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房屋建筑学期末重点

房屋建筑学期末重点

来源:化拓教育网
房屋建筑学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一:从组成平面各部分空间的使用性质来分析,主要可以归纳为使用和交通联系两部分。使用部分是指满足主要使用功能和辅助使用功能的那部分空间。交通联系部分是指专门用来连通建筑物的各使用部分的那部分空间。

知识点二:建筑物内部的使用部分,主要体现该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因此满足使用功能的需求是确定其平面面积和空间形状的主要依据。其中包括:需使用的设备及家具所需占用的空间; 人在该空间中进行相关活动所需的面积(包括试用活动及进行室内交通的面积) 知识点三:与建筑物使用空间的平面形状有关的因素包括:①该空间中设备和家具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②使用者在该空间中的活动方式;③采光、通风及热工、声学、消防等方面的综合要求。

知识点四:建筑面的虚实对比,通常是指由于形体的凹凸的光影效果,所形成的比较强烈的明暗对比关系。 建筑里面上,相同构件或门窗作有规律的重复和变化,给人们视觉上得到类似音乐节奏韵律的感受效果,里面的节奏感应尽可能调整整齐统一又富有节奏变化。 知识点五:主义材料的色彩和质感。一般来说,白色或者较浅的色调会使人觉得明快、清新;深色调容易使人觉得端庄、稳重;红、褐等暖色调趋于热烈;蓝、绿等冷色调使人感到宁静。粗糙的混凝土或砖石表面,显得较为厚重;光滑的面砖以及金属,玻璃的表面,感觉比较轻巧。

知识点六:1994年2月1日起执行的国家技术监督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冬至日住宅底层日照不少于1h或大寒日住宅底层日照不少于2h。建筑物的日照间距计算公式:L=H×ctgα×cosβ(H为建筑物的高度,高度角α即为目标物的延长线与太阳光线的夹角,方位角β即太阳所在的方位,指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的夹角) 知识点七:墙承重结构支承系统的墙体布置一般可以分为横墙承重、纵墙承重以及纵横墙混合承重几种类型。

知识点八:墙体设计要求:①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其中包括合适的材料性能、适当的截面形状和厚度以及连接的可靠性; ②具有必要的保温、隔热等方面的性能; ③选用的材料及截面厚度,都应符合防火规范中相应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所规定的要求; ④满足隔声的要求; ⑤满足防潮、防水以及经济等方面的要求。 知识点九:砌体墙的洞口处理:1.洞口的水平截面面积一般不超过墙体水平截面面积的50%。同时,开洞后窗间墙和转角墙的宽度都应当符合建筑物所在地区的相关抗震规范

2.为了支承洞口上部砌体所传来的各种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窗间墙,常在门、窗洞孔上设置过梁。

知识点十:在有些情况下,建筑物室内地坪会出现高差或室内地坪低于室外地面的标高,这时不仅要求按地坪高差的不同在墙身与之相适应的部位设两道水平防潮层,而且还应该对有高差部分的垂直墙面采取垂直防潮措施,以避免有高差部分填土中的潮气侵入低地坪部分的墙身。

知识点十一:天然地基:天然土层本身具有足够的强度,能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地基;人工地基:天然土层的本身承载能力弱,或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须预先对土壤层进行人工加工或加固处理后才能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地基。 基础的埋深:从室内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称基础的埋置深度。基础有深基础、浅基础和不埋基础之分。深基础≥4m 浅基础≤4m 不埋基础就是基础直接做在地表面上。按基础所采用的材料和受力特点分,有刚性基础和非刚性基础。依构造形式分,有条形基础、基础、筏型基础、桩基础、箱型基础等。

知识点十二:楼梯的常用坡度范围在25°—45°,其中以30°较为适宜。公共建筑中的楼

梯及室外的台阶常采用26°34′的坡度,即踢面高与踏面深之比为1:2。居住建筑的户外楼梯可以达到45°。坡度达到60°属于爬梯的范围。

知识点十三:有关楼梯设计的一般规定:①公共楼梯设计的每段的步数不超过18级,不少于3级。②楼梯的踢面高度原则上不超过180mm。作为疏散楼梯时规范还规定了不同类型建筑楼梯踏步高度的上限和深度的下限,如住宅不超过175mm×260mm,商业建筑不超过160mm×280mm ③楼梯的梯段宽(净宽,指墙边到扶手中心线的距离)一般按每股人流550mm+(0—150mm);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按楼梯的使用性质需要不同党的梯段宽。一般一股人流宽度大于900mm,两股人流宽度在1100—1400mm,三股人流在1650—2100mm,公共建筑都不少于2股人流。 ④楼梯的平台宽度(净宽)不应小于其梯段的宽度。 ⑤在有门开启的出口处和有结构构件突出处,楼梯平台应适当放宽。 ⑥楼梯的梯段下面的净高不得小于2200mm;楼梯平台处净高不得小于2000mm。

知识点十四:防水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构造防水,是指通过构造节点设计和加工的合理及完善,达到防水的目的,所选用的材料不一定的是防水材料。一类是材料防水,材料防水的关键在于被选用的材料自身良好的防水性能,当然构造设计仍需合理。 坡屋顶的建筑在由结构构件形成的屋面坡度又称结构找坡或搁置找坡。坡屋面采用的是构造防水。 按照所设计的排水方向垒出一定的缓坡来,以将屋面雨水有组织的疏导到建筑物和城市的雨水排放系统中去,这种形成屋面坡度的方法叫做建筑找坡、材料找坡或者垫置找坡。采用材料防水。 知识点十五:由于用来找坡和找平的轻混凝土和水泥砂浆都是刚性材料,在变形应力的作用下,如果不经处理,不可避免地都会出现裂缝,尤其实惠出现在变形的敏感部位。这样容易造成粘贴在上面的防水卷材的破裂。所以应当在屋面板的支座处、板缝间和屋面檐口附近这些敏感部位,预先将用刚性材料所做的构造层次作人为的分割,即预留分仓缝。距离檐口500mm的范围内,以及屋面纵横不超过6000×6000mm的间距内,做预留分仓缝处理,分仓缝宽20—40mm,中间应用柔性材料及建筑密封膏嵌缝。 知识点十六:刚性材料的防水方案

