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ofSichuan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Jan.,2001Vol.17 No.1
论劳伦斯的女性主义意识
梁伟
李晴辉
①
(长沙铁道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提 要:劳伦斯为女性撰写的“人生指南”热情地激励她们去为自己最重大的目标存在而奋斗;他有关男人和女人关系的思想以及他的婚姻观,均符合女性主义的原则。因此,传统评论中有关劳伦斯具有大男子主义意识的“定论”是失误和不公的。
关键词:劳伦斯;女性主义;存在;婚姻观中图分类号:I5611074 文献标识号码:A 文章编号:1003-3831(2001)01-0041-4
OnD.H.Lawrence’sfeministideas
LIANGWei
LIQing2hui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ChangshaRailwayCollege,Changsha410000,China)
Abstract:Lawrencewriteslife“guide”forwomenandearnestlyencouragesthemtostriveforwhatisfundamentaltotheirlifeexis2tence.Hisideasastotherelationshipofmanandwomanandhisconceptofmarriageagreewiththeprinciplesoffeminism.ThustheestablishedideaconcerningLawrence’smalechauvinisminthetraditionalreviewofhisworksismisunderstandingandfalsejudgement.
Keywords:Lawrence;feminism;existence;conceptofmarriage
人们在激烈抨击劳伦斯的大男子主义意识和作品时,偶
[1]
尔也记起了一个事实:他终生都在为女性撰写人生指南。问
书的主人公露西・是一位无貌无财,又无顺从美德的青年妇女。故事的核心部分是露西与贝克太太的侄儿保罗・伊曼纽尔(她所在学校的同事)之间暴风雨般的爱情,主要情节是露西如何忍辱负重坚持向大男子主义者保罗学习谋生的本领。这是一个女性为了存在而奋斗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体现了女性追求的真谛。
“女人究竟要什么?”弗洛伊德认为,了解女人最好的途径就是为这一问题寻出一个答案。但是,在对这个问题的各种答案中,只有女人们自已作出的答案才是有效的。并且,为了有效地回答这个问题,女人们自己似乎首先得经历一番幻想尤其是一个典型女性的幻想的破灭:爱情和婚姻幻想的破灭。
露西体验过的就是这样的幻想的破灭。首先,她也像历代妇女一样,苦苦期待过男人的拯救。但那是一些什么样的男人呢?其中之一是约翰・格雷厄姆・布雷顿,一个英俊潇洒的利己主义者。此人的一项典型行为是从不跟女人打招呼,除非她们具备两项唯一被他认可的品质:美丽和富有。故事告诉我们,就是对这样的男性,露西也怀抱过热切的希望。在
题是:(1)女性主义者不屈不挠追求和理应获得的是什么?
(2)劳伦斯为女性撰写的人生指南中,是否在激励和引导她
们去实现这一追求呢?如果对后一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劳伦斯就不应被认为是大男子主义者,而应是女性主义者的盟友。
一、女性主义者追求的是什么?
女性主义实为一种存在主义,女性主义者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存在”。
夏洛特・勃朗蒂是女性主义的先驱。她的一个杰出策略,是让经济地位低下、相貌平平的女性充当小说的主人公。这样的女性不再具备和“优势”,从而更能真实地体现男权制社会女性的实际状况。最能体现勃朗蒂女性主义意识的是她的长篇小说《韦莱特》。该书在中国不为人熟知,在西方也因为其“破坏性”而未能广为流传,但现在已被认为是勃朗蒂
[2](PP140-147)的杰作,其成就超过了她的另一作品《简・爱》。该
①收稿日期:2000-10-05
作者简介:梁伟(19-),男,长沙铁道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和美学研究;李晴辉(19-),女,长沙铁道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和比较文学研究。
41
这位男性面前,露西幻想的破灭是必然的:约翰从来没有正眼看过她一次。
