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上古文
一、字音
不亦说乎 (yuâ)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 (dài)....敏而好学(hào) 默而识之(zhì) 诲人不倦(huì) ...谥号(shì)谓(wâi) 哉(zāi) 焉(yān) 亦(yì) .二、词 语
文章中的“而”字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下列“而”字的意思为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承接)意思为然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表转折)意思为但,却 (3)敏而好学(表并列)意思为而且 (4)温故而知新(表顺接)意思为然后、并且 (5)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意思为但、却 (6)择其善者而从之(表承接)意思为然后 三、孔子及《论语》介绍
(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我国最早的语录体的散文集。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谈论。这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3)四书五经是指哪些著作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通假字
不亦说乎 “ 说”通“悦” 愉快,高兴 .学而不思则罔 “ 罔”通“惘” 迷惑不解 .五、归纳
(1)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 默而识之 (2)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
学而不厌 (3)相关成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不耻下问 诲人不倦 温故知新 不亦乐乎 学而不厌
22、《世说新语》二则
刘义庆
一、作家和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世说新语》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笔记体小说集。 二、字音词义见课文注脚
23、伤仲永 王安石
一、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卒谥号为“文”, “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重点词句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译: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于是)就向邻居借笔墨来给仲永。 2.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他的诗的意思是要奉养父母、团结族人。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马上就能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鉴赏的地方。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人对仲永五岁能作诗感到惊奇,渐渐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来对待,有的人还花钱请仲永题诗。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 6.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不能与前时的名声相称了。
2
特殊句式一、省略句:(括号内粗体字为句子省略的部分)
①不使(之)学 ②令(之)作诗 ③受之(于)天也 ④(余)还自扬州 7.泯然众人矣!
译:仲永的才能完全消失已经和普通人一样了或者完全如同常人了。 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然:„„的样子
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方仲永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最终成为普通人,就是因为他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9.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 10.还自扬州(倒装句)
现代语序:自扬州还(状语后置) 三、仲永的三个阶段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幼年)
②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十二三岁) ③泯然众人矣。(青年,今) 四、题目理解
“伤”,是“为......感到哀伤”的意思[意动用法]。流露出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强调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伤”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为仲永这样一个天才最终沦为一个普通人而感到惋惜,第二层意思是为像仲永的父亲这样不重视后天教育,思想落后的人而感到可悲,第三层意思是为那些天资不及仲永,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最终连普通人都不如,重蹈了仲永的覆辙的人哀伤。 五、文章的道理
方仲永的通达聪慧,其天资比一般才能的人高得多,而最终成了一个平凡得人令人感到痛惜的人,人是否能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要学习,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和对泯灭人才环境的批评。也对应了孔子的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六、虚词用法
虚词“之”
3
1、忽啼求之——代词,书写工具。 8、不能称前时之闻——助词,的。
2、借旁近与之——人称代词,他,仲永。 9、受之天——代词,通悟。 3、传一乡秀才观之—代词,仲永写的诗。 10、受之人——兼词,之于。 4、邑人奇之——代词,他,仲永。
1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介词,到。
5、或以钱币乞之——代词,仲永的诗。 12、于舅家见之——介词,在。 6、余闻之也久——代词,仲永的事。 7、于舅家见之——代词,他,仲永。 七、词类活用
1、邑人奇之——对„感到惊奇,形容动词作动词。
2、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渐渐用宾客之礼对待...,名词作动词。 3、利其然——认为„有利可图,名词作动词。
4、伤仲永——哀伤,惋惜,形容词作动词。为„感到惋惜。
24、木兰诗
一、作品简介: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交相辉映。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二、字词句
