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8高二上·汕头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扇不在大,有品则名。
扇艺术,集中国书韵之妙,享华夏画魂之美。这盖因——扇艺术与文人情趣相勾连,消暑纳凉,________。扇中思绪,似言似语;哲言靓画,摇曳生姿。这些书画流韵,与扇子的手持功用刚好相合。一般来说,扇面之书画创作,以美态愉悦于人;而制作裱糊之时,却以精妙工艺潜化自身。苏州檀香扇、杭州绫绢扇、新会火画扇、自贡竹丝扇,江苏麦秆扇,________。书画家在扇面作字取景,不求形似,但求神韵。飘逸造清凉,执扇祛暑气。
汉字的神韵,在名扇中可谓________。《晋书》有言,大书法家王羲之居住蕺山,遇一卖扇老妪。( ),________慨然题字。老妪看着白扇变墨扇,怕更为难卖。王羲之劝她不必担心,尽管去卖。竟是市人见之,出价十倍争买。缘是书扇文字,行气纵横,无限匠心留其中。
明代大书家祝枝山,曾喻书扇为美女舞于瓦砾,乃盆景之象。其实,书扇环肥燕瘦,气候虽小,却能做到风云际会。吴子深、张大千等人的行书扇,文字如神龙升腾,达数十万港元之高价,令世人刮目。任伯年和赵之谦联袂的扇面,墨笔与金石同在,似有高格名士相谈,更价值不菲。
喜好收藏明清闺秀折扇小楷的张中行,最爱其“形娟秀而神柔婉”。明清的书法扇面,最出众的是女性手迹,有薛素素、黄媛介、叶小鸾、周淑禧、李陀那、董小宛和马守真,或闺阁气韵,或工笔娟秀,或运风挟雷。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千娇百媚 声名遐迩 鬼斧神工 天马行空 B . 风情万种 声名遐迩 巧夺天工 龙飞凤舞 C . 风情万种 如雷贯耳 鬼斧神工 龙飞凤舞 D . 千娇百媚 如雷贯耳 巧夺天工 天马行空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王羲之看到很少有人买老妪的扇子
第 1 页 共 16 页
B . 王羲之看到老妪的扇子很少有人买 C . 王羲之惜其扇少人问津 D . 王羲之非常同情老妪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明清的书法扇面,女性手迹是最出众的 B . 明清的书法扇面中,最出众的是女性手迹 C . 最出众的明清书法扇面,是女性手迹的 D . 明清最出众的书法扇面,是女性手迹的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8高一上·铅山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墨香阅读和指尖浏览,到底哪种阅读才能通向未来?到底哪种阅读才能通向未来?这个问题不仅关乎阅读方式的选择,更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即阅读场景的变革。以前,人们的阅读场景比较明确,比如报纸杂志在办公室里阅读,书籍在家里的书房或者图书馆阅读,时间紧凑的上班族也可以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阅读,等等。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阅读任何内容。以往在时间和空间上对阅读的,已经被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全都解除。
阅读场景的变化,引发了一场知识领域的大变革:传统的知识载体——书籍上的图钉被网络撬开了,知识信息漂浮了起来,成为碎片化的存在。网络放大了这些信息碎片,进而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心态。换句话说,面对海量信息,人们的信息焦虑症也更严重,时间不够用了,注意力也不够用了,读过的信息像手中的沙子一样,记不住、留不下。海量信息缺乏装订工具和装订方式,正是被很多人称为“阅读危机”的根本所在。
克服“阅读危机”,正确的方式不是在纸质书和电子阅读的选择中“有你没我”,而是要创造一种全新的知识装订方式,从而给人们提供系统性的认知。传统的阅读在这方面显然是有优势的,但电子阅读也并非无可作为,可以通过构建虚拟的阅读空间,为人们提供崭新的阅读体验。比如,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就是典型的虚拟阅读空间,通过微信好友这一“装订方式”,把人群聚集起来,形成信息交互的空间,从而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在信息世界,最早承担“装订知识”使命的是搜索引擎,它让每一个词语、每一种思想,都能从驳杂的网络信息中迅速进入其坐标位。每一个信息都可以被迅速带入需求者的阅读场景中供其推敲。如今,一些付费阅读APP的成功也启示我们,网络升级了阅读场景之后,获取知识和装订知识的方式也在进化,人工装订知识大有用武之处。
