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河南文化机制改革创新问题探究——基于豫东地区的考察

河南文化机制改革创新问题探究——基于豫东地区的考察

来源:化拓教育网
第30卷第1期 VoI.30 No.1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2013年1月 Jan.2013 河南文化机制改革创新问题探究 基于豫东地区的考察 王 伟 (周口师范学院公共艺术与职业技能教研部,河南周口466001) 摘要:通过对豫东地区文化机制改革创新现状的调研,结合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 精神,提出一系列科学策略。 关键词:文化机制;改革创新;豫东地区 中图分类号:GI2O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9476(2013)01—0131—04 一、背景综述 新工作中,为各地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构建公 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提供了有 益的启示。 豫东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华夏先驱, 九州胜迹”之誉,是中华龙文化、姓氏文化、道家文 化、农耕文化和商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这里还是 古代文哲大师庄周、老子和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里, 题 二、文化机制改革创新中存在的问 中华烹饪鼻祖伊尹也诞生在这块文化热土。境内现 存遗址、遗迹和文物景点数千处[1]。戏曲文化资源 为深化河南文化机制改革创新工作,我们 土壤肥沃:豫东地区拥有豫剧、越调、道情三大剧种, 通过调研发现,豫东地区在文化发展的机制方 面,还存在一些制约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问 仅周口就有专业戏曲艺术表演团体11个,业余表演 题,具体表现为: 团体30多个,从业人员2000多人。杂技文化优势 1.文化管理机构在分工和职能界定上不够 突出:以周口市为例,周口市共有民营杂技演出团体 l1O多个,其中3个位列全国1O大民营杂技团体, 科学。在部门分工上:由于理论上对“文化”的概念 从业人员5万多人,周口被中国杂技家协会认定为 界定过于宽泛,造成社会公众将一切对文化发展的 全国“杂技之乡”。民间文艺种类繁多:仅表演类的 期望值过高地寄托于文化管理部门。而在现实 就有舞龙灯、狮子舞、高跷、竹马、旱船、肘歌、担经 中,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企业的归属则不 挑、抬花轿、布袋偶、大头偶、拉犟驴、鸡毛人、打铁 清晰,主导性机构和引导性机构界限不分明,不能保 舞、花棍舞等。在周口,民间文艺表演团体就有80 证文化的多样性及和谐发展。同样具有严格法律界 多个,从业人员6000多人。可以说,豫东地区杂技 限和本质区别的文化、宗教、旅游等管理机构,在实 却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机构之间 艺术,民间戏曲、文艺十分活跃。豫东地区丰厚的文 际工作运行过程中,化资源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供了巨大的空 在责、权、利上,要么相互重叠,要么相互掣肘。职能 间和优越条件。当地和相关部门也以此为基 上:存在“管办不分”现象,即文化管理机构或部门同 础,深人挖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推出 时承担具体兴办文化的事务,而能有效起引导作用  了如“周末一元剧场”等形式的公益文化活动,创出 的部门往往又不能解决机构设置问题,不能在人、了一条协调、部门主导、社会参与的公益文化发 财、物等方面提供保障。这样一来,一方面造成责任 展新路子,在河南乃至全国的文化机制改革创 过于集中,摊子大、战线长;另一方面又使得机构领 收稿日期:2012~O9—1l;修回日期:2012一O9—26 基金项目:2012年河南省招标课题“河南文化机制改革创新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12B817);2011 年河南省教育厅中原经济区建设专项课题“豫东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110)的延伸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伟(1965一),女,河南南阳人,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32 导力疲软,工作效率不高。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3钲 来看,豫东地区还没有出现在全国乃至世界颇具影 2.专门性文化发展人才缺乏。随着文化样式和 响力的标志性文化品牌。文化品牌的打造是一个系 经营性手段的不断翻新,传统模式日渐式微,亟须大 统工程,如何在众多的资源中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带 量懂文化、会经营、善创新的文化专门人才(特别是 头性的重点资源,以带动整体资源的利用,是打造豫 文化经营性人才奇缺),以保证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 东文化品牌的首要问题。因此,在选点、实施的过程 率。但文化管理机构本身在人才培养和引进上 中,必须经过科学的论证,方能保证资源利用的合理 势单力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才需求问题,严重制 性和实效性。 约了文化发展的步伐。