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科技 2010年07月(中旬)第09卷第20期总第217期 混凝土的生态化 龚 平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荆州454023) 摘要:本文阐述了混凝土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分析了发展生态混凝土的必要性,介绍了混凝土的生态化途径及生态混 凝土的种类、应用,总结了生态混凝土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混凝土;生态化;环境负荷 D0I:1 0.3969/J.issn.1 671-6596.201 0.20.01 8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混凝土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土小 工程材料,给现代土木工程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这种坚 硬而致密的人造材料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造成了诸如 “热岛效应”、内涝积水、城市绿地日渐缩减等诸多环境 问题。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当代,人们逐渐意识到混凝 土走生态化道路的重要性,自1995年日本混凝土协会提出 生态混凝土(eco—concrete/Environ. mentallY Friendly Concrete)的概念后,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生 态混凝土已经由概念变为了实用,在减轻环境负荷、与生 物和谐相生、改善人居环境等多方面发挥着积极影响,混 凝土的生态意义日益显著。 l 混凝土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混凝土对生态环境的不利 影响主要表现如下方面: (1)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 源,排放一系列污染物,对环境负荷增大。据估算,我国 每生产1t水泥熟料需石灰石1.3t、黏土0.3t、煤0.2t,排 放co21吨、有害气体soo.74kg、NOx1.51kg及大量粉尘等 污染物,每生产1m。混凝土除水泥外,尚需砂石骨料约2 吨。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各种工程 中水泥混凝土的用量十分巨大且在不断增加。据统计,我 国每年要开采5O亿吨包括黏土、石灰石和砂石等天然矿物 资源用于生产水泥和混凝土。这样巨量地开山、采石与挖 取河砂、卵石,将破坏山体的自然景观与绿色植被,改变 河床位置及形状,造成水土流失或河流改道等严重后果。 c0,的大量排放直接导致地球的“温室效应”,促使地球升 温。(目前全世界co,的年排放量约为100亿吨,其中水泥生 产排放的co2约占10%,是产生温室效应气体的大户),正严 重威胁着人类和生物界:SO,等气体的排放则会引起“酸 雨”现象,危及农作物收成和植被生长;NOx在太阳光照 射下会生成毒性很强的光化学烟雾,是对人体健康危害很 大的污染物。由此可见,传统的硅酸盐水泥混凝土消耗自 然资源巨大,破坏环境、影响地球生态平衡极其严重J为 此,要考虑降低环境负荷,使其具有优良的环境协调性。 (2)传统混凝土主要作为一种结构材料在工程中使 用,人们更多的是追求高强度及高耐久性,忽略了其环境 收稿日期:2010—06—04修回日期:2010—07—06 42 . 特性。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对其高致密性的研究,在钢 筋混凝土构筑的城市中,缺乏足够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也缺 乏足够的温度和湿度调节能力,造成了“热岛效应”、内 涝积水、城市绿地缩减等诸多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 加快,这些问题也愈演愈烈,成为影响人居和谐的主要问 题。 (3)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噪声、电磁等多种 污染源使人类的居住环境日益恶化。普通混凝土设计只能确 保建筑物的强度和耐久性,对各种威胁人类生存的污染 为力。 2 生态混凝土的种类及应用 针对上述环境问题,人们开发和研究了多种与环境相协 调的生态混凝土,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措施: (1)减轻环境负荷型生态混凝土。针对混凝土生产过 程中资源和能源的高消耗与高排放,通过固体废弃物的再生 利用来实现对环境负荷的减轻。如生态水泥、废弃混凝土粉 碎作为再生骨料使用、固废资源在混凝土中利用等。日本小 野田公司利用城市垃圾焚烧灰和下水道污泥为主要原料(原 料中70%为废弃物,其中城市垃圾灰占40%~50%,另补充 石灰石原料20%~30 )生产出高强度水泥,并利用再生水 泥制备混凝土,取得了较好效果。我国也有很多学者对再生 混凝土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2)生物相容型生态混凝土。生物相容型生态混凝土 是指能与动、植物和谐共存,对生态平衡、美化环境、实现 人类与自然协调具有积极作用的混凝土。