第 2 页 共 16 页
比如,一些阅读APP倡导“把书读薄”,通过后台加工,用更加精短的内容吸引受众关注,既让一些经典书籍获得了更多的读者,也为移动阅读增加了文化厚度。
当今时代阅读场景的变快,提示内容制造方必须以更加用心的方式装订内容,给人们提供新的阅读体验和知识服务。今天,制造信息的技术鸿沟已被网络填平,人人都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个性化信息,这也是自媒体崛起的背景。先进的阅读工具非但不会破坏阅读效果,反而会大大提升“单位面积”内的阅读质量。网络时代的阅读,可以更精彩。
(2016年08月04日是《人民日报》)
(1) 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墨香阅读与指尖浏览相比,墨香阅读的阅读场景比较明确。
B . 墨香阅读往往受到时空的,人们只能在办公室,书房,图书馆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阅读。 C .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阅读已经打破了时空的,随时随地地阅读几乎已经成为一种现实。 D . 墨香阅读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的,已经被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全部都解除。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传统知识载体文化,知识信息漂浮与碎片化,这是阅读场景变化引发的一场知识领域的大变革 B . 在网络放大信息碎片的时代,之间浏览让很多人找不到合适的信息装订工具和装订方式 C . 面对海量信息。人们阅读心态的改变就是指在阅读时感觉时间不够用了 D . 要想克服“阅读危机”我们就要创造一种全新的知识装订方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微信朋友圈就是典型的虚拟阅读空间,为人们提供了崭新的阅读体验
B . 在信息世界,最早承担“装订知识”使命的是搜索引擎,现在装订工具和装订方式越来越多 C . 一些阅读软件倡导“把书读薄”不但增强了文化的经典型,也强化了价值的厚重感 D . 今天,人人都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博客等自媒体,提供有价值的个性化信息。 3. (12分) (2019·大庆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第 3 页 共 16 页
流浪的弦音 安庆
捏掉头顶的一片树叶,秋天了。瞎子那年说:“我想认个干娘。”瞎子每走一个村都这样说着他的愿望。 瞎子唱的是地方戏,小段子、整轴子的戏都唱。唱得累了,停下二弦嘘口气,瞎子说:“俺想认个干娘。俺娘死得早,俺……”瞎子很伤心。
瞎子再接着唱。瞎子连个干娘也认不下啊。
瞎子不服气,不服气的瞎子那年终于认下了一个干娘。
那是在瓦塘村,瞎子听见树叶落进水塘“噗”的声音,瞎子拉完了最后一个音,它似一种断帛之声,瞎子擒住了一片树叶,几滴泪落在那片叶子上。
瞎子的两手还执着那把二弦。瞎子知道面前还蹲着一个人。别人都走远了,蹲在跟前的人说:“孩子,我是个寡妇,你愿认吗?”瞎子的手颤了一下。“你愿认吗?”瞎子这次听准了。“娘。”瞎子“扑通”一声跪下,二弦响了一声,像从他心里跑出的一个音符。
干娘去扶他。干娘说:“给娘拉一曲吧,算认娘曲。”
瞎子说:“娘,阿炳也是瞎子,我就给娘拉阿炳的《二泉映月》。”
场地静着,稍息之后,弦声骤起,尔后弦声悠悠扬扬起来,一泓泉水在瞎子的弦声中流淌着,一弯月儿映照进池塘。瞎子看不见,但瞎子知道干娘的身边又站满了人。
曲终。干娘起身说:“孩子,娘给你做饭去,今后再来瓦塘,你不用吃百家饭了。” “娘!”瞎子的泪“哗”地流出来。 那年瞎子二十一岁。
瞎子依然到处去拉他的曲子,唱他的坠子。瞎子习惯了游走,瞎子脚下的路就是手里的那根棍子。瞎子和干娘有一个约定,就是每双月的十九回一次瓦塘村。瞎子说:“娘,我不能天天待在瓦塘,我还要出去唱坠子呢。”
干娘说:“记住,娘等你。”
每一次走时,干娘都把他送到村外的十字路口,问干儿往哪个方向去,然后孤独地瞅着瞎子远去的身影,看天上的几只鸟儿叫唤着伴着干儿往前走。那是她家房檐下的鸽子。有一次,是夏季,十八的中午雨就下来了,十九还
第 4 页 共 16 页
未停。干娘打着伞在村外的十字路口等瞎子。不见瞎子的身影,干娘心里急得慌。干娘沿着一条路往前走,走一段再回来;又沿着另一条路往前走,走一段还不见瞎子,再回来……
从另一条路回来时,干娘看见路口站着一个雨人。干儿说:“娘,我踩着脚下的路知道泥路上走过一个人,娘,我连累你挨淋了。”干娘攥着儿子的手往家走。回了家,干娘为他换衣裳,又赶紧为他做姜汤。