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已经 6.豫东文化发展资金缺乏。当下,仍需保 决定了其社会、历史的功能定位。把握和引领文化 证对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投资,并且,对经济产值较低 发展的先进方向,实现文化惠民的发展宗旨,满足人 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靠深谙文化发 展规律、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放在首位的内行 管理者,而决不能以发展文化为名,行捞取政绩资本 之实,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由于性的制约,造 成人才流动不畅、待遇偏低,致使文化系统人才总量 不足,且青黄不接。目前,豫东文化系统出现了一定 程度的人才断层,存在干部少、工人多,高学历人员 少、低学历人员多,专业技术人员少、工勤人员多的 “三少三多”现象。适应现代文化产业发展要求的复 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像动漫、创意等新兴文化 产业人才,几乎空白,人才的匮乏极大地制约着文化 强市建设的强力推进。 3.公益性文化发展模式有待创新。目前,多数 公益性文化的兴办依然延续出资,相关部门办 事,给多少钱,办多少事的运行机制。虽然近年来政 府在公益性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但仍不 能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如何 围绕改善文化民生做文章,创新公益性文化发展模 式,利用市场的杠杆作用,灵活多样办文化,从而形 成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步发展的良性态势, 是文化管理部门工作的一个突破点。 4.宣传样式单一,造成文化资源闲置。近年来, 豫东地区利用庙会、姓氏文化节、荷花节、中原古 韵——中部六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形式,在一 定程度上加大了本地的宣传力度。然而,还有很多 能够吸引外地人士眼球的文化资源仍未触及。尤其 在名人文化资源的利用方面,虽然历史名人的足迹 早已深深地扎根在这片文化沃土中,但流传于民间 的丰富素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整理,也缺少与周边 有影响力的宣传品牌挂钩的措施,没有形成系统成 熟的高品位宣传产品,从而制约了区域文化的影响 力。 5.文化品牌打造缺乏顶层设计,不够系统科学。 丰富的文化资源虽为文化品牌的打造提供了有利的 基础,但在利用上还处于零星散乱的局面。从目前 地区尤其是农业地区的投入还要加大力度。据河南 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2012年2月 29日公布的《2011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 计公报》[2 显示,2011年,文化、体育和娱乐行业固 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为110.44亿元,与2010年相 比减少17.4 ,是四大投资负增长行业之一。豫东 地区是河南的产粮大区,人均收入远低于全省平均 水平。因此,文化发展和建设的资金缺口更大,更需 要财政的支持。 7.文化改革有待深入。从到地方都在 提文化改革,但被改革单位干部职工对于文化 改革总有一种“怕”字当头的思想,有一种抵触 情绪,唯恐改革后丢了饭碗,毁了前程。改制单位虽 然总体上数量不多、人数有限,但是这些单位遗留的 债务、职工混编混岗、养老保险、人员分流、固定资产 等现实性问题很多,严重制约着改革的推进。 改革虽然有时间表、路线图,但是没有施工手册,操 作起来比较棘手,唯恐对稳定产生影响,有畏难情 绪。因此,文化改革的胆子有点小,步子不够 大,工作中采取慎之又慎,积极稳妥的办法,离领导 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8.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主要是产业规模 小,市场运作能力差,产品市场竞争力弱,没有“龙 头”带动企业。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不充分,特别是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度还不够,仅仅停留在游客白天 看庙、晚上睡觉上,甚至晚上根本留不住人,缺乏文 化旅游的深层次系列开发,需要进一步丰富文物景 点内涵,提升旅游景点管理水平和吸引力。文化产 业结构不合理,传统文化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像网 络、动漫、创意、娱乐、广告、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的 开发力度小,甚至处于空白状态。 三、解决问题的科学对策 基于对豫东地区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调 研,借鉴国内其他地区这方面工作的先进经验,按照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和《文化产业振 第1期 王伟:河南文化机制改革创新问题探究 133 兴规划》的要求,我们认为,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现在全国电影市场处于升温的趋势,在中心城市电 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 影产业的市场越来越好。