其后露西开始转向保罗,但这位男性的恶劣与约翰的利己主义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位大男子主义者一方面从鼻子里哼着说,女人什么也不懂,全是白痴,另一方面又对那些对自己构成挑战的女性竞争者采取最无大丈夫气概的对策:他自称曾让这样的一位女性“丢了饭碗”。显然,为了向这样的男性学习谋生的手段,露西将经历何等的艰险。
为了回答“女人究竟要什么”《韦莱特》,还提供了若干女性反面人物。其一是专事卖弄风骚的白痴美人吉内夫・范肖,她永远在追求从小被精心调教要获得的东西:颂扬、金钱和操纵巴儿狗似的笨公子的一钱不值的权力,但最终也只能一无所得地从书中消失。其二是代表传统妇道的布雷顿夫人,再次还有“习惯势力的城堡、欧洲男女授受不亲意识永不疲倦的卫道者和全天候的监视者”的贝克夫人。最后,还有保利娜・玛丽这位金子般的人儿。这位尽善尽美的女人,约翰・格雷厄姆的心肝“波利”,一位永远也成熟不起来的“婴儿女
[2](PP140-147)神”。
客观尺度,即只有获得了本质的物质,才构成真正的存在;而没有品质、无欲无念的一具僵尸,固然存在,也是勃朗蒂所无限鄙视的“体内无血液,头皮下面没脑子的非存在”。因此,为存在而奋斗,就包括:(1)为获得本质而奋斗;(2)为自主地获得这种本质的权力而奋斗。《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就是为那些愿意为此而奋斗的女人们撰写的人生指南。
原来,由于丈夫克利福特・查泰莱在战争中负伤而下半身残废,失去性功能,查泰莱夫人发现自己成了部分存在的半死人。于是她来到丈夫的仆人(猎场看守人)的身边,与他建立起性关系,并从中获得新的价值观念等属于本质范畴的东西,从而重新实现了全面的存在。从一开始,这就是一场存在和否定存在的殊死冲突,是莎
(tobeornottobe)的士比亚那一经典的“存在还是不存在”“问
题”。抹煞存在的一方由查泰莱老爷代表着。事实上,在劳伦斯的笔下,这是一位习惯性地无视存在的穷凶极恶者:
在某种意义上,矿工们也属于他;但他将他们看作了物体,而不是人。他们是矿井的一部分,而不是生命的一部分,
[4](P13)
是风、雨、尘埃那样的自然现象,而不是和他一样的人。
露西就是在观察和体验完毕这满世界的男性和女性“角色模特儿”之后才最终确定了“女人究竟要什么”的。一日,露西被保罗带着前往布鲁塞尔博物馆,并被指定观赏一位腐儒为女人们胡画的几幅肖像。以女主人公露西的心境叙述出的这几幅肖像,是全书女性主义意识表达得最淋漓尽致的所在:
第一幅表现的是一位“少女”,正从教堂走出来,手里拿着一本祷告书,衣着古板,双眼下垂,嘴噘着,一看便知是一位恶劣早熟的长头发伪君子。第二幅是一位“有夫之妇”,顶着长长的头巾,跪倒在卧室一角的祷告台前,双手合着,手指对手指,两眼还翻着白,那神情让人恼得要吐出来。第三幅是一位“年轻母亲”,闷闷不乐地躬着身子,下方是一位陶瓷般的胖乎乎的婴儿,面庞像一轮不甚完满的满月。第四幅是一位“老妇”,一位黑女人,手里牵着一个黑女孩(所谓黑,就是穿着丧服),两人都专心地审视着一个法式的纪念碑……所有这四位“可爱的人儿”,都像夜间破门而入的强盗一样拘谨、苍白、鬼一般冷淡和让人恶心。
[3](P185)
当他获悉他的夫人居然是和他的仆人梅勒斯发生关系而怀孕时,他为之气愤不已的是“,像他那样的人,居然也被容忍降生到了人间。”“他甚至无法接受梅勒斯存在的事实,会和他本人的生命有任何类似的地方。”一场有关存在的典型争论发生在查泰莱夫妇之间。查泰莱夫人认为“:当躯体被唤醒过来时,它的生命是比大脑的生命更加伟大的事实。”查泰莱老爷则认为,所谓躯体的生命“,只不过是动物的生命”。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旨在唤醒女性对存在(亦即生命)的珍惜。为此,它首先要让女主人公切实体验一番虚无、非实体和非存在的苦悲。和千千万万的女性一样,这位夫人并不具备与命运抗争的本能。当她婚后来到丈夫的田庄时,她发现了这里“空荡的沉闷”和“没有灵魂的丑陋”,但她决定像苦行僧那样,在这里生活下去。“呵,就这么回事了:和所有命中注定的事情一样。”
问题的严峻性在于,当她丈夫已经瘫痪,当她已失去无比重大的一部分生活内容,当她已实实在在地进入非存在的境地时,她仍没有任何抱怨的表示。与此同时,查泰莱夫人开始协助死了一截的丈夫写小说,并自认为从中“获得了乐趣”。在这一关键的时刻,作者劳伦斯的女性主义本能开始发挥作用:他引进一个人物,康妮的父亲,一位“终生将自己照料得不错的健壮的苏格兰骑士”,并让他来向女主人公宣讲存在的真谛。老人警告女儿说:她面临的是半个死亡。然而,又过了若斯的笔下,这就是女主人公对自己存在的觉醒了:
隐隐约约地,她自己也感觉到她要变成碎片了。隐隐约约地,她也感觉到她已与世隔绝了:她再也触摸不到那个实在的充满活力的世界。与她连在一起的仅仅是并不存在的克利福特和他的小说。他(它)们的内部虚无一物!虚无连着虚无。隐隐约约地,她感觉到了这一切。但那实际的体验,却又
[4](P17)像迎面碰在一个石头上。
其后的评语体现了存在主义的精神:
女人就是如此生活着!她们人身不安全,生活无乐趣,体内无血液,头皮下面没脑子的非存在。
[3](P185)
女人究竟要什么?女人要的就是人身有安全,生活有乐趣,体内有血液,头皮下面有脑子的充分的全面的存在!