1、字音:机杼〔zhù〕 鞍鞯〔ān jiān〕 辔〔pâi〕头 鸣溅溅〔jiān〕 金柝〔tuî〕 阿姊〔zǐ〕霍霍〔huî〕可汗〔kâ hán〕 贴:军帖〔tiě〕;贴〔tiē〕黄花;字帖〔tiâ〕 2、通假字:
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 ②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火:通“伙”,伙伴。 3、古今异义:
①爷:古义指父亲,例: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4
13、贤于材人远矣——介词,比。 14、受于人者不至——介词,被。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词,例: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例: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⑤户:古义为门,木兰当户织;今义人家、门第。 ⑥迷离:古义为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⑦十二:古义为虚数多,今义数词,十二。 4、一词多义:
市:a.集市,例:东市买骏马; b.买,例: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 a.买(东西),例:东市买骏马; b.雇,租,例:欲买舟而下。 愿:a愿意,例:愿为市鞍马; b希望,例:愿驰千里足。 5、 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成语:
【扑朔迷离】 :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现指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磨刀霍霍】: 现多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6、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②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历经数年,有的战死,有的活下来凯旋。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着窗户对着镜子整理头发和贴上装饰。 三、《木兰诗》中木兰的形象
5
木兰是一个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她是人民理想的化身,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是一个深深扎根在中国北方广大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尤为可贵。
25 、诗五首 一、作者简介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李商隐:李商隐, 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郑谷: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 王勃: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26、卖油翁 欧阳修 一、字音
陈康肃sù 尧咨yáo zī 自矜jīn 家圃pǔ 睨nì之 矢shǐ 颔hàn之 忿fân然 杓sháo 酌zhuó 沥lì 二、词义
自矜:自夸。 睨:斜着眼睛看。
但微颔之:只是微微地点点头。但,只是;颔,点头。 笑而遣之:笑着打发他(卖油翁)走。
三、通假字 “杓”通“勺”
6
四、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意即藏书一万卷,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全集》。 五、本文揭示的道理
这是一篇写事明理的记叙文,记叙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六、补充文学常识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 (韩柳三苏欧阳修,安石曾巩八大家。) 2、诗人居士、字、号归纳 李 白,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白居易,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苏 轼,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欧阳修, 号醉翁, 号六一居士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
27、三 峡
郦道元
一、 字音
阙 quē处 重岩叠嶂 zhàng 曦 xī月 襄xiāng陵 líng 沿溯 sù 素湍 tuān 绝献yǎn 飞漱shù 属引zhǔ 二、 词义(见课文脚注) 三、 作者简介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人,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 郦道元在给《水经》作注过程中,十分注重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同时还博览了大量前人著作,查看了不少精确详细的地图。据统计,郦道元写《水经注》一共参阅了四百三十七种书籍。
28、古文二则
一、字音
7
蔡勉旃zhān 清稗bài类钞 徐珂kē 蔡璘lín 券quàn 亡wú何 愕è然 卒zú 辇niǎn 膺yīng 懋mào 傅fù 婺wù源 二、词义 重点字词 (1)通假字
亡何(通“无”,没有) (2)词类活用
①重责诺(形容词作动词,重视。) ②且父未尝语我(名词用作动词,告诉。) ③卒辇而致之(名词作动词,用车子装运。) ④乃能言(名词作动词,说话。)
谚语: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③大丈夫,一言九鼎。 ④人无信不立。
29、陌上桑
一、作品简介
《陌上桑》是汉代的一首乐府诗,最早见于南朝沈约编撰的《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南朝徐陵编辑的《玉台新咏》也收载了该诗,题为《日出东南隅行》。 二、字音
隅(yú) 敷(fū) 笼系(jì) 倭(wo) 堕(duî) 髻(jì) 缃(xiāng) 绮(qǐ) 襦(rú) 捋(lǚ) 髭(zī)须 著帩头(zhuï qiào) 踟蹰(chí chú)姝(shū) 宁可(nìng)不(fǒu)千余骑(jì) 骊(lí) 鬑鬑(lián)趋(qū) 三、词语 【古今异义】
1.但坐观罗敷(坐),古义;因为。今义;坐下。 2.使君谢罗敷(谢),古义;请问。今义;感谢,道谢。 【词类活用】
1.罗敷喜蚕桑(蚕桑),{名次作动词;“采桑养蚕”} 2.青丝为笼系(系),{动词作名词;“络绳”} 四、古代美女
8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 。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美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由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 “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 30、诗五首 一、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