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辽南传统民居的气候应对策略

来源:化拓教育网
周荃:辽南传统民居的气候应对策略 37 DOI:10.13905/j.cnki.dwjz.2015.09.015 辽南传统民居的气候应对策略 周荃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辽宁大连1 16024) 【摘要】辽南传统民居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在应对气候方面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点,在适应当地自 然条件:气候特征以及地形地貌的建构方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文中以大连瓦房店复州城民居为例,在 介绍辽南地区的气候特点的基础上,分别从布局特点、平面布局、结构形式以及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等方面,分析气 候对辽南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的影响,并从自然通风与采光、防寒与隔热措施等方面具体分析并总结辽南传统民居 建筑形式适应气候的地域性设计策略,为辽南地区的村镇住宅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气候;可持续发展;辽南;传统民居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6864(2015)o9—0037一O3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CLⅡ ATE lN SoUTHERN LIAoN G TRADITIoNAL HoUSES ZHOU Quan (School of Arch.and Fine Art,Dalian Univ.of Tech.,Liaoning Dalian 1 16024,China) Abstract:Traditional houses in southern Liaoning has distinc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particularly in terms of adapting to climate,SO it has a certain value in terms of research adapted to local natural con— ditions,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and topography of the construction methods.In this paper,take Dalian Wafangdian Fuzh0ucheng for example,on the basis of introduction of climate,we analyze of the impact of climate on the forms of southern Liaoning traditional houses in terms of overlal layout,graphic and structural fomrs and materials used,etc.,and further detailed analyze and summary regional design strategies of southern Liaoning traditional house to adapt to the climate from natural ventilation and light— ing,cold and heat insulation measures and other aspects.This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 opment of the towns and villages’residentila buildings in southern Liaoning. Key words:climate;sustainable development;southern Liaoning;traditional Houses 建筑与人类是息息相关的,是人类适应气候等自 逐渐掌握了能够适应本地区的气候特征的建筑设计 然条件的产物。建筑所处环境的气候特征越明显,往 经验。处理好建筑与气候的关系,不仅要满足人类自 往越容易在气候的适应方面表现出比其他地区建筑 身对于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的需求,同时又能协调 更强的特征。人类通过长期以来的建筑经验的积累, 人类自身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近年来,随着对可持续 水泉石窟前广场景观设计,以北魏佛教文化为主 题,提出“根源”的景观设计概念,构成“一轴、四景”的 参考文献 景观格局,形成安静休闲区、中心文化区、历史长廊区、 [1]贺玉萍.水泉石窟造像艺术分析[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 入口景观区四个功能区。设计尊重场所精神,目的在 2008,23(5):27. 于营造一处集文化与休闲于一体的场地空间,更好的 [2]王麒年,杜强,宋钰红.佛教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析 展示水泉石窟的佛教文化,使来往游客能够留下深刻 [J].