二、劳伦斯激励女性为存在而奋斗
他为女人撰写的人生指南,主要就体现在这一回答里。他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最准确地包含了他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女人最需要的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而存在;为此,她必须作出艰苦卓绝的奋斗。
人的全面充分的存在包括两个方面:物质(即躯体)的存在和该物质的本质(即该躯体的品质、价值观念、欲念等)。对以表现生命(亦即存在)为己任的文学家来说,本质是存在的
“与日俱增的躁动”。在劳伦劳伦斯的作品也在努力回答“女人究竟要什么”的问题。干年后,康妮才开始体验到某种
42
直到此时,我们的女主人公才明白了自身的困境:她陷入这一觉醒的意义是巨大的,因为她随后就要为自身的存在负起责任,前去奋斗了。
劳伦斯女性主义意识的另一个杰出的表现是:他让她的女主人公比处于同样困境的男人更勇敢。当康妮与梅勒斯发生性关系后,她向男方发问道“你自己害怕吧,?”她得到的回答是“,呵!我害怕。我害怕要出事情。”但当康妮被问及同样的问题时,她答道:我不害怕,因为“我已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失去了”。其后,康妮用自己的行动证实了这一说法。
这就是劳伦斯为女性写就的一条重大的人生指南:女人们,当你们丧失得“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失去”时,你们还犹疑什么呢?
三、劳伦斯有关男人女人关系的思想劳伦斯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承受的一大罪名是,康妮是女性向男性权威屈服的典范,该书则是服务于男权制政治的又一种工具。用凯特・米利特的话说,该书“颂扬的基本是奥利弗・梅勒斯的阴茎”,而不是“肉体”或“原始爱情”的复活。在评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时,女性评论者一项传统的失误是:她们仅仅注意到了女人康妮的“复活”,而忽视了男人梅勒斯的复活;仅仅注意到了男人拯救了女人,没有注意到女人也拯救了男人。这一失误,导致了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严重曲解。
劳伦斯关于男人和女人关系的思想,在他那些颇有争议的思想中,应该说是十分科学和符合女性主义原则的。在他看来,男人和女人关系的基础是双方的差异,即每一方都具有对方所缺少的某种东西,都能通过从对方获得那种东西而使自己完善。这样,从男女差异的事实就不会引导出一方优越一方低劣这一为女性主义者深恶痛绝的结论,而只能从男女互为补充的这一根据出发,作出男女平等的结论。对此,查泰莱夫人从一开始就了解得很清楚:
她很爱克利福特。他需要从她那里获得大量的东西,她也将它们一一给了他。但她也需要从一位男人那里获得大量的东西,然而克利福特却没有向她提供这些东西;他没有能力向她提供这些了。
至此,劳伦斯让女主人公向我们陈述完毕了男女平等的基础和原理:在已经存在互补关系的一对男女中,如果男方无法向女方提供她理应从他那里获得的一切,女方就有正当的理由向另一位男性寻求这一切;如果这“另一位”男性刚好也从“他的女人”那里经受了类似的失望,那么这一对新的男女建立新的互补关系的一切企图和奋斗就是天经地义的。
这刚好就是查泰莱夫人和梅勒斯关系的基础。原来,梅勒斯也“有一位他不能好好相处的妻子,他为此在1915年去当了兵”。由于这场痛苦的婚姻,他从此决定不再跟任何女人发生纠葛,并且在一段时间内逃避着不和康妮有任何接触,因为“他希望保持住他的独处生活”。他只是在发现康妮也处于同样的厄运时才决定接近她。这时,小说也让读者目睹了梅勒斯的复活,他依仗了女人才获得的复活。