每次回来,干娘都给他烙那种很香很香的饼,把他身上的衣裳换了洗了。干娘好啊,干娘让他的心里有了娘,干娘使一个瞎子在漂泊的路上有了一个温暖的驿站。
瞎子的心就动了。
那天瞎子说:“娘,你想听一个孩子的故事吗?”瞎子说:“十三岁那年我接连失去了爹和娘。在一个雨天干爹把我拉回了他家,干爹说要从此养我做儿子。那个女人就是因为干爹收留我而带着他们的女儿离开干爹的,从此干爹就一直养着我,我们爷儿俩相依为命……”
干娘紧紧攥着他的手。 干娘说:“儿的命苦。”
瞎子说:“爹知道我认了个好干娘,一直想当面来谢谢干娘。” 干娘握着瞎子的手点着头。
瞎子的干爹和瞎子一起来瓦塘是一个秋日。瞎子和干爹走进院子时,一群鸽子往高处飞,又在院子里旋着不远离。瞎子听干爹干娘一见如故地攀谈起来,脸上就有笑漾起来。
后来瞎子对干爹干娘说:“爹,娘,你们都是苦命人,你们握握手吧。”瞎子说着把两双手往一起拉。 两双手就紧紧地握住了。 瞎子把手也握上去。 三双手紧紧地握住了。 干爹和干娘的脸上都有了泪。
瞎子坐下来静静地展开二弦,一曲乐儿悠悠地漾起来,时光慢慢地从他的脸前滑过去。
瞎子依然走在路上,手里的棍子就是脚下的路。瞎子走着走着就禁不住想:我终于找到能和爹在一起的娘了。 瞎子想着,棍子击地,竟然在路上唱起来。
第 5 页 共 16 页
(选自《此岸的时光》)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的细节描写耐人寻味,如瞎子听到蹲在跟前的人说“我是个寡妇,你愿认吗?”时手颤了一下,这个细节描写精妙地写出了瞎子既惊喜又略带犹豫的心态。
B . 小说把普通词用得有味,如“干娘攥着儿子的手往家走”中的“攥”写出了干娘对干儿的贴心疼爱,“竟然在路上唱起来”中的“竟然”突显瞎子喜悦到忘情的程度。
C . 鸽子在小说中的出现并非闲笔,它们叫唤着伴着瞎子飞,烘托了干娘对干儿远去不舍的心情,它们在院子里旋着不远离,烘托了相亲相依、感情交融的气氛。
D . 小说结尾写瞎子欣喜,和开头写瞎子伤心相呼应,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为小说增添了一抹暖色,合乎读者对遭遇不幸的人同情的心理,增强阅读快感。
(2) 小说画横线的句子三次描写弦音,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三次描写分别表现演奏者的什么心理,是如何表现的。
(3) 小说通过苦难和温情的交响揭示主题,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4. (9分) (2020高三上·河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据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图书出版发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实现从“书荒”到“书海”的巨大跨越,出版物销售总额近四千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出版发行大国。 1978年 2017年 出版社 105 580多 年出版图书种类 14987 近50万 年总印数 37亿 92.4亿 国有图书发行网点 8600多 22.5万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5日) 材料二:
改革开放前,我国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出版低谷期。改革开放是一个历史性节点,出版社数量迅速增长,出书规模成倍扩大,发行渠道单一、流通落后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出版社有了更多的自主权,由此进入发展高峰期。出版业的春天也让当时的人们告别了阅读饥渴。在这个阶段,国人刚刚从思想桎梏中出来,渴望
第 6 页 共 16 页
能够放眼看世界,各出版社开始大量重印中外文学名著,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等大师的作品进入国人的阅读视野,中华大地上掀起了强烈的阅读热潮。
