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专项复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理解。
舟过安仁①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②停棹③坐船中。
怪生④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①安仁: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②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③棹:船桨。④怪生:怪不得。
1 / 14
[1]《稚子弄冰》一诗中,与《舟过安仁》中的“小童”意思相近的词是______________。稚子弄冰的过程是取冰、穿冰、________。两首诗都让我们看到了______________的儿童。
[2]《舟过安仁》中“无雨都张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原句作答)
[3]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写出了两个孩子巧用计策,借风行船的奇思妙想。
B.《稚子弄冰》围绕“弄”字,突出“稚”字。炽热的童心让孩子们忘记严寒,保持了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C.“怪生”和“忽作”两词,暗藏着杨万里对天性顽劣的孩子制造恶作剧的不满与责怪。
[4]用自己的话说说“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补充古诗,完成练习。
乞巧
[唐]林杰
2 / 14
______,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
[1]补全诗句。
[2]乞巧节在农历______,人们有______的习俗。
[3]哪句诗描写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用“____”画出来。
[4]这首诗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古诗阅读。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从军行”是_____________曲名,内容多写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 / 14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孤城”的意思是孤零零的城池。
B.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C.“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不打败敌人,绝不返回。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渴望收复中原的愿望。
[3]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做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漫步古今,阅读与感悟。
材料一:《舟过实仁》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材料二:《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
4 / 14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材料三:《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材料一至材料三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都表现了儿童________的生活。(四字短语)
[2]翻译材料一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
[3]选做题(二选一)
A.“张伞使风”“放纸鸢”“追黄蝶”是古代儿童快乐生活的写照,你有类似快乐经历吗?
请模仿古诗写两句七言诗句展示。
________ , ________。
B.如果你没有类似的快乐经历,请说出你的感受、想法和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14
5. 阅读理解。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卜算子·咏梅”中____________是词牌名,____________是题目。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中的“她”指__________,赞颂了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6. 按要求完成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6 / 14
[1]哪一个字贯串全诗始终?作者是如何描写喜悦之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诗人听到消息惊喜的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生动地表现诗人释放往日积郁,在突然到来的喜讯面前情感发生巨大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7. 课内阅读。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诗人_______,展示的是一幅_________晚归图,真正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
[2]“漪”字在诗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
[3]写景文字集中在_____句,写的是山村晚景。诗人把______、______、______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______。
7 / 14
[4]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是(   )
A.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B.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8. 课内阅读。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第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_____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戌边生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最后一句用典,作者借汉喻唐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第三句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闺笛
8 / 14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下面的一组古诗,完成练习。
溪居即事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
[唐]崔道融               [宋]杨万里
篱外谁家不系船,             松阴一架半弓苔,
春风吹入钓鱼湾。             偶欲看书又懒开。
小童疑是有村客,             戏掬清泉洒蕉叶,
急向柴门去却关。             儿童误认雨声来。
[1](诗中有画)我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9 / 14
(1)《溪居即事》这首诗勾画了一幅素淡的水乡春景图:临水的村庄,掩闭的柴门,疏疏落落的篱笆,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水乡恬静、优美、淡雅、平和的意境。
(2)杨万里的诗中描绘了一幅初夏山居图,画面中有___________等初夏时节的事物,还有把泉水滴落的声音误认为是_______而跑出来观望的儿童,表现出诗人闲居的情趣。
[2](诗中有趣)我能联系生活实际读懂内容。
《溪居即事》中,诗人用“疑”“急”两个字,把儿童那种___________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生动地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农村儿童形象。
[3](诗中有情)读诗句,从加点字中你能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xīng  xìng)(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0 /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把诗句补充完整。
[2]联系诗句解释下面词语。
绩麻:______________ 当家:________________
[3]古诗中的“儿”指的是_________,“女”指的是_________。本诗第一句中,___和_______是一组反义词。本诗的前两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
[4]诗中描写了儿童学种瓜的场景,下面对这一描写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表明农家孩子从小便热爱劳动
B.表现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表达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
C.表现农村生活太过辛苦,连孩子们也在帮大人们劳动
12. 阅读理解。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1 / 14
[1]这首词的作者是清代的________,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
[2]找出文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课内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2 / 14
潋滟:_______________
相宜:_______________
[2]2描写雨中西湖景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抓住(______)的特征来描绘西湖的风采神韵。(填序号)
A.春季  鲜花
B.夏季  时雨时晴
C.秋季   西子
D.冬季  女子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下面小诗,完成练习。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那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呵,你是那春光么?
13 / 14
[1]这首诗选自诗集《繁星》,作者是______,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
[2]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本诗表达的思想很接近。
14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