梅勒斯男性的复活,是一个从不全面的存在向全面的存至不愿意体面地讲话,他操着他家乡的方言。但查泰莱老爷知道那是他自暴自弃的结果“:他不总是那样,他话说得相当不错……我想那一定是因为他觉得已落魄到这种处境,就像这一处境的人们那样说话吧。”
但是,在小说即将结束时,这位和康妮一样体验过“半个死亡”,并已从中恢复过来的男人,已经像政治家一样在谈论国家的和社会的重大事件了:
解决工业化所带来的不良后果的唯一办法是:将人民训练成有能力存在,有能力体面地存在的人……[4](P313)
一句话,他已开始“相信他身外的某种东西”。最重要的是,他将自己的肉体的和精神的复活,归功于一位女性在他胸中燃起的那“一把火”:所以,我对我们之间的那一把火寄予希望。对于我来说,这就是我在世上拥有的唯一的东西了……现在,这把小小的
[4](P313)
火就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了。
了如同岩石一般坚硬的非存在,她是一个毫无分量的非实体。在转化的过程,是这部小说的一大成功。在这以前,梅勒斯甚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劳伦斯最后一部重要的著作,是他思想和艺术成就的高峰。半个多世纪以来,一项不容忽视的不公在于评论家们忽视或无视了克利福特・查泰莱老爷无视女性存在的恶劣品质,从而低估了查泰莱夫人为争取完全的存在所作奋斗的正义性。评论家一项传统的失误是只注意到了女性通过与男性的结合而获得新生,但忽视了女性同样拯救了男性这一符合女性主义原则的事实。必然的结论是:这是一部充分体现劳伦斯女性主义意识的小说。
四、劳伦斯的婚姻观
在劳伦斯为女性撰写的人生指南中,很大一部分与婚姻有关。简单说来,劳伦斯终生都在诋毁人类社会的婚姻,以引导女性们对它具备足够的戒备。
笔者在前面已谈到勃朗蒂如何让她的女主人公逃避婚姻的牢笼。其他女性主义者也从未恭维过婚姻制度。凯特・米
[2](P36)利特的定义是:婚姻是经济性质的结合。在男女经济不
平等的时代,它只能有利于这种不平等,并导致其它不平等。婚姻必然导致家庭。同样地,女性主义者也从来没有恭维过家庭。米利特有关家庭的说法是“,男权制的主要定制是家庭……它是男权制大社会中的男权制小单元……在男权制国家通过各位家长对公民实施统治时,家庭还让自己作为这一统
[2](P33)治的一个单元发挥作用。”婚姻和家庭还带来一系列的
社会罪恶(如嫖娼制度)。为了抨击嫖娼制度的不合理(如它在增加男人性机会的同时,剥夺了妻子的性机会),米利特在援引科学的、临床的数据后结论说“,男性的性潜能是有限的,而女性的性潜能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似乎是无穷无尽
[2](PP117-118)的。”她有关人类婚姻制度的结论是“:尽管女性在
承受性的激励和感受性的快感方面具备巨大的潜能,但没有一种形式的性结合比一夫一妻制或一夫多妻制更少地使它获得满足,没有一种制度比群婚制更多地令它获得满
[2](PP118-119)足。”
在婚姻和家庭的问题上,劳伦斯和女性主义者有太多的
43
共通之处。比如,他几乎总是在挑拨妻子与丈夫(母亲与父亲)的关系,并且总是站在妻子的立场上。前面提到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便是一例。在《儿子与情人》中,母亲莫雷尔太太也是出于贫困,在“身不由己”的情况下与现在的男人结合的。这真是名副其实的“经济性质的结合”!在书中“儿子”,的同情在母亲一方。小说中令人不能忘怀的情节是父亲对母亲的奴隶主般的残暴。与这一奴役者的暴行形成映照,小说让我们看到了母亲如何无视了自身所受的教育,放弃了早年崇高的理想,被迫接受与一位自己并不爱的男人同居所必不可免的痛苦。评论家们向来以“恋母情节”等莫须有的因素来解释书中的母子恋情。但是,我们是否可以从女性主义的从而有利于劳伦斯的角度对全书作出新的解释呢?即:母亲陷身其中的,是一个比查泰莱夫人的处境更加无可奈何的窘境,亦即露西所成功地逃避开了的婚姻的牢笼。这就构成了劳伦斯为女人写就的另一人生指南:女人呵,你们不要为了一时的(比如,经济的)短见而飞蛾扑火般地放弃掉自己宝贵的存在!