在20世纪90年代,出版业迎来市场经济大潮,读者开始有了自己的阅读需求,并懂得了选择。在市场竞争中,出版社积极把握读者喜好,及时发现具有畅销潜质的图书。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优质的内容加上有效的营销宣传,不仅让该书热卖,也在当时社会上掀起一阵“文化大散文”的热潮。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出版业迎来了一个繁荣和阅读分化与过剩的时代。图书品种越来越多,但单品种效益越来越低,加之读者对图书轻松与速食化的偏好,使得图书的上架周期越来越短,出版业竞争日趋加剧。这对出版社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现象级的畅销书频出;另一方面,经典的常销作品难以脱颖而出。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产品的普及,我国国民数字阅读率逐步上升,很多经典和畅销书被制作成电子书,网络文学也得到迅速发展。相比于纸质书,数字阅读产品廉价、便捷,对纸质书的销量形成冲击。尽管数字阅读接触率不断提升,但对于经典文学、专业知识等内容的“深阅读”,大部分读者仍首选纸质阅读形式。此外,纸质书也具有数字阅读所不具备的收藏价值,数字阅读对纸质书的冲击并非性的,而是要求行业参与者去探寻两者结合的新商业模式。面对读者群的细分、阅读需求的多元化、产品形态的日渐融合,出版业必须一直处于自我更新的状态,而且近几年的“变”不仅体现在出版物的内容质量上,更多地体现在形态、渠道与技术方面。
(摘编自《出版商务周刊》2018年11月19日) 材料三:
改革开放初期,利用一切机会向国外出版同仁学习,成为我国出版业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的主流。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版权贸易逐步开展起来,据统计,1992——2001年,我国引进图书版权3.8万种左右,占当时新书出版总品种的5.3%;输出图书品种5000余种,占新书总品种的0.7%。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我国政治、经济影响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出版业也逐渐迈出了走向世界的步伐。16年间,出版“走出去”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一系列重点工程项目陆续实施,版权贸易逆差不断缩小,出版物实物出口总量和金额稳步增长,数字出版产品海外销售势头强劲,印刷加工服务出口顺差优势明显,企业和资本“走出去”步伐加快,海外布局得以优化,打造出一批颇具影响力的内容品牌。
十九大以来,出版业将“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等作为新时期“走出去”工作的重点之一,进一步推进版权输出和资本输出等既有模式,不断创新深化国际合作,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充分发挥出版业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的文化纽带作用。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11月26日)
第 7 页 共 16 页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出版社数目年出版图书种类、年总印数都大幅增长,我国实现从“书荒”到“书海”的巨大跨越。
B . 《文化苦旅》得以热卖,在当时社会上掀起了一阵“文化大散文”的热潮,是因为出版社采取了有效的营销宣传手段。
C . 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各有优势,数字阅读廉价、便捷,阅读率不断提高,但在经典文学、专业知识等内容的“深阅读”上纸质阅读有优势。
D . 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后,版权贸易开展起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在政治、经济影响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版权贸易逆差在缩小。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改革开放初期,出版业快速发展,丰富了当时人们的阅读内容,托尔斯泰等大师的作品进入国人的阅读视野,中华大地掀起阅读热潮。
B . 图书的上架周期变短,出版业竞争加剧,使得现象级的畅销书频出,经典的常销作品难以脱颖而出,出版社应在这些挑战中发现机遇。
C . 数字阅读对纸质书的冲击,要求出版行业参与者去探寻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结合的新商业模式,出版业需更新形态、渠道与技术。
D . 新时期出版业要“走出去”,进一步推进版权输出和资本输出等既有模式,创新深化国际合作,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发挥文化纽带作用。
