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们夫妇之间》对城市的书写
来源:化拓教育网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ang ̄e Normal University 第27卷第5期 2011年9月 Vo1.27 No.5 Sep.2011 口作家作品研究 浅析《我们夫妇之问》对城市的书写 廖青鹏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萧也牧在《我们夫妇之间》描写出知识分子的丈夫和工农干部出身的妻子在进城 后由于对城市的不同态度而导致了矛盾,表现出新中国城市与乡村意识的冲突,被视为新中国成 立后第一篇具有城市意味的小说。作品却也因此受到巨大的批判,因此小说也在某种程度上昭示 了"3-代城市文学从市民城市文学向工业城市文学的一个转变过程。文章从城市书写的外化——夫 妇对城市的不同态度及方式、城市书写的表现技巧以及小说对当代城市文学的意义三个方面来粗 略地分析《我们夫妇之间》对城市的书写。 [关键词】 《我们夫妇之间》;城市书写;当代城市文学 【中图分类号]1207.427 【文献标识码JA 【文章编号]1674—3652(201】)05—0120—05 萧也牧是建国后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个充满传 丁玲就指出“萧也牧无原则地拼凑了李克与他爱人 奇色彩的作家。细读他的小说,总被它的个人情 之间的矛盾,他把二人之间政治思想的矛盾与非政 感的细腻描绘所感染,为他的离奇和坎坷的文学 治上的矛盾等量齐观”,并认为在两人“争吵”的 历程而感慨、而思索。1950年1月1日萧也牧发 情节上“集中和夸大了的描写我们的女主角的日常 表成名作《我们夫妇之间》后立即引起轰动,并 生活的作风、习惯”…。冯雪峰(化名李定中)指 随即被改写成电影,可谓一瞬间文学生涯达到顶 出, “那种平凡生活的描写是在提倡一种新的低 点。然而不出一年时间就遭到了猛烈地抨击和批 级趣味”I21。陈涌也认为,小说中人物的生活中的 判,创作也被迫停止。接着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 小争执“占了主要地位”,但是却不能突出“两种 中被错划为右派。 “文革”中再遭批斗,下放至 思想斗争” 】。从这些批判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大 干校劳动改造,并最终惨死。纵观1951年至1970 致批评言语都集中在萧也牧笔下夫妇对城市、城市 年长达十九年的批判、迫害,乃至于最终的惨死, 生活态度的不同抱有怀疑态度,而且两人在城市生 都是因为这篇大约14000字的小说 我们夫妇 活中大致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有研究表示伴随着 之间))c这无疑是当代文学初期的一面真实的镜像。 此类作品的批判,作品“事实上酝成了当代文学的 《我们夫妇之间》描写出了曾经在农村相亲 一次事件”。之所以构成事件,表明了其被批判本 相爱的夫妻俩在进入城市后的矛盾、冲突以及最 身要远比作品本身重要得多。换句话说《我们夫妇 终的理解、融合。知识分子出身的丈夫李克在进 之间》这类作品, “从创作的角度来说,并不重 城之后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并且感到轻松和 要,也并未构成对于当代文学史的某种意义,而对 诱惑;但是工农干部出身的妻子张同志却对一切 它的批判,则构成对整个当代文学的深远影响”l4j。 不适、抱怨,甚至抱着批判的心态。我们不难发 所以萧也牧笔下仅仅通过此夫妇进城后对日常生活 现两人的矛盾冲突集中于彼此身份背景的差异, 琐事的不同观念来对城市的书写无疑已经在那个时 进而导致了在对城市的人、事和物等各个方面的 代不能存在,即便我们不能抹灭小说在种种“风 态度更是千差万别。最终批判者也就从两人争执 波”之后所具有的价值。作者不仅通过两个淋漓尽 的过程和对城市不同的态度人手进行大规模批判。 致的人物形象以及高超的书写笔法预示着书写日常 【收稿日期12O1 1一O5—09 【作者简介】廖青鹏(1988一 ),男,四川巴中人,西南大学文学院2010级硕士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第27卷第5期 廖青鹏:浅析《我们夫妇之间》对城市的书写口 121 生活的城市文学将逐渐淡出当代文学初始阶段,而 且宣告着新时期一种新的工业文明为主导的城市文 两人的城市生活还在继续,可是矛盾还在继续发 展。先是城市的伙食问题:妻子对所有的饮食的价 格都需要“了如指掌”,然后一旦知道城市饭菜的 高价之后,立即拉着丈夫从饭铺走到小饭摊,并且 学的上台。