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综合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古诗阅读。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 )。
[1]将诗句补充完整,并用横线画出第一句诗中动态描写的诗句,波浪线画出动态描写的诗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 ______ 朝_____,全诗主要描写了_____季_____ (时间)的景色。
[3]诗中的“姑苏”指的是( ) A.杭州 B.苏州 C.扬州
[4]诗人在前两句诗中描写自己看到的景物有______ 、______ 、______ 和______ 。
[5]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___________的心情,从“______”字可以看 出来。
2. 课内阅读。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这首诗是_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__临终前写给________的。 [2]解释下列字词。
元:________ 乃翁:_______ [3]用诗中的原句填空。
(1)诗人的遗憾是_______________。 (2)诗人的遗愿是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按要求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__ 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补充完整这首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__________。
1 / 5
[3]诗中分别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都在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外你还知道哪些儿童诗?请你默写一首。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供”在诗中读____,意思是________。“供”在“供不应求”一词中读____,意思是____(①供给,供应;②指按期拿出钱款还贷;③提供某种利用的条件)。
[2]前两句提到的农活有;____、____;从“____”和“____”这对反义词中我们能感受到农民劳作的辛苦,从而体会到诗人对他们勤劳品质的____之情。 [3]读后两句诗,想象画面,完成对话。
孩童甲(挠挠头):大人们这么忙,可我们既不会耕田,也不会搓麻线,怎么办呢?
孩童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孩童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孩童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本诗写了大人辛勤劳作,孩子也从小就承担起家庭重担的场面。(______) ②农村的孩子们从小看父母劳动,耳濡目染,也学着种瓜,体现了孩子们对劳动的热爱。 (______)
③古诗写孩子们学大人种瓜,主要是为了表现孩子们很调皮。 (______)
5. 课外阅读。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抒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结合注释,欣赏古诗并回答问题。
蝉
2 / 5
(唐)虞世南
垂緌①饮清露②,流响③出疏桐④。 居高⑤声自远,非是藉⑥秋风。
注释:
①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②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清露:清纯的露水。③流响:指蝉长鸣不已,声音传得很远。流:发出。④疏桐:高大的梧桐。⑤居高:指栖息在高处,语意双关。⑥藉(jiè):凭借、依赖。 [1]写出第三、四两句的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对这首古诗的理解,说一说诗中的蝉有什么特点,诗人借蝉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课内阅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诗句,并写出作者及朝代。 2.解释词语。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宦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歧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开阔胸襟,豪放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课内阅读。
夏日绝句
① ,死亦为鬼雄。 ② ,不肯过江东。
[1]请把古诗补充完整,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代的_____,号________,有“____________”之称。诗中提到的著名历史人物是____________。 [3]理解下面字词的意思。
①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鬼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前两句鲜明地提出了________;后两句_______讽刺了_______,表达了诗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5
9. 古诗内容我知道。 1、默写《秋思》
秋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词语
意万重:________________ 行人:________________ 开封:________________
3、本诗的作者是( )代(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之情。
10. 读古诗,再做习题。
泊船瓜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文学家________,诗中强烈抒发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3)写出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泊:____________ 间:____________ 绿:____________ 还:____________ (4)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可以说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 ) A.因为诗人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 B.因为诗人已经回到家门口了。 (5)写出三、四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古诗词阅读。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____代诗人______ 写的。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3]请把诗句的后两句补充完整。你时带着_______的情感来读着两句的。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与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嘱托______________。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都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的感情。
[4]请你穿越时空隧道,向南宋人民介绍一下21世纪新中国的幸福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下面小诗,完成练习。
4 / 5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那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呵,你是那春光么?
[1]这首诗选自诗集《繁星》,作者是______,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 [2]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本诗表达的思想很接近。
13. 古诗阅读。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从军行”是_____________曲名,内容多写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孤城”的意思是孤零零的城池。 B.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C.“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不打败敌人,绝不返回。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渴望收复中原的愿望。
[3]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做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课内语段精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 却看妻子愁何在, 。 ,青春作伴好还乡。 ,便下襄阳向洛阳。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题目中的“闻”字的意思是( ) A.听说 B.用鼻子嗅 C.名声 D.出名
[3]诗的第二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是______朝_______的“生平第一首快诗”,主要表现了诗人对收复河南河北后的_______,表达了诗人强烈的________之情。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