为了扩大全国电影产业的 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文化机制改革,变文 经济总量,可以考虑把对电影下乡的扶持资金集中 化资源为文化生产力”为主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先 起来使用,结合电影发行放映单位转企改制,加大对 进文化前进方向,科学设计具体对策,从改革创新文 县市电影发行放映单位的投入,尽快把县市一级的 化、文化机制人手,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 电影市场恢复振兴起来。第二,对文艺院团转企改 挥豫东文化资源优势,以期在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 制的建议:一是对已经没有生存能力的院团在合理 的过程中,展示文化蕴藏的促进社会发展创造社会 解决演职员生活的基础上予以淘汰。二是对列入非 财富的巨大潜力,做活做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使 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的发 展质量。为加快河南文化机制改革创新的步 伐,积极适应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新趋势,使豫东地区 文化与经济相融相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 展,进一步加大公益性文化资源整合力度,更好地改 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我们针对调研过 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党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企业发展的领导, 切实把握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前进方向。提升决策 者的文化建设决策水平,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进 行合理区分,对文化设施建设要从以“建”为主向 “建、管、用”并重转变,向“管”和“用”倾斜,采取不同 手段和措施,分类指导,推动文化科学发展。从而保 证在使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生产力的过程中,始终 体现文化建设和发展中先进文化的主导方向_3]。 2.做好顶层设计,科学统筹,在众多的资源中选 取具有代表性和先导性的重点资源,打造豫东地区 标志性的文化品牌,带动文化资源的整体性利用。 毋庸置疑,在豫东地区众多的文化资源中,历史文化 资源的影响力应该排在首位。因此,我们可以借助 美国好莱坞拍摄发行动画片《木兰》、故事片《花木 兰》的影响力,延伸制作宣传“花木兰故里”的系列文 化产品;借助电影《孔子》的影响力,挖掘孑L子周游列 国,被困淮阳,弦歌七日,今留弦歌台的素材,制作圣 人励志文化产品,宣传本土地域文化,提升豫东形 象;借助越调《老子》,或巡演、或转载影视平台,打造 戏剧、戏曲演艺精品,推向全国;等等。 3.加快对文化管理改革的步伐,“管”、 “办”分离,区分文化机关、团体的主导性和引导性定 位,提高文化管理机构的工作效率,进一步积极稳妥 推进文化改革。第一,对电影发行放映单位改 革的建议:电影发行放映单位一直都是自收自支的 事业单位,并没有给国家带来负担。县市级电影市 场受前些年的冲击,几乎全线崩溃,电影发行放映单 位大多瘫痪,仅仅依靠转企改制并不是扭转困局的 唯一办法。国家对电影下乡的扶持效果并不明显。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剧种继续实行事业供给。三是 对能够形成市场主体的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把过去 实行事业经费差补改为购买艺术服务。四是对 民营文艺院团与国有文艺院团一视同仁,也列入政 府采购名单。这样既能够繁荣文化,也引入了竞争 机制。第三,对新闻单位改制的建议:降低新闻单位 剥离组建的产业经营公司进入免税等优惠名单 的门槛,不应要求必须核销事业编制,注销事业法 人。文化产业工作需要加强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 转企改制,使之成立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但是纪 检部门却要求新闻单位的干部不得担任改制后的企 业法人,这是一对矛盾需要出台相应给予解决。 4.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在现有文化下,灵 活创新文化机制,注重对现有文化市场体系的建设 和管理,保证开放搞活、有序竞争。第一,经济欠发 达地区,可以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联姻,吸 引社会力量,搭建文化建设平台,让文化企业和团体 的产品接受市场的检验,弘扬本土资源的魅力,宣传 文化部门的公信力,展示联姻企业和商家的知 名度,从而实现互利双赢。这样,就可以一改完全由 搞文化的单一模式,利于形成文化建设的持久 动力和强大合力,促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第二,规范文化市场管 理,大力繁荣文化市场。加快演出业发展,培育一批 组织策划水平高的演出中介公司,在城市间建设演 出协作网络,推广票务连锁服务。实施城市文化市 场的新布局和规划,大力支持创意设计、网络、艺术 品交流等新兴文化市场建设。鼓励开发具有民族传 统和地域特色的剪纸、绘画、雕刻、文物仿制等民间 艺术品项目,支持农村民间工艺品产业的发展。 5.