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纸条1

来源:化拓教育网
第一章 电信网新技术新业务 一.填空 1. 软交换独立于(传输网),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带宽管理、计费等功能。 2. 软交换技术是由一个或一族(控制处理机)来完成用户管理,业务逻辑,信令分析处理和路由选择的功能 3. 软交换与原来的电路交换不同之处是:交换组织由原先的TDM时隙交换网络替换为(包/信元交换网络)。 4. 软交换通过优化网络结构不但实现了网络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业务的融合)。 5. 软交换与外部的接口必须采用(开放)的协议。 6. 在三层MPLS VPN中,当一个站点同时属于多个VPN时,它必须具有一个在所有VPN中(唯一)的地址空间 7. MPLS VPN技术以(宽带IP网络)为基础,采用MPLS技术,在公共IP网络上构建企业IP专网。 8. 三层MPLS VPN是一种基于MPLS技术的VPN,是在网络路由和交换设备上应用MPLS技术,简化核心(路由器)的路由选择方式。 9. 链路绑定是指将那些属性相同或相似的平行链路绑定为一个特定的链路束,而在(链路状态)数据库中用这个绑定的链路束代表所有这些平行的链路。 10. GMPLS的无编号链路是指不用(IP地址)标识链路而用其他方法,具体的是在每个网络节点对链路进行本地编号,以链路经过设备的ID号或接口号作为链路的标识。 11. 开放式智能网业务平台提供商提供的业务生成环境SCE本身也是一个(专用)的系统,用一个智能网设备供应商提供的SCE开发的业务逻辑只能在该供应商的业务平台上运行。 12. 在传统智能网中,业务交换平台和业务控制平台分布在不同的节点上,在某种意义上说传统智能网也是(分布)式的。 13. 目前研究人员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分布式智能网中的业务平台应该是基于(CORBA)平台的大型分布式处理系统。 14. 分布式智能网业务平台(最小粒度)的分布方案是以组成业务属性的构件为单位进行分布,各个构件相互协作完成各种不同的业务功能。 15. SS7与CORBA的互通是以(透明)方式穿越SS7和CORBA进行通信的能力。也就是说,通信的每一侧不必知道另一测的具体实现是基于SS7还是CORBA。 16. 当CORBA节点引入到电信领域时,一个必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如何提供分离的CORBA节点之间的(连通性)。 17. 针对CORBA节点之间的通信,CORBA标准定义了两类协议,即(通用ORB间协议)和环境特定的ORB间协议。 18. GIOP协议消息传送部分MTP提供最低层的传输能力,他是(无连接)的,并且地址空间非常有限。 19. 1998年9月,OMG的电信任务组发布了基于CORBA的系统与(电信信令)系统互通的规范。 20. 在智能网计算模型的基础上,需要将(业务会话)概念和智能网事件/触发模型结合起来。 五. 简答题 1。软交换技术有哪些显著特征? 1.开放的业务生成接口 2.综合的设备接入能力 3.基于策略的运行支持系统 2。数据在MPLS功能的网络中的传递过程主要包括娜几个步骤? 第一步:入口处的LER接到终端A的分组,完成第三层的功能,决定需要那种第三层的业务,并对分组进行标签粘贴。 第二步:使用传统的路由协议(如OSPF,IGRP)建立到终点网络的连接,同时使用LDP完成标签到终点网络的映射。 第三步:LSR收到经LER打上标签的数据包后,不进行任何第三层处理,只依据分组上的标签进行交换。 第四步:在MPLS的LER上,将分组的标签去掉后传给终端用户B,或继续进行转发。 3。在传统的MPLS中,要建立双向LSP就必须分别建立两个单向LSP,这种方式存在哪些缺点? 1.建立双向LSP所需时间长,不能保证建立成功。 2.分别建立两个LSP需要的控制开销是建立单条的2倍。 3.LSP的保护和恢复也是分开的两段,导致路由选择复杂,潜在的增加了资源配置竞争,降低了保护LSP建立成功的概率。 4。开放式之智能网的特点? 1.支持第三方业务开发商。 2. 支持第三方业务提供商 3.支持网络安全域以外的企业应用。 4.网络必须具有安全性。 5.网络必须具有一致性。 5。开放式智能网应该兼具哪些方面的安全性? 一是普通用户进行业务客户化的过程中,要禁止他们对核心业务构件的修改,在吸收第三方提供的业务构件时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测试; 二是从网络安全域以外访问网络资源时,必须经过身份认证,而且在业务执行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各种访问控制 6。简述开放式智能网必须具有的一致性含义? 新业务的配置和网络安全域以外的应用对网络资源的访问不能影响已经存在的增值业务的运行或已有业务冲突检测和处理机制。 7。在分布式智能网的中间件层之上需要部署哪些实体? 1.业务与业务属性构件。即传统智能网中的业务逻辑,在CORBA化的智能网中将通过可重用构件实现一系列业务和业务属性。 2.与CORBA兼容的专业资源。即一些可以直接“插入“该中间件层的资源(如桥接器、多媒体服务器) 3.针对特定资源的适配器。使基于分布计算中间件的功能实体可以与外部使用不同模式的资源交互,例如使用INAP协议 8。为适应电信系统,尤其是适应智能网的需求,在OMG CORBA标准基础上需要考虑哪些增强因素? 一是对中间件平台主要的性能要求,包括可靠性和实时性; 二是与传统智能网的集成,包括NO7信令系统; 三是基于智能网基本呼叫状态模型事件/触发计算模式。 9。分布式智能网SS7/CORBA网关的功能有哪些? 一是实现INAP协议的ASN.1描述与IDL接口定义方式之间的互译 二是在协议翻译基础上,定义相关辅助接口,实现基于CORBA的智能网应用 与已经存在的用传统结构实现的智能 网应用之间的交互。 10。分布式智能网SS7/CORBA GIOP协议可以在多种传输协议上实现,他要起这些传输协议必须满足哪些要求? 一是面向连接,保持消息发送的顺序。 二是具有流控机制的可靠传输,指示发送错误。 三是没有消息长度限制。 六. 论述题 1。阐述软交换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l )提供支持多种信令协议(包括H.248、H.323、SIP、SCTP、INAP、SNMP)的接口,实现PSTN和IP网/ATM网间的信令互通和不同网关的互操作。支持开放的业务/应用接口功能。 ( 2 )业务提供功能,软交换主要处理实时业务.现阶段是语音,以后将处理视频和多媒体业务。还应该具有利用新的网络服务设施提供各种增值业务和补充业务的能力。 ( 3 )提供可编程的、逻辑化控制的开放的API 协议.实现与外部应用平台的互联互通。 ( 4 )通过不同的逻辑与媒体层的网关交互,对网关设备或IP /ATM 网的核心设备进行控制.完成融合网络中的呼叫控制,会话的建立、修改和拆除过程以及媒体流的连接控制。 ( 5 )提供网守功能,即接人认证与授权、地址解析和带宽管理功能。 ( 6 )资源控制功能和Qos 管理功能。 ( 7 )操作维护功能,主要包括业务统计和告,等。 ( 8 )计费功能.应具有采集详细话单的功能。 2。阐述软交换的功能实体主要包括那几部分及各部分的功能。 1. 网守。完成用户认证,地址解析,带宽管理,计费等。 2. 应用服务器 在IP网内向用户提供多种智能业务和增值业务。 3. 信令网关 是NO.7信令网与IP网的边缘接收和发送信令消息的信令代理。完成信令消息中继、翻译或终结处理。 4. 媒体网关控制器/呼叫代理。 负责IP网络的连接 5. 媒体网关 处理电路交换网和IP网的媒体信息互通。 3 .阐述MPLS技术的特点。 答:( 1 )利用现有的已经发展成熟的路由协议,既简化了网络的设计过程,又保证了网络的可靠性; ( 2 )改善了传统护网络中的NZ 问题,增强了可扩展性; ( 3 )能够增强网络的性能,它可以实现许多以往技术所无法实现的路由功能; ( 4 )采用集成模型,将路由、寻址与控制等功能集成到一起,使得控制过程大大简化,避免了技术地址解析的复杂性; ( 5 )能够支持各种传输层协议与链路层协议,是一种标准的解决方案,有利于保证不同厂商产品之间的互操作性; ( 6 )当使用ATM 交换机来支持MPLS时,MPLS 对IP / ATM 良好的结合能够使目前设备的投资得到充分的利用。 4 .阐述标签分发协议的种类。 答:标签分发协议主要有基本的标签分发协议(LDP )、基于约束的LDP ( CR 一LDP ) 协议和扩展的RSVP ( RSVP 一TE )协议三种。 ( 1 ) LDP 协议。LDP 是基本的MPLS信令与控制协议,它规定了各种消息格式以及操作规程,并且与传统路由算法 相结合,通过在TCP 连接上传送各种消息,分配标签、发布标签,FEC 映射,建立维护标签转发表和标签交换路径。当要支持显式路由、流量工程和QoS 等业务时,则使用后两种标签分发协议。 ( 2 ) CR 一LDP 协议。CR 一LDP 是LDP 的扩展协议,它仍然采用标准的LDP 消.息,与LDP 共享TCP 连接,它通过网管制定或是在路由计算中引人约束参数的方法建立显式路由,从而实现流量工程等功能。 ( 3 ) RSVP 一TE 协议。RSVP 一TE 是通过扩展RSVP 得到的协议,RSVP 是为解决TcP / IP 网络服务质量问题而设计的协议,所以RSVP 一TE 也可以实现各种所需功能。 5 .阐述传统智能网在体系结构方面的缺陷。 答:智能网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基于ITU 一T INCM 模型,采用了渐进方式演进,每一阶段针对一个特定的方面提出新的增强性建议。 IN CS 一1 是针对PSTN 网提出的第一套智能网体系结构, IN CS 一2 主要研究网间互联以及网间业务,是第二套智能网体系结构。 IN CS 一3 ,巧CS 一4 标准的研究内容包括移动网,宽带ISDN 和Internet与智能网的综合,又分别提出了基于B 一ISDN 和Intemet 的智能网体系结构。 因此,从一开始,智能网就注定要与个体的承载网绑定在一起,成为承载网内的实体。不同承载网内的智能网技术采用不同的协议,这不仅导致不同网络的用户无法共享相同的增值业务,还为跨网络提供混合业务增加了困难。 第二章 多业务综合网络新技术 一.填空题 1.NGN控制层的核心设备是(软交换),主要涉及软交换相关的功能,完成业务逻辑的具体执行。 2.NGN 的传输层是指NGN 的(承载网络),负贵建立和管理承载连接,并对这些连接进行交换和路由分配,用以响应控制层的控制命令。 3.NGN 的边缘媒体接人层由各种(媒体网关)或智能接人终端设备组成。 4.NGN 的目标是建设一个集通信、信息、电子商务、娱乐于一体,满足自由通信的(分组融合)网络。 5.NGN 的H . 245/Megaco 协议是(网关分离)概念的产物。 6.NGN 需要更高的速率,更大的容量,最理想的是(光纤)传输技术。 7.作为NGN的核心技术,软交换是一种基于软件的(分布)式交换和控制平台。 8.光分组交换网属于(公组级)的光信号处理,与OTDM 相比,它对光器件工作速度的要求大大降低,与WDM 相比,它能更加灵活、有效地提高带宽利用率。 9.光交换技术是指不经过任何(光/电)转换,在光域直接将输入光信号交换到不同的输出端。 10.光分组交换技术目前主要是在实验室内进行研究与功能实现,确保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信号传输与交换全部采用 (光波)技术。 11.ASON的控制平面接口中I 一NNI 是控制平面的同一管理域内(信令网元)之间的接口,提供域内连接。 12.ASON 的控制平面接口中E 一NNI 是控制平面内不同(管理域)间的接口,它主要解决不同管理域的信令网元之间的互连互通问题。 13.ASON 的控制平面协议中状态信息传播的功能是通过在网络上发布又网元级2 的连接信息、,可在每个节点形成网络级的资源拓扑数据库。 14.ASON 的控制平面传送网络,代表用于控制(业务流)的传送基础设施,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确保安全可邢地传送控制平面信息。 15.ASON 的交换连接可由用户直接按需要利用信令和(选路协议)来动态建立光通路连接。 16.ASON的网络结构设计技术中对等模型结构的实施方法是将光网络和IP 网看成一个(集成)的网络,运行同样的控制层面进程,实现一体化的管理和流量工程。 17.在ASON的自动邻居发现技术中,为了建立lP 标签和波长的关联.必须使用(业务发现) 机制.使终端系统和WDM网络能够彼此确认并描述业务提供信息。 18.作为智能化的网络技术,ASON需要光网络设备能够(自动获取)并跟踪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实现动态的路由功能。 19.在ASON的光网络路由技术中.为便于管理.运营商可以对网络进行签于地理、管理范傀和技术等因索的网络分例,形成更多的子网或者子控制城.从而形成了(分层多域)的路由体系结构。 20.在ASON网络中.为了支持流量工程和自动保护恢复机制,网络必须能够进行波长的(动态分配)并将路由标签与波长相关联,通过网络的路径选择建立需要路由。 五.简答 1.从狭义的角度简述NGN 网络. 答:从狭义来讲,NGN 特指以软交换设备为控制核心; 能够实现业务与控制、接人与承彼此分离; 各功能部件之间采用标准的协议进行互通.兼容了各业务网(PsTN)技术· 能够提供丰富的用户接人手段;支持标准的业务开发接口以便第三方可以往立于网络开发业务; 采用统一的分组网络进行传送; 能够实现语音、数据、多媒体业务的开放的、分步的体系架构。 2 简述入CN 提供的主要业务。 答:( l )语音业务。语音业务主要有基本的PSTN / I SDN 语音业务、标准补充业务、CENTREX业务和智能业务。 ( 2 )与Internet相结合的业务。与Internet 相结合的业务主要有Instant Messaging 、同步浏览、个人通信管理等。 3 )多媒体业务。多媒体业务主要有桌面视频呼叫/会议、协同应用、流媒体服务等。( 4 )开放的业务接口(API )。开放的业务接口(API )能够提供新业务开发和接人的标准接口,如JAIN 、PARLAY 、SIP 等。 3 .简述NGN 边缘媒体接人层的功能。 答:边缘媒体接人层的功能是通过各种接人手段将各类用户连接至网络,然后集中用户业务并将信息格式转换成为能够在分组网络上传递的信息格式(如将语音信号分割成ATM 信元或IP 包),最终将它们传递至目的地。 4 .简述目前公认的与NGN 相关的新技术。 答:( l )采用IP 技术承载各种业务,实现三网融合; ( 2 )采用IPv6 技术解决地址问题,提高网络整体吞吐量; ( 3 )采用MPLS,实现IP 层和多种链路层协议(ATW 限、PPP 、以太网,或SDH 、光波)的结合; ( 4 )采用OTN (光传输网)和光交换网络解决传输和高带宽交换问题; ( 5 )采用宽带接人手段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用户接人问题; ( 6 )采用软交换技术实现端到端业务的交换。 5 .简述NGN 的战略发展方向。 答:交换网向以软交换/I MS 为核心的下一代交换网演进; 下一代传输网向以光联网为基础的ASoN 演进; 下一代因特网向以IPv6 为基础的因特网演进(NGI ready ) ; 移动网向以3G / E3G / B3G 为代表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网演进; 接人网向多元化的下一代无缝宽带接人网演进(FTTH、wiMAX 、家庭联网及IPTV 等业务应用)。 6 .简述光分组交换技术的特点。 