无论是《我们夫妇之间》作为当代第一 篇遭到大规模批判的小说,又或者小说中描写的种 种技法和细腻的情感,还是它为当代城市文学添上 的不可遗漏的一笔和开端,都昭示着其厚重的文学 价值。本文即从小说城市书写的外化——夫妇俩对 城市的态度及方式、城市书写的表现技巧以及其对 为了怕丈夫生气,还点了熏肉来安抚。丈夫也表明 这类事情可以忍受,但总是觉得农村的“土包子” 在城市总会改变,希望其在城市改变!然而在接下 来的城市生活问题上则显示了妻子依然不能改变: 妻子经常在众人面前批评丈夫抽烟等日常生活的小 事件,甚至点明只是为了孩子的小褂。从前面所述 当代城市文学的意义几个方面来粗略地分析《我们 夫妇之间》对城市的书写。 一我们也不难发现两人争执的焦点始终是“环境变 城市书写的外化——夫妇对城市的态度及方式 萧也牧的文学历程有太多戏剧化的色彩,足够 了”,仅仅是“环境变了”——两人从农村进人了 城市!接着作者为了进一步表明两人在城市的矛盾 恶化,用了两个依然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作为例 子。妻子把丈夫本来计划买私人享受物品的钱寄给 了受到灾害的自己家里,妻子甚至在此前就怒吼过 “你进了城就把广大的农民同志忘啦?”两人为了此 事分家。接着两人再次因为丈夫参加舞会,妻子抱 让人震动,让人慨叹……。《我们夫妇之间》在极 大的轰动之后又遭受剧烈批判,小说并非涉及重大 社会问题,仅仅是通过对知识分子出身的丈夫李克 和工农干部出身的妻子张同志在进城后对城市的不 同态度,以及两人在城市中处理遇到的事和物来把 城市书写表现得鲜活而自然。 《我们夫妇之间》以“知识分子和工农结合的 典型”为第一节的小标题作为开头,并马上表明了 夫妇俩的身份:丈夫李克为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 着孩子“大闹”会场和家里,并且写信“李克同 志:你的心大大的变了……”,此时丈夫也开始怀疑 是否能在进入北京城后夫妇的生活能否巩固。 其实通过以上事例,我们不难发现夫妇俩对城 市的不同态度以及遭遇的一系列挫折最终都是归结 于一个改变的问题,从城市进入农村必然各个方面 都会有很大的差异,其中包括了待人接物、为人处 事等等。那么两人身份的差异究竟能否适应城市的 生活呢?然后改变和改造的一系列问题就已经变成 他的妻子为贫农出身,经过革命,在军火工厂做了 六年工,即本身包含着工人和农民的双重性质。然 后作者用了一章的笔墨来书写夫妇俩在农村相濡以 沫的恩爱生活,不仅仅是在证明着知识分子和工农 结合的成功,也是在为下文两人进人城市后的不同 态度做一个良好的铺垫,以便更加清晰明了地显示 出往后的城市生活对两人的巨大影响。 小说然后继续以细腻、圆润、平和的基调叙述 了夫妇俩进入北京城之后的不同态度。丈夫李克感 了关键。在那个时代,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 会上的讲话》中早已明确提出:“拿未曾改造的知 识分子和工人农民比较,就觉得知识分子不干净 了,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 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 子都干净。这就叫做感情起了变化,由一个阶级变 到另一个阶级。我们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 觉城市的任何一切都是“那样的熟悉,调和……好 像回到了故乡一样”,并且“发出了强烈的诱惑, 连走路都分外轻松”,于是他心想在城市“新的生 活开始了”;然而妻子张同志却不然,她的不满、 抱怨甚至批判似乎是对城市唯一的态度。她大声呵 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 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没有这个变化,没 斥道“男不像男女不像女”,对城市的“红男绿女” 所有打扮和行为都感到不满,然后举出蹬三轮的小 孩受到了包车的大胖子的另类“压迫”。最终得出 结论“俺老根据地哪见过这!得好好改造一下子!” 有这个改造,什么事情都是做不好的,都是格格不 人的。”_5 然而此处的关键是进入城市的知识分子 和工农阶级的改变问题更显得突出。当然,夫妇俩 在城市的生活还在继续,谁改造谁,又或者是城市 对双方的改造必然会在以后慢慢揭示。在夫妇俩对 城市抱着千差百异的不同态度之后,丈夫认为彼此 的感情产生了裂痕,发现彼此在城市的生活中的感 此时丈夫却说出需要改造,但是需要时间。妻子立 马指出希望:像丈夫那样的脑子不要被人改造了。 122 情、爱好、趣味……差别都是如此大。对许多不值 得一提的地方也开始变得开始看不惯,觉得妻子和 城市的妇女相比总是差距过大。