在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时,首先要积极普 查历史文化资源,把注重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 承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在管理层面,针对目前存在 机构的问题,改革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管理 ,整合机构,避免文化局、旅游局、宗教局等重叠 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在投资方面,建立稳定的以 为主的财政保障机制,结合地方历史文化特色, 134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3钲 利用高科技手段,开发有益民生的衍生文化产品。 地理文化优势,打人儿童教育和文娱、影视、图书漫 打造“道文化”文化旅游品牌①,坚持科学论证,审慎 画市场;中国近代史题材的影视很多,但以祖籍项城 投资。对于已成规模的历史文化场所,要从长远利 市的袁世凯为主要人物的作品还是空白,如果能够 益着眼,把历史文化属性与信众的实际利益相结合, 正确驾驭,必能影响深远。如果以现有之力,在中国 合理调整历史文化场所的收费价格,提高文化服务 商人、商业和商业文化的发源地、中华烹饪鼻祖伊尹 水平与质量。 的诞生地,定期举办“中国商业文化发展高层论坛”、 6.加大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力度。第一,结合 “中华烹饪大赛”、“中华饮食文化峰会”、“中华饮食 当地高校资源优势,建立历史文化专业人才培养基 文化展览会”等,则是吸引商家云集的不错之举;我 地,建设高素质的历史文化工作者队伍。第二,创新 们还可以在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诞生地,举办一系列 文化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机制,不拘一格选人用人,形 与道家思想有关的思想、经济、保健界高层文化集 成德才兼备、结构合理、锐意创新、初具规模的文化 会;等等。通过诸如以上形式的举措,让海内外各界 人才队伍。制定和完善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具 精英莅临豫东,了解豫东,宣传豫东,投资豫东,建设 体规划,进一步加强城镇、街道、社区宣传文化人才 豫东,发展豫东,为豫东文化走向世界,促进豫东跨 队伍建设,完善岗位设置,明确工作职责。完善人才 越式发展,形成合力。 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机制,完善 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吸引优秀文 化人才服务基层,鼓励优秀年轻干部和大学毕业生 四、结语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带来了文化大发 到基层文化单位任职。制定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的 展、大繁荣的重要机遇,我们必须站在加快中原经济 认真研究与文化发展相关的各种元 实施细则,对重点引进人才的待遇、户口、住房、资金 区建设的高度,等落实优惠,确保每年引进一批高学历专业文 素和关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领 先进文化建设,以文化资源为依托,以结构调整为主 化人才。  7.招文化建设之“商”,丰富宣传途径,为高层次 线,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全面繁荣文化事业、文化人才搭建平台,将豫东文化重磅推出。豫东地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促进豫东文化资源保护与 区经济欠发达,本土人口消费水平较低,因此,发展 开发利用工作的可持续性科学发展,以此落实科学 文化产业,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只着眼于内,肯定会 发展观,推动文化创新,推进河南由文化资源大省向  受到很大局限。要突破这种局面,还要放眼全国,广 文化强省跨越,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步伐。泛宣传,引人文化界知名人士,打造高品位、大影响 的文化产品。目前来看,国内影视、演艺行业的运营 机制已经相当成熟,一部电影,可以让少林寺名扬海 参考文献: [1]河南省文化发展概况FEB/OL].[2o12—08—2o].http:// www.henan. gov. cn/hngk/system/201 1/03/04/ 010233548.shtm1. 内外,大型全景式歌舞《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更使 后,都离不开高水平的文化创作、经营人才。豫东历 史文化资源丰富深厚,我们不能“守着富矿过穷日 少林文化锦上添花。这些文化建设的成功案例背 [-212011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2一O8~2O].http://www.ha.stats.gov.cn/hntj/ tjfw/tjgb/qstjgb/webinfo/2012/02/1330470015621925. htm. 子”。我们可以利用弘扬传统文化的大好时机,诚邀 氏教人渔猎耕种、创立姓氏、女娲炼五彩石补天等古 影视文艺界大腕,制作拍摄以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 [3]王伟.科学保护与开发豫东历史文化资源的思考[J].周 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1):95—97. 代神话为题材的系列动漫产品,突出介绍豫东历史 ①参见:郝永《豫东平原文化旅游区发展战略思考》,未刊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