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音乐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音乐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来源:化拓教育网
《音乐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26011 课程名称:音乐欣赏

英文名称:MUSIC APPRECIATION 课程类别:全院性通识选修 学 时: 18学时 学 分: 1学分

适用对象: 本、专科在校大学生 考核方式:论文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音乐欣赏课程是一门面向所有大学生的音乐普及教育课程,对于被教育者来说,该课程通过对音乐艺术作品的广泛涉猎和各种艺术鉴赏活动的参与,以期达到大学生提升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塑造、完善人格的目的;对于社会来说,音乐欣赏课程是一种国民教育,目的是使国民在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时,具备起码的,而且是整体上的审美评判能力和思考能力。

Course Brief:

Music appreciation is an educational & spreading course for all students in the university(college). The course aims to promote the art culture and taste sentiment, figuring and perfecting the humanity through the widely hunting for art works and participating in various of art appreciation. Meanwhile, the course brings a basic national education for people attending the social activities, providing them a primary ability of art taste and independent judgement as the whole.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音乐欣赏课程是一门审美教育课程,属于普通高等学校的音乐教育课程,对于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人的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帮助。在欣赏音乐的艺术活动过程中,情感体验与美感体验更是培养人的秩序、修养,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

面对当代大学生个体音乐基础水平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与来自城市的学生之间的所存在的差异),以及大学生对于音乐文化艺术作为某种社

1

会活动、社会现象所具有的意义的不甚了解、难以区分音乐作品内容之优劣、品味之高低、形式之美丑等等的普遍现象,和广大学生期待能够在高等教育的引导下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迫切需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音乐普及教育,就是使他们能够广泛地涉猎历史上优秀的音乐作品,建立对于经过时间考验的音乐艺术审美原则与基本感受,具备对当代音乐作品(或音乐商品)创作质量优劣的判断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文化生活中的音乐活动和评价,成为具有高尚艺术品味和鉴赏能力以及良好艺术修养的听众、观众。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以介绍西方经典音乐为主,要求达到使学生了解并熟悉一部分西方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优秀音乐作品和典型音乐事件,在文化方面、审美方面对西方音乐艺术有一种初步的认识。

第一章 音乐的欣赏与音乐的构成(2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欣赏音乐的三种心态:娱乐心态、鉴赏心态、纯音乐心态; 2.了解音乐的特性与构成;

3.比较音乐艺术感性层面与理性层面的不同特质,建立音乐欣赏的不同视角。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欣赏音乐的三种心态 1.娱乐心态

2.鉴赏心态 3.纯音乐心态

第二节 音乐的特性与构成

1.旋律:曲调,音乐的线条。

2.节奏:有规则的律动,音乐的骨架。

3.和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同时发声,就可以称之为和声。音乐的立

体音响效果。

4.织体:音乐由于文化、理论、审美习惯、乐器条件、演奏方式等因素

而产生的不同的组织方法。

5.结构:音乐的曲式结构,好像文章的章法一样,音乐的行文,也有一

定的组织和规范。

(三)实践环节:听音乐,比较音乐艺术感性层面与理性层面的不同特质。 1.歌曲《浏阳河》,用五线谱标出其旋律形象,看谱歌唱, 感受旋律的线条性; 2.无乐音音乐,举例说明:非洲鼓乐、中国锣鼓《秦王点兵》,感受节奏的律动

性与性;

2

3.西方音乐有着完善、成熟的和声理论体系,是典型的和声音乐,举例说明:

西方宗教性无伴奏合唱,感受和声的空间性和立体性;

4.举例说明:钢琴织体、古筝织体、柱式和弦、分解和弦等,感受根据不同乐

器、发声体以及对不同音响效果的追求而产生的不同的音乐组织形式; 5.举例说明:歌曲、器乐曲、套曲的结构安排,感受音乐作品,尤其是大型音

乐作品的结构形式。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讨论、听录音、看录像

第二章 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审美差异(2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西方音乐与中国音乐的文化差异; 2.了解西方音乐与中国音乐的主要形式;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西方音乐的特质 1.抽象化、符号化、模式化;

2.高度发展的理论体系和演奏体系使其成为最方便传播的音乐; 3.形式的成熟便于移植,与其他文化相结合,产生出新的音乐;

第二节 中国音乐的特质 1.具像化、文字化

2.显著地分为文人音乐与市井音乐两个不同领域;