但是接下来两人分 开后发生的两件事却又慢慢开始改变了丈夫的想 法,似乎妻子和丈夫开始慢慢适应城市的生活。妻 子张同志由于工作繁忙找了保姆小娟,从称呼开 始,妻子开始给小娟制定学习计划,并且安排政治 课学习。接着城市的人误会小娟偷表事件,妻子亲 自登门道歉。丈夫也发现自己真的应该好好反省一 下了。在此时间段之间的城市某个舞厅前妻子还帮 一个穷困小孩向恶势力讨回公道,妻子声称不允许 谁“随便压迫人,随便破坏人民政府的威信!…… 咱们是有政府的!”或者此时的丈夫是百感交集涌 于一身,觉得这才是作为城市生活应该具备的一个 条件——民主和法制,而不是自己曾经认为的城市 的享乐等事务。丈夫在此时此刻更加清晰回忆起妻 子在进城前的种种“光荣事迹”感慨不已,在数次 的事件中感叹她真是个倔强的人,而这种倔强不会 因为进入城市而改变,更不是因为城市的生活而改 变。然而妻子在城市的经历改变不仅如此,妻子最 终在一次鲁莽行事之后发现自己的一些缺点,不仅 仅接受批评,还要在文化理论水平方面希望丈夫帮 自己提高。等等一切的描写使我们最终可以肯定夫 妇俩在城市的生活中的矛盾争执、包容溶解这个大 的过程,都是看自身在城市的发展方面认知的,或 许正是因为城市的人和事物的大不同,夫妇俩的生 活也必然随着开始慢慢改变。所以争论孰是孰非, 又或者是城市改变了人,还是人改变了城市,在我 们现在看来已经没有多大的必要了。也正如研究表 明, “市民社会是具有民主精神,法制意识和个体 性,世俗性,多元化等文化品格的人群共同体。”}6 l 故在这样的城市书写下应该给我们一种当时城市的 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显示,这同样也是作品所给 我们带来的一种感觉和感动。所以不管丈夫的生活 是否具有小资产阶级倾向,妻子和丈夫的生活在城 市中的改变是否正确,因为人民毕竟会产生“一种 对于自身生活的感情表达和表达的快乐,一种源于 最基本的生活热情的自我感动”" 。而且其实我们 也了解“进入城市后,知识分子渴盼现代意义上的 生活,加上既往的城市生活经验使他们感觉如鱼得 水;对城市知之甚少的工农带着胜利者的自豪人驻 城市,因为对城市的陌生和片面理解而对城市抱有 疑惧心理。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知识分子的关键词是 口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城市、亲切、生活’,工农的关键词则是‘城市、 防范、改造”’f引,所以夫妇俩的城市生活也没有 了让人不能接受的理由。总之作者萧也牧正是通过 夫妇俩的城市生活为新中国建立后的城市的书写填 上了不可抹去的一笔,必然给广大读者带来那个时 代城市生活的某一个真实的方面显示,这些都会是 这个作品在当代初期成为城市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 分原因。 二 《我们夫妇之间》城市书写的技巧 尽管众评皆认为《我们夫妇之问》由于受到大 规模批判后小说的文学史价值大大超过于作品本身 的文学价值,但毕竟被视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篇具 有城市意味的小说。作为当代城市文学初期的城市 文学代表,从艺术角度上看,个人情感的细腻描 绘,语言的生动传神,以及对比、铺垫等多种写作 手法等作为其城市书写的技巧,也必然让生活在城 市中的夫妇俩形象更加栩栩如生,让城市生活更加 深刻地展示在广大读者面前。 (一)生动形象精妙的日常化语言描写 文艺理论家热拉尔・热奈特曾经指出: “叙事 的第一含义,如今通用的最明显、最中心的含义, 指的是承担叙述一个或一系列事件的叙述陈述,口 头或书面的话语。”【9 我们可以从萧也牧的《我们 夫妇之问》中看出,生动形象精妙的语言描写可以 说是比比皆是,而且正是通过这些跳跃的语言让夫 妇俩在城市中生活的差异显现得更加清晰,成为城 市书写一个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夫妇俩的语言既有 对夫妻自己在城市生活的轨迹的直接书写,直接脱 口而出;又有相对官方的书写语言,极尽其妙。萧 也牧以其独特敏锐的语言驾驭感受力,通过人物的 举手投足、言谈话语,把笔触深入到人物的最细 微、最深处微妙的心理层面,真实地表现了人物深 刻的心理活动。 《我们夫妇之间》在夫妻俩进入城市后丈夫询 问妻子对城市的感觉如何时,这时妻子说道: “那么 多的人!男不像男女不像女的!男人头上也抹油…… 女人更看不的!那么冷的天气也露着小腿;怕人不 知道她有皮衣,就让毛儿朝外翻着穿!嘴唇血红 红。像是吃了死老鼠似的,头发像个草鸡窝!那样 子,她还觉得美的不行!坐在电车里还掏出小镜子 来照半天!