根据用途,生物相 容型生态混凝土又可分为植物相容型生态混凝土、海洋生物 相容型生态混凝土、淡水生物相容型生态混凝土和净化水质 型生态混凝土等。 这类混凝土已广泛用于河川护堤的绿化,城市建筑物的 局部绿化、河岸护坡工程、道路、机场、人工礁石、城市污 水处理等多个领域。如无锡市雪浪山B标复绿工程、关西机 场的护岸工程、辽宁沿海的鲍鱼人工礁石等都是成功应用的 案例。 (3)多功能污染治理生态混凝土。通过技术措施,针 对使用过程中的其他污染问题,研发混凝土的特殊性能,使 (下转第24页) 中国西部科技 2010年07月(中旬】第09卷第20期总第217期 (4)经上述几条的评定,机组背上安放除尘风机是最 (1)可防止风筒出口的净风吸入除尘风机; (2)当 恰当的位置,下面就确定液动除尘风机在机组上背的合理 风简落后于除尘风机排出口时,除尘风机排出的净风,部 放置。①试验前期除尘风机安设位置于机组背上和司机操 分会再次被吹入工作面,在除尘风机附近形成循环风,降 作台平行,但由于150 的除尘风机给机组背下更换管路及 低除尘率。所以,为确保除尘率,风筒末端必须超前除尘 维修造成了不必要的障碍,因此确定所放位置不合适;② 风机。 由于风筒出口必须超过除尘风机的吸入口(在后面说 5 除尘风机合理位置确定后的除尘效果 明),因此确定除尘风机必须后移;③最后确定放置在机 经过多次的拆装、测量、试验,除尘风机合理位置的 组上背靠后段,固定机壳和转载上方(见图1),同时为保 确定,在掘进面的除尘率达到了48%左右(见表3),对员 证除尘风机吸入时不产生风阻,吸入量最大,除尘风机1有 工身心健康和矿井粉尘治理都具重要意义。 10。~15。的仰角,除尘风机1、22.问的距离为0.3m,除尘风 第l敬 纂3冼 触 平均矗 机1尾喷出的水雾,是机组转载点,又一道很好的喷雾防 袋棹对工作蕊慵提 l螵 酬垒位置 机粗后丁- 尘,同时,除尘风机2的尾罩,给它旋转7O。喷出的水雾,也 粉釜种樊 攥尘 喷向掘进机转载,这是一举两得。 工谁面随量 蒜样时闻 1分钵 蕊簋距工f乍l鄯l 躲尘风辘嚷^目酲f#箍矩鬻 蠼 l垒l朱开寿 284 2 I 2l7 S 2 查 l尘I并启后 143 3 l 82 l lll 2 镕} 砸 51 s8* l 州 玎0 度 l吁l朱开君 8T艘 l《广—确 51 ‘ l尘{雕尘事 4#01% J {l* ‘l 15l 表3 6 液动除尘风机的创新点 图1除尘风机在掘进机组上背安装试意图 液动除尘风机利用掘进机组自身的工作系统进行控 4 风简和除尘风机的位置关系 制,在不增加工人劳动强度、不影响工人工作,利用有限 除尘风机安装位置合理固定后,经过多次试验发现风 的空间,合理位置的安装、使用,使掘进工作面煤尘的除 筒末端必须超前除尘风机吸入口(见表2)。 尘率达到48%。 R《 日睫 厩篱鼠量 器尘 机蛆 醮尘属祝嚷^ 生尘 呼暖4三 I 臣l 鲞 微 蠛部位 0臣工作萄距喜 髓尘雄 敞尘翠 7 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 48 ,-It 租摄后 {l尘 硼 蝣% 液动除尘风机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掘进工作面 46 粉尘,改善了掘进巷的工作环境,保护了员工的身心健 康。同时,也降低了粉尘对矿井安全的威胁,推进了本质 表2 安全型矿井建设。 (注:1、以上数据为多次测量后的 均除尘率;2、 参考文献:(略) 取割顶部煤煤尘数据;3、炮头割煤时, 定的除尘风机相 对工作面距离在变。) (上接第42页)其达到防污治污的效果,从而形成特种牛态 件发展的道路,尚需要的鼓励和投入,提高全民生态 混凝土。如应用于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吸喋混凝土,通过屏 意识,存生产者、使用者、管理者中达成一致共识,为研 蔽电磁信号来防止建筑内部电磁信号泄漏与外部的电磁干 究者创造更 的科研条件。 扰的防辐射混凝土,能减轻汽车尾气向大气巾的排放量的 4 结束语 有害气体吸附混凝土等新型生态混凝土,突破了普通混凝 目前我国正处丁高速发展时期,混凝土的需求量极 土的局限,强化了其特定的功能特性,对人类生活中的其 大。牛态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兴的混凝土,对于土木工程走 他污染进行治理,达到人与环境的更高层次的和谐统一。 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其技术难点攻克 3 生态混凝土的问题和对策 后,必将有更好的发展。 生态混凝土的应用日渐广泛,在快速发展中也暴露出 参考文献: 了一些问题。生态混凝土的生态性在强化的同时,往往降 [1]周宏敏,柴俊等.绿色生态混凝土技术及其研究现状[J].混凝 低了其强度和耐久性,如无砂大孔混凝土,综合性能尚有 土,2008,(5):90 ̄97. 待提高。较之普通混凝土,生态混凝土往往成本较高,难 f2]周青,刘旦等.绿色混凝士的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J].科技 以推广应用。我国生态混凝土起步晚,研究成果还不 创新导报,2008,(29):111. 多.由于国外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我国的生态混凝士的 [3]冯婷,贾亚军.生态护坡技术在城市河道整治中的应用[J].中 国给水排水,2008,(20):58 ̄60. 研究尚有许多技术难点需要克服。 而我国生态要走上良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