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五年级部编版下册语文古诗阅读复习专项题

小学五年级部编版下册语文古诗阅读复习专项题

来源:化拓教育网


小学五年级部编版下册语文古诗阅读复习专项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课内阅读。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 ,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将《长相思》补充完整。

[2]《长相思》是一首__________,而不是诗。作者是_____朝的__________。

[3]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上阕将千里行程中看到的景物浓缩为“________”“________”二字,而重复使用“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下阕通过描写行军途中的风雪,以一句“故园无此声”收尾,更加突出了作者_________。

2. 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完成练习。

乡村四月 [宋] 翁 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诗中“_____” 、“______”两个字突出反映了农事的紧张和繁忙的程度。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古诗阅读。

《题临安邸》

( ),( )? ( ),( )。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_____代诗人_____在一家旅店的墙壁上题写的一首七绝。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几时休: 。熏: 。 醉: 。

暖风:原指 。在诗中是指 。 游人: 。在诗中是指 。

[4]诗的前两句抓住了临安城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的青山,

_________________的楼台和无休止的____________,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各填一个四字词语)

1 / 5

[5]《题临安邸》中诗人对统治者提出质问的诗句是“__________”。诗人用“_____”三个字,责问统治者: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讽刺之情。

[6]对划线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句诗描写了杭州的美景和繁华,体现了诗人对杭州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B. 景物描写,体现出杭州的美丽。

C. 这两句诗是对统治者糜烂生活的直接描绘,表达作者对他们醉生梦死生舌的讽刺。

[7]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临安城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的景象,描写的目的是( )

A. 体现现在临安城的荒凉。

B. 强烈谴责那些醉生梦死的当朝统治者。

4. 古诗阅读。

乡村四月子 [ ]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子规声里雨如烟。 ______________, 才了蚕桑又插田。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描绘的是________(季节)的景象。

[3]诗的前两句写了绿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后两句着重写了“________”的劳动画面。

[4]“才”和“又”写出了乡村四月________的氛围。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之情。

5. 课内阅读。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诗人描绘幽雅美丽的图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经典吟诵。 (1)默写古诗。

《泊船瓜洲》

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2 / 5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意思: 。 思想感情: 。

(3)古往今来,梅花一直是高洁的象征,它不慕虚名,傲视严寒。为此王安石在《梅花》中用“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来描绘它。梅花也寄托着游子的乡愁,“江南几度梅花发, ”。同样也成为警醒后人勤奋的良言佳句,“ ,梅花香自苦寒来”。

7.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了临安城的特点:__________的青山,___________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各填一个四字词语)

[2]“暖风”、“游人”在诗中有怎样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对统治者提出质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8. 古诗题。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则成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原身再此山中。

(1)补全诗句。

(2)圈出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说明“当局者迷”的诗句,并解释其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 愤①

早岁那知世事艰②,中原北望气如山③。 楼船夜雪瓜洲渡④,铁马秋风大散关⑤。 塞上长城空自许⑥,镜中衰鬓已先斑⑦。 出师一表真名世⑧,千载谁堪伯仲间⑨!

创作背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词句注释:①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书,写。②早岁:早年,年轻时。那:即“哪”。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③中原北望,“北望中

3 / 5

原”的倒文。气指气概。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④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⑤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⑥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⑦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⑧出师一表: 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⑨堪:能够。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 [1]全诗紧扣住__字,将全诗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写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你觉得诗中哪几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收复故土的气概?这样写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让你感受到了陆游的什么发生了变化?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出师一表真名世”亦用典明志,诗人表明了_____________。

10.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长相思是______,该词的作者是清代的________。 [2]用曲线画出该词中表达中心的句子。

[3]词的上下两片开头反复运用“一程”“一更”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三万里河”指的是__________,“五千仞岳”指的是__________。这里的“三万里”和“五千仞”都是虚指,分别形容很________和很________。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对比

[3]对前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两句诗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十分工整。

B.山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摩”字,不但使人感到了山的雄伟,而且富有生气。

C.诗中极力描写河山的奇伟壮丽,是为了突出祖国的可爱,表明朝廷收复失地的决心。

D.这样的大好河山,却陷于敌手,更加使人感到无比愤慨。 [4]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5

12.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时节的景色。 A.早春 B.晚春 C.初夏

[2]“水中柳影引他长”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柳条与水中的柳影相连相映的优美画面,其中的“引”字照应了“________”一词。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下面的边塞诗完成练习。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①不顾身,_________。 _________,犹是春闺④梦里人。

(注释)①匈奴:指西北边境部族。②貂锦:这里指装备精良的将士。③无定河:在陕西北部。④春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1]补全古诗。

[2]从第一、二句诗中,我感受到了一种_____________的精神。

14.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诗中都描写了山中的哪些景物?试着找一些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哪句诗中知道了“诗人没有找到他要找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描写了一个“幽静”的山林环境,你能说说诗人是怎么描写“静”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