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课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难点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学习目标:
1、认识“塌、挣”等5个生字,会写“隆、塌”等13个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轰隆隆、冶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发现神话的语言(词句)特色,积累课文中的生动语句,能有条理地讲这个故事。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女娲的献身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培养想象力。
教学重点:认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积累语言;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神话的语言特色,体会女娲的献身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神话的语言特色,体会女娲的献身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培养想象力。
课前准备
收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看图猜故事
这是什么故事?(出示五个神话故事的插图)
这三个故事都是——神话故事。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神话故事和你读过的其他故事有什么不同?(神奇、有想象力、超常的)
这节课让我们也展开神奇的想像的翅膀,步入超常的神话世界吧!上课!
一、入题感知,初学字词。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神奇有趣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读过课文吗?能说说你已经知道的吗?
看来大家知道可真不少!预习得也很充分,课文中有不少很有趣的词不知大家留意到了没有?
2、学习生字新词。
欢歌笑语 快乐幸福 金光四射
熊熊大火 零零星星 轰隆隆
窟窿 燃烧 围困 挣扎
熄灭 冶炼
(1)小老师带读。对跟读,错纠正。同时想想这几排的词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讨论,梳理发现。
第一排:四字词语,让人感觉都很快乐,很美丽的
第二排:都是某一种特殊结构的词,AABC AABB ABB,学生说几个AABC的
第三排:都是同偏旁的词语,词义都和偏旁有密切联系
(记生字,要善于掌握规律,有些时候抓住它的字形结构和偏旁,就能把它记清楚。)
第四排:重点讲解“冶炼”:“冶”的读音,和“治”的区别。看着这个词的偏旁,你觉得它应该和什么有关系(火、液体)。读课文句子,找出依据。(神火、很稠的液体)“冶炼”一般是在火里高温将金属类的固体融化成液体。(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指导写字:冶炼,注意偏旁,记一记。生写一个
(3)齐读。
3、像这样美丽的、有特点的词语在神话故事中还有很多很多,再把这些词语送回课文,读读特别难读和自己觉得特别生动的句子,多留意像这样的有特点的词语,可以边读用笔边做上记号。可以吗?(一遍读完可以再读读自己做上记号的地方。)
4、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有很好的读书习惯,能用心地读,自己用心地去感受去发现,这样对进一步学习课文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读成连环画,感受故事的神奇夸张
(一)学习“窟窿”段落
师:同学们,《女娲补天》是一个神话故事,充满了神奇的想象。读这样的文章,咱们要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画画,把一段又一段的课文画成一幅又一幅的画面。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走进时光隧道,来到远古时代。
1、师范读第一自然段
2、师:刚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说)
点拨:
那个大窟窿好像一张大嘴要把人间的一切都吞掉。
人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么凄惨的景象!
多么可怕的场面,人们的痛苦多令人难受啊!可再想象一下,让人可怕难受的岂止是
天空、地、田野、山冈和这许多人啊!再想象一下,你仿佛还能看见什么,听见什么?
3、这画面实在太可怕了,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画面去读一读这段话。(生练读)
出示: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指名读
4、就是这一个个词语,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人们水深火热之中,我们读书就应该这样读,把一个个词语,一句句话,读成一幅幅立体的画面。让我们一起再来用心地读一读这段话。
5、想象着这样的画面,你又有什么感受?(可怕——你很会感受,难过——你和女娲一样善良)指导朗读。突显这些词语的表现力。
6、天下实在是太可怕了,人们的痛苦实在是太令人难受了!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又造了船,救出挣扎在水里的人们。经过努力,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也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如果继续这样持续不断地喷火,可能还会怎样?
(山冈上又会燃烧起熊熊大火。如果再求雨神下雨,洪水会更厉害,人们可能连山顶都站不了,大地会一片汪洋……)
(二)学习“补天”语段,感受女娲补天的勇敢与艰辛
1、孩子们,面对天上这样可怕的大黑窟窿,要救天下百姓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它补上。默读课文的3、4自然段,想想女娲做了哪几件事才把天补上。
2、生自由读。
3、交流概括,女娲补天的经过。(女娲费尽千辛万苦到山上找到五彩石,再花了五天五夜用神火把五彩石冶炼成很稠的液体,把它泼到天上,立刻就把天补上了。)
指名说清经过,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最后”等连接词,也可以自己按顺序说经过。
板书:找五彩石 神火冶炼 泼到窟窿上
4、这三件事写起来清清楚楚,说起来简简单单,(转换课件)但读过课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女娲补天其实是——(很不容易、冒着生命危险的、很辛苦)
5、朗读课文,在这三个具体语段中找出你最有感受和体会的词句,边读边做上记号。
6、交流,感情朗读。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1)指名答。交流:哪些词句感受到了不容易?
理解“全是、零零星星、碎块、几天几夜、还、又、找啊找啊、终于”
重点理解“零零星星”:这个碎块小到多小?(零零)这个词你觉得只是小和碎的感觉吗?(这儿一点,那儿一点,还很散。)可能有的在——有的在——有的在——
这样找起来怎么难?
(2)同学们很会读书,我们连起来读一读这些抹红的词。
学生齐读抹红的词,把这些词联系起来读,现在你有什么话想说?(实在是太累了,现在我觉得更累了……)
同学们真会感受,读书时,一个个词分开来细细体会,能让我们读出独特的感受;而这样上下联系起来体会,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文章。
(3)注意这些词,谁来完整地读读这段话,读出自己的感受。感情朗读。
指名读,评价指导。齐读。
(4)读得真好,当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最后一种纯青石时,女娲会是多么开心啊!(抹红“一眼清清的泉水”)这又是多么美的一眼泉水啊!读一读这个词,能给“一眼”换一个词,放进去说一说吗?(一汪、一池、一潭、一股)
同学们的词语积累得很丰富!如果我们把“一眼”换成这些词,可以吗?
(“一股”不够美,另外三个感觉比“一眼”大,可见“一眼”更难找,女娲找五彩石
更不容易更辛苦,换了不好!)
原来,一个小小的量词也可以藏着很深的用意,我们语文真是奥妙无穷啊!
我们再连起来读读这段话吧!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了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1)继续往下读,还有哪些词让你特别有感受?
(2)交流。理解想象“五天五夜、神火、很稠的液体、冶炼”
“五天无夜”并不是特别长啊,你为什么觉得女娲辛苦?(联系上下文,她已经忙了很多天了。而且这五天五夜,她又一直在忙,都没有休息。……)
感受读。
(3)最后一句话有很多写女娲动作的词,圈一圈,我来读,你们来演。想象表演。
(4)读一读这几个动词吧!你觉得放在这个句子里,联系上下文,应该怎样地读。
(很辛苦的,读得重一点,因为是一个大盆。再说女娲当时肯定已经很累了——有道理,多不容易啊!你来读。)
(有不同想法吗?我觉得是轻松的,因为女娲有很大的力量。我觉得应该很开心,因为天马上就要补好了。你也读一读。特别是金光四射的时候,大地上的人们将多么开心啊!)
(5)配乐齐读3、4自然段。
这几个平常的动词被大家这么一读,就活了!同学们真会读书!能把同样的字词联系不同的情境中读出不同的感受来。让我们随着音乐再把女娲补天的经过连起来读一读吧。
(6)女娲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天补上。“……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当时天上,大地上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再联系着这神奇的故事,也展开我们神奇的想象,好吗?拿起笔来写下一两句你的美丽想象吧。如果能用上课文中的一些词句,那就能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读书本领了。
(7)神话就是我们人类用最美的情感展开的最大胆的想像,我们也是神话的创造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