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议论
一、例证法
证法是运用归纳推理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主要是用典型的具体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通常所说的“摆事实”,就是例证法。事例可以多举,也可以少举,但应注意详略适当和排列顺序。
由于例证法是以个别事实作为前提证明一个一般性的结论的,所以,为使结论正确,有较强的说服力,列举的个别事实必须注意应该是真实的、典型的。 [例文1]
守住心灵的契约
我常常被那个叫做尾生的古人感动得落泪。“尾生与女子约,女子三日不至,遇大水,尾生抱柱而死。”尾生就是这样一位执著得可爱的君子,为了那一个或许并不重要的约定,为了守住自己心灵深处写给自己的那一份契约,他竟然用生命来壮烈地捍卫它。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闪光的两个字——诚信。(极端诚信的例子,直点主题)
我常常怀念远古,那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时代。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是一个用诚实、信用、执著的信念支撑的人的结构。那别萧萧易水而去的荆轲,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他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满怀对誓言的忠贞。那手执和氏璧在秦王殿上慷慨陈词的蔺相如,难道不知秦王的阴险与贪婪?他在出发前已经许下完璧归赵的诺言!他正是循着一条实践诺言的艰难道路在英勇地捍卫国家的利益和个人心灵深处那份不朽的契约。
(开篇一例讲对个人的守诺,紧跟两例由对国君诚信上升为对国家忠信。摆事实,讲道理,更见诚信之伟大)
这些都是古老的故事了,历史和时间或许把它们打磨得有些褪色了,市井的喧嚣与霓虹灯的艳影淹没了人性的光华,我们不得不为那些失落的品质扼腕叹息。(古今对比,赞古贬今,以古讽今,发人深思)(诗化语言过渡,自然的承上启下,忧愤溢于言表)
那些唱着“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浮躁的人们,或许忘记了婚姻是一份幸福的契约,它是心灵的契约,只有用心守护,才能获得幸福的果实。(爱情为感情的升华,尚且如此,人何以堪)
那些想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贪婪的人们,或许忘记了当初在党旗下旦旦的誓言,那是行为的约束,更是信仰的直白,一个连自己的信仰都可以抛弃的人,社会也会最终将他抛弃。(信仰为理想的升华,尚且如此,人何以堪)
一颗缺乏约束的心灵是空虚的,游离的,就如同失去家园的灵魂,失去根的大树,失去源头的江河,只能堕落,只能枯萎,只能干涸……
一种来自灵魂的声音在呼喊:守住吧——心灵的契约:诚信!
(三组比喻警醒众人;结尾大声疾呼诚信的回归,振聋发聩,收结全文) 二、正反对比的方法
通过事物之间的正反对比,从而证实某个论点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方法,就叫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例文2]
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
人生,漫漫长路远,纷繁诱惑多。人,作为微小而孤独的个体,在人生的选择题前,无可避
易读文库
免地徘徊起来。再一个又一个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险象中,人,究竟能选择什么,该选择什么?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没有美貌的人生,或许是没有足够亮点的人生;但若没有诚信的人生则是没有一丝光明的人生。你可以不是潘安,你也可以不是西施,但你不可以失去别人对你基本的信任。“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没有诚信,生存世间的你可要作一粒悬浮其中的尘粒?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诚信好比一个乡间小伙,他每天只知弓着黝黑宽厚的脊梁在人生的沃土上默默耕耘;机敏则更像一个电脑黑客,他总是那样才思敏捷,头脑灵活,却总是不露真相,让人紧张。在人生的剧本里,一位老实塌实的演员总要比一个奸诈精怪的角儿更受观众青睐。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涵。举着“金钱万能”旗号东奔西走的人生注定是辛苦乏味的人生,满身的铜臭最终带来的只不过是金钱堆砌起来的冰冷的墓穴;而诚信,能给人生打底润色,让人生高大起来,丰满起来,它给生命灌注醉人的色泽与丰富的内涵,让生命在天地中盈润注目,善始善终。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荣誉更具实效性。没有一蹴而就的业绩,没有一成不变的山河,没有人可以顶着荣誉的光环过一辈子。荣誉是短暂的,它只是人生旅途中一小片美丽的风景,它美丽,也只是一小段的人生,诚信是培植人生靓丽风景的种子,你一直耕耘,就会一直美丽,你将诚信的种子撒满大地,你的人生将会美丽到天长地久。
选择诚信,是正确之选。在你一一权衡过后,在你层层过滤之后,你会猛然发现,在人生面纱下,最迷人的,原来是最没有矫饰、最朴实无华的诚信!你会发现,没有了诚信,生活原来是那样的索然无味!