[6](P109)
我与周围的世界才具备了真正的关系。”而“小说中的[6](P110)道德,就在于那颤栗的,永远稳定不下来的平衡”。实现
了这样的平衡,就是达成了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其它事物之间“一种活生生的关系”“一种纯洁的关系,,一种纯洁的相关性
[6](P110)亦即人世间唯一值得称道的东西。”与小说不一样的是
哲学、宗教和科学,因为它们通通都忙于将事物固定下来,以实现一个稳固的平衡,都“企图将我们钉死在这一棵或那一棵
[6](P110)树上”。劳伦斯在如此说教时,他显然是在为《查泰莱夫
人的情人》这样的小说辩解:康妮与梅勒斯那样的关系是道德的,表现这一关系的小说是道德的,而由哲学、宗教、科学等“固定下来”的查泰莱老爷和夫人的婚姻关系则是不道德的。劳伦斯关于婚姻的最具破坏性的言论是他在“定义”妓女时作出的。“在当今世界上,什么叫妓女?一位妇女,如果从一位男人那里拿了钱,然后作为回报与他上床,她就是妓女。但事
[7]实是,在以往,大部分妻子就是如此将自己出卖了。”显然,
劳伦斯将陷入以经济不为基础的婚姻的妇女视为娼妓。他的这一态度,与勃朗蒂、米利特等女性主义者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具有异曲同工的效果,从而是一种毫不含糊的女性主义情绪。
五、结论
为了向女性提供人生的指南,劳伦斯终生都在研究和表现男人和女人的关系。小说中的这种关系的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阅读并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恋爱着的女人们”,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伯金这样的男人们有关男人和女人关系的说教,也可以从正面读出其大男子主义的反动。但是,当我们有了劳伦斯女性主义激情的确凿证据时,这种正面的读法也就成了问题;或者,我们至少还有其它的读法。本文试图举出若干这样的确凿证据,并希望为劳伦斯的作品提供一种新的解读。参考文献:
[1]DeBeauvoir,Simone.TheSecondSex[M].NewYork:Knopf,1953.2091(文中引文由笔者译自原著)
[2]Millett,Kate.SexualPolitics[M].NewYork:Doubleday&Company,
Inc.,1970.
[3]Bronte,Charlotte.Villette[M].London:GreshamPublishingCompany.[4]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M].南京:译林出版社,1973.[5]Lawrence,D.H.WomeninLove[M].NewYork:Viking,1960.132-133.
[6]Lawrence,D.H.Moralityandthenovel[A].InBeal,Anthony.(ed.)
SelectedLiteraryCriticism[C].London:HeinemannEducationalBook
劳伦斯不仅在诋毁已经结成的婚姻(亦即男人拥有、主宰女人的)关系,他还力图提醒女性警惕将成的这种关系。这都是一些反面教材,内容均为向女人提供某种阴森森的前景,令她们获得某种有用的人生教训。
一种这样的阴森前景是:男女固定的关系结成以前,男性就已毫不含糊地表现出主宰的意图。最为恶劣的事例出现在《恋爱着的女人们》中。书中,有关男女关系的象征场面极多。其中一个场面是:一匹母马在被赶过铁路道口时被赶车人无情虐待。其后,有可能与女人厄休拉建立起固定关系的男人伯金对此作出了解释“:将我们的意志交给一种高级动物,这是我们最后的,或许最高形式的爱的冲动……女人和马一样:她的内心存在背道而驰的两种意志。按照一种意志,她希望让自己绝对地服从。按照另一种意志,她急于脱缰逃去,并将骑在上面的人摔个粉身碎骨。”显然,伯金是在宣布,他这位未来的女人拥有者和主宰者,将像那位赶车人对待母马一样对待他的女人。女性们将从中读出什么样的“人生指南”,显然也是很明白不过的。
劳伦斯所做的为数不多的理论阐述,印证了他在作品中表现的男女关系。他的一句名言是“:对人类来说,伟大的关系永远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
[6](P112)
[5]
根据其后的阐述,
劳伦斯在这里所称的有可能存在“伟大关系”的“男人和女人”,不一定包括婚姻关系中的丈夫和妻子,因为这种关系难于符合他规定的那一“伟大关系”的条件“:男人和女人的这一
(伟大)关系将永远发生变化,并将永远为人类生活提供新的、
[6](P113)
重大的线索。”众所周知,婚姻关系中的男女关系的重
大特征是它的稳固性和缺少变化,这就使它成了问题。劳伦斯的这一番议论是他在讨论小说中的道德问题时所发的。什么是道德?“道德就是我与周围世界那一微妙的,永远颤栗着和变化着的平衡,首先有了这样的平衡,伴随有这样的平衡,
Ltd.,1978.
[7]Lawrence,D.H.Pornographyandobscenity[A].InBeal,Anthony.
(ed.)SelectedLiteraryCriticism[C].London:HeinemannEducationalBookLtd.,1978.32.
责任编校:陈 宁
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