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
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教师,生活在信息化时代的我们,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如何在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而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才能实现有效教学,如何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紧跟时代步伐,需要我们认真的思考。
一、 教师素养,是实施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重要因素
为人师表,教师的外在形象、言谈举止、敬业精神、品学修养,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示范性。一个教师良好的素质形象,不仅增添课堂效果,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端庄整齐的仪表给学生以表率,幽默风趣的语言给学生以亲切,广博丰富的学识给学生以敬佩,敏捷灵活的思维给学生以启迪。可以说,良好的素质和教师形象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的言传身教和行为示范, 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带动了学生们欲望,激发了学生更多的学习热情。
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跳出“只懂技术、不懂教学,并乐此不疲地在多重复杂角色中周旋”的怪圈。花时间去观察学生、专研教学、研究教育,接受现代化教育的熏陶,转变重技术、轻理论的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以便有效合理
的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实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了解学情、熟悉教材、教学环境,是实施信息技术有效课堂 教学的前提。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经历及个人爱好等因素,造成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水平的参差不平,因此教师在开学之初必须先了解并掌握一个班级中学生差异有多大,有多少学生掌握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如何。在教学期间,每节课结束,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做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只有对学情作出深入和具体的分析,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因材施 教。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介,也是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师只有熟悉教材,对教材的教学要求、内容的重难点、疑点了如指掌, 吃透知识在各单元、章节乃至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才能驾驭教材,为课堂教学服务。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教材内容跟实际使用部分脱轨,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作一些调整、拓展,以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吃透教材才能设计出吸引学生的课堂来,一旦课堂对学生产生了吸引力,有效性在某种程度上就有了一定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的大部分教学是在机房进行,教师面对着的不仅
是学生,还有多台计算机,计算机工作是否正常、网络是否畅通、教学演示系统是否可用等因素也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能否顺利实 施。因此,教学环境的良好准备也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三、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实施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必须做好教学设计, 从学生角度出发思考自己的设计是否可行、应该这么设计、能否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同一内容也要比较哪一种设计课堂效率会更高,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去探索、研究。
“宝剑锋从磨砺来,梅花香自苦寒来”。追求有效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永恒主题,课堂教学时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构建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是让学生亲近信息技术,积极探究、广泛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对末来社会的主动适应性的必然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 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