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2.5.1春江花月夜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2.5.1春江花月夜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

来源:化拓教育网


春江花月夜

时间:40分钟

分值:40分

[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滟滟(yàn) 芳甸(diàn) ..似霰(sǎn) 汀上(tīng) ..B.青枫(fēng) 浦上(pǔ) ..徘徊(pái) 皎皎(jiǎo) ..C.妆镜(zhuāng) 捣衣(dǎo) ..砧上(zhān) 潜跃(qián) ..D.悠悠(yōu) 江潭(tán) ..碣石(hé) 潇湘(xiāo) ..答案 B

解析 A.“霰”读xiàn。C.“砧”读zhēn。D.“碣”读jié。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滟滟随波千万里 滟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B.汀上白沙看不见 汀:沙滩 .C.应照离人妆镜台 离人:分手的人 ..D.愿逐月华流照君 逐:追随 .答案 C

解析 离人:远游之人的妻子。

3.下列各句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2分)( ) A.昨夜闲潭梦落花 B.月照花林皆似霰 C.不知乘月几人归 D.白云一片去悠悠 答案 B

解析 A.是“昨夜梦花落闲潭”的倒装。C.是“不知几人乘月归”的倒装。D.是“一片白云悠悠去”的倒装。

4.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B.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C.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D.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答案 D

解析 比喻。其他三项均为对偶。

5.下列诗句在诵读时音节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B.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C.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D.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答案 A

解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6.下列对《春江花月夜》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全诗共三十六句,共换八韵。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

B.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追问。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

C.“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D.全诗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交融之物,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答案 A

解析 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被闻一多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B.张若虚在唐开元初与贺知章、张九龄、包融合称“吴中四士”。

C.《春江花月夜》一诗中“青枫浦上不胜愁”一句化用了“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和“送美人兮南浦”几句诗。

D.《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 答案 B

解析 张九龄错,应为张旭。 8.名句默写。(3分)

(1)古人善于用典。在《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运用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两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2)《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 , ”。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天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 , ”。

答案 (1)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2)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3)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阅读达标]

阅读《春江花月夜》选段,完成9~10题。(11分)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9.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这几句所营造的美丽的意境。(5分) 答:

答案 (示例)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解析 描绘景象时语言要优美,要把主要意象如“春江潮水”“海上明月”“月照花林”等的特点展现出来,并创设一种宁静、优美的意境。

10.请分析“空里流霜不觉飞”一句的表达效果。(6分) 答:

答案 “空里流霜不觉飞”写的是空中,是抬头仰望所见。这里由花林似霰,进而联想到月光如霜。不过,在比喻的方法上又有了变化:上句是明喻,这句是暗喻。虽如霜,却只觉得它像水似的“流”,而不觉得它像霜那样“飞”,这就写出了月光的柔和细腻。

解析 分析时首先要注意其修辞,如“流霜”;其次要注意主要词语的表现力,如动词“流”和“飞”的表达效果;最后要总括诗句所描写的对象(月)的特点(柔和)。

[语言运用]

11.家和苑社区将在春节期间举行系列文化活动,请根据下表拟一条微信,邀请你的朋友参加本次活动。要求:表达准确、简明、连贯、得体,不超过60字。(5分)

家和苑社区春节文化活动安排表

时间 主题 内容 正月初四 “知民俗、迎新春”有奖知识答题竞赛 以家庭为单位,回答有关传统民俗的知

识,专家现场点评 正月初五 正月初六 答:

答案 (示例)亲们,家和苑社区春节要举行活动啦!初四民俗知识竞赛,初五家人同玩的传统民间游戏,初六可与艺术家同台朗诵诗词,快来参加吧!

解析 微信语言活泼灵动,邀请朋友时应禁用“望你参加……”“希望你……”等生硬、带着命令性语气的词语;活动时间与活动项目要体现对应关系。

12.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4分)

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那姣好和媚人的被中国人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的在人们心目中是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的明月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

答:

答案 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的明月是多么姣好和媚人!人们把月看作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对它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之情。它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语段的主要对象“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的姣好和媚人的明月”,以此为中心,把其余信息变成短句按正确顺序列出即可。

13.将诗句、歌词①②③④填入原文横线上。(2分)

我国古代农耕社会里,乡村族群成员“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聚多离少;加之交通很不发达,山水阻隔,往返时间自然很长,人一去,便恍如远在天涯。因此,别离是令人倍加伤感的事,前人甚至以为 。亲属、挚交临别,眷眷不已,含蓄的,常常折柳相送;感情外露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待到马蹄声远,或帆樯融入天际,就怅然盈怀,扼腕不休,遂有 的感伤。久别之后,彼此常有登高倚楼之举:仰观明月朗朗,星河灿灿,远望青山隐隐,川流迢迢,顿觉 ,情何以堪,空留一声浩叹。而夜幕散尽,仍茕茕孑立,忽然间,楼外林中,一声长嘶,令人 ,又犯了美丽的错误。看长天雁影,欲将尺素以寄远;欣逢驿使,便折梅花,“聊寄一枝春”(陆凯《赠范晔》)。“人生代代无穷已”(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多少思妇、游子,在时光的守望中,将凝望、折花等相思的生活剪影,定格于人生的册页里。

①“相思比梦还长”(吴若权作词,费玉清演唱《相思比梦还长》)

传统民间游戏活动 经典诗词朗诵会 一家人同玩六七十年代的传统游戏 艺术家与群众家庭同台朗诵经典诗词

②“疑是故人来”(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③“何处是归程”(李白《菩萨蛮》)

④“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四处横线分别填: 答案 ④③①②

解析 第一处横线前谈“别离”,所以选④“唯别”;第三处横线后有“情”,与“相思”紧密联系,所以选①;第四处横线前的“一声长嘶”,横线后的“美丽的错误”表明守望者误解了马蹄声,所以选②“疑是”;第二处横线后是“感伤”,①③④均可,但①④只能填入第三处、第一处横线,用排除法,第二处横线只能选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