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配套K12】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五11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新人教版

来源:化拓教育网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课时作业提升练 二十五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广州模拟)生态环境质量反映人口、经济、环境三者的协调关系。读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轨迹示意图,完成1、2题。

1.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最优区域分布在 ( ) A.东部沿海地带 C.西北内陆地区

B.中部内陆地带 D.西南青藏地区

2.引起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防护林建设

B.气候变化 D.环境污染

C.经济发展水平

【解析】1选A,2选C。第1题,1990~2010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持续东移,说明我国东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偏好,内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出现下降。第2题,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第二、三产业发展速度快,经济实力较雄厚,生态环境建设投入较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较大。

下图示意德国柏林某生活小区的雨水利用系统。据此完成3、4题。

3.该系统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 A.绿地水土流失加剧 B.城市内涝发生率大大减少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C.地表径流水位变率减小 D.城市大气湿度显著增加

4.该系统最适宜推广的城市是 ( ) A.北京

B.兰州

C.新加坡

D.开罗

【解析】3选C,4选C。第3题,该城市的雨水被大量截留利用,地表径流损耗减少,水位稳定。绿地水土流失与雨水冲刷有关;城市内涝与暴雨、城市排水系统有关;大气湿度增大与水体面积增加有关。第4题,该系统体现水资源缺乏,城市化水平高,用水量大,地表水较少,雨水资源丰富。最符合这一条件的是新加坡。

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指数根据未来气象条件和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综合分析得出,空气污染气象条件主要分析是否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下图为2月14日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指数预报与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据此回答5、6题。

5.对指数影响不大的要素是 ( ) A.风

B.温度

C.降水

D.光照

6.下列推论与图示信息吻合的是 ( ) A.华北地区风力大,易发生火灾,指数高 B.青藏地区天气晴朗,对流旺盛,指数低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C.“珠三角”地区春节工厂停工,指数低 D.两项指数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解析】5选D,6选D。第5题,风会使污染物扩散,温度和降水多少影响污染物的浓度,光照强弱对污染物影响不大。第6题,华北地区空气污染气象条件较差,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故指数较高,而风力大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青藏地区天气晴朗,但海拔高气温低,对流弱;“珠三角”指数低,是因为空气条件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观察图发现,二者之间变化有一定的联系。 联合国组织300名科学家对地球臭氧水平进行持续监测,最新监测显示2000年至2013年,中纬度地区50千米高度的臭氧水平已回升4%,科学家提出臭氧层可能会在21世纪中期实现痊愈,但仍需靠各国的共同努力。据此完成7、8题。 7.材料显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则是( ) A.公平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D.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

8.目前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污染源是 ( ) A.工厂、家用炉灶燃烧矿物能源 B.汽车尾气

C.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排放废气 D.工业、家庭广泛使用空调和冰箱

【解析】7选C,8选D。第7题,联合国统一组织科学家监测,体现了全球整体性的协调;各国的共同努力,体现了各国的参与,因此体现了共同性原则。第8题,臭氧层被破坏主要是由于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主要来自人类使用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 )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A.①

B.②

C.③

D.④

10.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 ) ①引起大气污染

②造成资源浪费 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C.②③

D.①④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A.①②

B.①③

【解析】9选D,10选A。第9题,④方式既可以产生沼气,充当生活能源,又可以产生沼渣和沼液充当肥料,提高土壤肥力。第10题,大面积焚烧秸秆,首先产生大量烟尘,引起大气污染;其次秸秆中的有机质在燃烧过程中转化为热量,造成了资源浪费。

11.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 ) A.缓解全球变暖 C.减轻酸雨污染

B.缩小臭氧层空洞 D.加快洋流流速

【解析】选A。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可以缓解全球变暖;缩小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措施是减少氟氯烃化合物等分解臭氧层物质的排放;减轻酸雨污染的主要措施是减少SO2、NO2等酸性气体的排放;全球性大气环流的加强以及相临海域密度差的加大等可以加快洋流流速。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30分)

洱海是由于青海湖(咸水)萎缩分离出来的子湖,通过地下水与青海湖连通,洱海现在变成了淡水湖。青海湟鱼鲜嫩味美,是青海湖特产,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青海湟鱼需求量逐年增大。但受地理环境影响,蝗鱼生长缓慢。下面甲图为青海湖水系及周边地形示意图,乙图为青海湖部分自然要素统计图。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1)分析洱海湖水为淡水湖的原因。 (2)请分析青海湟鱼生长缓慢的原因。

(3)青海湟鱼的需求量上升,对当地会带来什么影响?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洱海在原青海湖一条支流上,地势高于青海湖,有河流淡水注入,地下水与青海湖相通,咸水会不断排入青海湖,洱海湖水逐渐变淡。第(2)题,湟鱼生长缓慢是因为环境温度低造成的。第(3)题,湟鱼需求量上升,会导致捕捞加快,一方面会促进经济发展,但也会造成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洱海湖底地势高于青海湖,咸水通过地下水不断排入青海湖;有河流淡水注入,咸水逐渐被置换为淡水。

(2)海拔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冰封期长,鱼类繁殖速度慢,存活率偏低;水温低,浮游生物少,饵料不足。

(3)利: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弊:造成湟鱼资源枯竭;湖泊生态破坏。 13.(能力挑战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石漠化是发生在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的土地退化现象,表现为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这种现象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尤以贵州省最为严重。下图示意贵州省不同程度石漠化面积比重及石漠化景观。

(1)分析贵州省石漠化现象严重的原因。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2)请为贵州省防治石漠化提出合理建议。

【解析】第(1)题,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坡度较大,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且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在这种气候、地形背景下,地表风化严重,雨水、径流的冲刷、侵蚀和搬运能力强;岩溶地貌发育的土壤层较薄,易受侵蚀后基岩裸露;加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地表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加剧。第(2)题,荒漠化的防治首要任务是封山育林,保护植被;其次要结合当地实际,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从而减少农民对植被的破坏;在此基础上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观光农业、特色农业等。

答案:(1)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坡度较大,流水侵蚀和搬运能力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且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岩溶地貌发育的土壤层较薄,受侵蚀后基岩裸露;受人类活动干扰,地表植被遭破坏。

(2)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增加地表植被;发展沼气,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多种经营(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即可)。

K12小学初中高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