南方农业.2012,06(3):49—53. 印象。 [收稿日期]2015—07—27 [作者简介】 陈茜(1987一),女,河南漯河人,硕士,助教,从 事园林规划设计方向研究与教学工作。 38 低温建筑技术 2015年第9期(总第207期) 发展理论在建筑领域的深入研究,建筑设计中的气候 度一般不大,兼顾了防范、挡风和采光的考虑。有的 因素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而传统民居在气候适应性 正房还带有前廊,拓展了人们在雨雪天的活动空间, 方面所积累的独到的营造思想与经验,对地方民居的 而屋檐外挑部分的深度大小既考虑到了对室内采光 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的影响,同时也考虑到如何有利于屋面雨水或融雪的 和借鉴。 排下,保护墙体免受更多侵蚀。这些都是人们通过在 1 辽南地区的气候特点 长期生活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而产生的适应气候的 辽南地区在广义上包括大连、营口、海城、岫岩等 作法。 在内的十个县市区,狭义上专指以大连市及其辖下的 就单体民居而言,其平面形式基本上为矩形,室 区县。本论文界定为后者。由于地处辽东半岛,南临 内的陈设布置格局多为南炕。由于辽南地区冬季气 黄渤海,该地区属于“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夏季受 温偏低,与东北其它地区一样,火炕作为家庭生活的 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天气比较凉爽;而冬季和春季则 中心区域,用餐、学习、会客、就寝等日常活动均围绕 气温较低,风力较大。南部沿海地区气温年较差(最 火炕展开。火炕设置在朝阳的一面,在寒冷的冬季可 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温度之差)在27 ̄C~31℃之间。最 以直接接受阳光的照射,对冬天屋子的取暖有很大 低气温≤0℃El数为140—180d。辽南的年降水量一 好处。 般在800—1050mm。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年 就结构形式而言,气候对于当地民居的影响主要 日照时数大约为2500~2900h左右。 体现在屋面和开口等方面。复州城传统民居的屋面 2复州城传统民居的布局特点对气候适应性的体现 多以硬山式为主,屋顶构造和举架坡度与胶东民居非 复州城经历岁月的风雨洗礼,现在仍然保留着东 常相像。一般在30。~35。之间,这是因为辽南地区与 街和西街两处成片的传统民居。这些以砖木结构为 胶东半岛的气候和自然环境比较相似。而屋面的坡 主的民居沿东西向街道并排依次而建,隔道相对。道 度较一般胶东地区的民居建筑要略陡一些,这也是由 路的宽度相对较大,约有9m。较宽的道路有利于在寒 于气候的原因。因为辽南地区冬季相对比较寒冷,且 冷的冬季也能获得足够的阳光,同时有利于夏季凉爽 时间持续较长,积聚在屋顶的雪不易融化,较大的雪 的季风导人街区,提高夏季的通风纳凉效果。道路的 荷载会对屋顶的结构体系造成不小的负担,从而缩短 轴线与冬季来自北方的主导季风方向大致垂直,主要 房屋的使用寿命。屋面的坡度适当增大,既有利于积 是考虑了建筑之间的挡风防寒效果,最大限度地降低 雪依靠自身重力从屋顶滑落,也有利于融化的雪水能 热损耗,减少寒冷空气带来的对热工环境所产生的不 够被更快地排走,减少雪水反复动融循环带给屋面结 利影响。 构的破坏。 在建筑的形体上,大部分传统民居呈横长方形, 在房屋的开口方面,与其它的东北民居类似,复 长边的一侧朝南,大部分开口也设置在南向,这样的 州城传统民居的南侧往往开口较大,北侧不开口或者 设置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抵御寒流的侵袭,有利 开很小的口。这种开口形式也是适应气候的一种手 于建筑获得更好的13照、采光和通风条件。在群体布 段。洞口面积较大且集中于南侧,有利于寒冷冬季通 局上,东街和西街的建筑多呈行列式布置,建筑物之 过获取更多的日照来提高室温,增加采光。在炎热的 间稍微错开一定的距离,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建筑 夏季,则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自然通风,增加居住的适 之间因挡风造成的通风效果不佳的不利影响。 宜度。 3气候对复州城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结构形式的 4气候对复州城传统民居所使用材料的影响 影响 与其它辽南民居一样,复州城传统民居所使用的 复州城的传统民居有不少都是建于清末民初,且 建筑材料大多就地取材,是当地居民通过长期的生活 大多以院落的形式存在。作为外界与室内环境之间 经验积累,在应对当地气候等自然条件的过程中逐渐 的一个过渡性区域,院落与建筑之间形成虚实相辅的 确定下来的。 空间序列,比例适宜的庭院较好地协调了日照、通风、 石材作为一种相对廉价的建筑材料,被广泛应用 保温、隔热和防噪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庭院、矮墙和 在复州城传统民居建筑中。石材具有良好的保温隔 廊檐的组合,可以有效地抵抗寒风和沙尘的侵袭,并 热效果,加工后可作为外墙材料,也可与砖一起以“砖 更多地满足内部空间对日照和通风的要求。在炎热 石混砌”的方式砌筑成山墙,既节省了用砖量,又提高 的夏季,宽敞的庭院空间便于来自海洋的季风的导 了墙体的保温效果。 入,提高通风纳凉的效果。