答:光分组文换技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l )具有大容t 、数据率和格式的透明性、可配置性等特点,支持未来不同类型数据; ( 2 )能提供端到端的光通道或者无连接的传输; ( 3 )带宽利用效率高,能提供各种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 ( 4 )光分组技术把大t 的交换业务转移到光域,交换容量与wDM 传输容量匹配,同时与oxC 、MP 比等新技术结合,实现了网络的优化与资源的合理利用。 7 .简述光分组技术的制约因素。 答:目前,光分组交换技术尚未达到实用化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缺乏深度和快速光记忆器件,在光域难以实现与电路由器相同的光路由器; 二是相对于成熟的硅工业而言,的。光分组交换的集成度很低,这是由光分组本身固有的限制以及这方面工作的不足造成 8。简述光突发交换技术的特点 光交发交换为lP 份干网的光子化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方案。一方面,通过光突发交换可以使现有的IP骨干网的协议层次扁平化.更加充分的利用DWDM 技术的带宽潜力;另一方面,由于光突发交换网对突发包的数据是完全透明的,不用经过任何的光电转化,谈而使光突发交换机能够真正地实现所谓的T 比特级的光路由器,彻底消除由于现在的电子瓶倾而导致的带宽扩展困难。此外,光突发交换的Qos 支持特征也符合下一代Internet 的要求. 9. ASON 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答:As0N 的关键技术主要有网络结构设计、自动邻居发现、光网络路由、动态波长选路和带宽资源分配、信令、光网络协议与管理、光网络保护和恢复和光网互连等。 六.论述题 1 ,阐述NGN 的特点。 答:NGN 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开放分布式网络结构。采用软交换技术,将传统交换机的功能模块分离为独立网络部件,各部件按相应功能进行划分,独立发展。 ( 2 )网络发展由业务驱动。其功能特点为: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与承载分离。分离的目标是使业务真正独立 于网络,灵活有效地实现业务的提供。 ( 3 )高速分组化核心承栽。NGN 是基于统一协议的分组网络,核心承载网采用高速分组交换网络,网络层采用IP 协议,可实现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的三网融合,同时支持语音、数据、视频等业务。 ( 4 )独立的网络控制层。网络控制层即软交换,采用独立开放的计算机平台,将呼叫控制从媒体网关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 ( 5 )网络互通和网络设备网关化。通过接人媒体网关、中继媒体网关和信令网关等网关,可实现与PSTN 、PLMN 、IN 、Internet 等网络的互通,有效地继承原有网络的业务,具有端到端透明传递的宽带能力。 ( 6 )多样化接入方式。NGN 可在统一的分组网络上融合通信信息电子商务和交易等业务,满足多样化、个性化业务需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与各种业务网络之间的互通,在全网内快速提供新的语音数据图像融合业务。 ( 7 )提供多业务支持。可以同时支持语音、视频、数据通信,并且能灵活地将这些业务整合起来。 ( 8 )网络覆盖面广。应该是因特网可达的地方,就都可以享受NGN 提供的业务。 2 .阐述ASON 除继承了传统光传送网的特点外,还具备哪些主要特点。 答:( 1 )直接在光层上按猫提供服务,能够适应网络拓扑的改变(结构和网元设备的增减),通过公共的控制平面加速服务,根据网络和相关服务的需要改变网络大小,提供各种服务等级和保护机制。 ( 2 )具备实时的流量工程控制,允许将网络资源动态地分配给路由,能够对网络资源、业务流量进行更加智能化的配置,根据数据流t 类型实现数据业务的分类。 ( 3 )具有智能化控制特点,能够动态自动地完成端到端光通道的建立、拆除和修改.具备链路管理、连接进人控制和业务优先级管理等功能,具备不同粒度的快速交换能力,包活分组交换PSC 、波长交换LSC 和光纤交换FSC 等)。 4具备自动资源发现功能,如地址发现、邻接发现、业务发现、信息通道连接发现等,为网络的高牧与快速提供了方便。 5 )其备优良的网络生存性,实现对网络的强大保护和故障恢复能力,当网络出现故降时,能够恨据网络拓朴信息、可用的资源信息、配置信息等智能地指配最佳恢复路由,特别是采用分布式的智能控制与管理和分布式恢复能力,可以实现快速业务恢复。、 6 、将光网资源与数据业务分布自动联系在一起,可以形成一个响应快和成本相对较低的光传送网,并与所传送客户层信号的比特率和协议相对独立,可支持多种客户层信号。 7 可以提供新的业务类型,诸如按需带宽业务、波长批发、波长租用和光虚拟专用网(OVPN)等。 ( 8 )具有优良的网络可扩展性和设备互连互通性,通过一系列统一的标准来约束设备厂商,规范网络接口和相关协议。 3 .阐述ASON 关键技术中光网络保护和恢复技术。 答:由于数据业务的快速增长,以及光纤传输容量的增加,任何网络故障或网 络的瞬时失效都将引起业务量的严重 损失,所以对光网络的快速保护恢复能 力和高效的网络生存性也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如:动态提供传送层所需带宽、波长配置、光路径信息的搜集、备份光路径的确定、损坏光路径的释放、路径的恢复等协议与技术。 网络拓扑和多波长连网技术的应用为保护恢复机制的设计和快速自愈保护恢复功能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但在业务层和传送层都具有各自的保护恢复机制时,当底层网络发生故障时,采用何种约定才能有效协调各层的保护恢复机制,使网络可以对故障进行迅速有效的反应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间题。 4 .阐述标准化组织对于智能光网络ITU-T 和OIF两个标准制定的最新研究动态。 答:( l ) ITUIT 有两个主要的工作组在从事ASON 的标准化工作。 ITV SG15 / Q12 (体系结构)工作小组的主要文献Q . 8080 于2003 年1 月批准。SG15 / Q14 ( As0N )工作小组主要从事信令和路由的标准定义。信令中的Q . 7713 (功能说明)、Q . 77 13 . 1 ( PNNI )和Q . 7713 . 2 (GMPLS-RSVP-TE),得到了绝大多数运营商和设备商的支持;Q. 7713. 3 ( GMPLS一cR 一LDP )和IETF 对其已经停止相关努力;路由正在准备要求和建议,已于2003 年10 月通过,是基于OSPF 的路由协议。 ( 2 ) OIF 有以下两个主要的议题: ① UNI :UNll . 1 ,根据最新的IETF 的草案/RFc 来调整UNI 1.0,已于2003 年8 月通过;UNI2 . 0 的工作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目的是加强的功能特性,目前仍在体系结构阶段。 ② E 一NNI.OIF互通性测试(uNH 和oFc )验证了单个运营商内部的NNI 。E 一NNI (运营商之间)规范在2 如年初完成。由于运营商对E 一NNI 很感兴趣,UNH/OFC通性测试的设备商非常积极地在推动E 一NNI 5简述智能光网络方案主要解决的问题。 答:智能光网络方案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智能光网络与现有传送网的互通。智能光网络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引人的过程,只有实现智能光网络与现有网络的互通,完成端到端的电路动态调度,才能充分发挥现有网络资源的作用。实现智能光网络与现有网络的互通可以在网络管理系统中加入控制平面,使用标准的UNI接口与用户网管相连,通过响应用户侧网管的请求实现智能光网络功能, 二是光网元的互通。光网元互通则是在网元中内置分布式控制软件,通过NNI 接口实尺从网络控制和路由逮立的方式考虑.智能光网络有集中控制式系统和分布式控制系统。这两种方案各有长处,适用于不同的网络,运营商需要选择所采fr1 的方案。传统SDH业务(租用线路LL)是在任何时候都固定连接的业务,可采用集中式资源管理以提高网络的组织效率。带宽按需分配业务需要进行自动资源分配.可采用分布式解决方案。网元资源随若业务的不同需求在不同子网间自由划分和组织,可按照网络发展的需要自由地组织网络。 第三章 IP网络新技术与新业务 一.填空题 1.IPv6 规范中的流是指从某个源点向(信宿)发送的分组群中,源点要求中间路由器作特殊处理的那些分组。 2.在IPV6 中,扩展报头是为了简化(基本报头)而导人的规范 3.IPv6 地址结构中单目地址是(点对点)通信时使用的地址,此地址仅标识一个接口,网络负责把对单目地址发送的分组送到该接口上。 4.IPv6 地址结构中组播地址表示(主机组),严格地说,它标识一组接口。 5.设计IPv6 站点局部地址是为了在一个站点内进行寻址,而无须一个(前缀) 6.内嵌式IPv4 地址有两种,一种称作(兼容)IPV4 的IPV6 地址,另一种称作映射IPV4 的IPv6 地址。 7.7 6 to4是通过IPv4 路由方式在主机和路由器之间传递IPv6 分组的(动态隧道)技术。 8.IPv6 地址结构中组播是指一个(源节点)发送的单个数据报能被特定的多个目标节点接收到。 9.IPv6 地址结构中组播地址不能用作IP 诵的源地址,也不能用作任何路由(寻址报头)。 10.IPv6 地址结构中当一个单目地址被分配给多于一个的接口时.就将其转化为(任播地址)。 11.流媒体是指在数据网络上按(时间先后)次序传输和播放的连续音/视频数据流。 12.流媒体文件需要在网络上实时传输,因此必须考虑传输中(数据丢失)对解码质量的影响。 13.为了其有更好的性能,目前的高性能流媒体服务都采用大规模(并行处理)的结构。 14.无线局城网使用(无线传输)介质。 15.无线局域网是一个使用(无线多址)信道的分组交换网络。 16.无线局域网中最小的模块是(基本服务集合),由一组执行相同MAc 协议和争用对同一共享介质接人的站组成, 17.目前周网短信主要包括信息查询和(短消息)两大类。 18.固网短信的系统包括(终端)和固网综合业务信息平台。 19. 电子商务是发生在(开放网络)上的、包含在企业之间、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商业交易。 20. 电子商务的网络基础是(因特网)。 五.简答 1 .简述流媒体技术的缓存原理。 答:流式传输的实现需要缓存。因为Intemet 以包传输为基础进行断续的异步传输,一个实时A/V源或存储的A/V文件在传输中要被分解为许多包,由于网络是动态变化的,各个包选择的路由可能不尽相同,故到达客户端的时延也就不等,甚至先发的数据包还有可能后到二为此,要使用缓存系统来弥补时延和抖动的影响,保证数据包顺序正确,从而使媒体数据能连续输出,而不会因为网络暂时拥塞而使播放出现停顿。通过高速缓存使用环形链表结构来存储数据:,通过丢弃已经播放内容,流可以重新利用空出的高速缓存空间来缓存后续尚未播放的内容。 2 .简述流媒体技术中流式传输的过程。 答:用户选择某一流媒体服务后,web 浏览器与web 服务器之间使用HTTP/TCP交换控制信息,以便把需要传输的实时数据从原始信息中检索出来;然后客户机上的从WEB 浏览器启动A/V helper程序,使用HTTP 从web 服务器检索相关参数对HelPer 程序初始化。 A/V helper程序及A/V 服务器运行实时传输协议(RTSP ) ,以交换A / v 传输所需的控制信息,A/V服务器使用RTP/UDP将A/V数据传输给A / v 客户程序,一旦A / v 数据抵达客户端.A/V客户程序即可播放输出。 3 .简述流媒体业务系统的功能。 答:一是业务的功能提供,通过功能的 实现和整合向用户提供完整的业务,例如对于远乓教育它用,功能提供是指将流媒体的教学资源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课程系列提供给用户; 二是业务管理,包括用户管理、内容管理、认证、授权、记账、计费等; 三是媒体内容传送,在承载网上有效地传送流媒体内容是业务提供的基础。 4 .列举流媒体技术在中国的典型应用。 答:( l )在在线直播上的应用; ( 2 )在视频点播上的应用; (逐)在视频会议上的应用; ( 4 )在远程教学上的应用; ( 5 )在电子商务、远程医疗上的应用。 5 .简述IEEE 802 . 11 协议体系结构中分布式协调功能采用IFS 后的CSMA 接人规则。 答:( l )要发送的站监听介质,如果介质是空闲的,等待一段IFS长的时间,看介质是否仍然空闲,如果是的话,可立即发送。 ( 2 )如果介质是忙的(或者因为一开始就发现是忙的,或者因为在IFS 空闲时间内发现介质是忙的),则推迟发送,并继续监听介质直到当前的发送结束。 ( 3 )一旦当前的发送结束,站延迟另一段IFS 时间;如果介质在这段时间内都是空闲的,则站采用二进制指数退避策略后退一段时间并重新监听介质;如果依然是空闲的,则可以开始发送。 6 .简述与蓝牙技术相比,Wi 一Fi 技术的优点。 答:( 1 )与蓝牙技术相比,W - i 一Fi 无线电波的援盖范围要大得多。 ( 2 )虽然目前wi 一Fi 技术传输的无线通信的质量不是很好,数据安全性能比蓝牙差一些,但其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1Mbit/s , ,属于宽带范畴,可以满足个人和社会信息化的需求。 ( 3 ) Wi 一Fi 网络的架构十分简单,厂商再也不用耗费资金来进行网络布线接人,从而可以节省大量成本。 7 .IPv6 组播地址的4bit 区域被用来标识组播地址的有效范围,RFc2373 对该字段是怎样定义的? 答:RFC2373 对该字段的定义如下: 0 :保留; 1 :节点局域范围(限制在单一系统范围内); 2 :链路局域范围(限制在单一链路范围内); 5 :站点局域范围(限制在单一站点范围内); 8 :组织局域范围(限制在单一组织范围); E :全局范围; F :保留; 其他值没有定义。 8 .简述RFcl546 对任播地址的使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作了哪些限定。 答:一是在IPv6分组中,任播地址绝不可以用作目标地址; 二是任播地址绝不可以分配给IPv6主机.它只能分配给IPv6路由器。 9 简述采用速率适应机制控制流媒体传输质量的方法。 答:基本的方法是通过一定的速率反馈机制,利用媒体流的速率层次编码能力,在媒体服号器端动态地调节流媒体传输速率,保证客户端在网络可用带宽变化的时候也能够正常地收看流媒体内容,速率适应机制附以差错控制和冗余控制,能够有效地保证流媒体的正常收看 10 、简述wi 一Fi 技术给国内电信运营商带来哪些新机遇。 答:首先,对于毯动运营商来说,它可岁扩展业务,使得业务更加完善。 其次,对于固网运营商来说,由于其暂不具备经营移边业务牌照,只能发展有线宽带,一旦引人Wi-Fi 技术,它就可以与移动运营商争夺无线接人市场,从而扩大其用户群。 六.论述题 1 .阐述IPv6 的功能改进。 答:IPv6 功能的改进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1 ) 128bit 的地址空间。IPv6的IP 地址域为128bit ,拥有2^128个地址空间。