在人生与风浪的洗礼中,有了诚信,你就用最阳光的心情高歌吧。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 三、喻证法
用比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叫喻证法。运用这一方法,推理能够深入浅出、道理说得明白、透彻,使读者容易接受。例如《拿来主义》一文中,在论述“如何拿来”时,就把外国文化遗产比作一所大宅子。这种比喻的论证方法很具体、生动,新鲜别致,深入浅出地阐明了道理,有助于读者接受文章的观点。
运用比喻论证进行说理时,比喻一定要贴切自然,毫不牵强,只有这样才能顺理成章。 评析:巧妙恰当的修辞,流畅和谐的韵律。此诗所以能得高分,主要因为有以下两大特点。 1. 多种巧妙恰当的修辞。(1)比喻巧妙。感情与认知,本是抽象的东西,可小作者通过两组恰当、贴切的比喻给予生动、形象的表现。值得提及的是,“帆樯”一词虽出现了两次,但前后为截然不同的意象,两组比喻也并非孤立的,而是相互映照、互为补充,让读者借助其意象的功用特征,去思考生活哲理。(2)引用精当,写诗作文往往离不开引用,而精当、恰切的引用更是以一当十、精警传神,名言“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既是对作文材料寓意的高度概括,又是小作者绘此“诗龙”的点睛之笔。
易读文库
2.通篇流畅和谐的韵律。写现代诗虽然
[例文3] 可以不押韵,但必须易读、上口,有节奏感、
感情是帆认知是船 有韵味。此诗不论排比、比喻、引用等修辞
读罢\"宋人疑邻\"的寓言材料 的使用,还是选择、假设句式的运用,都能
脑海不由掀起层层波浪 在充分表达诗意的同时,很好地突出“感情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话题 影响着认知”的主题。
打开我思绪的心窗 (四)引证法 感情是什么 引证法是运用演绎推理形式论证问题的一种 是河流的堤坝 方法。其特点是用已知的公认的道理、原则 是扁舟的楫桨 作论据来证明个别性的论点,也就是所谓的 是旋转的轮舵 “理论论证” 。 是高扬的帆樯 认知是什么 恰当地引用经典性言论或名言,能够增 是堤坝下的水流 强论证的说服力。例如《把握未来科技发展 是劲风下的帆樯 趋势》在记述“把握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尤为 是楫桨下的扁舟 关键”这一论点时,分别引用了马克思和邓 是轮舵下的方向 小平的话作为论据进行阐明。 事理的水流, 运用引证法需要注意:第一,引证要准确, 会流往何处认知的舟船, 不要片面或断章取义;第二,引证的内容最
将驶向何方感情的堤坝, 好是名人名言,以增强论据的说服力;第三,
往往决定水的去处亲疏的风帆, 一般来说,不要引证过多,不能以别人的观
常常左右船的航向 点代替自己的论述。 “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 [例文4] 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 感时花溅泪 \"西施,常出自情人的眼中 我国诗人有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丑恶,更显于仇敌的心上 其实,这句诗正说明了景随情迁的道理。对 如果心头遍布乌云 眼前必将是凄风苦雨 事物的认识和一个人感情有很大关系。 如果视野是万里晴空 对于常人来说,一粒沙子就是沙子,而在诗 心头必然是丽日骄阳 人的眼里,一粒沙子可以弥漫整个世界。一 有怎样的感情 粒水珠在诗人的眼里便可折射出整个世界。 往往就生发出怎样的认知、判断 因为诗人富于感情,对事物的认识便不同于 有怎样的情感 一般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往往就衍生出怎样的理念、思想 也可能是由于人们对事物感情的亲疏不同造
啊,感情 成的。
——先入为主的感情 在“人比黄花瘦”的女词人李清照眼里,
它就是那隆冬的夜雪啊 她的生活安定、幸福且少受战乱之苦,因此 一边掩盖着无数个丑恶 她才会“兴尽晚回舟,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 一边孕育着无数个善美 鹭”;然而世事沧桑,后期的地饱受战争流离 一边建构着无数个冷酷 之苦、丧夫之痛,对于她来说,这时的舟已 一边蓄积着无数个春光 是“载不动许多愁”。前一舟是幸福愉快的载体,后一舟却成为了愁绪与痛苦的寄托。难
道是舟变了?不,是她的感情变了,“物是人非事事休”。她对事物的认识抑或对,抑或错,其
易读文库
