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护理干预措施对重症脑出血患者临床预后影响

护理干预措施对重症脑出血患者临床预后影响

来源:化拓教育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当代护士2008年第3期・学术版 较轻,无明显厌食、纳差的患者,应根据糖尿病病情计算每天总热 量,水果摄入,根据血糖控制情况调整出最佳饮食方案。对肝 炎病情较重,食欲明显下降,同时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要求患者按 时按量进食,护理上加强观察患者饮食情况。此外,肝源性糖尿病 空腹发生低血糖时较多,禁食、迟餐、限餐以及增加肌肉活动均可 促发。故必要的营养支持十分重要。肝炎患者多有消化道症状,在 饮食上也要求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而且大 部分慢性肝炎患者喜欢吃新鲜的水果。因此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 进行如下几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心态的调整,饮食的管理,坚持服 药及定期门诊复查,强调不擅自减药、停药,不盲目乱服药等。教 会患者自测血糖、尿糖及注射胰岛素;教会患者如何识别低血糖 反应及发生时应采取的措施;教育患者注意预防各种感染。 3讨论 当乙型病毒性肝炎复发肝功能异常时会导致血糖发生改变, 同时血糖控制不好也会使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及胆红素有升高的 危险-l_,所以这类患者需要同时针对肝炎和糖尿病进行处理。在部 分患者可导致高血糖或低血糖。急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并发的糖尿 病随肝炎病情的好转而好转,血糖、尿糖也恢复正常,但慢性肝 的饮食控制还应根据肝炎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患者消化道症状 重时,可增加餐次,睡前加餐。同时将患者饮食情况及时报告医 生,结合血糖水平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发生肝昏迷的患者终止 炎、肝炎后肝硬化并发的糖尿病常使原有病情复杂化,治疗更棘 蛋白质饮食,待病情好转,可逐渐加量,给无钠或低钠饮食。 手,临床治疗效果较差fZ31。因此这类患者的护理工作具有更大的难 2.5预防感染的护理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抵抗力低,易发生 度。肝病时糖代谢紊乱与肝脏贮备功能的降低及胰岛细胞分泌功 感染。因此,对这些患者注意采取预防感染的措施。对有黄疽的患 能紊乱有关。两病并存易发生低血糖,特别是肝炎较重的患者。胰 者,应用皮肤止痒剂,修剪指甲,防止抓破皮肤造成感染;对伴有 岛素具有降血糖,促进糖原合成作用,对糖尿病较重的患者及一 腹腔积液的患者,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必要时应用抗生素;消化道 般降糖药物不能有效控制血糖者,应及早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 。 出血禁食的患者和发生昏迷的患者,加强口腔护理,每日Hj强氧 应及早走出误区,积极配合治疗,糖尿病会随肝炎的好转而缓解。 化离子水清洁口腔,每日三氧机消毒房间2次并保持室内空气清 通过讲解有关知识而使患者低落、焦虑的情绪得到缓解,安心接 新;对长期卧床、消瘦、水肿的患者,保持床铺平整舒适,皮肤清洁 受治疗。总之,合理的护理措施,严密的病情观察,正确饮食指导 干燥,经常更换内衣,预防压疮的发生。 和心理护理,使病人调整好心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并发症 2.6心理护理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两种终身疾病并存。常年 的发生是行之有效的。 服药,病情迁延反复及长期的饮食控制,使患者心理负担重,易产 参考文献 生不良情绪。应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科学地进行心理护理。告诉 1 刘淑娥,肖月.肝源性糖尿痛临床分析『J1.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病人只要按医护人员的指导适当控制饮食,积极配合治疗,糖尿 2o03,17(3):152-155. 病会随肝功能的好转而缓解,让其放下思想包袱,树立战胜疾病 2肖杰生,邓子德,彭文伟主编.内分泌与代谢系统并发症lJ1、病毒 的信心。护士应密切护患关系,增进感情交流,争取患者的信任, 性肝炎研究,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8:108 l10、 给患者以说明、劝告,鼓励和支持稳定情绪,并给患者以教育和指 3张洁红,邵福贡.肝原性糖尿病fJ].