采用IPv6地址后,不仅每个人拥有一个lP 地址,就连未来的电话、冰箱等每一台信息家电设备都能分到一个IP 地址。一个人拥有100 个IP 地址也并非梦想。 ( 2 )网络地址分层结构。和IPv4 一样,IPv6 的IP 地址分成表示特定网络的网络前缀和表示主机或服务器的主机地址两部分。 ( 3 )高效的路由寻址效率。IP 地址的层次化分配可减小路由器中路由表数目.从而减少了存储器的容量和CPU 的开销,提高了查表和转发IP 分组的速度。 ( 4 )安全功能的增强。为支持认证、数据完整性以及(可选的)数据保密,IPv6引人“认证报头”和“封装安全净荷(EsP ) ”扩展头部,以此来保证信息在传输中的安全。 ( 5 )引人即插即用功能。在IPv6 中加人了计算机接人互联网时可自动获取、登录必要的参数的自动配置功能、地址检索等功能。 ( 6 )具有Qos 。利用IPv6 报头中的8bit 业务量等级域和20bit 的流标记域可以确保带宽,实现可靠的实时通信。 2 阐述无线局域网的指标。 答:无线局域网对吞吐量、连通能力和环境等都有具体的指标要求和规定。具体如下: 1. 吞吐量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无线介质的性能; 2. 节点数多,能支持数百个节点并跨多个蜂窝小区的通信; 3. 与主干网连接,能够在一个有线主干局域网上建立站间互联; 4. 服务范围广,一个典型的无线局域网极盖范围应到达100 一300m 的直径范围; 5. 电池能耗长,当移动用户使用电池供电的工作站,与无线适配器一起使用时,就豁要用长时间寿命的电池; 6. 传输的稳健性和安全性高.能避免受到干扰和窃听; 7. 能在同一地区的网络中运行; 8. 无须申请获得局域网顿率段执照; 9. 能越区倾道切换与漫游.允许移动站从一个蜂窝小区移到另一个蜂窝小区;' 10. 动态配盆,允许自动加入、删除和重定位终端系统,而不中断其他用户。 3 .阐述固网短信的功能。 答:(1) 发送短消息功能。用户使用信息电话机,通过简单操作,可与其他固定电话用户、移动短消息用户之间发送(或接受)短消息,还可接收互联网用户发送的短消息。 ( 2 )信息定制。客户可在互联网上或在信息电话机菜单的引导下,根据需要选择定制信息后,即可在预定的时间收到已定制的信息内容。 ( 3 )信息点播。客户在信息电话机的引导下,根据需要选择点播信息后,即可在线或离线收到信息内容(在线或离线的方式根据信息内容长短而有所 区别)。 ( 4 )附加服务。特色铃声下载、话费单查询等。 (5 )群发功能。系统管理员或系统操作员可以定期向所有的用户发送电信最新服务信息、催缴话费通知及社区信息。 ( 6 )其他扩展功能。如简单交互式服务、多人游戏、投票类服务和社区信息服务等。 4 .阐述固网短消息的特点。 答:( l )固网短消息需要来电显示的支持。 ( 2 )固网短消息需要通过短消息方式来实现信息点播、信息订阅、电子商务、从ICP 上下载振铃音乐、屏幕画面及在终端上进行在线游戏、在线聊天、在线炒股等。 ( 3 )固网短消息使用的信息电话机不仅具有存储空间大、显示屏幕大、处理功能强、操作方便,可轻松升级和中文显示等特点,而且还具有个性化设置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比PC 容易上手和修改等特点。 〔 4 )固网短消息适合普通家庭用户、企业客户、单位用户,是专为广大客户开发的新业务。 ( 5 )固网短消息的费用比较便宜。 5 .阐述电子商务安全需求。 答:( l )完整性。电子商务简化了贸易过程,减少了人为的干扰,同时也带来维护贸易双方商业信息的完整、统一的问题。数据输人时的意外差错或欺诈行为,可能导致贸易各方信息的差异。此外,数据传输过程中信息的丢失、信息重复或信息传送次序差异也会导致贸易双方信息的不同。 ( 2 )认证性。企业或个人的交易通常都是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进行,所以对个人或企业实体进行身份确认成了电子商务很重要的一环。 (3 )不可抵赖性。电子商务可能直接关系到贸易双方的商业交易,如何确定要进行交易的贸易方正是进行交易所期望的贸易方,这一问题则是保证电子商务顺利进行的关键。 ( 4 )有效性。电子商务以电子形式取代了纸张,那么如何保证这种电子形式贸易信息的有效性则是开展电子商务的前提。 第四章 宽带接入新技术 一.填空题 1. 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技术利用(数字编码)技术从现有铜质电话线上获取最大数据传辅容量,同时又不干扰在同一条线上进行的常规语音服务。 2. 为了更好地压制脉冲噪声,ADSL 的DMT 技术不仅采用Reed-Sofomon 前向纠错码,而且往往还采用附加的(栅格码)技术。 3. ADsL 调制编码技术DMT 的每个很窄的子信道频带内的电缆特性可以近似认为是(线性)的,因此脉冲混叠可以减到最低程度。 4. ADsL 技术能同时提供(电话)和高速数据业务。 5. ADSL 端到端共操作服务模式是基于(客户前端)网络和服务提供商网络之间的端到端ATM网络的。 6. DS 公通过引人ATM IMA(反向复用)技术实现多线对绑定。 7. EPON 利用PON 的(拓扑结构)实现以太网的接人。 8. EPON 系统中的OLT 位于中心交换局的(机架)上。 9. EPON 利用(以太网)作为其第二层的成帧协议。 10. 本地多点分配接人技术利用高容量点对多点(微波传输),可以提供双 11. 向语音、数据及视频图像业务。 12. LMDS 属于(无线固定)接人手段。 13. LMDs 是以点对多点的(固定无线通信)方式提供宽频及双向的语音、数据与视讯等传输,有别于传统点对点的微波传输。 14. 典型的LMDs 系统由类似蜂窝配置的多个中心基站组成,每个基站与服务区的多个固定用户通过(无线链路)通信。 LMDS 系统主要运行在(26G )频段。 五.简答 1 .简述ADSL 接人的优、缺点。 答:ADSL 接人的优点是可以利用现有的市内电话网,降低施工和维护成本;缺点是对线路质量要求较高,线路质量不高时推广使用有困难。它适合用于下行传输速率l-2Mbit/s的应用。由于带宽可扩展的潜力不大,ADSL 不能满足今后日益增长的接人速率需求,而只能是不长的一段时期的过渡性产品。 2 .简述ADSL 传送等级1 的下行单工承载通路配置的选择。 答:传送等级1 的配置选择如下: ( l ) l 个8Mbit/s承载通路; ( 2 ) l 个4.096Mbit/s 承载通路和l 个2.048Mbit/s承载通路; ( 3 ) l 个2.048Mbit/s 承载通路。 3. ADSL 网络采用ATM 作为第二层协议有哪些优点? 答:( l )协议透明。网络独立于所用的第三层协议,例如IP 、IPx 等。 ( 2 )支持多个Qos 等级。ATM 可以使网络管理员根据用户不同的应用或等级来分配网络服务的资源。 ( 3 )带宽扩展性。ATM 的带宽可扩展性正好与速率自适应ADSL 相符合,因此能够更好地使用线路。 ( 4 )向其他xDSL 技术发展。将ATM 和人DSL 混合使用可以说是在为其他访问技术,例如VDSL 铺路。 4 .简述在ADSL PPP 。over ATM 上应用时可支持的静态和动态连接。 答:( l )支持Pvco ( 2 )支持SvC 。 ( 3 )传输整型。 ( 4 )客户端人TM 网卡。 ( 5 )服务器AT 初网卡。 (6)客户端PC操作系统。 7 ADSL-NT 8 ATM交换机 9用作专线网的接人线。 10 、用作Inteoet 和ATM 的接人线。 5 . ADS 止相对于ADSL 系统在技术上有哪些改进? 答:( 1 )传输速率与距离的提高;( 2 )智能化功率管理; ( 3 )实时故障诊断; ( 4 )精密的速率自适应技术; ( 5 )多线对绑定的高速数据传输; ( 6 )信道化的业务提供。 6 .简述ADSU 的智能化功率转换原理。 答:当线路工作于全速率状态下时,为保证快速准确的数据传输,ADS 皿系统工作于功满功耗模式;当线路连接速率较低时,收发器功率自动调整到业低能耗模式;当用户断开连接时,系统快速转换到休眠状态,同时收发器功率调整到此低能耗模式。总之,根据线路连接的实际数据流量,发送功率可在功、皿、仍之间灵活切换,其切换时间可在3 秒之内完成,保证了业务不受影响。 7 .简述EPON 的上行接人技术中频分复用和码分复用的缺点。 答:频分复用的缺点有:oLT 中需要多个转发器、初期成本高、信道容量固定、增加/减少用户时比较麻烦。码分复用的缺点有:信道间的干扰由oNu 的数量决定,需要高速器件。 8 .简述EPON 动态带宽分配中分配准许算法的基本思想。 答:各oNU 利用上行可分割时隙反映信元到达的时间分布并请求带宽,oLT 根据各ONU的请求公平合理地分配带宽,并同时考虑处理超载、信道有误码、有信元丢失等情况的处理 9 .简述EPON 上行实现技术中固定时隙时分多址复用的缺点。 答:固定时隙时分多址复用方式不足之处有:当其中有的时隙未用时,还是占用一样的带宽,对高突发率业务适应力不强;ONU需要同步。随机接人没有确定的接人时间;由于采用CSMA/CD,故有传输距离的限制。. 10 .简述本地多点分配业务自身的含义 答:所谓“本地”其实是指单个基站能覆盖的范围。LMDS因为受工作频率和电波传播特性限制,单个基站在城市环境中覆盖范围通常小于5KM; ”多点“是指由于基站到用户端是以点对多点方式传松的,而信号由用户到基站是以点到点的方式传送; “分配”是指基站将发出的信号分别分配给各个用户; “业务”是指系统运营者于用户之间的业务提供与使用关系,即用户从LMDS网络所能得到业务完全取决于运营者对业务的选择。 11 . 简述LMDS的缺点 答:LMDS的致命缺点是只能在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直线传送信号,如果中间有过多的障碍物阻挡信号传递,就会影响传输品质。另外,LMDS使用约30GHZ的频段作为传输媒介,因为该频段属于Ka频段,故对树木,建筑物的穿透力较弱,有严重的雨衰效应,只有在与基地台建立直线连接线缆时才又较好的通信质量。 六.论述题 1 .简述人DSL 技术的特点。 1. 答: ADSL 标准与ETSI标准等效。有许多机构发布了ADSL 标准,其中由TIE1.4 委员会开发的ADSL 标准,于1995 年定稿,与ETSI 标准等效。 2. 价格低廉。到1996年下半年:美国的有关厂家将具有8Mbit/s,下行和640kbit/s双向能力的ADSL 技术产品推向市场,将每ADSL 线的费用由原来的1 千多美元降至用户可接受的几百美元(但该产品与我国宽带业务的速率等级分配不同)。 3. 充分使用具有混合线规和桥接的现有用户对绞线。ADSL 是在具有混合线规的现有用户对绞线上同时传送MTS、单工和双工数字信道的传输技术。也就是说,该技术可以从端局或远程终端为用户提供8.192 Mbit/s信道和640 kbit/s双向信道,同时保留着普通电话业务的传输距离,即3.7 一6km 。 4. 可平滑地向全光纤网过渡。ADSL 技术是传送交互式多媒体业务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实现光纤宽带接人之前,ADSL 是能将宽带业务提供给用户的重要手段。 5. ADSL 具有方便、灵活、可移动性,且能与光纤网并存。由于ADSL 在用户接人层面使用用户对绞线,无须重新布线,但又可以很方便地利用光纤远距离传送的优势,因此在目前铜线的交接配线与光纤网络同时存在的情况下,ADSL 不失为优秀的接人技术之一。 2 .阐述ADSU 技术相对于ADSL 系统在传输性能的改善方面的核心技术。 答:1.采用高效的调制解调技术,保证在较低的信噪比条件下,在较长的传输线路上获得较高的传输速率。 2.减少帧开销,与ADSL 技术中每帧采 用固定的32kbit/s的开销相比,ADSL2采用可编程的帧头,使每帧的帧头可根据需要从4kbit/s到32kbit/s灵活调整,从而,提高了信息净 3.在人DSL 帧RS 编码结构方面,其灵活性、可编程性也大大提高。 4.链路建立的初始化机制有所改善,从而保证了线路速率的提高与稳定。例如,在线路两端的功率控制可以减少串扰,接收端根据线路状态发出初始化信息,便于选择合适的信道,以避免由桥接头或语音干扰引起的信道衰落等。 第五章 移动通信新技术新业务 一.填空题 1. 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的标准化工作主要在 “家族成员”内部进行: ,目前的家族标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墓于(GSM MAP )核心网的家族.另一个是基于人ANSI-41 核心网的家族。 2. 3GPP 主要负贵制定基于GSM MAP核心网,以WCDMA 和CDMA TDD 为无线接口标准,称为(UTRA )。 3. Release 99的核心网以GSM 的(移动交换中心)和分组交换网络为基础。 4. Release99 标准目前定义的Iu,Iub和Iur接日协议的传输网络层规定了(ATM)和IP两种方式,供运营商和设备提供商选择。 5. 无线接口协议结构在控制平面上,L3最低的一个子层称为(无线资源控制)。 6. UE-UTRAN 接口中媒体接人控制协议MAC 子层提供逻辑信道上的(数据传输)服务。 7.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在RLc 子层引人了许多新的(自动重发请求)机制,以适应高服务质量的要求。 8. uE 一uTRAN 接口中分组数据集中协议的主要功能是在空中接口上承载网络层的(分组数据)。 9. 在Cdma2000 系统中,许多移动台公用相同的频段发射和接收信号,近地强信号抑制远地弱信号的可能性很大,称为(远近效应)。 10. cdma2000外环功率控制通过对接收(误帧率)的计算,调整闭环功率控制所需的信干比门限,通常需要采用变步长方法,以加快信干比门限的调整速度。 11. cdma2000 系统典型的PN 码跟踪环路有两类:一类是基于迟早门定时误差检测器的(延迟锁定环),另一类是:一抖动环。 12. Cdma2000 在越区软切换的过程中,移动台同时接收来自两个或多个基站发射的相同信息,对其进行分集合并和判决,从而改善移动台处于越区切换时的接收信号质量,并保持越区切换时数据不丢失,这种分集称为(宏分集)。 13. WCDMA 在切换上优化了软切换门限方案,改进了软切换性能,实现(无缝切换)。 14. 移动定位技术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获取移动台(位置信息)的一种技术。 15. 移动定位技术中,COO 定位是根据移动台所处的(蜂窝小区ID 号)来确定用户的位置。 16. 移动定位技术中,信号强度分析定位法是通过测量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信号强度,将信号强度转化成(距离)来确定移动台的位置。 17. 移动定位技术中,手机独立定位法主要有GPS 和(EOTD )定位法。 18. MMS 是允许移动用户之间交换多媒体信息的一种(存储转发)型消息业务。 19. 点对点多媒体短信业务指发送方和接收方是一个终端或(应用系统)。 20. 小额移动支付基于用户长期消费所形成的(信用情况),并不与银行建立连接。 五.简答 1简述IMT-2000无线接口技术规范,议确立的IMT-2000所包含的无线接口技术标准。 答:一是:IMT-2000 CDMA DS,对应于WCDMA. 二是:IMT-2000 CDMA MC,对应于CDMA2000. 三是;IMT-2000 CDMA TDD,对应TD-SCDMA和UTRA TDD; 四是:IMT-2000 TDMA SC,对应于UWC-136; 五是: IMT-2000 FDMA/TDMA 对应于DECT. 2 在3GPP Release 4 版本中主要增加的系统功能有哪些? 答: 1. 将CS的呼叫和承载分开(采用MSC服务器/MGW与GMSC服务器/MGW) 2. 支持包数据流业务。 3. 