(3) 上面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7高三上·辽源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起,字万卿,淄州邹平人。生而丰下,父意异之,曰:“此儿必起吾门。”因名起。幼敏慧如成人。意知卫州,坐事削官,起才十三,诣京师讼父冤,父乃得复故官。举进士,授将作监丞。擢著作佐郎,累迁户部度支判官。
真宗北征,领随军粮草事,寻为东京留守判官,判登闻鼓院。以右正言知制诰,权判吏部流内铨。封泰山,摄御史中丞,所过得采访官吏能否及民利病以闻。东封还,近臣率颂功德,起独以居安为戒。初置纠察刑狱司,因命
第 8 页 共 16 页
起,起乃请诸已决而事有所枉及官吏非理榜掠者,并听受诉,从之。擢枢密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起听断明审举无留事真宗尝临幸问劳起请曰陛下昔龙潜于此请避正寝居西庑诏从之名其堂曰继照 , 起尝奏事殿中,适仁宗始生,帝曰:“卿知朕喜乎?宜贺我有子矣”即入禁中,怀金钱出,探以赐起。从祀汾阴,权知河中府,徙永兴、天雄军,所至有风烈,数赐书褒谕。拜给事中,进礼部侍郎。
起素善寇准,尝与寇准过同列曹玮家饮酒,既而客多引去者,独起与寇准尽醉,夜漏上乃归。明日入见,引咎伏谢,真宗笑曰:“天下无事,大臣相与饮酒,何过之有?”准且贬,起亦罢为户部郎中,又降太常少卿。后复为礼部侍郎,以疾请知颖州,徙陈州。卒,赠礼部尚书,谥安惠。起性周密,凡奏事及答禁中语,随辄焚草,故其言,外人无知者。家藏书至万余卷。起能书。弟超,亦能书,集古今人书并所更体法,为《书苑》十卷。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七》)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起听断明审∕举无留事∕真宗尝临幸∕问劳起∕请曰∕陛下昔龙潜∕于此请避正寝∕居西庑∕诏从之∕名其堂曰继照∕
B . 起听断明审∕举无留事∕真宗尝临幸∕问劳∕起请曰∕陛下昔龙潜于此请避∕正寝居西庑∕诏从之名∕其堂曰继照∕
C . 起听断明审∕举无留事∕真宗尝临幸问劳起∕请曰∕陛下昔龙潜于此请避正寝∕居西庑∕诏从之名∕其堂曰继照∕
D . 起听断明审∕举无留事∕真宗尝临幸问劳∕起请曰∕陛下昔龙潜于此∕请避正寝∕居西庑∕诏从之∕名其堂曰继照∕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学校、科举等,长官为礼部尚书。
B . 泰山封禅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帝王受命于天的典礼,目的是巩固皇权,。 C . 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真宗、仁宗。 D . 我国古代以铜壶滴漏计算时间,夜漏就是深夜时分。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周起关注民生,思虑长远。他把采访官吏能力大小及百姓疾苦报知朝廷;东封还朝后,皇上近臣都歌功颂
第 9 页 共 16 页
德,唯有周起认为应该居安思危。
B . 周起为人谨慎,做事周密。凡是上奏事情以及书面应答宫中的文书,周起随后就烧掉草稿,他的言语看法,外人没有知晓的。
C . 周起交好寇准,受到牵连。他一向与寇准关系好,曾与寇准到同僚家喝酒,尽醉方归;寇准将要被贬官,周起也被连续降职。
D . 周起善于断案,明辨是非。担任纠察刑狱司时,周起倾听犯人申诉,纠正以前虽已判决但确有冤情的案子,受到皇上慰劳。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意知卫州,坐事削官,起才十三,诣京师讼父冤,父乃得复故官。 ②从祀汾阴,权知河中府,徙永兴、天雄军,所至有风烈,数赐书褒谕。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9高三下·来宾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江上阻风雨 岑参
江上风欲来,泊舟未能发。 气昏雨已过,突兀山复出。 积浪成高丘,盘涡为嵌窟。 云低岸花掩,水涨滩草没。 老树蛇蜕皮,崩崖龙退骨。 平生抱忠信,艰险殊可忽。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一、二句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泊舟未能发”是因为“江上风欲来”,照应了诗歌的题目。 B . 五、六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积浪比喻成髙丘,把盘涡比喻成嵌窟,借浪大侧面展现风的肆虐。
第 10 页 共 16 页