3.两个领域的理论都有高度发展,有许多经验总结,但理论逻辑不强; 4.师徒相授的传承方式和模糊的美学意境不利于传播; (三)实践环节

作品分析举例:柴科夫斯基钢琴协奏曲、传统古琴曲《高山流水》的比较。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讨论、听录音、看录像。

第三章 从艺术影片《歌声伴我心》看音乐艺术的人文关怀(2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合唱艺术及其历史;

2.了解艺术活动在人的成长中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1.影片背景及主要情节 2.影片所涉及的合唱知识 (三)实践环节

欣赏影片中的主要音乐作品、观看影片、展开讨论。

3

第四章 从艺术影片《法瑞耐利》看西方歌剧艺术的历史问题(4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歌剧艺术的历史;

2.了解并确立艺术观看影片、与人性的关系和艺术的目的与宗旨; (二)教学内容

1.影片背景及主要情节

2.影片所涉及的歌剧发展的历史知识 3.艺术与人性的逻辑关系和道德价值 (三)实践环节

观看影片、回答规定问题、展开讨论、解决疑问。

第五章从歌剧现场录影《卡门》看西方歌剧艺术的形式美和19世纪艺术家透过音乐作品反映社会现实的范例(4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西方歌剧艺术19世纪的基本状况以及现实主义歌剧出现的社会条件、文化条件;

2.了解歌剧艺术发展完善之后的基本形式和惯例;

3.感受作者对复杂情节的创作处理手法和舞台操作的把握。 (二)教学内容

1.歌剧的背景及主要情节

2.歌剧所涉及的社会背景、民族及民族音乐风格 3.歌剧舞台表演的基本常识

4.歌剧所涉及的人文艺术观念 (三)实践环节

观看歌剧录像、回答规定问题、展开讨论、解决疑问。

第六章 从艺术影片《莫扎特》、《贝多芬》看西方交响乐的形成和发展(4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交响音乐艺术的历史;

2.了解交响音乐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西方音乐历史中不同体裁的作品所代表的不同阶层和文化取向。 (二)教学内容

1.影片背景及主要情节

2.影片所涉及的交响音乐发展的历史知识 3.交响音乐的历史价值和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4

(三)实践环节

欣赏影片中的主要音乐作品、观看影片、展开讨论。

第七章 交响乐队的编制与乐器的特点(2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交响乐队的构成;

2.了解交响乐队各声部群体的声音特点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

1.交响乐队音响声部组介绍

①木管组:丰富多样的声音色彩 ②铜管组:气势磅礴的震撼力量 ③打击乐组:不可或缺的点睛之比 ④附加声部组:魅力独具的装饰点缀 ⑤弦乐组:优雅美丽的背景颜色 2.交响乐队乐器介绍

①弦乐组—提琴类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②木管组—笛、管类乐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 ③铜管组—号族:圆号、小号、长号、

④附加声部群—特殊音色需要:竖琴、钢琴、其他

⑤打击乐组—鼓、敲击类乐器:定音、小军鼓、锣、三角铁、钹、木琴 (三)实践环节

观看交响乐演出录像,视听不同时期作品,观察所使用的乐器

第八章 交响音乐的形象塑造与交响乐的主要表现手法(2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根据对实际音响效果的体验,体会作曲家用交响乐队的音响塑造形象的手段 (二)教学内容

1.交响乐组曲《培尔·金特》欣赏: ①明丽的木管乐器《朝景》 ②弦乐器的合唱《奥塞之死》

③打击乐的舞蹈《阿妮特拉之舞》 ④铜管乐器的力量《在山魔的宫中》 2.交响乐组曲《天方夜谭》欣赏: ①油画的交响《大海与辛巴德的船》 ②叙事的交响《僧人的故事》 ③诗的交响《太子与公主》

④戏剧的交响《巴格达的节日》 (三)实践环节

观看交响乐演出录像,观察所使用的乐器,感受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的相通与

5

相异。

第九章 舞剧的音乐与舞台形象塑造(2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根据对音乐与舞蹈相互结合的舞剧艺术的视听体验,体会舞蹈音乐的艺术特点以及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联合塑造舞台形象的手段。

(二)教学内容

1.芭蕾舞剧《天鹅湖》、《海盗》欣赏 古典情节叙述式舞台视听应用特点 2.现代舞蹈史诗《大河之舞》欣赏

现代诗化造型式舞台视听应用特点 (三)实践环节

观看舞剧作品演出录箱,感受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共同参与艺术演绎的效果。

第十章 从艺术影片《雨中曲》音乐剧的商业化特点及其艺术手段(2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音乐剧艺术的历史与发展背景; 2.影片所涉及音乐剧发展的历史知识;

