。两个电极直 接或间接的连接在一起,
并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4)必须形成-
3.原电池工作过程中:
外电路中电子如何移动?内电路中离子如何移动? 分析Zn -H2SO4溶液_CU原电池(上图)反应原理:
由于 ____ 活泼,容易 电子,锌原子失去电子被 成Zn2+进入溶液,锌片的质量减小,失去的电子 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溶液中的 从铜片得到电子而
被 形成氢原子,氢原子再结合成氢气分子从铜片上逸出。 电极反应式:负极:正极: 总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 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电极的判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子流向:
—> 导线一
【迁移应用】 分析图示的原电池
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可以用如下表示式表示该原电池: (—)Zn|CuSO」Cu(+) 【交流•研讨】
问题:如下图装置,是否构成了原电池呢?
分析:装置中虽有两个电极和电解质溶液,但未构成闭合回路,形不成电流,所 以,不能构成原电池。可在中间加一个盐桥就满足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如下图), Zn仍为负极,Cu为正极,可表示^(-)Zn|ZnSO4||CuSO4|Cu(+),其中“||”表示盐 桥。
【归纳总结】:原电池正负极判定方法
① 依据原电池两极材料:负极一般为 __________ 金属,正极一般为活泼性 ________ 的金属或,
② 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电流(内电路)由—极流向—极;电子则由—极经 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极。
③ 根据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迁移方向:阳离子移向原电池 极,阴离子移向 极。
④ 根据原电池中反应类型:正极:—电子,发生 反应,现象是伴随金属
的析出或田的放出。负极:电子,发生 反应,现象则是电极本身的消 耗,质量减小。 【当堂达标】
1. 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 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C. 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该电极被还原 D. 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 2.下列装置能够组成原电池,
产生电流的是(
)
稀硫酸 稀硫酸
A
B
【能力提升】
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乙醇
C
D
E
用
)
1.
锌片、铜片和银组成的原电池,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A. B. C. D.
2H++2e=H2t Zn-2e =Zn2+
2H2O+O2+4e=4OH' Ag++e'=Ag
2, 下图各装置中,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3.
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PH怎样变化(
A, 不变 B,先变小后变大 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 【动脑思考】:(选做题)
1.下列各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 )
A. 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 B, 镀锌铁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
C. 红热的铁丝与冷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 D, 浓比稀更能氧化金属铜
由)
2、 把a,b,c,d 4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 时a为负极;c,d相连时,d上产生大量气泡;a, c相连时,电流由c经导线流 向a; b、d相连时,电子由d经导线流向b,则此4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 顺序为()
A. a>b>c>d B. a>c>d>b C. c>a>b>d D. b>d>c>a
3、 一原电池可以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与N是两极,P是电解质溶液,一段 时间后,M 变粗 N 变细,下列可以成立的是
()
A.M一锌,N一铜,P一稀硫酸溶液 C.M—银,N一锌,P一银溶液 B.M一铜,N一铁,P一稀盐酸溶液 D.M一锌,N一铁,P一铁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