支持实时业务的PS域核心网切换。 4. 支持GERAN/UTRAN中头压缩。 5. GERAN中的GB接口的IP传输和Gb接口增强。 6. PS域核心网的定位业务。 7. PS域核心网的安全规范(IPSec),IP核心网的IP传输协议(CAP,MAP); 8. UTRAN的IP传输协议(包括IU over IP) 9. TD-SCDMA(低码片速率TDD)全套规范。 3 简述UE-UTRAN接口分组数据集中协议PDCP的功能。 答:一是在发送端和接受端分别实现IP数据流的头压缩和解压缩,对于特定的网络层、传输层和高层协议组合,头压缩算法是特定的。 二是传输用户数据,即从NAS接受PDCP SDU,并传给RLC层,反之亦然。 三是仅在支持SRNS重定位时,实现PDCP SDU和相应序列号的前向转发。 4 CDMA2000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答: 1. 信道估价与多径分集接受技术 2. 高效的信道编译码技术。 3. 功率控制技术。 4. 同步技术。 5. 前向发射分集技术。 6. 宏分集与软切换技术。 5 目前Turbo码用于CDMA2000系统的主要困难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由于交织长度限制,无法用于低速,时延较高的业务传输。 基于软输出的MAP译码算法计算量和存储量答,基于软输出的Viterbi的译码算法所需的计算所需的迭代次数难以保证。 TURBO码在信道下的衰落的特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6 简述CDMA2000开环功率控制的基本原理,作用及缺点 答:开环功率控制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用户接受功率与发射功率之积为常数的原则,先行测量接受功率大小,并由此确定发射功率大小。开环功率控制用于确定用户的初始发射功率,或用户接受功率发生突变时的发射功率调节。开环功率控制未考虑到用户上、下链路功率的不对称性,精确度难以保证。 7 TD-SCDMA的主要技术有哪些? 答:TDD双工方式;智能天线技术;联合检测;接力切换;同步CDMA技术 8 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列举Ad Hoc网络成果? 1. 提出新的路由协议; 2. 提出基于Ad Hoc网络的媒体接入控制协议; 3. 网络与蜂窝网的互连互通。 4. 配套协议的研究。 实用性研究。 9 简述Ad Hoc的网络应用 答:移动会议;家庭联网;紧急服务;传感器网络; 个人域应用;军事无线通信;其他商业应用; 10 简述对移动定位业务的要求 答:覆盖面要宽;定位精度是可行的;位置信息更新速率要快;定位速度要在几秒完成; 要求功耗低,体积小,价位低,个性化;要保护个人隐私。 11 简述MMS的基本功能 答: 1. 多媒体短信收发; 2. 提供对非MMS终端的支持; 3. 支持多种网络承载方式; 4. 支持点到点和点到多点的业务; 5. 对MMS增值应用支持; 12 简述移动多媒体消息业务的种类: 答:E-MIAL ;广告;语音信箱;从互联网向手机发送图片和铃音; 发送声音或图片可同时播放的音频文件。音乐下载和播放;远程监视。 六 论述题 1 .阐述3GPP Releases 标准的特征。 答:( l )可提供基于lP 的多媒体业务,包括护多媒体子系统,采用SIP 呼叫控制协议、寻址和识别,能够与其他多媒体网络的互通; ( 2 ) IP 和PS 域的紧急呼叫的增强; ( 3 )全球文本电话(GTT )的进一步改进; ( 4 ) OSA (用于应用/客户接人的接口)的安全接口进一步增强; ( 5 )支持推送(非手机发起)业务; ( 6 )支持智能网CAMEL phase4 ; ( 7 )安全方面的增强,提供对用户平台数据的保护,提供在接人网络集中进行保护和基于网络的端到端的保护; ( 8 )在核心网中提供对控制平台的保护和对用户平台的保护; ( 9 )采用GSN 服务器将分组交换型核心网的呼叫与载体分开; ( ro )无线接口的改进; ( 11 ) GERAN ( GSM 增强无线接人网)的进一步增强; ( 12 )改善下行包数据传输性能,有望得到8 一10Mi 口s 峰值数据速率和2 一3 倍容量提高; ( 13 )支持WCDMA 框架和功能重用、改动评估,在同样载波上和当前业务共存。 2 .阐述UE 一UTRAN 接口中,PDCP 头压缩中PID 值的分配须遵循的基本规则。 答:( 1 ) PID 值O 永远保留为不压缩; ( 2 ) PID 值从1 开始,以递增顺序分配; ( 3 ) PID 值针对每个PDCP 实体进行独立分配; ( 4 ) PID 值在头压缩算法重协商后要重新分配; ( 5 )协商(或重协商)后的头压缩实体的列表应从列表中的第一个开始检查; ( 6 )如果没有足够的未使用过的PID 值分配给头压缩算法,那么采用该头压缩算法的协商后的头压缩实体应该被忽略,而且不产生错误警告; ( 7 )已使用的和未定义的PID 值与PDCP PDU 不冲突; ( 8 )对于PDcP 实体中的特定算法,PID 值从n+1开始分配,这里的n是已经分配给其他算法的值。 3 .阐述UE-UTRAN接口中,当PDcP 支持无损SRNS重定位时,PDcP 应支持序列号的检查功能。 答:1在uE 侧,一个上行发送PDcP 序列号同每一个发送PDCP PDU相对应,并在PDCP PDU 传给RLC 后递增l 。 2 在UTRAN侧,一个下行发送PDCP序列号同每一个发送的PDCP PDU相对应,并在PDCP PDU 传给RLC 后递增1. 3 在UTRAN侧,一个上行接收PDcP 序列号同每一个接收到的PDCP PDU 相对应,在从RNC收到PDCP PDU 后递增l ,在RLc SDU 丢弃功能指示的RLC SDu 丢弃发生时也递僧l 。 4在uE 侧,一个下行接收PDCP序列号同每一个收到的PDCP PDU 相对应.并在从RLc 收到PDcP PDU 后递增l ,在RLC SDU 丢弃功能指示的RLC SDU 丢弃发生时也递增l 。 4 .阐述uE 一UTRAN 接口中,RRC 协议包括哪些功能实体。 答:( l )路由功能实体(RFE )。RFE 负责处理高层消息到不同的移动性管理/连接管理实体(UE 侧)或不同的CN 域(UTRAN 侧)的路由选择。 ( 2 )广播控制功能实体(BCFE)。BCFE 负责实现广播功能,处理通用控制业务接人点(GC-SAP)需要的RRC业务,使用下层Tr 一SAP 和UM 一SAP 提供的服务。 ( 3 )寻呼及通告功能实体(PNFE )。PN 几负责寻呼空闲模式的UE ,处理通告业务接人点(NT-SAP)需要的RRC 业务,使用下层Tr 一SAP 和UM 一SAP 提供的服务。 ( 4 )专用控制功能实体(DCFE )。DCFE负责实现与一个特定UE 相关的所有功能,处理专用控制业务接人点(DC 一SAP )需要的RRC 业务,使用下层Tr 一SAP 和UM/AM一SAP 提供的服务。 ( 5 )共享控制功能实体(SCFE )。SCFE 负责控制PDSCH 和PUSCH 的分配,协助专用控制功能实体的工作,使用下层Tr 一SAP 和UM 一SAP 提供的服务。 ( 6 )传输模式实体(TME )。TME 负责处理RRC 层的不同功能实体与RLC 提供的服务接人点之间的映射。 5 .阐述移动定位业务的应用。 答: 1. 安全方面― 紧急救援和求助。只要用户的手机支持移动定位业务,用户就可以拨打救援中心的电话。移动通信网络在将该紧急呼叫发送到救援中心的同时,会自动支持移动定位业务的网元. 2. 追踪方面― 汽车导航、车辆追踪、舰队追踪。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里,交通阻塞的问题急待解决,对车辆导航、智能交通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自动车辆定位系统(ALVS)是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将实现动态交通流分配、定位导航、事故应急、安全防范、车辆追踪车辆调度等功能 3. 计费方面-基于位置和事件的计费系统。基于位置的灵活计费系统将是未来移动电话运营商拓展业务、吸引客户的重要手段。随着移动电话定位业务的实现,除按正常的收费标准外,又增加一种新型的收费方式,即按移动电话的使用位置收费。 4. 网络性能方面-移动性管理和系统优化设计。对于通信网本身来说,移动台位置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移动网络如果知道移动台的精确位置,就可以进行移动管理,同时也可以进行有效的 5. 信道分配,实现网络资源动态智能分配。 其他方面-移动黄页查询、防止手机盗打。移动互联网和移动定位业务相结合,可以轻易实现移动黄页查询。另外,由于移动电话定位业务的开展,对制止移动电话盗打非常有利,电信部门可以记录盗打的时间和地点,为司法部门提供证据。 第六章 通信行业法律法规与科技人员职业道德 一.填空题 1 .国家电信条例中电信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就是监督管理电信市场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2 .国家电信条例中电信业务许可是电信行政管理机关颁发给电信业务经营者并赋予其拥有(电信业务经营)资格的一种凭证。 3 .国家电信条例中互联费是两家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网络由于(互联互通)所发生的费用,它在新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支出中占有很大比重。 4 .无线电频率资源主要是指可被人类利用的(电磁波频谱)。 5 .电信网码号资源是指码号使用者在提供电信与信息服务时所使用的用户编码和(网络编码)。 6 .电信资费分为(市场调节价)、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三种形式。 7 .电信服务质量是电信用户对电信服务性能达到持续的(满意程度)的综合效果。 8 .电信服务质量包括服务性能质量和(网络性能)质量。 9 .电信终端设备是指连接在公用电信网的末端、为用户提供(通信功能)的电信设备。 10 .互联包括两个电信网网间直接相联实现业务互通的方式,以及两个电信网通过(第三方)的网络转接实现业务互通的方式。 11 .互联点是指两个电信网网间直接相联时的(物理接口)点。 12 .两个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电信网网间直接相联,由双方(协商)解决。 l3 .当互联点两侧的电信设备由各电信网共用时,如果各电信网网间结算标准不一致,对方又不易采用技术手段进行计费核查的,互联中继电路可以(分群)设置。 14 .网间结算标准应当以(成本)为基础核定。 l5 .互联双方省级以上机构应当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及国家有关规定签订互联协议,互联协议不得含有歧视性内容和损害(第三方)利益的内容。 16 .电信主管部门的相关人员对电信业务经营者的互联争议的协调时间应当自开始协调之日起(45 )日内结束。 17 .通信科技人员的职业道德,是通信科技人员在从事通信科技劳动过程中,形成体现通信科技(职业特点)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18 .通信科技将基础科学的一般原理和通用性理论,运用于解决通信生产的设备技术问题的一种(物化)劳动 19 .通信科技劳动过程同用户的(使用)过程同时进行。 20 .热爱专业、忠于职择,是科技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科技人员从事科技劳动的基本的(道德)要求。 21 .勤奋求知、严谨治学,是科技工作者向大自然进取的最重要的基本功和(品格)修养。 22 . 探索.就是人们认识、掌握、利 用(客观规律)的方法和过程。 五.简答 1 简述制定国家电信条例的指导原则。 答:( l )体现我国电信改革的成果; ( 2 )解决电信发展中的主要突出问题。如电信市场准人、电信网间互联、电信服务、电信安全等问题 3)要处理好电信发展与电信业改革开放等方面的关系. 4)研究、借鉴国际惯例和外国经验。 2 简述国家电信条例的立法目的。 1. 为了规范电信市场秩序; 2. 维护电信用户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合法利益; 3. 保障电信网络和信息的安全; 4. 促进电信事业的健康发展。 3.简述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应当具备的条件 答: 1. 申办经营增值电信业务者必须是依法设立的公司,而不能是其他形式的经济组(可兼营 2. 申办者应有必要的资金保证和与开办业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 3. 要求有为用户提供长期服务的信誉或者能力。 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 4 .国家电信条例对网间互联互通应遵循的公平公正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电信网间互联的公平公正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导企业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本网的用户和新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用户,公平公正地对待其他任何一个新的电信业务经营者; 二是各级管理机构要公平公正地处理电信业务经营者之间的互联争议问题。 5 .国家电信条例列举了哪些扰乱电信市场秩序的行为? 答:国家电信条例列举了以下四项扰乱电信市场秩序的行为; ( l )采取租用电信国际专线、私设转接设备或者其他方法,擅自经营国际或者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与台湾地区电信业务的行为。 ( 2 )盗接他人电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使用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施或码号的行为。 ( 3 )伪造电话卡及其他各种电信服务有价凭证的行为。 ( 4 )以虚假、冒用的身份证件办理人网手续并使用移动电话的行为。 6 .信息产业部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经营基础电信业务的经营者在哪些电信网间的互联? 答:( l )固定本地电话网; ( 2 )国内长途电话网; ( 3 )国际电话网; ( 4 ) IP 电话网; ( 5 )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 ( 6 )卫星移动通信网; ( 7 )互联网骨干网; ( 8 )信息产业部规定的其他电信网。 7 简述通信科学技术工作的职业特点。 答: 1. 从通信科技劳动的特点看,具有实践性、应用性。 2. 从通信科技劳动的目的和结果看,具有严谨性、准确性。 3. 从通信科技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的劳动过程看,具有高度的集中统一性。 4. 从通信科技劳动的人际关系看,一是具有广和远的特点。 