实本无定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有人说,中国人缔造了月。这话其实并未夸大。在科学上,月只是一块毫生命和感情的星体,但由于中国无数诗人无数美丽的诗篇却赋予了月亮以不朽的生命。在王维的诗中有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继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李白的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苏轼的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间青天”这些优美的诗句,至今细细体味,仍给人有余香,不绝于耳的感觉。但我们同时也会发现诗人的感情却不尽相同:王维的安适,张继的失意,李白的狂放不羁,苏轼的入世旷远。也正是如此,对于一事物月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同样,对于其他事物,诗人们也同样有不同的识,有人喜春,有人悲春;有人伤时,更有人感时。感情却是对事物认识的一基点,一个发散源。
千百年后,毛泽东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则抒发了一代伟人豁达的胸襟和壮志豪情。他对于“天”这一事物的认识也正是与他的宏大的师向私博大胸怀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人的感情亲疏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便也不同。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感情亲,则对事物爱好,感情疏则对事物厌倦。其实,这本是见仁见智的。
四、归纳法──根据一些个别事物的分析与研究,推导出一般结论的论证方法。
归纳反映着客观事物的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方法。因为个别中会有一般,一般要靠个别来表现,所以这种论证方法很有说服力,其用途极广。例如,司马迁在《极任安书》中有一段极为著名的话:“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书修列;不违迁蜀,世传《吕览》;韓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一连举了八个事例,从而得出普遍性结论;凡垂名后世之人,都是身处逆境、情意郁结的,其情怀发而为言,则成为不朽之作。这便是典型的归纳论证法。
运用归纳法要求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详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要透过现象抓本质,找出许多个别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以推导出一般性结论。事例要真实典型,又要恰当有力,与结论有必然的联系。
五、类比法──通过讲故事、打比方的办法将相类似的两件事进行比较,从而由此及彼,自然地得出新结论的论证方法。是类比推理在议论文中的运用
类比论证在议论文中经常使用。它以浅寓深,以近比远,形象鲜明,有很强的说服力。
例如,毛泽东的《愚公移山》一文,就是将中国革命与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相比较,指出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就必须象愚公一样率领子孙挖山不止。如此,才能感动“上帝”,完成中国革命的任务。类比得很贴切、新颖,结论的得出既明朗又深刻。
类比论证要求必须用同类事物进行比较,而且要求根据类比对象共有的本质属性来进行推理。要求作者用科学的观点分析研究客观事物,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类比是一种重要的论证方法,虽然得出的结论是或然性的,应当经过实践的验证,但如果是科学的类比而不是机械的类比,也能得出可靠的判断。如果类比的事物具有的共同属性愈多,结论的可靠程度就愈大。反之,则可靠性小,甚至犯机械类比的错误。“东施效颦”这个成语中的东施就犯了机械类比的毛病而遗笑至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