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混凝土修补方法

来源:化拓教育网


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

混凝土工程通常缺陷主要有裂缝、麻面、气泡、流砂、错台、烂根等。这些结构物表面缺陷的存在影响了混凝土的质量,同时也影响了工程实体的整体美观。针对出现的不同缺陷类型,可采用不同的修补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1、 蜂窝、麻面、流砂、气泡

由于施工环节中混凝土本身的工作性,及模板接缝不严,板缝处漏浆;模板表面未处理干净或模板浇筑前为浇透水份;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漏振造成蜂窝麻面、不密实;混凝土搅拌不均匀,和易性不好;混凝土入模时自由倾落高度过大,出现离析;混凝土浇筑分层过厚,配料不当,导致离析,产生蜂窝麻面等客观原因,影响到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修补方法:用白色水泥(掺量10%~30%)兑灰色普通硅酸盐水泥(掺量70%~90%,具体掺量根据混凝土颜色进行调整),加入107胶和水(107胶和水各加50%)拌和成膏状,然后用劈灰刀均匀涂抹于缺陷处,配合比的调整以尽量消除色差为目的。或蜂窝麻面要加以修补,湿润后用水泥砂浆抹平;若蜂窝较小,可以先用水冲洗干净,在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若蜂窝麻面较大时,要把松动的石子剔除掉,用水冲洗刷干净后,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振捣实后,并加以养护。涂抹层在掩盖缺陷的前提下尽量薄。水泥浆凝固,一定强度达到后(龄期根据气温情况1-2天为宜),应用细砂纸进行打磨,注意掌握力度。

2、 错台

施工过程中由于模板的安装问题导致混凝土结构物出现错台。错台的存在影响结构物

表观质量,对结构物的整体受力性也有一定影响。

修补方法:打磨。用砂轮将错台部位打磨平整,然后用修补麻面、流砂、气泡的方法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

3、 裂缝

由于水化热、不均匀收缩、徐变、混凝土内外温度差等原因会使混凝土结构物表面出现裂缝,裂缝的存在不仅使混凝土表观质量受到影响,严重的裂缝会影响到混凝土的耐久性和结构安全。

修补方法:根据裂缝的宽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

① >0.2mm的裂缝必须用壁可法进行注浆处理。

② 0.1mm~0.2mm之间的裂缝视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一般的斜向缝,横向缝采取封闭处理。在结构物裂缝处凿宽约1cm,深约1cm的V形槽,然后使用在麻面缺陷处理中使用的水泥浆进行回填处理。也可以用壁可法的封闭胶进行处理,再用水泥浆抹面。对于竖向缝视情况采用超声波检测裂缝深度,如果裂缝深度接近或大于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应采取壁可法进行注浆处理,裂缝较浅的可以采取封闭处理。

③ <0.1mm的裂缝用白色水泥加灰色水泥混合的干粉直接对缺陷部位进行涂刷遮盖。

4、混凝土表面装修处理

缺陷和裂缝修补后,在混凝土表面留下了痕迹,影响混凝土工程的美观,而且从现有完成的混凝土结构物来看,表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同一结构物表面存在色差,还有由于模板除锈不到位产生的锈渍等。对于这类表面问题可视情况进行表面装修处理。

修补方法:用904胶与灰色普通硅酸盐水泥(比例关系1:0.5~1之间,以接近原混凝土颜色为调整原则)混合后加107胶,用电动搅拌机搅拌均匀,稠度与装饰工程用的涂料稠度接近。配好的材料用辊刷涂到结构物表面上,保证结构物表面颜色一致。涂刷结束后,在表面干燥后30-60分钟内,戴上布手套用手打磨平整。若颜色出现差异或者表面不平整可以考虑涂刷多次。彻底干燥后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喷涂养护液。

5、混凝土产生漏筋

产生原因:混凝土垫块位移或太少,钢筋紧贴模板,导致拆模后漏筋;构件截面尺寸较小,钢筋过密,遇到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处出现漏筋;混凝土在振捣时,使钢筋振散发生位移,导致漏筋。

处理方法;把外漏的钢筋上的混凝土和铁锈清理干净,再用水清洗干净,在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压光抹平;如漏筋较深时,把薄弱处混凝土全部凿掉,冲刷干净并湿润,再用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振捣密实后加以养护。

6、混凝土板面不平整

产生原因:浇筑振捣完混凝土,表面仅用铁锹拍几下未用抹子找平压光;混凝土未达到强度就上人操作或运料;模板没支撑在坚固的地基上或垫板支撑面不够,造成在浇灌混

凝土或早期养护时出现下沉。

处理方法;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成后,在按照施工规范用抹子找平压光;

模板要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并在坚实的地基上,垫板足够的支撑面积,避免下沉。

7、轴线、尺寸有偏差

产生原因;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导致模板变形和位移;模板自身不牢靠,支点下沉;混凝土浇筑量一次性投料太多,浇筑高度超过规定,使其模板变形;振捣时振捣棒振动了模板;浇筑混凝土顺序不当,造成模板倾斜。

处理方法:整体歪斜、轴线位移不大时,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以不进行处理。

8、墙柱出现孔洞

产生原因:在浇筑前,未在其低铺设砂浆,导致混凝土发生离析,石子沉底产生孔洞;浇筑时浇筑高度超过规定,也未采取任何措施,从而导致混凝土离析;振捣时间过长,使混凝土内石子下沉;分层浇筑时一次投料较多,振动器未振捣底部,造成漏振;楼地面不平整,模板与楼地面接触缝隙过大,造成混凝土漏浆。

处理方法:先凿毛混凝土,再用水清理干净,拌制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振捣密实后加以养护。

注意事项:

1、 固。

缺陷修补前要用清水把缺陷部位清洗干净,以保证水泥浆与混凝土面结合牢

2、 修补材料应在修补前多做几组配合比,在现场进行试验,干燥后选择最接近

原混凝土颜色的配比。

3、 配比确定后,施工过程中称量要精确,以防止色差出现。

2012年3月2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