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数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数学是一门概括性、抽象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心理学研究指出:儿童对数理逻辑知识的掌握不是来自于被操纵的对象本身,而是来自于儿童的行动以及这些行动的协调。他们是通过活动,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数学关系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纲要》要求:“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关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发展思维能力;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发现的愉快并与他人交流、分享。”《纲要》还指导我们“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纲要》中的字里行间无不向我们透露着 “学习不是告诉,是感悟、更是体验。”是幼儿知识成长过程无一例外的真理。 《情景互动式幼儿数学教育课程》正是依据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通过数学教育发展幼儿的思维;以“游戏式精神”为主轴,将活泼生动的生活经验与社会情境融入数学的学习中;以生活化的取材和活泼生动的编排将生活经验与社会情境,融入数学的学习中;以提高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启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思考力。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是文本教材向体验教材的发展。
一、 幼儿数学活动的快乐因子
作为教师我们常常会发现,即使你觉得平时再“笨”的孩子,只要一到玩游戏,或听好听的故事时,他也会活动得十分高兴和投入。且教育效果也会有所不同。这说明每个人的骨子里多多少少都有快乐的因子,只不过有些
人比较显性,有些人比较隐性而已。《情景互动式幼儿数学教育课程》为此设计了一系列的完善系统的教材、教具、以及相关的电脑游戏软件。它通过观察、摆弄、涂色、连线、拼和互动学习与情景教学等多种方法培养孩子主动学习、逻辑推理、创造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孩子要在“做中学”,以提高孩子对数学的兴趣,训练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着重培养孩子的自主自学、逻辑推理、创造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中激活幼儿的快乐因子,对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很有好处。 二、 利用数形结合教育发展幼儿的能力
近年来,对大脑分工的研究获得突破性的进展,尤其是对右脑功能的研究有力地匡正了长期以来盛行的“左半球是优势半球”的传统观念,使大家认识到开发右脑,发展形象思维的重要意义:形象思维的发展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基础;形象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一个决定因素;发展形象思维,是丰富道德情感,完善人格的重要基础。只有深入开发右脑的功能,重视发展形象思维,使左脑和右脑平衡协调发展,才可能使人类的智能得到迅猛的提高。 幼儿期是人脑发育的高峰期,也是人的智力发展的最佳期和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对幼儿形象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可以使大脑的潜能得到开发,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打好基础。
对幼儿的数学教育,历来只重视数的教育,轻视形的教育,不符合幼儿思维发展的规律。数学是一门数形结合的学科,形与数都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数抽象、形直观,数与形的有机结合,将抽象的逻辑信息与形象的图像信息连接起来,使幼儿双脑并用,对发展形象思维有积极作用。
《情景互动式幼儿数学教育课程》的设计与运用紧密的结合了数与形的关系。使其得到了很完善的整合与运用。这一全新的教学涉及3至6岁幼儿的语言、科学、艺术、健康、社会5大体系。通过这一全新的教学对幼儿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自己发现和能动的构建数学关系,打破了传统的儿童被动接受知识的老教学模式。情景互动式幼儿数学教育课程这套新教学体系通过生活化、情景化、游戏化的模式让3至6岁的幼儿能根据自身的探索、亲身的经历对数产生兴趣从而形成数的概念,在玩、看、手眼脑高度协调游戏中主动接触和构建数学概念。让孩子们得到了一套难得的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