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思考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思考

来源:化拓教育网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思考

随着各个学校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师生互动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要求的加强,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合理设计课堂提问对于提高课堂实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何为“高效的课堂”?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它必须是一个学生积极并主动参与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也就是让学生“动”起来,才能让课堂“活”起来,最终让效果“好”起来。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有效提问?以下是我对中学历史课堂如何做好有效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一、找准切入点,设疑引趣

有经验的老师非常重视导入新课时的艺术性,他们往往用设问的方法,使学生产生追求新知奥秘的强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例如,在教学《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时,我结合新课内容,设计了以下问题:

“我们泉州是沿海城市,大家都很熟悉大海,大多数同学也都到过海边,那么大家对大海有什么印象?”学生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各抒己见。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是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在学生回答完之后,我又抛给学生下一个问题:“你们有在大海上驾船航行过吗?”学生回答“没有”,然后我话锋一转,“而我们的祖先早在600多年前就驾驶着帆船,征服了大海,走向世界。

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由此引入本课的主题——郑和下西洋。在接下来的时间我让学生观看了一段纪录片《郑和下西洋》,跟随郑和的宝船去了解600多年前的这场壮举。在观看纪录片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看,而是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来看。如“郑和是什么时候开始下西洋的,也就是郑和下西洋的时间?他一共去了几次?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哪里?在下西洋的过程当中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学生的注意力被我有针对性的“问题”集中起来,在短短几分钟的观看视频的时间内达到了最好的效果。

无论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导入,还是从视频导入,都与教学内容相关联。这种以疑导学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为整堂历史课的有效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根据学情,贴近生活,提问内容有趣味性

课堂问题的设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反应。中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强,所以有效的提问要能吸引住他们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独特性,也就是利用身边的历史资源。如在讲授“郑和下西洋”时,我充分利用泉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泉州的历史遗迹提出一系列问题:“泉州在宋元时期是全国第一大港口,郑和到过福州,那他有没有来过我们泉州呢?”学生也觉得好奇。“郑和那么遥远的历史人物跟我们泉州有什么联系呢?”接着出示《郑和灵山行香碑》,这是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时在泉州灵山圣墓留下的碑文。“大家知道

灵山在哪里吗?灵山圣墓听过没有?”大多学生对灵山是很熟悉的。“郑和在经过泉州的时候特地来灵山行香,大家想想郑和为什么不去其他的地方,而是来泉州的灵山行香呢?”进而引出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郑和第五次下西洋的出发地,是世界宗教博物馆,保留着多种宗教的遗迹。灵山圣墓是回族的墓地,圣墓葬的是教圣人,即穆罕默德的三弟子和四弟子,穆罕默德是教的创立者,他的三弟子和四弟子被称为三贤、四贤,圣墓葬的就是三贤、四贤,所以泉州的灵山圣墓在教的地位是相当高的。那郑和为什么要来灵山呢?从而引出郑和的身份,郑和本身就是回族人,而回族人信仰的便是教,郑和的祖父和父亲都曾经到过麦加去朝拜,所以,郑和当然也要到泉州的圣墓来行香了。 这种贴近学生生活、极具趣味的问题,既挖掘了本土资源,使学生更加熟悉郑和的身份和郑和下西洋的路线,也让学生更加熟悉泉州的历史,进而对家乡萌生自豪感。这就使得整节课更具活力,内容更显张弛,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密度和广度。 三、深挖教材,提问角度多样性

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和本课的特点,知道学生的兴趣和疑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提问,以便达到掌握课本内容和获取知识的目的。问题可分为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提问要从简单到复杂,呈现出一个坡度。这样就能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也为下一步提问更难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仅

能很好地体现出学习的一个梯度,还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在《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一课中,围绕郑和在航海过程中克服困难所需的条件,我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

师:请看地图,郑和历经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在这茫茫大海中,他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海盗、洪水、风浪、疾病…… 师:那他最后克服了这些困难没有? 生:克服了。

师:他是凭什么条件来克服这些困难、征服大海的呢? 生:社会条件、技术条件、精神动力、郑和的领导能力等等。 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波澜,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多种提问形式相结合,学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后进生也会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问题。

总之,课堂提问是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中都会运用的技巧,以问题来贯穿整个课堂,并以问题带动学生的思维,用思维来链接学生的互动,用真正思维上的互动来替代形式上的“虚假互动”。若是运用得恰如其分,不仅会增加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和口头表达能力,还能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对于教师来说,则可以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最终促课堂实效的提高。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新华北路泉州培元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