整天挤挤嚷嚷,来来去去,成天干什么 第27卷第5期 廖青鹏:浅析《我们夫妇之间》对城市的书写口 123 呵……总之。一句话:看不惯!”或许妻子这样的 话太过于主观,甚至偏见。但是也正是由于这样直 丈夫做毛背心、割草的场景,以及两人住在一起的 时候妻子为了不打扰丈夫, “小心翼翼”安抚孩子 的场景。但是“好景不长”,进城后另外两幅画面 白的语言让人一下子就明白了妻子对城市的感觉, 把妻子眼中的城市所有的人的面目还原了出来。在 小说接着写两人在城市关注家乡农村受到水灾争执 的时候,有段很是具体的语言和行为描写:冷不 防,她一伸手,一指头直捅到我的额角上, “没良 心的鬼!你忘本啦!这十年来谁养活你来着?”接 涌现:妻子为了丈夫私用自己的稿费而大声地争 执,以及丈夫在参加舞会时妻子抱着孩子闹场的场 景。我们知道这样极大的转换仅仅发生于很短的时 间,仅仅是因为两人进入城市后。接着两人在城市 的生活矛盾继续,在丈夫的世界城市是美好的,甚 着还说; “你进了城就把广大农民忘啦?你是什么 观点?你是什么意思?他妈的光会说漂亮话!”继 续和丈夫争吵时还吼道, “放你妈的屁!你别讽刺 人啦!”其实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妻子在进入城 市后农村的生活仍然在她心中占据着很大的份量, 她时时刻刻关注着农村的生活,甚至还用农村的生 活和观念来要求城市的生活,所以造成了偏差。而 此处我们也通过这些语言一下子就把妻子“乡化” 的生活和城市的观念闪现了出来。但是随着时间的 递进,在城市的生活越来越久,我们也可以看出妻 子的观念仍然有很大的变化,例如最后妻子的自我 批评的话语,“唉!只怪自己文化、理论水平太 低!政策掌握得不稳,不能很好地完成党所给我的 任务!以后好好帮我提高吧!”此时的妻子的语言 已经开始慢慢变得理性,开始会思考,也省去了以前 的脏话,可见城市的生活影响已经慢慢扎根了。 小说的语言不仅是生动形象传神的,而且大多 数都为日常生活的语言,当然妻子的语言由农村语 言向城市语言转变也有一定的成分。李世文在他的 文章中就指出过,萧也牧在创作中是按照生活的本 来面目创作,所以他笔下的人物并不常常是丰满 的,但大致都能给人一种质朴的真实感,不像那种 高调子的神和脸谱化的鬼 1o1 ̄所以语言也就显得更 加真实,让人瞬间就可以抓住这城市生活的影子。 (二)简单精巧的结构与对比手法的运用 关于《我们夫妇之间》的结构十分清楚自然, 我们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全文的结构,那都是以各 自小标题展开,然后又分为夫妻俩进城前和进城 后,以及进城后的矛盾冲突和和解融合。所以作者 最终通过对比的手法,把这样的三幅画面和四个层 次的城市生活活灵活现地谱写出来,当然其中还包 括夫妻对城市各自不同态度的大幅地描写。 在小说中,首先出现的夫妻俩进城前和进城后 的对比,我们知道夫妻俩在农村是相濡以沫的幸福 生活,作者也描写了两人不住在一起时妻子为了给 至丈夫抱着一种享受的态度,而妻子却不同,她不 认同城市的生活方式,甚至抱着改造城市的想法。 接着,在丈夫的“陪同”下妻子处理了小娟偷表事 件和帮助小孩后,丈夫也慢慢理解了妻子的生活方 式和态度,妻子这时也觉得自己应该有所改变。小 说最后还有大段美丽风景的描写, “……微风抚着 她那蓬松的额发,她眯着眼睛……我忽然发现她怎 么变得那样美丽了呵!……”这样的一幅画面出 现,我们和前面的一对比,就知道两人最终在城市 生活站住了脚,在城市生活改变,在彼此的影响下 有所改变,最终达到了对城市书写的一个新的高度。 当然城市书写的技巧也不仅仅象上述提到的两 种,但是不容否定的正是这些手法的运用,夫妻俩 的城市生活得到流畅地书写,让彼此在城市的发展 和变化更加顺畅,这也无疑是小说对城市书写的一 个亮点。 三 《我们夫妇之间》对当代城市文学的影响 《我们夫妇之间》对城市的书写主要是通过夫 妻俩的日常生活来表达的,即日常性写作。张爱玲 是较早涉及城市市民生活的现代作家,她曾经说 过, “文学史上朴素地歌咏人生的安稳的作品很 少,倒是强调人生的飞扬的作品多,但好的作品, 还在于它是以人生的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的飞扬 的。没有这底子,飞扬只能是浮沫”。在她看来,安 稳的人生具有永恒性,因为“它是人的神性”【l¨。 所以在张爱玲的笔下大都是挣扎于都市情欲中的男 女生活。接着海派城市文学通常也以个人的生活为 基础书写一种“变态性”城市日常生活,这些都或 多或少地给萧也牧的小说提供了一个前提条件。 而新中国成立以后,新的社会制度建立起来, 新的城市也开始发展,城市人们的生活也在继续。 由于国家提出政策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那 么必然面临着大批农民必将进人城市,但是如何生 124 口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存是个问题;或许他们可以转化为工人阶级,但是 如何和知识分子相结合也是问题。