8 职业道德要求科技工作者做到同心同德、团结协作,要推行同心同德,同时由要求通信工作者怎样处理好同行关系。 答:一是要通力合作,同行相亲;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注重事业,不计较个人名利;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主动协作,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 二是实事求是,同行相诚。要以诚共事,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有了错误敢于承认,勇于纠正。 三是推崇他人,同行相谦。在科技活动中不抹煞前人的功绩,薄重前人、推崇前人。别人超过了自己时,不嫉妒、不冷落,热情支持,虚心学习。当自己有了成绩时.不骄傲,不自满,并感谢别人的帮助。在名利面前推崇别人,克己让人。 四是扶植新秀,同行相荐.举荐有才华的青年人,支持不同学术观点的争论。 9职业道德耍求科技工作者做到同心同德、团结协作.同时又要求科技工作者怎样处理好与科研辅助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 答:一是要落重他们的人格,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二是要体谅他们的困难,支持他们的工作,关心帮助他们业务技术的提高。 三是要主动与他们加强情感交流,增进工作友谊,以有利于科研工作的开展。只有科技工作者与科技工作者之间、科技工作者与科技辅助人员之间,同心同德、团结一致,才能使科技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应有的成就。 10 .简述通信科技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答:( l )树立服务保障观念,不图名利地位; ( 2 )着眼全程全网、反对本位主义; ( 3 )服务从社会整体利益,不图谋技术垄断。 选择题 第一章 软交换提供业务的主要方式是通过API与(B)配合以提供新的综合网络业务。 软交换是基于软件的分布式交换/控制平台,他将( B ) 功能从网关中分离出来。从而可以方便的在网上引入多种业务。 软交换位于NGN的(A),提供多种业务的连接控制、路由、网络资源管理、计费、认证等功能。 软交换功能的实现是通过网关(D),控制语音和数据业务的互通来完成的。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以CISCO公司的标签交换为基础,并吸收其他各种方案的优点,是IP与ATM结合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属于(D )模式 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在ATM骨干网络引入,他的网络核心部分有LER和(C )组成。 ( B ) 位于ATM骨干网络的边缘并作为MPLS的入口/出口路由器,用来连接到本MPLS网络内部的一个LSR和其他网络节点。 IETF标准文档中定义的MPLS包头是插入在传统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包头和第三层IP包头之间的一个( C )位的字段 MPLS的主要应用有MSLS VPN 和( D ) 两大类。 ( B )MPLS VPN的目的是在IP网络上提供类似ATM和FR的专用连接。 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GMPLS)的体系结构扩展了MPLS,将(A)和空间交换系统包含进来,并对MPLS在光域的应用进行了相应的扩展。 GMPLS的LSP分级技术的作用是解决光网络带宽分配的(C )和粗粒度问题,实现网络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链路管理协议(LMP)是GMPLS为了有效管理(D ) 间的链路和链路束而开发的协议。 传统智能网的业务节点都是采用(B ) 控制技术,比较适合业务种类和业务数量相对较少的智能网应用初级阶段。 开放式智能网目前有两种形式的目录服务已经分布在计算机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既(A )和黄页服务。 分布式智能网(B ) 的分布方案是将不同的业务逻辑分布到各个不同的物理节点上。 从网络智能化的角度来说,网络的融合主要体现在( C) 的融合 MPLS的标签是一个(B ),用于标注一个径流。 在MPLS IP VPN网络中的边缘路由器需要的公共IP网的内部的( A) 相关路由器都能支持MPLS. 使用LSP分级技术时,要求每条LSP都必须在 (A )类型的网络设备上起始和结束,且在每一个方向上都必须共享一些公用的属性。 三. 多项选择题 国际软交换联盟提出的软交换系统参考模型的功能平面,主要包括(BCD )、数据平面和管理平面。 软交换当前主要开展的业务有一号通、( ABCD )和统一通信等。 媒体网关按照其设备在网络中的位置及主要作用分为(ACD )。 GMPLS定义了( ABCD ) 和FSC接口类型来实现各类业务的统一。 GMPLS定义了几种标记,即( BCD )。 GMPLS链路管理协议LMP所管理的规程中,(AD )是必须实现的。 下一代智能网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ACD )方面 在智能网分布计算领域,影响最大的规范有(ABCD) 分布式智能网对中间件平台的一般要求有(ABCD). SS7/CORBA网关设计主要关心(ABC)等几个问题。 在 SS7/CORBA网关应基于何种协议上的问题有(BCD)几种选择。 对于SS7,按照为GOIP提供传输服务的可用性,有( )等几种可能的传输服务。 分布式智能网业务会话中的事件可以分为(CD)几类。 软交换可以支持众多的协议,如PSTN,中的(ABC)协议。 软交换可以支持众多的协议,如IP中的(BCD)协议。 软交换参考模型的传输平面的主要功能有(AB) 软交换参考模型的控制平面的主要功能有(AB) 软交换参考模型的应用平面的主要功能有(ABCD) 软交换参考模型的传输平面与外部接口中采用(AB ),包括内带信令 软交换参考模型的控制平面与外部接口中采用( ABC)等协议和信令 软交换参考模型的管理平面的主要功能有(ABC) 软交换参考模型的管理平面在管理接口中采用( AB) 四. 判断题 软交换是与业务相关联的,它是在基于IP的网络上提供电信业务的技术。(x ) 软交换既可以作为独立的NGN 网络部件分布在网络的各处,为所有媒体提供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也可以与其他增强业务节点结合,形成新的产品形态。(V) 软交换可用于1P 网、ATM 网等数据通信网,但不能用于电路交换网络。( X ) MPLS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路由器数据包的转发效率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问题,并明确规定了一整套协议和操作过程,最终在IP 网内通过选TM 和帧中继实现快速交换。( V ) MPLS只针跪某丁种特定网络层的技术,它可以运行于x . 25 、ATM 、帧中继、SDH 等多种网络.使得不同网络的传输技术统一在同一个MPLS平台上。( X ) LSR与MPLS网络的其他LSR 或LER 连接,执行基于LSP的标签交换。( X ) 在GMPLS的体系结构中,只有语言的差异,没有分工的不同,GMPLS就是各层设备的共同语言。( X ) 传统的MPLS通过在IP 分组头添力63bit 的“shim ”标记,可使原来面向无连接的lP 传输其有了面向连接的特性。( X ) 在光网络中,不能为每条链路都分配一个独立的IP 地址,所以必须采取新的机制来标识链路,以减少大量的、需要分发的链路状态信息。(V) 控制信道用于在两个邻接节点间承载信令、路由和网络管理信息。(V ) 下一代智能网不仅使用户能够以各种接人方式来访问大t 的智能业务,并能够根据自己的特殊要求来配!已经存在的业务,还能够支持快速的业务开发和配置。( V ) 最小粒度的分布方案没有充分体现分布式计算的优势,特别是当SCP 的负载非常大时,这种方案的缺点类似于目前集中式SCP 的实现方式。(X) 由于在智能网中引人CORBA 技术.随着数字化系统在电信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关注的重点已由软件转向硬件(X) CORBA是“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的英文缩写.是由‘对象管理组织”( OMG)制定的一个工业规范。( V ) 实现分布式智能网功能实体分布式配置的前提,是要求系统能够提供高可用性和容错能力.以保证它们具有和现在的智能网系统一样的健壮性。(V) SS7/CORBA网关负资传统智能网功能实体与分布式CORBA对象间的交互。(V) SS7/CORBA静态网关意味着使用CORBA的静态调用接口和静态的客户存根接口来调用一个CORBA对象提供的服务.这需要在客户软件编译时就必须明确知道网关提供的操作。(V) 智能网标准定义的业务属性是可以由用户观察到的业务的一个功能成分。(V) 分布式智能网事件棋型定义了一个封闭的预定义事件的集合,该集合包含一组被所有构件了解的事件类型。( X ) 分布式智能网业务与业务属性构件是实现业务属性的软件包,由业务设计者依照CORBA平台,业务会话概念、事件服务和事件模型定义,以在智能网上下文环境中“即差即用”。(V) 第二章 下一代网络提供了包括电信业务在内的多种业务,能够利用多种带宽和具有(D)能力的传送技术,实现业务功能与底层传送技术的分离。 分层的网络结构和(B )是NGN 结构关键的两点。 NGN 的核心网络由基于DWDM 光传送网的连接骨干ATM 交换机或骨干(A )构成。 网关分离的核心是(C )、控制和承载分离。 ( B )解决了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分离的问题,使呼叫控制信令可在各种网络上承载。 (C )是IETF 的一个工作组,其任务是建立一套在IP 网络上传送PSTN 信令的协议。 高速路由器处于NGN 的(D)实现高速多媒体数据流的路由和交换,是NGN 的交通枢纽。 wDM 光传输网属于(A )的光信号处理,类似于现存的电路交换网,是粗粒度的信道分割。 光时分复用(OTDM )是(B )的光信号处理。 光路光交换系统所涉及的空分交换技术包括(D )和自由空分光交换技术。 自动光交换网络的基本思想是在光传送网络中引人控制平面以实现网络资源的实时,从而实现光网络的(D )。 从水平方向对ASON 进行分割,在控制平面内,智能化由许多管理域组成。不同管间通过(B ) 相连 ASON从垂直层面来粉,控制平面和传送平而之间通过(C )相连。 现有光传送网络的连接主要是通过人工配星或网络管理系统配置来实现的,它的主要缺点是(A),难以满足用户需求和发挥WDM 技术所带来的丰富的波长资源的效能。 ( A )运行于上层客户和光网络之间,对控制平面而言,它是上层用户和信令网元之间的接口。 ( D )是信令网元和传送网元之间的接口,通常连接控制信息通过该接口为光传送设备端口之间建立连接。 ASON 目前有两种基本网络结构,即重叠模型结构和(B )结构。 智能光网中的自动邻居发现技术主要包括(A )和业务发现等关键技术。 ASON 采用了(C )的路由结构与优良的可扩展性技术。 三.多选题 从广义的层面上说,下一代网络包括(ABCD )和下一代移动网等。 基于软交换的NGN 网络体系结构,从横向看,NcN 分为(AC )几大部分。 基于软交换的NGN 网络体系结构,从纵向看,NGN 包括(ACD )和媒体接人几个开放的层面。 NGN 的边缘接人由各种类型的(ABCD )构成。 光交换技术可分成(AD )几种类型。 光分组交换系统所涉及的技术主要包括(BCD )和光子时隙路由技术等。 (BC)是光交换中的最有开发价值的热点技术,也是全光网络的核心技术。 从垂直方向对ASON 进行分层,其总体结构中涉及(ABC)几个部分 ASON控制平面的功能构件可以划分为(AD )和通道控制等。 ASON管理平面的重要特征是管理功能的(AB )。 ASON主要由(ABCD )几种网络结构元件构成。 ASON 管理平面与控制平面技术互为补充,共同实现对网络资源的(ABCD )等功能。 ASON 对控制平面的研究可以划分为(BCD )几个方面的问题。 ASON 控制平面的基本功能包括(ABC )和连接管理。 关于ASON 控制网络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ABCD )等方面。 ASON 能够实现(BCD )等几种连接方式。 ASON 的域间路由协议不仅需要满足域内路由的各种约束,还要支持(CD )等新的功能。 在ASON 网络中,通过分布式的信令控制可以动态地完成业务路径的(ABCD ) ,从而实现了光网动态的业务提供和带宽分配,大大减少新业务的配置时间并降低网络的运营成本。 ASON对于控制信道格式和所使用信令协议类型的选取有多种可选方案,如(ABC )等 四.判断 从实际网络角度看,NGN 实际上涉及了从干线网、城域网、接人网或用户驻地网到各种业务网的所有网络层面。(V) 部件间协议接口的标准化可以实现各种异构网的互通,实现开放分布式网络结构,使业务独立于网络。(V ) NGN的业务应用层是一个封闭、综合的业务接入平台,在电信网络环境中,智能的接入各种业务,提供各种增值服务,而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中,也需要相应的业务生产和维护环境。(X) NGN 对等协议主要指媒体网关控制协议H.248 / Megaco (X) NGN 非对等协议包括SIP,H.323 、BICC 等。(x ) NGN的会话初始协议是rETF制定的多媒体通信系统框架协议之一,它是一个基于文本的应用层控制协议.独立于底层协议,会话。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IP网上的双方或多方多媒体. (V ) NGN必顶有宽带接人技术的支持,只有这样,各种宽带服务与应用才能开展起来.网络容量的潜力才能真正发挥。( V ) 在光分组时隙网络中,分组的大小是可变的,而且在交换之前,不需要排列,而是异步地、自由地交换每一个分组。 ( x ) 光分组交换的关键技术有光分组的产生、同步、缓存、再生和光分组头重写以及分组之间的光功率的均衡等。( V ) 由于目前光逻辑器件的功能还较简单,不能完成控制部分复杂的逻辑处理功 能,因此国际上现有的分组光交换单元还要由电信号来控制,即所谓的电控光交换。( V ) 采用自动交换光网络技术之后,传统的多层复杂网络结构变得简单和扁平化。(V ) ASoN 的传送平面包含携带被交换实体的传送网网元,由一系列的传送实体组成,它是业务传送的通道,它不能提供端到端用户信息的单向或双向传输。(x ) ASON 的管理平面与控制平面技术是互为补充的,可以实现对网络资源的动态配置、性能监测、故障管理以及路由规划等功能。(V ) 管理域的逻辑功能是负责完成连接请求的接受、发现、选路和连接功能。(x ) 就目前的研究现状而言,ASON 的控制平面主要是基于GMP 比等控制协议构建的。( V ) AsoN 正是有了控制平面和接口,通过协议和信令系统动态地交换网络拓扑状态信息、路由信息及其他控制信息,才具备了实现光通道的动态建立与拆除的能力和自动交换的功能。(V ) 为了在ASoN 网络设备之间分发拓扑状态信息、监测物理层状态和配里带宽,从而完成连接管理,必须在它们之间建立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及信令目的的信道。