在寒冷的冬季,则有利于 木材作为抗压抗拉强度和隔热性能俱佳的天然 接纳更多的阳光照射,提高室内温度。院落的围墙高 材料,同样在传统民居中被用于门、窗、柱、梁、枋、檩、 周荃:辽南传统民居的气候应对策略 39 椽等结构构件的建造。在冬季防寒防燥、夏季防暑透 工之妙。 气等方面,木材的使用为提高民居建筑的宜居性做出 了一定的贡献。 (2)屋顶设计要尽量留出一定的缓冲空间,屋 面材料也要尽量选择保温性能好、传热系数低的材 料,以减少室外空气对室内温度的直接影响。 (3) 在太阳能发电装置已经进入农村千家万户 的今天,利用太阳能发电既能在室内供暖(地热等)、 与木材类似的还有高梁秸杆、玉米秸秆、芦苇等 草本类植物。它们常被铺设在屋面的檩条上,能够起 到不错的防寒保温效果。草泥的好处之一就是用于 灌缝时能够将缝隙填满。在寒冷的冬季避免漏风和 透寒。同时,由于辽南地区昼夜温差较大,热胀冷缩 带来的应力变化对于建筑的结构安全也是一大考验。 而草泥中的植物成分能够较好地抵消一部分温差带 来的应力变化,从而使房屋的使用寿命也得到了一定 的延长。 生活用水(洗浴等)等方面提高居住的适宜性,也能在 加快屋面融雪除冰,减少冻融对屋面结构带来不利影 响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可以借鉴国外民居的 成功经验,在辽南传统硬山式屋面上设计安装适合当 地使用的太阳能光板,在节能减排方面跟上时代发展 的脚步。 5辽南民居适应气候的地域性设计策略 黑格尔曾经说过:“要使建筑结构适应于环境,就 需要注意到气候、地理位置和四周的自然风光。在结 合目的来考虑的一切因素中,创造出一个自由的统一 (4)尽可能使用保温性能更好的墙体材料,或 者在已有的外墙内侧加衬保温板,减少冬季通过外墙 的热传递损失的热量,提高房屋的整体保温性能。 (5)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安装门窗遮阳措 整体,这就是建筑的普遍课题,建筑师的才智要在这 方面完美体现。” 在全球化发展日渐深入和建筑技术与文化趋同 施,或者安装双层玻璃窗、低辐射玻璃窗等,在夏季减 少太阳对室内的辐射,而在冬季又不影响室内对阳光 的获得。 化特征日益明显的今天,对于辽南地区的民居建筑而 言,照搬或机械模仿传统民居建筑的形式和方法显然 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的社会,而完全摒弃或者忽略传统 民居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又会给地方特色和地域特征 的形成带来非常消极的影响。因此,合理运用气候学 上述设计策略是依据辽南地区的气候条件有针 对性地提出来的,目的是在保留一定的地域特征的前 提下,提高辽南传统民居的居住适宜性,并且为辽南 地区的村镇住宅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6结语 原理,使传统民居的更新与改造以及民居的建筑设计 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特点,在平面布局、空间建构和 材料运用等方面体现出更多的地域性特征,是真正有 助于解决建筑的趋同化问题、实现人居环境可持续发 展的有效途径。 ・ 近年来,对于传统民居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研 究的内容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展。在“以人为本,重 视环境”的基本原则指导下,适应气候特征的传统建 筑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只有回到传 统民居技术的出发点,不断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 具体来说,可以分别从辽南传统民居的外部环境 和单体设计这两方面来提炼适应辽南地区气候的地 域性民居设计策略。 外部环境方面包括: (1) 通过民居建筑之间和道路系统之间的合理 布局以及适当增加小公园、小广场等开阔地带的设 置,创造良好和顺畅的通风路径,以便更有利于夏季 的通风和纳凉。 生,才能进一步挖掘出蕴含在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环保 和节能的精神实质,传统民居才能在建筑技术高度发 达的今天重新焕发出生命活力,健康地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周立军,陈伯超,张成龙,孙清军,金虹.东北民居[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OlO. (2) 通过在民居建筑周边高低结合地扩大绿化 面积,或者适当增加水池等水体,来增加民居建筑周 [2] 谢浩.传统民居建筑中的气候学[J].住宅科技,2o13, (12):3. 围的水汽和热量交换,从而有利于在民居周围形成能 够改善或影响局部热环境的小气候。 单体设计方面包括: [3]周铁军,周红艳.适应气候的建筑及其传统建筑技术研究 [J].建筑与设计,2002,(2):64. (1)可以考虑保留火炕这一传统形式,并利用 太阳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供热。这样既节省了能 源,也能保留部分辽南传统民居的地域特色。这跟日 本现代木造住宅中经常能见到的仿和洋室有异曲同 [收稿日期]2o15—04—28 [作者简介】周荃(1973一),女,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方 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