临床荟萃,1998,13:576~580. 导。住院期间教会患者或家属注射胰岛素,告诉患者注射胰岛素 4刘金兰,沙文阁.重型肝炎并发糖尿病及其治疗IJ1,中国实用内 的注意事项。 科杂志,1995,2l(3):135~137. 2.7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在患者住院期问针对患者具体情况 (责任编辑王颖) 、pp、 、 、 、 、 、p 、 、 、 、 p 护理干预措施对重症脑出血患者临床预后影响 王志英 陈冬青谢振英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对重症脑出血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l9例严重脑出血经治疗无效而死亡的患者作为 .A组,在病情与治疗措施相似仍生存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4例患者作为B组。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几种临床干预措施。结果A组与B 组的体温、血压、颅内压的,人工鼻的使用,气管内导管抗生素是否涂抹的差别对预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亚低温 治疗,正确的血压与颅内压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气道持续雾化、使用人工鼻、气管内导管大环酯类抗生素的涂抹可减少下呼 吸道与肺部的感染,降低病死率。一周内无须频繁更换气路管道,否则反而增加工作量与气道感染机会。 关键词:脑出血;护理;干预;预后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11(2008)003-0011-03 随着神经内科学的发展,重症脑出血病人的脑复苏是否成功, 节等幕上出血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是否有颅内再出血,是否出现下呼吸道院内获得性感染等相关 1资料与方法 严重并发症,是治疗成功 、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这不 1.1临床资料 , ,仅仅有赖于医师的诊治策略,同样与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息息相 本组资料共43例,为2003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严重脑出 关。现将本院2003年6月-2006年6月期间收治的严重大脑、基底 血患者,所有患者都经2~4次头颅CT、MRI扫描证实为大脑、基底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2・ TODAY NURSE,March,2008,No.3 节等幕上出血患者。男29例,女14例,年龄平均为(66.02 ̄4.32)岁, 最大为78岁,最小为54岁;最大出血量为60ml,最小出血量为12ml, 1.2方法 1.2.1 分组将2003年6月-2006年6月脑出血死亡19例设为A 平均出血量为(33.23 ̄4.82)4。低于12ml或高于60ml的病例被删 除。就诊最短时间为发病 ̄20min,平均就诊时间为f6.72 ̄4.32)h。 入院后未超过24h死亡病例被删除。 组。在病情与治疗措施相似而生存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4例患者 作为B组。要求2组病例皆为昏迷、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2组病人 其年龄、格拉氏计分、手术列数等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2组病人临床资料的比较 注:p>0.05,具有可比性。 1.2.2护理干预措施 于置管前10min,将气管导管或套管的内、外面与气囊全部均匀 涂抹。 1.2.2.1体温调节采用冰毯或温毯、冰袋、冰帽等物理方法同 时配合输入3O℃生理盐水将体温控制在33~35 之间。根据患者 情况决定是否人工冬眠,运用肌松剂,控制患者如肌肉震颤等。 1.2.2.2血压运用药物如甘油、硝普钠、多巴胺、间羟 1.2.3观测项目 统计A、B 2组体温、血压、颅内压、气道湿化方 式、人工鼻的是否使用、气管内导管抗生索的是否涂抹、更换气路 管道时间。为便于 gjstic回归统计分析,将脑出血7个护理干预措 施进行赋值,具体如下:体温(x。 )<33=1,33~36=2,36~38=3,> 38=4;血压(SAP:X ̄<80=l,80~210=2,>210=3;颅内压(cmH ̄xg< 胺将血压维持在16o~2 ̄mmHg。 1.2.2l3颅内压1.2.2.4气道湿化方式调节血肿或脑室引流管,配合脱水将颅内 注射器间断注入湿化法,将20ml注射器去 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tiP70~200cmH20。 