所以在新的这样 一写,表现出新中国城市与乡村意识的冲突,被视为 解放后第一篇具有城市意味的小说,对当代城市文 学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 社会仍然在发展,城市生活也在永恒地继续 个城市氛围之中,种种问题都是无处不在的。我 们知道日常生活是人生存的基本内容,通常具体化 为家庭、两性关系、婚姻、文化娱乐活动、劳动场 所、消费方式、社会交往等问题。列斐伏尔也指出 “Et常生活是每个人的事”,所以每个人在城市究竟 如何生活更是问题。此时萧也牧写出《我们夫妇之 城市的转变不可阻挡,我们何不把《我们夫妇之 间》对城市的书写看成是那个时代的一幅画卷去欣 赏,对我们当今时代城市的生存无耐多多少少有所 启示。因为任何文学作品给予的是启示,作用都要 间》正是给了这些问题一个最圆满的解答,让所有 人在面临着城市的问题时有个好的指标,哪怕人性 都有脆弱的地方,改进都有个递进的过程,相信最 终大部分人都可以适应这样的生存环境。 然而这篇小说却与当时的主流文学左翼文学、 解放区文学相背离,因此最终遭到了大规模、长期 地批判。这一切都显示出了当时文坛在描写城市日 常题材方面的基本原则:一是题材不能是日常琐 事;二是价值观应建立于日常生活之上的超验意义 (通常是伦理的或政治的意义);三是立场必须是批 判资产阶级与小资产阶级的¨ 。所以,《我们夫 妇之间》不仅仅在内容上面属于城市文学范畴,为 当代文学初期具有城市的味儿,同样它更是为当代 城市文学树立了一个指标:Et常性叙事的城市文学 已经衰落,表现城市工业化进程为主导的城市文学 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当代城市文学初期的一个主要 核心内容。 《我们夫妇之间》的问世,掀起了热潮然而很 快受到巨大的批判,作者也因此被打为右派并在 “文革”中受迫害致死。在小说的文学价值和文学 史价值等等各方面的争执迄今为止也不能停歇,正 如鲁迅先生在他的著名的演讲《娜拉走后怎样》中 一针见血地批评过, “群众——尤其是中国的—— 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 们就看到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到了 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 仿佛颇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予他们的益处,也不过 如此。”【 所以时至今日所有关于小说外争执都已 经不重要,值得我们肯定的是小说通过对城市的书 在读者身上完成。 [参考文献】 【1】1‘玲.作为一种倾向来看——给萧也牧同志的 一封信【N J.文艺报,1951-08-10(8). [2】李定中.反对玩弄人民的态度,反对新的低级趣味 [N】.文艺报,1951-06-20(5). [3】陈 涌.萧也牧创作的一些倾向【N].人民日报。 l951-06-10. [4]张鸿声.《我们夫妇之间》及其批判在当代城市文 学中的意义fJ1_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4). [5】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8. [6]萧岁寒.“市民社会”的历史考察[J】.天津社会科 学,1999,(3):102. [7]蒋述卓,王斌等.城市的想象与呈现:城市文学 的文化审视IM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o3:16. 【8】[12】王淑芹.新环境下知识分子的“围城”书 写——旁观《我们夫妇之间》[J】.文学研究,2006, (5). 【9J[法】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北 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6. [10]李世文.不要忘记肖也牧[J].当代文学,1981,(1). [11]张爱玲.流言【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9.185-186. [13]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170. 【责任编辑:--:雪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