3.音乐剧作为20世纪大众音乐艺术的代表是如何继承、发展西方传统音乐和开辟、创造新的音乐风格的。 4.音乐剧的商业化特点 (二)教学内容

1.影片背景及主要情节

2.影片所涉及音乐剧的发展历史知识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美音乐剧对大众文化和当代音乐艺术形式产生的影响 (三)实践环节

观看影片、针对剧种形象与手法展开联想、讨论

第十一章 从音乐剧影片《波吉与贝丝》看美国黑人题材的通俗音乐(2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此音乐剧的创作背景;

2.了解美国大众音乐文化深入、严肃的道德追求与社会责任。 (二)教学内容

1.音乐剧的主要情节

2.黑人音乐、音乐剧的社会文化、宗教背景

6

(三)实践环节

欣赏影片中的主要音乐作品、观看影片、展开讨论。

第十二章 从音乐剧《猫》看西方社会基本价值观(4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此音乐剧的创作背景及特色;

2.了解此音乐剧的观众群体的广泛性和此剧所反映的基本价值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1.音乐剧的主要情节

2.音乐剧所表达的西方社会价值观中对于勇气、信任、幸福、生命的理解 (三)实践环节

欣赏影片中的主要音乐作品、观看影片、展开讨论。

第十三章 欣赏法国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感受西方现代音乐剧古典题材与后现代音乐及舞台造型创作手法的结合(2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感受西方现当代音乐剧创作手法。 (二)教学内容

1.音乐剧的主要创作者与创作风格 2.音乐剧的商业运作与成效 (三)实践环节

欣赏影片中的主要音乐作品、观看影片、展开讨论。

第十四章 如何写好一篇音乐鉴赏、评论文章(2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指导学生期末论文;

2.理解怎样才是客观、公正、中肯和具有逻辑性的鉴赏方法; 3.在音乐鉴赏评论中达到理性与感性的有机结合。 (二)教学内容

1.讨论,即疑问解答与审美角度的探讨,意在加强对理解、把握的深刻性与全面性,尤其是对于作品、作者背景的认识和把握。

2.论文辅导,作品意义与音乐审美、作者意图和创作手法兼顾,从不同的角度来对作品进行欣赏、评论。

7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教学时数 课程内容 讲 课 2 4 2 4 4 8 2 4 6 2 4 4 2 50 习 题 课 2 2 讨 论 课 课堂讨论2 课堂讨论2 课堂讨论2 课堂讨论2 8 实验 其他教学环节 小 计 62 ※第一章(音乐构成) ※第二章(中西审美对比) 第三章(歌声伴我心) 第四章(法瑞耐利) 讨论《法瑞耐利》有关问题 第五章(卡门) 讨论《卡门》有关问题 第六章(莫扎特、贝多芬) 第七章(交响乐队编制) ※第八章(交响乐表现手法) 参观交响音乐厅 第九章(古典与现代舞剧) 第十章(雨中曲) 第十一章(波吉与贝丝) 讨论《波吉与贝丝》有关问题 第十二章(猫) 讨论《猫》有关问题 第十三章(巴黎圣母院) ※第十四章(论文指导) 合计 看录相 看录相 看录相 看录相 看录相 看录相 看录相 现场参观2学时 看录相 看录相 看录相 看录相 看录相 2 8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教材:

《音乐鉴赏》 王耀华、伍湘涛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7月第1版 1998年10月第3次印刷 经典书目: 1.《中外音乐艺术漫步——音乐素质教育手册》 孔繁洲 编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2001年4月第2次印刷

2.《完全IDIOT傻瓜古典音乐》 罗伯特·舍曼、菲力普·赛尔顿 著 何逎新 译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1年1月第1版 2001年5月第2次印刷

3.《辛丰年音乐笔记》 辛丰年 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年4月第1版 1999年4月第1次印刷 参考书:

1.《西方音乐的历史与审美》 修海林、李吉提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5月第1版 1999年5月第1次印刷

2.《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 修海林、李吉提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9月第1版 1999年9月第1次印刷

七、其他说明

备注:本课程标准学时为18学时,其中课程欣赏内容学时为14学时,而大纲所设定欣赏内容的学时为50学时, 除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表格中带有“※”记号的为本课程必选内容外,其他内容根据课程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补足欣赏内容学时。

大纲修订人:任翾 修订日期:2006年12月30日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