刚性材料防水方案所用的防水材料主要是防水砂浆和防水细石混凝土。

做檐沟和做女儿墙的平面屋用刚性材料防水方案的基本构造方法适应变形的关键是:①在刚性防水材料之下先用无粘结或难粘结的材料做一层浮筑层,使得防水混凝土不与基层水泥基的材料粘结,可以互相错动,从而减小在温度应力或结构变形应力作用下不同构造层次之间的互相牵制和影响。 ②在防水层混凝土中配筋,要求双向配Φ4钢筋,间距不大于200,而且要求细石混凝土的厚度不小于40,强度等级不少于C20级。 ③在防水层混凝土中留分仓缝,部位、间距同卷材防水层面中的刚性材料层,而且混凝土中所配的钢筋也必须在分仓缝出断开。再檐口处应由防水卷材做收头处理。 知识点十七:设计一个Ⅱ级防水屋面 ①基层检查验收

基层要求表面干燥,其含水率按规定不应超过8%,或通过覆盖粘结试验。要求表面应平整,保证基层坚硬、不出现起砂、裂缝、松动、起鼓、不平等现象。表面平整检查应采用2m长直尺检查,直尺与基层的间隙不应超过5mm,只允许平缓变化,每米长度内不得多于一处,表面无积水,排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防水基层若有缺陷或积水等现象,必须进行处理,合格后方可进行防水层的施工。 ②冷底子油施工

先将验收合格的基层进行清理,并在基层上涂喷处理剂,要求处理剂涂喷要均匀,待基层处理干燥后,再进行防水卷材的铺设施工。 ③防水卷材的铺设

防水卷材的铺设应按规范要求平行或垂直于屋脊方向铺设。我们计划将防水卷材按粮库的现场实际情况,按顺水方向由低向高平行于屋脊方向或出之于屋脊方向进行铺设。 ⑴施工前应将验收合格的基层清理干净,并将棱角处尘土吹净。 ⑵涂刷基层处理剂要均匀一致;

⑶基层处理剂干燥后,应按设计要求对屋面防水工程需做附加层的部位进行处理。 ⑷确定卷材铺贴顺序和铺贴方向,并在基层弹线,然后铺贴卷材。

⑸用火焰喷或喷灯烘烤卷材的底面和基层的夹角,喷灯距交界处300mm左右,使卷

材表面的沥青层液化,边烘烤边向前滚卷材,随后用压辊滚压,使其与基层或与卷材粘结牢固。注意烘烤温度和时间以使沥青层呈融溶状态为度。 ⑹卷材搭接按以下方法进行:

a长边搭接:卷材纵向搭接宽度,单层防水≥80mm,必须仔细操作,先熔去待搭接部

位卷材上的防粘层和粒料保护层,同时应熔化接缝两面的粘结胶,然后进行粘合排气,用手持辊压实,并应有明显沥青条;

b短边搭接:卷材两端必须全部粘结,搭接宽度,单层宽度应≥100mm,并在基层卷材

定位弹线、试铺,按卷材规格、铺设要求、屋面排水坡度、细部尺寸,确定卷材的铺设方案。

c同一层相邻两幅卷材铺贴:横向搭接边应错开1500mm以上,且上、下两层卷材禁止

相互垂直粘贴。 第二道防水施工工艺流程同第一道设防,但应注意上下两层卷材长边接缝应错开不小于三分之一幅宽,短边搭接缝错开不小于1.5m。 d带板岩片卷材短边搭接:需要去掉搭接部位的岩片层,在卷材上定出位置用喷灯加热相

关部位后用抹子刮掉板岩部分。

⑺卷材铺贴完毕后,必须对搭接部位、端部及卷材收头部位进行密封处理,应嵌涂密封材料、封口胶或冷贴结剂,然后抹平,使其形成明显沥青条。 知识点十八:建筑屋面保温构造

①保温层放置在屋面结构层与防水层之间,下设隔蒸汽层 ②保温层放置在屋面防水层之上,这种做法因为有别于将保温层放在防水层之下的习惯做法,所以又称为“倒铺屋面” ③保温层放置在屋面结构层之下(内保温)

知识点十九:根据不同的变形情况,变形缝可以分为: 伸缩缝(温度缝)——对应昼夜温差引起的变形; 沉降缝——对应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变形; 防震缝——对应地震可能引起的变形。

知识点二十:沉降缝设置的要求:在结构变形的敏感部位,沿结构全高,包括基础,全部断开。这样可以使得结构的 各个部分能够不至于因为沉降量的不同,又互相牵制而造成破坏。

知识点二十一:变形缝设缝比较 伸缩缝:①对应变形的原因:昼夜温差引起的热胀冷缩 ②设置依据:按建筑物的长度、结构类型与屋盖强度。③断开部位:除基础外沿全高断开 沉降缝: ①对应变形的原因:建筑物相邻部分高差悬殊、结构形式变化大、基础埋深差别大、地基不均匀等引起的不均匀沉降 ②设置依据:地基情况和建筑物高度 ③断开部位:从基础到层顶沿全高断开 抗震缝: ①对应变形原因:地震作用 ②设置依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建筑物高度。 ③断开部位:沿建筑物全高设缝,基础可断开,也可不断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