针头沿气管插管导管壁或气管套管壁滴入湿化液3~54,以后每次1 次/II,或视痰液粘稠度追加。持续滴注湿化法,将湿化液吸入微量泵 中,用延长管与针头连接在患者的供气管道上,使湿化液以5mlhl速 度持续缓慢吹入,可视痰液粘稠度调节泵速,24h不超过200ml。 7=1,7—20=2,20~30=3,>3O=4;气道湿化方式( 间断气道湿化:1, 持续气道湿化=2;人工鼻的是否使用(x5)否=O,是=1;气管内导管 抗生素的是否涂抹(x3否=O,是=1;更换气路管道时间f日x7)1—2= 1,2 ̄7=2;脑出血预后(Y)死亡=O,生存=1。 1.2.4统计学处理采用sAs9.1.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 f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z检验,以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 分类变量采用 gjstic回归分析,用逐步法筛选自变量,变量进入 模型和变量留在模型的显著水平均为0.1。 2结果 1.2.2.5人工鼻的使用在人工气道与呼吸机之间接上人工鼻, 在无菌操作下,将1%的 以及行了气管切开患者的使用人工鼻。 1.2.2.6气管内导管抗生素的是否涂抹红霉素软膏与3%的盐酸环丙沙星软膏按1:1的比例均匀混合, 2.1 2组患者的体温、血压、颅内压情况比较(见表2)。 表2体温、血压、颅内压情况比较 项目 例数 气道湿化方式 间断 持续 人工鼻使用 否 是 导管内抗生素涂抹 否 是 更换管道时间(d) 1 ̄2 2-7 表2、表3所示:除了气道湿化方式(x4)、更换气路管道(x7)的差 别无统计学意义以外,其余5项p值均<O.O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体温、血压、颅内压的,人工鼻的使 用,气管内导管抗生索是否涂抹的差别对严重的脑出血病人的 2.3 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见表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当代护士2008年第3期・学术版 ・13・ 预后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理由如下。 3.1颅内压的有效,使其在7~20cmH20之内,对患者的脑复 苏起着关键的作用。颅内压增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影响脑代 谢和脑血流量,破坏血脑屏障,使脑细胞代谢障碍、脑脊液循环 下来,以温热和湿化吸人的气体,吸气时气体经过人工鼻,热量 和水分被带人气道内,保证气道获得适当的湿化,减少水分蒸 发,对呼吸道黏膜有明显保护作用。可封闭气道,它对细菌有一 定的过滤作用,能降低管路被细菌污染的危险性,大大减少院内 障碍产生脑水肿,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大,进一步加重颅内压增 高。后果是使病人形成肺水肿、胃肠功能紊乱、脑疝、脑皮层死亡 与脑死亡。颅内低压产生原因一般是过度脱水,血肿引流管持续 低压引流,脉络丛分泌脑脊液过少,严重情况将导致颅内再出血。 因此护理上应密切观察颅内压、脱水征、血肿引流情况。颅内压 若失败,将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直接影响患者预后 表4 Logisticl ̄归统计分析 从OR值、标准化回归系数可以看出:x 、x 对模型的影响最 大,然后依次是x 、x 、x 、x ,而x 基本对模型无影响,被排除在 模型之外。 3.2当收缩压在60~210mmHg时,脑血管可自动调节使脑血流量 维持在恒定水平。对于脑血患者,血压持续升高特别是收缩压 (sAP)>210mmHg时不仅直接增加脑血流量,引起再出血,而且因 毛细血管压增高致脑水肿,影响患者的预后。伴有明显血压升高 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与血压上升程度较低的病人相比较有着 较高的死亡率与严重致残率。如果SAP<60mmHg,则脑血流量下 降,导致脑缺血缺氧口1。脑出血患者的脑血管自动调节能力下降, 护理上血压的显得尤其重要。在护理上,使用升压药与降压 药时,应根据血压进行随时调整。 3_3亚低温对大脑和神经系统的保护广泛应用于临床,亚低温 治疗能降低神经组织耗氧量,降低颅内压提高脑灌注压从而提高 脑组织氧含量;减轻神经组织缺血缺氧的程度阻止继发性神经组 织损伤的发展;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血管源性脑水肿;减轻神经组 织组织局部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外神经毒性物质的释放,改善神 经组织细胞能量代谢。因此正确进行亚低温护理,使颅内温度在 33~36℃,有助于改善脑出血患者的预后l31。下呼吸道感染一直是 严重脑出血病人死亡的另一主因,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 著减少与之交叉的医源性肺部感染。