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文本解读

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文本解读

来源:化拓教育网
课例研究KELIYANJIU

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文本解读

山东省宁阳县第一中学 高素荣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注重诗歌教学,通过有效的诗歌教学将诗歌涵养思想、陶冶情操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对传统教学思路的改变,让诗歌文本解读教学更加符合当下注重人文、张扬个性的特点,有效增强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诗歌 文本解读  在传统的高中诗歌教学中,文本解读形式已经难以表达诗歌意蕴,因此需要进行改善。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目标发挥着导向作用。教师在进行诗歌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应当以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加以分析。一般来说,美的元素在诗歌文本中是表现得最为明显的因素。对诗歌进行全方位且深入的阅读,可以更好地体会语言艺术的博大精深。在教学实践中,要想引导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必须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其中的字句。这些字句有时是苦闷的、灰暗的,有时是明朗的,不同的字句中蕴含着不同的情绪。例如,在教学李清照的《声声慢》时,词人开篇就使用了叠字,将自身的情绪感受充分表达出来。词中的很多词语将词人愁闷孤寂的心境表达了出来,如“憔悴”“满地黄花”“正伤心”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度解读这些词汇,对其内涵进行体味,这样就可以实现文本、作者与读者三者之间的连通。另外,还要对诗歌文本的陶冶性意义加以重视,引导学生关注心灵的成长和情感方面的陶冶,而不是单纯地去记忆知识。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诗歌文本解读中,教师是一个重要的角色。要想提升诗歌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发展状况等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个基础上对诗歌进行解读,有效把握诗歌文本走向。一般来说,解读诗歌文本应当从诵读出发,对学生的语感进行培养,可以通过诵读诗歌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除此之外,在诗歌文本解读中,教师还要积极提倡对话,不应该用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去左右学生的思想。在文本解读中,对话需要学生自主去感受。

三、超越文本进行意义深化

在语文教学中,诗歌文化解读教学是一个比较基础

的部分。在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往往停留在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提升上。实际上,要想促进学生的思维多层面发展,教师在诗歌教学中既要围绕文本又要高于文本。简单来说,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就给问题设置一个确定的答案,这在很大程度上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阻碍了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利用自己的情感对文本中的空缺进行填补,在思考分析诗歌的基础上获得突破,从而实现诗歌文本的超越,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文本解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以发展学生的自身能力为最终目的。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实现诗歌文本解读学习的创新和优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诗歌教学中的文本美学元素,增强学生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参考文献

[1]陈惠兰.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亚太教育,2015(5).[2]张蕾.彰显学科特色,突出核心素养:试论“语文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实施[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6).[3]胡成方.从教师的“裸备”到学生的“裸读”:对高中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

J].语文建设,2018(10).·1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