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高等院校国画教育一些问题的思考

来源:化拓教育网
2010年第3期 (总第121期) 责川民藏学院学报(哲学社套科学版) Jounml of GuizlIOU【ha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ly and social scie ̄l( e) No.3 Jun.2010 对高等院校国画教育一些问题的思考 口黄 荣 (贵州民族学院美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精髓。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的中国画教育存在一些颇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从重视中国画 教育入手并努力去解决这样的问题,探索适合中国画教育发展的新路,将传承中国画本源作为中国画教育的基本方向。 关键词:中国画;教育;精髓;传承;思考 中图分类号:J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44(2010)03—0179—02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精粹,经过数千年的积累和 沉淀形成了它特有的面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审美 情趣以及一套完整的理论与创作技法体系。相比较世 界其他艺术种类,中国画具有极浓厚的民族特色,它是 用毛、墨、纸、色作为工具材料,用中国文化的话语方式 的色相、明度以及光的明暗表现客观形象,注重立体空 间的真实效果。所以,如果一味地强调在中国画的创 作中引用西方绘画的技法与思想,势必会造成中国画 的传统创作根基的动摇,使它的精髓逐渐丢失。 要改变国画创作在现代世界艺术中难堪的境地, 就必须从培养我国国画创作者教育院校的教育体制、 课程设置等方面人手。现在中国画的教育体制与思想 是几辈人探索得出的,是中国画发展历程中的必然选 择。中国画的教育问题,特别是基础教学部分,直接关 系到中国画的发展方向与教学质量,举足轻重。以往 几十年,我国高等美术院校国画教学主要有两条线索。 主要的一条线索是“五・四”运动后因过多推崇“拿来 主义”而产生的把西方的绘画纳入到中国画的思路和 形式化中国文化精神与民族美学意蕴。傅抱石曾说: “中国绘画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也是中国哲 学思想最亲切的某种样式。”_l 通观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中 国画与西方绘画产生的文化背景,思想渊源各不相同。 首先,中西方思维方式不同。中国人重感性,主张一元 论。国画在它的发展始终伴随中国文化的发展,追求 的是儒、道、禅宗思想的心物统一。这些文化与哲学思 想指导中国画的前进与发展。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 决定了中西艺术本质的差异。中国绘画注重表现 “形”,同时强调显示画的“意境”。而强调理性的西方 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 方向。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的高等美术院校的国画专 业方向的课程设置,就是用西方写实造型手段,也就是 素描来改造中国画。其目的是为了使中国画能够更好 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这也是整个20世纪中国画发展 的主要思路。这样的国画教育思想可以说是当时国人 对国画教育与创作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 不同。其次,传统的中国画与西画讲究焦点透视不同, 中国画没有一个固定的立脚点,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 而是根据画者对自己所见景物的感受和需要,作画的 立脚点可以不停地移动,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西方 重视再现的绘画创作,使它在绘画上主要讲究焦点透 视。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解剖学、透视学的发展,西方传 但是现代中国人在文化上取得国际认同的要求变得日 益迫切的时代背景下,与这一思想影响下产生的国画 教育模式的发展过程来看,它的弊端慢慢彰显出来。 第一,现在美术类学生专业课的考试方法和内容 对中国画学院教育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目前我国大 部分艺术类院校的招生考试的主要内容是素描、色彩、 速写。学生进入高校之前,所学的主要是西方绘画的 统绘画的再现性特点达到顶峰。再次,中国画讲求 “以形传神”、“以形写神”、“气韵生动”追求一种“妙 在似与不似之间” 2JP 的感觉。西方绘画则讲求再 现,是用绘画中的“形”表现事物的“形”。即使西方绘 创作方法,很少接触到中国画创作的相关技法。这些 画也重视“神”,但它也通过画面的整体、概括来表现 “神”。中国绘画所用的毛笔是尖头,所以中国画是用 线来造型。西方绘画用的是平头笔,它的笔触是一片, 这就决定了西方绘画是用块面来造型,它是利用色彩 考试结果的评判主要以西方绘画的判别标准为主要依 据。用这些考试内容招来的国画学生,不利于选择出 优秀的国画创作者。考入学院的学生在入学后对中国 传统的笔墨形式不熟悉,也会造成选择中国画专业的 收稿日期:2009—1l一29 作者简介:黄荣(1975一),苗族,贵州铜仁人,贵州民族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硕士。 