(V ) 为了在人SON 中实现快速地分配带宽、路由、监控和有效地恢复,可将MP 协机制引入光域,但需要对IP 传统的MP 比路由和信令协议进行修改和补充,以适应智能光网的特性。(V ) AsON 的管理不仅可以提供光传送网及网元设备的管理功能,而且能够实现网络操作系统与网元之间更加高效的通信功能。(V ) -随着网络的演进,智能光网络设备的引人和环型网的组建是必然的结果。(X) 在智能光网络设备不断提高性能的同时,端到端的业务调度和监控能力将成为衡量网络优劣的重要因素,应尽量采用统一的网管。(V ) 第三章 IPV4 报头中的地址域为(C) bit。 在任\6 基本头部结构中,头部长度是固定的,基本头部长度为(B )个字节。 IR 石把IP 地址的大小增至(C) bit 。 IPv6 中有(B )个域和两个地址空间。 IPv6 头结构中一个流的流标记由产生流的(A )来指定。 选项报头携带了分组的传送路径中的每个节点都必须检测和处理的信息,包括源节点和(D )。 IPv6 地址前缀的表示方法中,对于60bit 的前缀52AB000000 {旧CD3 (十六进制),以下表示方法(A )是非法的。 IPv6 地址前缀的表示方法中,前缀长度是一个(C )值。 IPv6 的单目地址与组播地址的区别体现在地址的(C )字节上。 在RFC 2374 中定义了站点局部地址和(c )两种类型的局部使用的IPv6 单目地址。 护怕的未指明地址是用作一种临时的分组源地址,它可以用(A )来表示。 在护汤其他单目接口中,如果系统需要测试自身TcP / IP 软件的健壮性和诊断故障,可以采用(B )向其本身发送IPv6 分组。 在IPV6中,环回地址为(B )。 14 .在流媒体技术中,影响音/视频的压缩/编码性能的因素主要有(B )和速率调节能力。 15 .评估流媒体服务器性能的关键指标是(C )和能同时支持的并发请求数量。 16 . IEEE802 . 11 协议规定无线局域网运行在(A )GHz ISM 波段。 17 .要想在PSTN 中实现短消息,必须把(D )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 18 .在固网短信系统中,由于短消息来话和普通来话对于终端来说都是一次来话呼叫,终端通过判断(A )来区分是短消息来话还是普通来话。 三.多选题 为缓解IP 、4 危机而采取的措施有(CD )。 在IP 怕中定义了(ABCD )、认证报头和封装安全有效数据报头等类型的扩展头部。 IPv6 支持(AcD )几种不同类型的网络地址。 IPv6 地址2191:0000:0000:0000:0009:0900:100C:417A可以写成(BD )。 IPV6地址0:0:0:BA98:3169:0:0:0表示正确的是(BC )。 流媒体数据流具有(ACD )等几个特点。 为了实现较好质量的流媒体实时播放,摇要考虑媒体流传输的所有环节,其中.影响传输质量的几个最关键的因素是(BCD )。 影响流媒体服务器性能的因素有(ABD )等。 由于无线局域网能满足(ABD )的需求,而且能够覆盖到很难布线的地区,因两无线局试网对传统的有线局域网有不可取代的补充作用。 IEEE802 . 11 协议规定站的类型有(ACD )等。 IEEE8o2 . 11 协议规定局域网分为(BCD )几类。 IEEEs02 . 11 工作组为MAC 算法考虑的建议有(CD )。 目前无线局域网应用于(ABCD )等领域。 固网综合业务信息平台由(ABCD )和短消息网关等组成。 固网短信系统通过SMGW 网关接口可以实现与其他省份的(ABC )互连,这为今后业务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电子商务的特性有(ABCD )、安全性和协调性。 国际上有多家公司联合开展了安全电子交易的技术标准和方案的研究,并发布了( AD )等协议标准,这些标准能帮助企业建立一种安全的电子商务环境。 电子商务软件的功能有(ABCD )和店铺展示功能。 电子商务中的安全隐患可分为(ABcD )及交易抵赖等几种。 四.判断 IPv6 头部结构中,删除了头标校验和的优点是每作一次分组的中继转发时不必进行校验和的确认和更新。(V) IPv6 扩展头部按照其出现的顺序被处理,在数据报中出现多个扩展报头时,扩展报头的排列顺序是有一定要求的。(V) IPv4 相同的是IPv6 也采用广播地址。(X) IPv6 任播地址取自单目地址空间,但从语法上区别于单目地址。(X) IPV6设计可聚类的全局单目地址是为了支持基于聚类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V) 映射IPv4 的IPv6 地址用于IPv6 系统与只支持IPv4 的系统间的通信。(V ) IPV6任播地址的特点是发往一个任播地址的分组通过路由寻址被发往一个其有该地址的最近接口(V) IPV6任播地址的一个可能的应用是鉴别一个路由器的集合,这些路由器属于某个提供网络服务的组织。(V) 为了在数据网络上传输媒体流,流媒体技术需要解决从音/视频源的编码/解码、存诸、到网络端的媒体服务、媒体流传输到用户端的播放等一系列问题。(V) 随着流媒体规模的扩大,流媒体服务器的性能成为制约流媒体服务扩展能力的重要因素二(V) 无线局域网的特点是在某个局域范围内,采用无线信道传输数据和采用分组交换技术进行信息交换。(V) 无线局域网与有线局域网的作用基本相同,就是在网络的各设备之间传送分组信息。(V ) 无线局域网中的基本服务集合不可以是孤立的,必须通过一个接人点连到一个主干分布系统上去。(X ) 无线局域网中的扩展服务集合由两个或多个基本服务集合通过一个层级式系统互联而成。(X) IEEE802 . ll 协议规定无线局域网红外的物理介质波长在850 一950nm ,数据率为2 - 4Mbit/s 。(x ) 正EE802 . 11 的最终结果是一个称为DFWMAC 的MAC 算法,它提供了一个分布式接人控制机制以及在其上的一个可选的集中式控制。(V ) 移动接人为一个局域网集线器和一个配有天线的移动数据终端建立无线连接。(V ) 一个特定网络是一个对等通信网络,是为满足某种应急需要而临时建立的。(V) 广义地讲,电子商务是指应用各种电子技术所进行的、以买卖双方不谋面为主要特征的商务活动方式。(V) 第四章 宽带接入新技术 二.单选题 ASNIT1.143标准规定在“传输距离为4.5-5.5数据速率为下行1.5 Mbit/s和上行(D)Kbit/s 目前有两种相互竞争、但互不兼容的ADSL 调制编码技术:一种是ANsI T1.143 规定的;另一种是市场上广泛使用的( C )技术 ADsL 在端到端的人TM 上应用时,ATM 终端必须要支持(B )信令。 ADSL+技术标准将高频段的最高调制频点扩展至(C )。 为了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在第一代人DsL 技术标准中的满功耗模式下,ADSL2 标准引入了两种新的功耗管理模式:低数据速率状态和(C ) ADSL2引人的无缝速率适配技术采用精密复杂的在线重配置处理协议,对ADSL2标准中的调制层和(D )进行非藕合处理。 EPON 是一个(D )的光接人网。 EPON 系统中的ODN 由(. C )和光纤构成。 EPON 中动态带宽分配采用(B )控制方式。 LMDs 系统可以采用的调制方式为(A )和正交幅度调制。 三.多选题 ADsL 系统可提供(ACD )等几条信息通道。 ADSL 的接人模型中的远端模块由(AD )组成。 ADSL 系统可以选择性地传送(ABC )的下行比特流。 ADsL 传送承载通路的下行单工子信道为(ABC )。 ADSL 传送等级2 的下行单工承载通路配置为(BC) ADSL 在PPP over ATM应用时,客户端的ADSL 一NT 设备最初主要集中在(AB)几种接口。 ADSL2系统实时地对(ABCD )进行采集、上报,并直观地显示在网管操作平台以方便网络运营者对网络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故障排除 一个典型的EPON系统由(ABCD) 人.光线路终端 EPON 系统中EMS的管理职贵包括(ABCD )和安全功能 EPON上行接人技术可以使用(ACD)和CDMA 根据EPON的特点及ITU-T建义G.983 , 可以得出对动态带宽分配设计的其体耍求有(BCD) 及公平分配带宽,健壮性好,实时性强。 EPON上行实现技术中时分多址技术可以采用(ACD)等方式 LMDS 的数据业务包括(ABC )。 一个完善的LMDS 网络是由(ABCD )等几部分组成的。 LMDS 系统根据采用天线的不同,可划分为(BCD )、45 、60 、90 的扇区。 四.判断 ADsL 是一种利用双绞线传送单向不对称比特率数据的方法。(X) ANSI TI.143 标准规定ADSL 在传输距离为2.7-3.7km 时,下行速率为10Mbit/s 。(X) 不对称的ADsL 传输技术符合Internet 业务下行数据量小、上行数据最大的特点。(X) DMT 是一种正交码分复用方式。(X) ADsL 每个子信道内传送的比特率可以按该信道内信号和噪声的大小自适应地变化,故DMT 技术可自动避免工作在干扰较大的频段。(V ) 只有在ADSL 子通路AS2上传送一个下行单工4.096Mbit/s 承载通路,才能用传送等级3 支持。(X) 利用ADSL上运行的ATM ,用户和小型企业可以访问宽带Internet 。(V ) 在系统的安装、调测以及运行过程中,对引起传输质量下降、影响业务应用等问题的故降进行准确定位,是ADsL 提供给网络其运营者在其运行维护工作上的一大便利。(X) 与第一代ADSL 相比,ADSL2支持绑定两条甚至更多线对的物理端口,以形成一条ADsL 逻辑链路,从而实现光纤级的高速数据接人。(V) EPoN 的独特之处是.oNu 功能,允许在ONU 除了终接和转换光信号外,还提供第一层和第二层交换上实现企业数据流的内部路由。(X) EPON 对上行数据流和下行数据流传输采用相同的方法。(X) EPON 作为一种光接人技术,它解决了传统的本地交换局、电缆多系统运营商、新本地交换局、楼宇本地交换局公用事业部门等各种应用问题。(V ) EPON采用认WDMA时的关键技术主耍有低成本波长稳定的光发射棋块、低成本光接收模块、低成本DWDM 和测距等。(V) 由于EPON上行信道是所有ONU 时分复用的,每个oNU 可以不在指定的时问窗口内发送教据。(X) EPoN 上行信道中使用的是突发信号,这就要求在ONU 和oLT 中使用支持突发信号的光器件。(V ) 本地多点分配接人技术能够实现从N x64kbit/s到2Mbkbit/s,甚至高达155Mkbit/s,的用户接入速率,具有很高的可靠性,.所以号称是一种无线光纤技术。(V ) LMDs 系统可提供高质量的语音服务,而且没有时延。(V ) LMDs 以家庭与商业用户所使用的公众或私人网络应用为主要市场。(V ) 在理想的状况下,LMDs 的通信可信度及传输效能可与光纤相当。(V ) 与传统微波技术相同的是,LMDS 系统可以以组成蜂窝网络的形式运作,向特定区域提供业务。(X) 第五章 移动通信新技术新业务 二.单选题 UTRAN 无线接入网由(C)和NodeB 两个物理实体构成。 无线接口协议结构中L3和L2的RLC子层分为控制平面和(D )两部分。 通过无线接口传输的信令消息主要有两种:RRc 产生的信令消息和高层产生的(B)消息 媒体接入控制协议MAC 位于UTRAN空中接口的(B)之上。 无线链路控制协议位于UTRAN空中接口的(B )。 无线接口协议的BMC 消息有小区广播业务消息和(D )两种类型。 CDMA2000标准体系将同时支持GSM MAP 和(A )两大核心网络。 CDMA2000系统采用了(D )技术,改善了在室内单径瑞利衰落环境和慢速移动环境下系统的性能。 CDMA2000系统中具体采用的发射分集技术有OTD 和(C )两种方式。 为了提高突发数据速率,CDMA2000 1XEV-DO系统采用了(C )的速率操作,允许基站针对每一个激活的用户快速地调整数据速率。 为了提高系统的复用效率,CDMA2000 1XEV-DO系统采用了(B )的策略,基站每次都以所有可能的空中资源、以接收者信道质量所允许的最大速率来给用户发送一个数据包。 wCDMA 采用编码效率高纠错能力强的(B )和Turbo编码方法。 由于WCDMA 带宽更大,码片速率可达(D ) Mc/s. WCDMA 空中接口提供(A )发射技术,保证UE 支持基于Cen 一ID 、A 一CPS 、OTDOA 定位方法。 移动定位技术中,AOA 定位是信号(B )的测量。 目前,移动定位业务常用的收费标准有两种,一是按移动电话使用的(C )收费;二是按移动电话使用的通信时段收费。 三.多选题 IMT-2000系统主要由( ABD )组成。 3CPP 标准目前分为( ABC )几个版本。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UMTS分为( BCD )几个部分。 UMTS垂直绪构中,接人限为非接人层提供了( )几种类型的服务接入点 UMTS在空中接口上采用WCDMA无线传输技术,分三个协议层:L1,L2,L3,分别对应于051 参考模型的(BCD) 6 . UE 一UTRAN接口的媒体接人控制协议中传输控制信息的信道称为控制信道,包括( ABCD ) 和共享信道控制信道。 UE-UTRAN接口的媒体接人控制协议中的传输业务信息的信道称为业务信道,包括(BD )。 根据所处理的传输信道的不同,UE-UTRAN接口的MAC 实体可以分为(BCD )几类 根据不同级别的QoS 要求,UE-UTRAN接口的RLC 可以提供(ACD )的数据传输服务。 uE 一UTRAN 接口的RLc 为用户数据和控制信息提供(AC )功能。 第三代移动通信中IMD 一20 (幻的主流标准CDMA 技术标准主要有(ABD )。 CDMA2000系统中采用的功率控制技术可分为(ABD )。 CDMA2000系统采用与IS-95系统相类似的初始同步技术,即通过对导频信道的捕获建立PN 码的同步和符号同步,通过对同步信道的接收建立(BC )。 CDMA2000中PN 码的同步过程分为(AD )。 TD-SCDMA 人系统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ABCD )。 移动Ad Hoc网络的特征主要有(AcD )和链路带宽受限,容t 时变。 移动Ad Hoc 网络是一种(BCD )系统。 当前.已开发并广泛应用于市场的移动新业务主要有、(ABcD)和移动数据业务。 移劝定位业务的实现方法主要有(ABD)几种类型。. 移动位置业务价值链的墓本要素有(ABCD ) 四.判断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户的位置是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X) UE -UTRAN 接口中,RLC 子层用于保证UE和uTRAN 之间数据的点到点可靠传输,所以UE 和UTRAN 的RLC 实体应该是一一对应的。(V) UE-UTRAN 接口中,PDCP 子层只能有一个PDCP 实体。(X) UE-UTRAN 接口中,无损SRNS 重定位仅在RLC 以确认模式顺序传输时使用,而PDCP仅在有能力的情况下才支持无损SRNS重定位。(V) UE-UTRAN 接口中,当支持无损SRNS重定位时,会使用几个不同的PDCP 序列号。(X) CDMA2000 技术中,多径衰落和复杂恶劣的电波环境是移动通信信道的特征,这是由运动中进行无线通信这一方式本身所决定的。(V) CDMA2000技术中,分集接收技术是指接收机能够同时接收到多个输人信号,这些输人信号荷载相同的信息而且遭受的衰落相互关联。(X) 在CDMA2000系统中,所传输的信号是宽带信号。(V) 在CDMA2000系统中,由于传输信道的容量远大于单个用户的信息量,所以特别适于采用高冗余度的前向纠错编码技术。(V) 在CDMA2000系统中,在不影响通信的情况下,尽量增大发射信号的功率,通信系统的总容量才能相应地达到最大,cDMA 系统的主要优点才能得以实现。