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地理教学故事

地理教学故事

来源:化拓教育网
地理教学故事

---有感《俄罗斯》第一课时教学

在某一次讲《俄罗斯》一课前,我从杂志上看到了这样一则“脑筋急转弯”:一位俄罗斯大嫂围了一条三米长的围脖,要过一条四米宽的河流,在没有船的情况下她过了河,请问,她是怎么过去的?(答案:是从冰上滑过去的),当时我就想,这个则“脑筋急转弯”不就正是隐含了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征之一吗?如果把它作为《俄罗斯》一课的导入形式,在教学思路上实行改变,会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抱着这样一个念头,在《俄罗斯》课前准备活动后,我宣布要出个“脑筋急转弯”考考大家,并特意强调我费了半天时间才猜到答案,同学们一听我要出个“脑筋急转弯”考他们,并且老师是费了很打功夫才猜到答案,都感觉很新奇,都在想什么“脑筋急转弯”竟然这么难?注意力都集中起来,待我将这则“脑筋急转弯”说出来后,马上就有六、七个同学站起来说了自己的答案,但是每个答案都被我加以了否定,这时,看到同学们充满疑问、困惑的神情,我即时实行了提示:那位大嫂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才要佩戴那么长的围脖?之后马上就有同学站起来说出了准确的答案,并实行了解释。此时同学们的热情已经被调动起来,我趁机向他们提了几个问题:俄罗斯为什么这么冷?俄罗斯境内都这么冷吗?等,都得到了大家积极的响应,之后即时切入了讲课的正题。结果这堂课同学们反映说特别好,感觉非常新鲜,而且不易忘记。

由此,让我对地理教学想到了很多。

一、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出来,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术,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教育所谓的学以致用。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经常有意识地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要有意识地虚心听取他人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评价。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而持续充实自己教与学的知识库。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参加科际间的评课、观摩、研讨等活动,虚心学习,努力提升。

二、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其课堂气氛追求的是“静”。课堂确需要纪律,但同纪律相比,课堂气氛更加重要,必须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教师应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能,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与学生平等相待。建立师生合作与交往的关系,实现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顾问、朋友的转变,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广泛合作,积极沟通,使学生之间在共同学习享学习经验。

三、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并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激发学生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获取新知识的水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才能真正地实现初中地理的教学目的。

四、教师要精心地备课,不但要备教材内容本身,还要备自己、备学生个体,通过反复钻研来挖掘教材潜在的东西,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向学生体现知识。要

有意识地挖掘教育资源,即时捕捉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多用身边鲜活生动的材料因势利导,灵活恰当地根据学生反应与参与的状况调节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把握主方向,收放有度,要引导学生多探讨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提升驾驭课堂的水平。

五、有些教师认为课堂上热热闹闹就是成功的课,实际上这种理解是有一定偏差的。有一些课,课堂气氛热闹异常,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各种讨论,但整个课结束后,学生却感觉没有收获。我觉得地理课应有自己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课堂教学中应以知识为中心,以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活化课堂的途径,学生才能有条件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

六、教师在课堂上由“讲学”变“导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形式上不应千篇一律,而应尽量做到丰富多彩、多种多样。较简单的内容可指导学生自学,然后自己归纳总结,较难的内容可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思考,精讲重点、难点。并根据具体条件,讲授内容选择最佳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解决教学重、难点及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等方面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线索、尝试和思考的机会,多让学生实行体验性学习。

七、地理教学要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这样有利于增强地理教学的趣味性、实用性、教育性,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现在的初中生见多识广,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呆板、枯燥、缺乏直观性,生动性、立体感和动态感,抑制了学生个性发展。实物投影机、多媒体电脑及网络教学的出现给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使学生获得多种感官刺激,产生浓厚的兴趣,快速理解,掌握知识并形成深刻记忆,提升学习效率。使教师与学生也能即时沟通、交流反馈,同学之间的交流增多,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总来说之,初中地理教学必须着眼于未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转变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升教学质量,才能发挥学科作用,跟上时代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地理课堂中实施激趣教学。记得上过这么一节令我非常难忘的课,这节课真正让我理解是激趣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上课的铃声,我走进了八年级三班的教室。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读”中国一月气温分布图”,学生得到:“冬季我国气温最低的地方是漠河,气温为-28℃;冬季气温最高在海南,气温为16℃;冬季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44℃”的结论。此时我引导学生联系当天的气温,计算当日的温差,感受当天的日较差。适时地使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提出问题:“44℃啊!是今天温差的近4倍!同学们,同一时间我国的南北气温温差这么大,气温相差如此悬殊,你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同学们的求知欲望被强烈地激发起来,个个跃跃欲试。”那下面老师给大家提供几个名词:冬季风,太阳高度角,昼长和相对应的板图板画,同学们读”中国一月气温分布图”,并充分利用自己对冬季的生活体验,实行小组探究讨论。”随后我在黑板上分别画出了:中国轮廓的几何折线图与赤道及北极点,南极点的分布图,太阳高度角的概念解析图,供大家参考。学生们讨论热烈,个个都在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探究的宽度及深度远远超出了我

的想象。各小组派代表阐述各组的结论,并充分利用了黑板上我所给出的板图,板画。尤其是对冬季风及昼长对冬季气温的影响的分析非常透彻:通过联系生活体验知道冬季风的源地是:蒙古和西伯利亚,并通过板图直观表明我国北方因为离冬季风源地近,受冬季风的影响大,降温迅速,气温低;而南方因为离冬季风源地远,受冬季风的影响小,降温幅度小,气温较高;从而使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大。其次因为进入冬季,全国各地白昼开始变短,而且是越往北方昼越短。因为此时北极附近为极夜现象,所以离北极近的北方因为昼比南方短,从而得到的太阳光热就比南方少,从而进一步增大了我国南北方的温差。但对于太阳高度角的相关知识,学生的分析思路不是特别清晰,分析的也不够深刻。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初学习的,因为时间长,加之当时对这个内容的处理是简单了解,没做重点分析讲述,所以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及其影响的理解比较粗略。于是我充分利用”太阳高度角的概念解析图”边讲边画,直观扼要地说明了: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并通过结合”中国轮廓图”,知道了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角就越小,那么单位时间内得到的太阳光热就越少,气温就越低。所以我国北方和南方因为冬季距离太阳直射点的远近的差异,从而导致两地太阳高度角的差异,使两地的温差的进一步增大。

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理念的完美结合,不但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鲜明,简单清晰,使学生将零碎的知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逻辑严谨的记忆网络,而且各种不同类型的图像提供了大量的地理感性知识,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也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创作热情,使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进而大大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