这其中就包括湿化方式的 选择,人工鼻的使用,置人气管内导管或套管正确处理以及气路 管道的更换。 3.4在气管导管或套管上涂布抗生素涂层,主要是为了早期防止 生物被膜的形成,降低生物被膜中的细菌含量与下呼吸道病人 的感染率。当气管导管置于气管中时,这些细菌将吸附于气管导 管上,形成的膜样物即生物被膜(biofilm BF),BF的结构决定了它 能适应物理化学等多样性变化的内环境。当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时,虽然进入机体的抗菌药物量过多于杀灭细菌所需的数量。但 对BF细菌却无法杀死。氟喹诺酮类与在大环内酯类联合应用对 BF细菌抗菌活性明显提高。早期使用这两类抗生素,BF细菌在 未形成BF就被杀死,早期对患者的肺部感染可得到防治 。 3.5人工鼻能模拟鼻的功能,将呼出气中的热和水气收集并保留 交叉感染机会。使用人工鼻的病人肺部感染率低,预后要优于不 使用人工鼻的患者。这与临床资料结果也是一致的 。 3.6在气道湿化方式上,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的统计,2组对 比无显著差异。但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对统计模型影响较大, 也就是说对患者的预后生存起着积极的作用。认可逻辑回归分 析中的结果,因为在临床上任何一项治疗护理上的措施都是与 其它的措施共同决定患者的预后,所以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对单 因素的分析更为客观合理。间断滴注式气道湿化方式不能接近 病人气道湿化的生理要求,常引起病人产生刺激性咳嗽、胸闷、 心率增快、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升高,将部分湿化液咳出,影响 湿化效果,痰液粘稠,使吸痰次数增加,易致气管粘膜损伤出血, 带管时间延长,继发肺部感染可能性增大。间断气道湿化的护理 工作量较大而繁琐费时,护理工作质量不能得到完全保证。输液 泵持续气道湿化更符合气道湿化的生理要求,湿化液沿气管管 壁缓慢流人气道,刺激小,病人能耐受,气道始终在一种湿化状 态中。痰液稀薄,利于病人自行咳出,吸痰次数明显减少,避免粘 膜损伤出血与侵人性操作的次数l吲。 3.7 2组病人更换气路导管的比较无统计学的差异,说明呼吸环 路虽是细菌寄住部位,2d内频繁更换气路管道与每隔一周更换 一次气路管道对预后无明显影响,2d内频繁更换气路管道并没 有使肺部感染率下降,反而因为操作等因素,使肺部感染率有所 上升,同时又增加了护理工作量。 4小结 综上所述,正确规范的护理措施,血压、颅内压的,亚低 温、人工鼻的使用,持续气道湿化等侵人体内腔道的生物材料用 合适的抗生素涂布对重症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有着明显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Ohta H,Suzuki E,Hinuma Y,et a1.Effects of hyperoxia,glycerol and ventricular drainage on ICP and CBF in patients with increased ICP due to CSF circulatory—absorbance disturbance 【J1.No To Shinkei,1987,39(3):273-279. 2 Lang EW,Diehl RR,Mehdorn HM.Cerebral autoregulation testing afte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he phas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and 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 fJJ.Crit Care Med,2001,29(1):158-163. 3 Zhu C,Wang X,Xu F,et a1.Intraischemic mild hyppthermia prevents neuronal cell death and tissue loss after neonatla cerebrla hypoxia-ischemia[J].Eur J Neurosci,2006,23(2):387-393. 4柴栋.王睿,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茵生物被膜的影响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934~936, 5何义芬,廖燕,田永明,人工鼻在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 『J].华西医学,2001,16(2):240. 6董咏梅,郑晓燕.微量注谢泵在人工气道湿化中的应用[J].中华 护理杂志,2001,17(9):9. (责任编辑王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