(X) 在CDMA2000 系统中,上行链路则采用闭环和外环功率控制相结合的技术,主要解决同频干扰问题。(X) 在CDMA2000系统中,不同基站采用不同的PN 码。(X) CDMA2000 1XEV-DO系统利用多用户分集来大大提高系统的复用效率。(V) wCDMA 技术实际上是采用同一套核心网络规范的相同的无线接人技术。(X) WCDMA 采用了更高的扩频码率,使其接收灵敏度高,使基站能覆盖更远的距离,有效减少了网络建设成本。(V) MMS 的大小受终端的存储量的限制,也受网络限制. (X) 多媒体短信系统除了支持一些现有的应用系统(如E -mail 系统)以外,还应提供开放的标准的API接口,支持增值应用开发。(V) MMS 支持标准的JPEG GIF 格式的图片,但不支持GIF 动画格式。(X) 受到2.5G 网络传输速率的限制,MMS 目前只能传输几秒钟的视频片段。(V) 第六章 通信行业法律法规与科技人员职业道德 二.单选题 国家电信条例中增值电信业务是指利用公共网络基础设施提供的电信与(A)服务的业务。 国家电信条例中,主导企业一般是指经营固定本地电话业务并占本地网范围内同类业务市场份额(D )以上、并对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进人电信业务市场能构成实质性的影响的电信业务经营者。 电信资费标准实行以(B )为基础的定价原则,同时考虑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电信服务业的发展和电信用户的承受能力等因素。 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以(C )为基础制定电信资费,对电信市场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 A )是由经营者自主制定,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 ( B )是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定价权限和范围规定基准价及其浮动幅度,指导经营者制定的价格。 ( C )是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定价权限和范围制定的价 按照信息产业部《 关于调整部分电信资费标准的通知》规定, 固定电话的装移机工料费的收取标准不得高于( A)元 电信用户申告电信服务障碍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自接到申告之日起, 城镇〔 C〕小时内修复或者调通。 无线电通信设备是指连接在〔 B )上,以无线电为通信手段的电信设备。 他人信息概括而言,是指包括个人资料在内的他人一切资料和信息及其集合, 属于( B )的组成部分,受到法律的保护。 信息产业部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电信网与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电信网网间互连的,互连传输线路及管道由(A). 信息产业部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涉及全国范围同步实施的网间互联需要新设互连点的,应当自互连启动之日起(D)内实现业务开通。 信息产业部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涉及全国范围同步实施的网间互联不需新设互联点.只需进行网络扩容改造的,应当自互联启动之日起(A )内实现业务开通。 信息产业部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涉及全国范围同步实施的网间互联只涉及局数据修改的,应当自互联启动之日起(A )内实现业务开通。 信息产业部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互联双方应当在业务开通后(C )日内,将互联启动日期、业务开通日期及业务开通后3 日内的网间通信质量情况,以书面形式向电信主管部门报告。 信息产业部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对已设互联点单方面提出变更要求的,应当事先向相关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交拟变更的方案,经与对方协商一致后,方可启动改造工程,改造工程应当在(A )内完成。 信息产业部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互联一方因网内发生路由组织、中继电路、信令方式、局数据、软件版本 等的调整,可能影响到对方网的用户通信的,应当提前(A )日以书面形式向对方通报情况。 网间通信严重不畅是指网间接通率低于(D)以及用户有明显感知的时延、断话、杂音等情况。 ( B )是科技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技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 A D )是获得知识的根本途径。 本位主义是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出发,不顾大局,不顾整体、不顾别的部门的不良思想作风,是放大了的(D )。 电信主管部门分配使用的电信资源,使用者只具有该资源的使用权,而无(D ) 三.多选题 国家电信条例调整的范围包括(CD )。 国家电落条例中所称的电信是指利用有线、无线印射或者接收(ABCD )以及其他任何形式信息的活动。 我国的电信管理体制是指我国电信管理组织的(ABc ) 和活动方式的总和 国家电信条例在我国监督管理电信市场上,坚持(ABCD)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国家电信条例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为电信用户提供服务的原则是(ABCD )和价格合理。 国家电信条例中基础电信业务是指提供公共网络(ABD )服务的业务。 国家电信条例规定网间互联互通应当遵循的原则有(ABCD )。 国家电信条例中电信生产经营成本主要包括工资、(ABCD )、业务费和其他应计人成本的费用,还有社会平均成本。 国家电信条例中基础电信业务资费实行(ABC )。 国家电信条例中增值电信业务资费实行(AB )。 电信资源主要包括(BCD )等。 经营本地电话业务和移动电话业务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免费向用户提供(ABD )、交通事故报警等公益性电信服务并保障通信线路畅通。 国家对(ABD )实行进网许可制度。 电信网之间应当按照(ABCD )的原则实现互联。 互联双方应当在规定的互联时限内,根据商定的(CD ) ,在各自的建设范围内组织施工建设,并协同组织互联测试,全部工程初验合格后即可开通业务。 电信业务经营者对网间通信(ABCD)软件版本等的调整应当予以配合,保证网间通信质量符合要求。 通信科技人员的职业道德是调节通信科技人员与(ABC )的相互关系的行为准侧。 展望未来,从世界来看,通信技术向(ABCD )、个人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科技人员的根本任务就是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里(ABCD ) 通信全程全网的特点决定了通信科技人员必须从社会整体利益的高度出发,正确对待通信科学技术的(ABCD )和发明创造。 四.判断 国家电信条例调整的对象范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X) 国家电信条例调整的空间范围包括从事电信活动或者从事与电信有关的活动两种。(X) 国家电信条例中从事电信活动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直接或间接从事电信活动的。(X) 国家电信条例规定依法经营,就是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遵守国家法律,按照依法经营的规定规范经营 活动、建立健全内部规章、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V) 国家电信条例规定了未取得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任何组织或个人都无资格开展电信业务的经营活动,擅自开展电信业务经营活动的一律属违法行为,要受到相应的处罚。(V) 社会平均成本是指行业内不同企业生产同种商品或提供同种服务的平均成本。(V) 卫星轨道资源是指用于电信业务的空间轨道位置,主要包括静止轨道和非静止轨道资源。(V) 分配电信资源只可以采取指配的方式。(X)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转让、出租电信资源或改变电信资源的用途。(V ) “擅自使用、转让、出租电信资源或者改变电信资源用途”主要是指未由电信主管部门审批,未持有效的电信主管部门批文或执照,非法使用电信资源的行为。(V ) 修复或调通电信服务障碍时限是指自障碍产生之时起,至恢复正常通信所需的时间。(X) 因工程施工、网络建设中断服务,在规定的时限内未及时告知用户的,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应赔偿由此给用户照成的可以预见的直接损失。(X) 国家电信条例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可以以任何方式限制用户选择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依法开办的电信服务。(X) 国家电信条例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不能对其经营的不同业务进行不合理的交叉补贴。(V) 国家电信条例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可以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低于成本提供电信业务或者服务,进行不正当竞争。(X) 电信普遍服务是指全体中国公民,无论居住在任何地方,都能够以普遍可以接受的价格、获得电话或其他最基本的通信服务。(V ) 遇有违反国家电信条例规定,造成损害电信线路或者其他电信设施或者妨碍线路畅通的,应当由造成损害的双方负责恢复原状或者予以修复,并赔偿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X) 从事电信线路建设,应当与已建的电信线路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以防止新的电信线路建设影响已建电信线路安全。(V ) 电信设备是指利用有线、无线电、光学或其它电磁系统,发送、接收或传送语音、文字、数据、图像或其它任何性质信息的设备。(V) 涉及网间互联的设备指的是涉及不同电信经营者网络之间或者不同电信业务网络之间实现互联互通的电信设备。(V ) 国家电信条例明确禁止对电信网的功能或者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或者修改的行为。(V) 国家电信条例禁止故意制作、复制、传播计算机病毒或者以其他方式攻击他人电信网络等电信设施的行为。(V ) 攻击行为是指该行为未经电信网络等电信设施拥有者的允许和授权,擅自侵人或者对电信设施施加影响,有选择地破坏通信的有效性,影响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V ) 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有义务向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与互联有关的网络功能、设备配置的信息,以及与互联有关的管道、杆路、线缆引人口及槽道、光缆、带宽、电路等通信设施的使用信息。(V) 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没有义务向 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与互联有关的网络功能、设备配置的计划和规划信息。(X) 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与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电信网网间互联时,互联点应当设置在远离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侧的设备一端。(V) 互联点两侧的电信设备的建设、扩容改造的费用由双方共同承担。(X) 移动专业试题 第一章 移动通信概述 一、填空题 1.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可分为单向通信方式和双向通信方式两大类别,而后者又分为单工通信方式、双工通信方式和(半双工)通信方式三种。 2.双工制通信就是指移动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发信和收信,这时收信与发信必须采用不同的工作频率,称为频分双工。 3.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码分多址是一种利用扩频技术所形成的不同的(码序列)实现的多址方式。 4.目前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的调制技术主要有(连续相位)调制技术和线性调制技术两大类。 5.目前移动通信系统中话音编码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即波形编码和(参数)编码。 二、单项选择题 1.移动通信使用的极低频频段的频率范围为(A)。 2.移动通信使用的中频频段的频率范围为(D)。 3.移动通信使用的极高频频段的频率范围为(C)。 4.移动通信使用的甚长波的波长范围是(D)。 5.移动通信使用的短波的波长范围是(C)。 6.移动通信使用的厘米波的波长范围是(B)。 7.我国陆地公用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网GSM通信系统890MHz,采用(B)MHz频段。 8.目前移动通信使用超低频的频率范围是(B)。 9.移动通信使用的长波的波长范围是(B)。 三、多项选择题 1.移动通信系统一般由(ABCD)构成。 2.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常用的多址方式有(ABC)以及它们的混合应用方式等。 3.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可分为单向通信方式和双向通信方式两大类别,而后者又分为(ABC)。 四、判断题 1.移动通信是指移动体之间,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 2.半双工制通信方式与双工通信相类似,其中一方使用双频双工通信方式,另一方则使用双频单工方式,发信时要按下按讲开关。