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重力坝、土石坝、拱坝

来源:化拓教育网
重力坝、土石坝、拱坝之间的区别和地基的处理

〖摘要〗在水利土木工程中重力坝、拱坝、土石坝是比较常见的水工建筑物,他们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但是他们的地基的处理非常重要,只有把地基处理好,才能使大坝安全稳定得到保障,因此地基的处理对水工建设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是水工建筑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重力坝;土石坝;拱坝;地基异同

一、 重力坝、拱坝和土石坝三种地基开挖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重力坝、拱坝、土石坝的地基处理侧重点是不同的。

共同点:

防止渗漏,以保证大坝的正常运营。

不同点:

(1)重力坝地基处理主要是为了提高坝的抗滑稳定及降低扬压力。(理主要是为了提高坝肩的稳定性。

(3)土石坝地基处理主要是为了控制坝体渗流、沉降。

二、重力坝、拱坝和土石坝三种坝的地基的处理

2)拱坝地基处第一部分:重力坝地基处理措施

重力坝承受较大的荷载, 对地基要求较高。然而天然地基经受长期地质构造 运动及外界因素的作用,多少存在着风化、节理、裂隙、破碎带等缺陷,在不同 程度上破坏了基岩的整体性,降低了基岩的强度和抗渗能力。因此,必须对地基 进行处理,以满足重力坝对地基的要求。

第二部分:拱坝地基处理措施

拱坝的地基处理主要是为了加强地基的完整性、抗渗性和耐久性,提高坝基 的强度和刚度,使坝体和地基接触面形状适宜,避免出现不利的应力分布。

一般处理的方法

拱坝的地基一般都会出现岸坡裂隙发育、断层穿过、软弱夹层等不良地基情 况,这些不良地基会对拱坝的稳定、控制变形和防渗等会带来不利影响,需要对 坝基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

1、一般的方法有:

(1)通过拱坝结构或布置的调整,以 避开岸坡软弱带,或减缓软弱程度;

(2)混凝土填塞,在断层、裂隙或软弱夹层的控制性部位,用混凝土填塞是有效的,一般对抗滑、防渗都有利;

(3)锚固,坝头岩性新鲜坚硬而完整性较差时,采用预应力锚固或用型钢进行锚固,

效果较好;

(4)固结灌浆和接触灌浆,固结灌浆的范围和孔径主要根据基岩的裂隙情况、 受力情况、坝基和拱座的变形控制、稳定要求加以确定。孔径一般为 5~15m, 孔距一般为 3~6m。为了提高坝基接触面上的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以及减少 延基础接触面渗漏,应对下列部位进行接触灌浆:坡角大于 50°~60°的陡壁面;上游坝基接触面;在基岩中开挖的槽、井、洞等回填混凝土的顶部。

(5)防渗帷 幕,一般布置在压应力区,并尽可能的靠近上游面,帷幕轴线的方向要延伸到岸 坡内一定距离(约为 0.5 倍坝高) ,以减小两岸绕渗引起的渗透压力。(6) 坝基排 水, 在防渗帷幕的下游应设置排水,排水孔与帷幕下游侧的距离应不小于防渗帷 幕孔中心距的 1~2 倍,且不得小于 2~4 倍。

2、关于地基断层或软弱夹层的置换加固处理

修建岩基上的混凝土坝时,对地基中的软弱岩带来说,如果仅分布于地表, 可采用挖除的办法,但对于呈条带状分布,且较深的软弱破碎带获断层而言,则 必须进行局部挖除后再回填混凝土,所置换的混凝土称之为混凝土塞、抗剪洞或 置换洞。 岩体内的断裂面往往就是潜在的滑动面。用混凝土填塞断裂部分就消除 了滑动的可能。在填塞混凝土之前,应将断裂部分的泥质冲洗干净,这样使混凝 土与岩石可以良好地结合。土石坝是由散粒材料填筑而成,对地基变形的适应性比混凝土坝好。合理进行地基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渗流控制(包括渗流稳定和控制渗流量)、动静力稳定以及容许沉降量等方面的要求,以保证坝的安全运行。

第三部分:土石坝地基处理措施

土石坝是由散粒材料填筑而成,适应地基变形的能力强。合理进行地基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渗流控制(包括渗流稳定和控制渗流量)、动静力稳定及容许沉降量等方面的要求,以保证坝的安全运行。

1、砂砾石地基的处理

土石坝修建在砂砾石地基上时,地基的承载力通常是足够的,而且地基因压缩产生的沉降量一般也不大。对砂砾石地基的处理主要是解决防渗问题,通过采取“上堵”、“下排”相结合的措施,达到控制地基渗流的目的。土石坝渗流控制的基本方式有垂直防渗、水平防渗、和排水减压等。前两者体现了“上堵”的基本原则,后者体现了“下排”的基本原则。垂直防渗可采取黏性土截水槽、混凝土截水槽、混凝土防渗墙、水泥黏土灌浆帷幕、高压喷射灌浆等基本形式,水平防渗常用防渗铺盖。

2、细砂及淤泥地基的处理

(1)细砂地基处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