20110年第3期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3 (总第121期) 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Jun.2010 学生数量越来越少。 发展,形成了它独特的思维和形式表达体系。它要求 第二,在基础课程的设置中,过多的以西洋美术教 “以形写神”,“情与景谐”,同时在作品中还要表现诗 育的课程作参照。如果在基础课程的设置中,以西洋 意悠远的审美境界。所以中国画的核心是创作中体现 画样式的素描等基础课程越多,学生今后在进行专业 出的“意蕴”。在宋徽宗创办最早的中国画院之时,就 学习后对中国画特有的绘画语言的掌握与转化就越困 特别重视创造性思维如何更好地与文化素养和思想意 难,很难在国画创作中有很快的进步与提高。中国画 识结合培养优秀学生的问题。据记载,宋徽宗以古人 的基础教学课程应以中国画的艺术特色标准去设置课 诗句命题,考试天下画人,如“野渡无人舟自横”主要 程,尽量使学生在入学院之初就步人中国画的形式语 是看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程度。主要考察创作者将表现 言中,比如应多加设置白描、线描、临摹等课程。 技法与文化修养和创造型思维相结合的能力。联系当 第三,课程设置中强调了西方现代主义及后现代 今学院中国画教育,这种将传统文化与创作相结合训 主义绘画的因素,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了实验课、 练的课程基本上没有,而仅仅设置了一些单纯技法课 材料课等。这些课程多以西方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 而已。可见现今学院的中国画教育缺乏对传统文学的 创作材料作为课程研究的依据。而中国画中创作材料 必要学习,是一大缺憾。它使学生们在学习中国画艺 的研究则很少。 术时只停留在笔墨技巧,而不是探寻中国画的精神内 第四,目前我国美术学院的中国画教育课程对书 核。黄宾虹75岁之前主要经历在美术史方面,著名的 法课程设置较少,中国画具有它深厚的文化根基,所以 《美术丛书》就是他和邓实合编的,至今,他未发表的 中国画是诗、书、画、印的结合。美学家刘纲纪说:“随 文章还有几百万字。他当教授,既教绘画,又教画史。 着中国文字的书写所包含的美的因素越来越为人们所 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国画基本技法与创作的教学中,还 认识和重视,并被人们自觉地加以强调和讲求,中国文 必须重视中国文化、美学思想的理论教育。 字的书写就逐步成为一种艺术。” 中国画大师无 当前我国各美术院校国画专业的教学无论是从美 不对书法有自己独到的研究与体会,近代四大师吴昌 术招生考试的内容、教学、课程设置上来看,要想培养 硕、黄宾虹、齐白石和潘天寿,即使不看他们的绘画,单 出大批优秀的国画人才,使中国绘画艺术在世界艺术 是他们的书法仍然在我国书法界享有很高的声誉。由 中真正拥有自己民族的特征与话语权,在进行中国画 此可见,书法课对中国画专业的学生的重要性。 教育中,就应该强调传承好中国传统艺术精髓的重任, 第五,通过高考录取的学生,通常是在经过一年或 还要以兼容并包的观念,汲取人类优秀的文化传统,在 两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后,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专业 传承中鼓励创造精神,以更广阔的视野,重视中国画中 方向的。学生在基础课的学习上,主要学习的是西方 现代人文思想的建构,体现出中国画的发展。反思、总 的绘画基本技巧,这样在学生选择专业时更偏向于油 结过去的不足,强调根植于中国画的创作传统与精髓, 画、版画、雕塑等专业方向,选择国画专业的学生就少 创作具有民族特点的国画作品,弘扬中国文化精神,努 之又少。而且选择国画专业的学生真正能用在国画专 力探索出适合我国国画教育发展的新路,将传承中国 业上的学习时间就只有两三年时间。这样短的时间培 画本源作为中国画教育基本方向。 养出来的学生,是很难在专业技法上达到很高的水平, 影响到全国国画创作者的创作水平与影响效果。所 参考文献: 以,国画进行招生时就应该明确学生今后的专业方向, [1]傅抱石.中国绘画思想之进展[A].傅抱石美术文集[c]. 使真正对国画感兴趣的学生,一踏入学校就能学习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2003. 国画基础知识,用更多时间投入国画创作与文化的学 [2]齐白石.书 传习录[A].中国画论类编[c].北京:人民美 术出版社,1986. 习。 [3]刘纲纪.书法美学简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5. 第六,在教学与课程设置方面缺乏创造性思维,缺 责任编辑:薛丽娥 乏对学生文化素养的综合教育。中国画经过数千年的 Reflections on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s ・HUANG Rong Abstract: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s are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This paper studies the issues related to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s. Key wOrds:traditi0nal Chinese painting;education;essence;inheritance;reflec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