(√) 3.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收信机的主要作用是把天线接收下来的射频载波信号首先进行低噪声放大,然后经过变频、中频放大和解调后还原出原始信号,最后经中频放大器放大输出。(×) 4.频分多址是按照频率的不同给每个用户分配单独的物理信道。(√) 5.时分多址系统把每个无线载波按时间划分成若干时隙,每个时隙仅允许一个用户发射或接收信号。(√) 五、简答题 1.与有线通信相比移动通信的特点有哪些? 答:移动通信是有线通信的延伸,与有线通信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终端用户具有移动性; (2)采用无线接入方式; (3)具有网间漫游和互通功能。 2.简述移动通信系统中发信机的主要作用。 答:发信机的主要作用是将所要传送的信号首先对载波信号进行调制,形成已调载波,已调载波信号经过变频(有的发射机不经过这一步骤)成为射频载波信号送至功率放大器,经功率放大器放大后送至天馈线。 3.进行移动通信多址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哪些主要问题? 答:一是多路复用,也就是将一条通路变成多个物理信道;二是信道分配,即将单个用户分配到某一具体信道上去。 六、论述题 1.阐述移动通信系统中天线和馈线的主要作用。 答:(1)天线。天线是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把射频载波信号变成电磁波或者把电磁波变成射频载波信号。按照规范性的定义,天线就是把导行模式的射频电流变成扩散模式的空间电磁波的传输模式转抉器及其逆变换的传输模式转换器。 (2)馈线。馈线的主要作用是把发射机输出的射频载波信号高效地送至天线,这一方面要求馈线的衰耗要小,另一方面其阻抗应尽可能与发射机的输出阻抗和天线的输入阻抗相匹配。 2.阐述移动通信中时分多址的特点。 答:(1)TDMA系统中几个用户共享单一的载频,其中每个用户使用彼此互不重叠的时隙,每帧中的时隙数取决于几个因素,例如调制方式、可用带宽等等; (2)TDMA系统中的数据发射不是连续的,各移动台发送的是周期性突发信号,而基站发送的是时分复用信号。 (3)由于TDMA系统发射是不连续的,移动台可以在空闲的时隙里监听其它基站,从而使其越区切换过程大为简化; (4)同FDMA信道相比,TDMA系统的传输速率一般较高,故需要采用自适应均衡,用以补偿传输失真; (5)TDMA必须留有一定的保护时间(或相应的保护比特),但是如果为了缩短保护时间而使时隙边缘的发送信号压缩过快,则发射频谱将展宽,并将对相邻信道构成干扰。 (6)由于采用突发式发射,TDMA系统需要更大的同步报头; (7)TDMA系统的一个优点是在每帧中可以分配不同的时隙数给不同的用户,这样通过基于优先级对时隙进行链接或重新分配,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带宽需求。 第二章 移动通信网 一、填空题 1.移动通信网的基站控制器—BSC是基站系统—BSS的控制部分,在BSS中起(控制)作用。 2.移动通信网交换子系统的短消息中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存储和(转发)用户的短消息。 3.移动通信网的操作维护中心,用于对GSM系统的(交换)实体进行管理。 4.小区制移动通信网的信道结构中,无线子系统的物理信道支撑着逻辑信道,以GSM系统为例,逻辑信道可分为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两大类。 5.小区制移动通信网的信道结构中的业务信道主要传输话音和(数据)。 6.小区制移动通信网的信道结构中的控制信道主要传输各种(信令)信息。 7.移动通信网基地站的收发信机电源控制单元中的定时总路线—TimingBus从DXU单元至TRU单元间传送无线空间 的(时钟)信息。 9.移动GSM网络基地台主要有2个接口,一个是面向移动台的(Um)接口,另一个是面向基站控制器BSC的A-bis接口。 10.实现移动通信网络与用户手机终端在空中接口的连接的是无线基地站的(天线)系统。 11.移动通信网正六边形无线区群的中心激励是指基地台位于无线小区的中心,并采用(全向天线)实现无线小区的覆盖。 12.移动GSM网络中,选择无线小区模型的基本原则是在考虑了传播条件、复用方式、多重干扰等因素后必须满足(载干比)的要求。 二、单项选择题 1.移动通信网中的小区制是指将所要覆盖的地区划分为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的半径可视用户的分布密度在1~(A)公里左右,在每个小区设立一个基站为本小区范围内的用户服务。 2.移动通信网小区制中每个小区和其它小区可重复使用频率,称为(B)。 3.由于移动通信网的移动台处于运动状态,(A)和移动台之间的电波传播状态随路径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4.蜂窝移动通信网,通常是先由若干个邻接的(B)组成一个无线区群,再由若干个无线区群组成一个服务区。 5.(C)是指移动基地台位于无线小区的中心,并采用全向天线实现无线小区的覆盖。 三、多项选择题 1.移动通信网交换子系统MSS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ABCD)和短消息中心(SC)。 2.移动通信网操作维护中心的主要功能有维护测试功能、障碍检测及处理功能、(ABCD),以及用户跟踪、告警、话务统计功能等。 3.移动通信在多信道共用系统中,移动台可按多种方式选择空闲信道,主要有专用呼叫信道方式(ABD)等。 4.带状服务区一般应用在(ABCD)的移动通信系统。 5.移动通信中为防止同频干扰,相邻区域不能使用同一频率,为此可采用(ABC)的配置方式,将这些频率依次分配给相邻区域,交替使用。 四、判断题 1.移动通信网的体制通常可分为小容量的小区制和大容量的大区制两大类。(×) 2.目前GSM网络广泛采用的无线小区模型有4/12复用方式和3/9复用方式等。(√) 3.移动通信网的直放站(中继器)属于同频放大设备,是指在无线通信传输过程中起到信号增强的一种无线电发射中转设备。(√) 4.移动交换中心(MSC)是PLMN的核心,MSC对位于它所覆盖区域中的移动台进行控制和完成话路接续的功能,也是PLMN和其他网络之间的接口。(√) 5.移动通信网的拜访位置寄存器(VLR)通常与MSC合设,其中存储MSC所管辖区域中的移动台(称拜访客户)的相关用户数据。(√) 6.移动设备识别寄存器(EIR)存储管理部门用于移动用户管理的数据。(×) 7.移动鉴权中心(AUC)属于HLR的一个功能单元部分,专门用于GSM系统的安全性管理。(√) 8.移动归属位置寄存器(HLR)存储有关移动台设备参数,完成对移动设备的识别、监视、闭锁等功能,以防止非法移动台的使用。(×) 9.移动无线基地台(BTS)是由基站控制器BSC控制,服务于某个小区的无 线收发信设备,完成BSC与无线信道之间的转换,实现BTS与移动台MS之间通过空中接口的无线传输及相关的控制功能。(√) 10.移动收发信机射频合分路单元(CDU)是TRU和天线系统的接口,它允许几个TRU连接到同一天线。(√) 11.移动收发信机电源控制单元中的X地总线(Local bus)提供DXU、TRU和ECU单元的外部通信连接。(×) 12.移动收发信机电源控制单元中的本地总线在各个TRU单元间以一个时隙为基础传送话音/数据信息,它用于基带跳频。(×) 五、简答题 1.简述小区制数字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的结构。 答:数字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的网络结构包括:移动终端、基站BSS子系统和交换MSS子系统等部分。移动终端与BSS子系统通过标准的Um无线接口通信,BSS子系统与MSS子系统通过标准的A接口通信。 2.简述移动交换MSS子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答:移动交换子系统MSS完成GSM的主要交换功能,同时管理用户数据和移动性所需的数据库。MSS子系统的主要作用是管理GSM移动用户之间的通信和GSM移动用户与其它通信网用户之间的通信。 3.移动设备识别寄存器(EIR)中存有哪些名单? 答:一是白名单——存贮已分配给可参与运营的GSM各国的所有设备识别标识IMEI。 二是黑名单——存贮所有应被禁用的设备识别标识IMEI。 三是灰名单——存贮有故障的以及未经型号认证的设备识别标识IMBI,由网路运营者决定。 4.简述GSM网络无线小区模型中的3/9复用方式的主要特点。 答:3/9频率复用方式的主要特点是: (1)不需要改变现有网络结构; (2)在原有的基站基础上通过改变复用方式就可提高容量; (3)系统不需增加特殊功能; (4)需要有足够的频带宽度以保证跳频效果。 5.简述移动通信系统正六边形无线区群的构成条件。 答:无线区群的构成应该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若干个无线区群彼此之间可以互相邻接,并且无空隙地带;二是邻接之后的区群应保证同频无线小区之间的距离相同。 6.简述GSM网络中直放站(中继器)的功能及其工作原理。 答:直放站的基本功能就是一个射频信号功率增强器。直放站在下行链路中,由施主天线现有的覆盖区域中拾取信号,通过带通滤波器对带通外的信号进行极好的隔离,将滤波的信号经功放放大后再次发射到待覆盖区域。在上行链接路径中,覆盖区域内的移动台手机的信号以同样的工作方式由上行放大链路处理后发射到相应基站,从而达到基地站与手机的信号传递。 六、论述题 1.阐述移动通信基站子系统BSS的功能、作用和组成。 答:基站子系统BSS为PLMN网络的固定部分和无线部分提供中继,一方面BSS通过无线接口直接与移动台实现通信连接,另一方面BSS又连接到移动交换子系统MSS的移动交换中心MSC。 基站子系统BSS可分为两部分。通过无线接口与移动台相连的基站收发信台 (BTS)以及与移动交换中心相连的基站控制器(BSC),BTS负责无线传输、BSC负责控制与管理。一个BSS系统由一个BSC与一个或多个BTS组成,一个基站控制器BSC根据话务量需要可以控制多个BTS。 2.阐述移动无线基地站中收发信机中央控制单元(DXU)的功能。 答:(1)分配交换,SWITCH的功能; (2)面向BSC的接口; (3)定时单元,与外部时钟同步或与内部参考信号同步; (4)外部告警的连接,所有机架外的告警信号接口; (5)本地总线控制; (6)物理接口G703,处理物理层与链路层; (7)OMT接口,提供用于外接终端的RS232串口; (8)处理A——BIS链路资源,如安装软件先存贮于刷新存贮器后,DRAM下载; (9)信令链的解压与压缩(CONCENTRATES),及依TEl来分配DXU信令与TRU信令; (10)保存一份机架设备的数据库。 第三章 移动通信的无线覆盖技术 一、填空题 1.移动通信中由于业务区域的宽度已经确定,所以不能通过压缩水平面的波束宽度来提高天线增益,只能通过变窄垂直面的(波束宽度)来提高天线增益。 2.移动通信中在天线周围除存在交变电场外,还存在由交变电流所产生的交变磁场,这两个场的幅度分布取决于(双极振子)上电压和电流的分布。 3.移动通信无线覆盖技术中,由四个半波振子组成的垂直直线阵的增益约为8dB,一侧加有反射板的四元式直线阵,其增益约为(14~17)dB。 4.移动通信无线覆盖技术中,一侧加有反射板的八元式直线阵,其增益约为(16~19)dB,即加长型板状天线,也就是所说的高增益天线。 5.移动通信无线覆盖技术中,一般高增益天线的长度在26米左右,而低增益天线的长度在(13)米左右。 二、单项选择题 1.当把两导线张成(C)角时,电场完全散布在周围空间,因而产生有效的辐射。 2.当导线张开两臂的长度(C)波长λ时,辐射很微弱,当两臂的长度增大到可与波长相比拟时,导线上的电流将大大增加,因而就能形成较强的辐射。 3.通过电场、磁场之间不断的能量转换,电磁波得以从(D)向外传播,电场和磁场的方向与传播方向保持垂直。 4.无源分布式系统通过(B)分配器件,将微蜂窝信号分配至各个需要覆盖的区域。 三、多项选择题 1.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天线的性能,如(ABCD),都直接影响小区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 2.移动通信无线覆盖技术中,在大型建筑物的中间楼层,由于来自不同基站信号的重叠,可能产生(ABCD)。 3.移动通信无线覆盖技术中,室内覆盖常用的是(AB)。 4.移动通信天线室内覆盖系统所采用的分布天线包括(ABC)。 四、判断题 1.无线通信中通过电场、磁场之间不断的能量转换,电磁波得以从半波振子向外传播,电场和磁场的方向与传播方向保持垂直。(×) 2.发射天线可以是把从馈线取得的能量向周围空间辐射出去,并把大部分能量朝所需的方向辐射。(√) 3.一般来讲,当天线垂直安装时,其最大增益方向朝着地表面。(×) 4.用机械方式使天线下倾是改变天线垂直方向辐射特性最简单的方法。(√) 5.移动通信无线覆盖技术中,通过改变馈入各振子的信号相位,可以改变无线天线主瓣的下倾角度。(√) 6.若干个对称振子组阵,就能够控制辐射,产生“扁平的面包圈”,把信号进一步集中到在水平面方向上,从而获得增益和更好的方向性。(√) 7.电调俯仰角的优点就是天线在各方位角度的方向图下倾不是一致的,这样水平平面上波瓣的半功率角将保持恒定。(×) 8.为了达到室内、室外分开覆盖的目的,可在大楼内安装微蜂窝基站,通过有线接入的方式,将微蜂窝基站信号引入室内覆盖系统(√) 9.在微蜂窝附近采用无源方式,用馈线直接引用基站信号;距离微蜂窝较远的地方采用干线放大器,将信号放大后使用。(√) 五、简答题 1.简述目前移动基站普遍采用的板状天线高增益形成的主要途径。 答:一个途径就是上述的采用多个半波振子排成一个垂直放置的直线阵,半波振子越多,增益越大,能量也越集中于水平方向上。 另一个途径就是利用反射板把辐射控制到单侧方向,将平面反射板放在阵列的一边构成扇形区覆盖天线。 2.写出无线天线俯仰角的计算公式,并说明式中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答:俯仰角的计算公式为: θ=arctg(H/R)+Am 其中H为天线高度,R为小区半径,Am是修正值,常取天线垂直平面的半功率角α/2。 六、论述题 通过将一根同轴电缆折开的过程来阐述天线幅射产生的原理。 答:首先发射机将高频电流馈入同轴电缆,在同轴电缆的两导线之间存在交变电场,但电场被束缚在两导线之间,因而辐射很微弱。 其次,将同轴电缆的两导线折开一定角度,此时场线变长,且与两导线保持正交,辐射有所增大。 第三,当把两导线张成90°角时,电场完全散布在周围空间,因而产生有效的辐射,在此导线张开两臂的长度为1/2波长。 第四,当导线张开两臂的长度远小于波长λ时,辐射很微弱,当两臂的长度增大到可与波长相比拟时,导线上的电流将大大增加,因而就能形成较强的辐射。 第四章 干扰和噪声 一、填空题 1.移动通信中,发射机的互调可以通过增大发射机之间的(耦合损耗)来减少。 2.移动通信中,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两者都调谐到所需要的(16035MHz)信道上。 3.移动通信中,发射机A和发射机B同时发射信号并能进入接收机,则接收机就产生(互调分量)。 4.移动通信中,天线共用器用于保持发射机/接收机特别在相邻的工作频率之间有一个(高隔离)电平。 5.移动通信中,减少互调干扰采用的陷波式空腔谐振器被设计成只抑制一个单一(窄带频率),而在工作频带内的 其他频率全通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