C . 九、十句写老树在雨水的冲刷下褪去旧皮,山崖在雨水的冲击下露出山脊,直接展现了雨水之大。 D . 本诗前两句叙事,中间八句描写,最后两句抒情,通过描写风雨的肆虐,衬托出诗人的形象。 (2) 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诗歌最后两句的含义。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2分)
7. (2分) (2017高三上·靖江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_。(庄子《逍遥游》) (2) 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3)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 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 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6) 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苏轼《赤壁赋》)
(7)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 淇则有岸,________。(《氓》)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8. (5分) (2017高三·昆明月考) 再买新一段文章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个字。
小说和电影是两种不同载体,把小说改编为电影也是现在常见的形式。不容忽视的是,在小说到电影的转变之间,有一条灰色地带。好小说家不一定是好编剧,①________。电影需要文学,编剧也需要作家。作家着眼的是他笔下的人,如同男孩小拐,无赖、癫狂,但苏童写他的时候,也写到了小拐一个人时候的流露的那种善良、脆弱,在作家的笔下,人物形象不是单一扁平的,而是②________。但作家的语言又往往过于含蓄。故事要讲好就要逻辑清晰,就像一百回的《西游记》最终被改编为二十五集的电视剧一样,编剧删繁就简,却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一个故事完整、肢体明确的故事,这也显示了编剧的独到能力,即③________。
9. (5分) 仿照下面的句式,选择新的喻体,造一个连续比喻的句子。
例句:她坐在编织的一大片席子上,她就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第 11 页 共 16 页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6·长兴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冒犯别人的人从不原谅别人。﹣﹣赫尔巴特 ②恕自己一过,则万过由之而生。﹣﹣苏格拉 ③我可以原谅任何人的过错,但自己的除外。﹣﹣卡托 ④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弗莱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
【注意】①明确观点,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第 12 页 共 16 页
参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1、
1-2、
1-3、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1、
2-2、
2-3、
3-1、 3-2
、
3-3
、
4-1、
4-2、
第 13 页 共 16 页
4-3、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1、
5-2、
5-3、 5-4
、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1、 6-2
、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2分)
7-1、
7-2、
7-3、
7-4、
7-5、
第 14 页 共 16 页
7-6、
7-7、
7-8、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8-1、
9-1、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第 15 页 共 16 页
、
第 16 页 共 1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