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以情育人——浅谈富有亲和力的德育工作

来源:化拓教育网
2008年11月 (总第94期) 蒙 螽论坛 ’SU ZHI JIA0 YU叫N TAN (CumulatNivOet.y1N1,O2.09408) 以情育人——浅谈富有亲和力的德育工作 谭扬云 重庆市万州区武陵小学,重庆万州404006 教育是为了培养人J 灵的丰富性、多样性。道德睢有落实在人 心,才能化为道德主体的自觉实践。因此,我们要改变重智轻f青的 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以情育人,实施富‘ 亲和力德育教育。如何 实现教育过程的以情动人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热爱学生。关注学生 关爱学生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只有热爱学生,才 能教育好学生。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关心学生的 身体、学习和生活,使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班主任要热爱所有 的学生,要把自己的温暖和感情倾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通过 真情的流露去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走进学 生的心灵,感化学生。 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不少老师把这一教育过程简单化了, 以为对学生生活上嘘寒问暖,学习上语重心长地提几点要求就 是进行了情感教育。其实,这是不够的。教育者必须及时洞察学 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因势利导, 有的放矢地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班主任要积极创造 条件,主动亲近学生,细心体察、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内 心世界,为学生摆脱烦恼、化解困惑。 二、变说教型教育为疏导型教育 德育工作者若用简单强制的方法干预学生,不允许这样,不 允许那样,凡事把学生禁锢在一个固有模式里,是很难达到预期 效果的。在德育工作中,最头疼的事莫过于“无效教育”,德育工 作者为了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苦口婆心地进行说服教育,结果学 生非但不接受,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教育结果成了“零效应”甚至 “负效应”。这种“无效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者的教育方 法不正确,没有做到动之以情,与被教育者产生了感情对立。当 代学生心理上的自我意识很强,正处在心理上的封闭和反抗期, 德育工作者应注意到学生的这一特点,变说教型教育为疏导型 教育,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并尊重他们的意见,在学生已有认识 和道德水平的基础上,循循善诱,正确疏导,让他们自己做出正 确的选择,这样德育工作才能奏效。 三、创设道德情境,努力让学生感动 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 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我们都有这样 的经验,要在平静的水面击打出浪花,只轻轻拍击一下是不行 的,而应把手插入水中,用力推动,且越是持续推动,则后浪推前 浪,水势汹涌。班主任要在学生心头引起持久汹涌的感情“巨浪” 只轻轻“搅动”一下也是不行的。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 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 有效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善于挽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 感体验。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善感的心灵,让学生真正地感动, 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不良的行为。 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我国古代思想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这是对为人师 表的最好注脚。德育工作者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必须净化自 己的灵魂。要教育学生首先得自己无愧于教育工作者的称号。在 一112一 学生眼中,老师是是导师、是长者,他们观察社会、观察人生,往 往首先从老师身上开始。因此德育工作者要严格要求自己,具有 良好的思想修养和道德情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该首先做 到。如要求学生努力学习,自己就应学而不厌;要求学生遵守课堂 纪律,集中精力认真听讲,自己就要治学严谨、备课充分,不断充 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作业 认真、工整,自己就应该认真批改作业,课堂教学讲究板书,以严 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感染学生,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求实态度。只 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教育学生时才有说服力。 五、促进师生间情感交融 【一)平等的观念促进情感的交融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强调师道尊严,“一 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形象威严,对学生的教育称作教诲、训 导,教师和学生在地位、人格上是不平等的,教育是单向的流动, 学生被动接受教育,主观感受被忽略,情感的交流被抑制,许多 问题得不到及时地疏导,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当今的教育要求 班主任要与学生做心灵相通的朋友,应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 出发,做到把学生看成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感情、有思想、有独 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可以任意摆布和要求的工具。构筑 平等的师生关系需要放下架子,摆脱居高临下的姿态,在实施教 育的具体过程中,不要习惯于单纯地从成年人、教育者的角度, 带着爱之深,责之切的心理去进行说教、指正,要善于倾听,了解 学生怎么想,怎么看,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 (二)适当的方法增进情感的交融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要讲求方法,要适度,要合乎情理。班 主任要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把育人当作一项长期 的事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要有一颗对学生宽容 的心。面对学生反复犯错误的情况,暴风骤雨、劈头盖脸地来一 通批评,痛快固然痛快,但未必收到好的效果,这种情况下,班主 任要稳定情绪,留一点时间给自己思考,留一点余地给学生自我 改进,照顾学生的自尊心。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适当的放手,留一 定的空间给学生,远比不信任学生,大包大揽,不留一丝空隙,效 果要好;对学生教育目标的确定,不能主观臆断的采取高标准、 严要求,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 的,有助于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增进师生的感情。 【三)懂得欣赏。激发情感的交融 社会心理学中“阿伦森效应”告诉我们:人们总是喜欢褒奖 不断增加,批评不断减少。任何人做事都希望得到人的赞赏。所 以,班主任不要吝惜对任何一个学生的赞扬和肯定,要善于发现 学生的优点,要时常使用表扬这件法宝。教师评价学生,如果只 关注其缺点,而忽略对其优点的肯定和认同,就会产生思维方式 上的冲突——教师认为是在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其完善提高;学 生认为自己在老师眼中一钱不值,老师不懂得欣赏自己。这种冲 突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持一种抵触情绪,影响 教育的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