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小练笔:写一写所发现的生活中的美。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小练笔:写一写所发现的生活中的美。

来源:化拓教育网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奉节县明堂小学: 薛承安

教材分析

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 学生情况分析

我们四年级共有43人。其中男生26名,女生17名。四年级的同学各个聪明活泼,

乐观好动,善于学习,乐于思考。学习气氛浓厚,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积极性高,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不足的地方就是学习比较浮躁,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好胜心强,乐于学习,勇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好的学习方法;但也有不少同学非常贪玩,厌倦学习,畏惧困难,或是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学习习惯不好,致使作业不能及时上交,书写不规范,学习基础薄弱,成绩不理想。

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新增了许多图文并茂,极富人文性的精美短文,编者的用意不言而喻,就是要让教师作为孩子“学习的引领者”,引导孩子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本节课的设计,以“寻找美的风景”为教学出发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情景创设和教师的语言渲染,让孩子在感受“搭石”这一生活中的寻常事物所蕴含的不寻常的美的同时,受到心灵的启迪和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点: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法学法: 朗读体会 读议结合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教师活动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作家刘爷爷的家乡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你瞧,这就是那个美丽的地方,你能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那里的风景吗?(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最让刘章爷爷难忘的还是那平凡而又普通的搭石。) 2、哪位同学来用文中的话说说什么是搭石?(课件出示搭石) 3、小小的搭石,其实就是为方便小溪两岸人们的行走,而放在小溪中的几块普普却说:—— 4、导入:这节课让我们 3、齐答:搭石,构成 2、指名说一说。 1、用自己的话描述。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找出中心句,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知,导入新课 了《搭石》这篇课文,知道了通通、毫不起眼的石头。作者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再度走进课文,去细细寻找,精心品味吧! 二、品析语“美”。 1、让学生自读课文,划并与同桌交流初读体会。 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重点句子,深入分析,寻找美的画面。 (一)分析摆搭石,体会助人美。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课件出示) (1)指名 读,女生读,男生思考。 (2)、指名谈体会,找出动作描写。 (3)、 老人在干什么?他能想到了些什么呢?(指名表演) (4)、 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呀? (5)、齐读。 (二)分析一行人走搭石,体会协调美。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 4、进入课文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划体会。 2、赏析重点句子,体会情感。 (1)读这段话。 (2)谈体会,找出(3)指名上台表演。 (4)自由回答。 通过朗读、想象、表演,体会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言,寻找出你认为能体现“美”的句子,句子,与同桌初步交流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当时可动作描写。 (6)小结板书: 助人美。 (5)齐读。 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让男生读,女生思考。 (2)、你从哪个词中看出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的人动作很有节奏?(协调有序) 什么叫“协调有序”?怎样的动作才算协调有序呢?(用书上的句子说说) (3)老师也想和你们来合作一下,看看我们的行动是不是也能做到协调有序?(师生配合读。) (4)没有人踩脚,没有人摔跤,更没有人落入水中,是不是有人在指挥他们呀?(没却配合得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协调有序。(板书:协调美) (5)你还从哪些词中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你觉得这两个词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课件出示) (6)师语:这既是一幅优美的画,也是一首优美的诗,我们来读读这首诗:(课件出示) (三)分析两人面对面过搭石,体会谦让美。 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感受美的画面。 (1)、朗读思考。 (2)、理解“协调有序”。 (3)、师生配合朗 有)也没有人在指挥,但他们读。 (4)、欣赏“清波漾“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漾”“人影绰绰”画面,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理解意思。 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 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让学生自学,谈谈体会。板书:谦让美。 (四)体会尊老美。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1)朗读。 (2)你们能做做这个动作吗?(请学生在座位上做动作) (3)原来是这样,老人就可以舒舒服服地趴在你背上,轻轻松松地过小溪了。那么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为什么?(理解“理所当然”) (4)从伏下身子、理所当到了家乡人们身上尊老爱老 的美德,板书:尊老美。 ——) 而又普通的,但是我们从家乡人们走搭石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中,看到了家乡人的善良、淳朴,看到了家乡人们的友好,谦让,看到了家乡人们的尊老,爱老,这是留给我们最美的风景。所以说,搭石,构成了——————。 (5)拓展练习:(假如遇上 (5)、朗读改编的诗。 朗读分析: 培养自学能 深入分析,体会乡亲们尊老爱老,友爱互助的美好心灵。 自主阅读,谈体会。 力。 然这些词语的描写中,我们看(1)、做动作。 (2)、理解“理所当 小结:是呀,搭石是平凡然”。 (3)、 练习说话。 (4)、齐答: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总结延1、读到这里,你们还认为也许有一天,这条小溪上会架起桥,修起路,也许有一天,家乡小溪上的搭石会永远地消失了,但人们走搭石时留下的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却深深地留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里,因为——引出最后一段。 这一段作者是在( )搭石?(板书:赞) 3、作者只是在赞美搭石吗?作者借搭石赞扬了什么? 4、教师谈话: 1、朗读回答:赞搭石。 2、指导读最后一段,问: 总结延伸,领会写作方法,教育学生善于 伸,升华情感 这是一块块普通的石头吗?2、明确作者借搭石赞发现美。 是的,《搭石》让我们感扬了乡亲们默默无闻、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无私奉献的精神。 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在我们生活中,美无处不在,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欣赏句子(课件出示) 5、美,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这篇课文的作者刘章爷爷从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了美,我们也来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和事,看看谁也能从平凡的小事中发现美。现在,同学中的美。 四、布置作业 板书:

小练笔:写一写所发现的生活中的美。 3、欣赏句子。 4、了解作者留心观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发现的生活中的美。 课后完成作业 们来说说你们所发现的生活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学以致用 21、搭石

搭石========风景!

摆 助人美 走 协调美 过 谦让美 尊老美 赞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