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现代武术与传统文化的崩离与融合

来源:化拓教育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4卷 2008年第7期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engdu Sport Universi Vo1.34 No.7.20o8 现代武术与传统文化的崩离与融合 薛晓媛 (山西财经大学体育系,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中国武术的现代性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和关注的武术发展问题,更是中国武术在当代遭遇发展瓶颈亟待深入思考和反 省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悖论着眼,分析了中国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现代性与传统崩离的客观 现实及历史、文化成因,并进一步论述了应如何将中国武术现代性与传统融合,从而走出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中国武术;现代性;传统;崩离;融合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54(2008)07—o050—04 The Deviation and Amalgamation Between Chinese Wushu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Xue Xiao——yuan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Shanxi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Taiyuan,Shanxi 030006) Abstract:Moderni ̄in Chinese Wushu has been a topic at issue.It is worth further research and reflection in the contemporaw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ushu.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tradition”and” modernity”.this thesis is to analyze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factors which lead to the deviation between modernity and radititon in Chinese Wushu.and to explain how to integrate modernity and tradition in Chinese Wushu. Key words:Chinese Wushu,modernity,tradition,deviation,amalgamation CLC number:G852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1—9154(2008)07—0050— 4 从中国传统文化走来的中国武术,伴随着中国社 会的转型和现代化进程,正在遭遇现代性的问题所形 成的巨大历史漩涡。同样面临着“现代性”问题和现 代化过程中的困惑与苦恼。面对中国武术的发展,我 们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武术在文化多元化 的现代社会中的发展正在走向“边缘化”。传统武术 最核心的就是坚信每样事物都注定会被加速、被溶解、 被取代、被转化、被转型。正是这种社会生活新观念的 改变——既是物质的,也是文化的——才是真正的现 代性转变。”传统对现代的意义,正如尧斯所认为的: “现代往往是借势于或倚重于传统而获得合法性和力 量。”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每一次飞跃绝非单纯的崩 离或断裂,因为“传统还有与其他群体相融合的开放 性和不断更新的创造性。”l_2 全球化的今天,“在现代 性的多重建构或多元性中,文化始终是一个不可或缺 的层面。甚至不少思想家在解析现代性的矛盾体或矛 盾逻辑时,把文化现代性作为基本矛盾的一方加以考 虑。在某种意义上看,现代性的矛盾就是文化现代性 与社会现代化之间的抵牾冲突。”故此,中国社会在转 型过程中亟需解决好文化与社会、传统文化与现代社 会之问的关系,只有在“传统”与“现代”的悖论中维系 与创新才能创造出新的辉煌。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 如此,在现代化过程中走人发展瓶颈的中国武术同样 成为需要人们加以“保护”的对象,甚至有些拳种不得 不在流失中沦为历史和记忆;现代竞技武术在交织着 赞扬与非议的声音里艰难求索,在传统与梦想之间困 惑前行。故此,武术的“现代性”问题成为其走出漩涡 而亟需深入思考和反省的问题。 1“现代”与“传统”的文化悖论 “现代”是一个意义边界极为模糊的概念,“‘现 代’的话语——我们没有思考就滑进去的话语——从 来就不是纯粹描述性的,它具有一段彼此争锋的话语 历史。” 英国的斯图亚特・霍尔认为:“现代性理念 作者简介:薛晓媛(1961一),女,山西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收稿日期:2o08—04—22 ・5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7期 薛晓媛:现代武术与传统文化的崩离与融合 2008年 如此。 2现代武术与传统文化的崩离 2.1 传统武术与现代社会的崩离 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威胁下强烈地 感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冲击和挑战。经历了这场空前的 劫难之后,中国开始自觉地走上了向西方的学习之路, 力图增强国力,以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也正因如此, 中国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踏上了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武术,作为传统文化和冷兵器时代 的代表,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大潮流中告别以往的辉 煌逐步走向了发展的低谷;而西方体育,成为学习西方 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并逐渐在中国大地上蔓延开 来。进入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西方社会 凭借完善的商业运作方式和强有力的传播方式,使得 西方的体育文化迅速被世界所广泛地接受,但传统武 术的发展却在此过程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 竞技体育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和崛起完成了中国体育与 世界的接轨,但同时也将中国传统武术推向了一个冷 暗的角落。 诞生于欧洲近代文明主宰着近几百年来世界文明 前进的脚步,为全球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这 种文明全球化推进过程中也伴随着其他民族文化的退 让和牺牲。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也难于躲避这样一 种历史宿命。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的本质就是与西方 文化的接轨,而接轨也意味着妥协和追随,因此传统武 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一道,淹没在了现代化浪潮之中。 传统武术在现代性问题面前,更多表现出的是一种无 奈,因为“现代I生是近代西方世俗化过程的结果,在与 传统的关系上,现代性由其自身提供标准,显示出与传 统的基本对立性,在文化的层面上,现代性仍被视为是 西方文明特有的现象,即使现代性已呈全球化的趋向, 但它仍然是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话语下说的。”代表 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武术,在强势的西方文化的笼 罩之下获得话语权的难度自然可想而知。从近年来传 统武术的参与情况来看,“2000年中国群众体育的现 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以太极拳为典型代表的中国传 统武术在中国群众体育参与的体育项目表中,风光不 再,传统武术(含太极拳)已经位列10名之后,比较 1996年传统武术(含太极拳)占据前l0名的景象,不 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落差。” 在这样一种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下,中国传统武术 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民族文化内涵最 为深邃的、最能展示民族精神的、承载最多民族情感的 传统武术,其流失问题正实实在在地逼近我们。所以, 有学者发出了‘传统武术:我们最大宗最珍贵的濒危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武术亟待保护’的呐喊。” 由于文化内核的不同,中国传统武术与以奥林匹克为 代表的西方体育之问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面对西 方体育在世界体育中的主流地位和中国体育与世界接 轨后人们对西方体育文化的普遍接受,传统武术在当 代社会呈现出式微的发展态势,与现代社会在一种 “崩离”的状态下发展着。 2.2现代竞技武术与传统文化的崩离 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中国武术的命运在这个时 期也发生着转变,并逐步踏上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尽 管曾经辉煌一时的西方殖民体系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民族主义浪潮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但这并不意味着西 方帝国主义的全球扩张的结束,在当今“和平与发展” 的时代中则更主要表现在文化扩张的方面。“这种帝 国文化扩张,也渗透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和地 域研究,影响到中国研究和中国人的自我认同。跨国 的媒体不仅仅提供新信息、广告或娱乐节目,它还表达 和复制文化、经济观念、权利观念。” 奥林匹克运动 成为西方体育文化在全球扩张的典型代表。现代竞技 武术的产生,正是武术现代化过程中西方体育文化扩 张和渗透的产物。竞技武术发展模式是对于西方竞技 体育模式的一种复制,而这种文化复制所带来的结果 正如本雅明所言:“复制技术把所复制的东西从传统 领域中解脱出来。由于它制作了许许多多的复制品, 因而它就用众多的复制物取代了独一无二的存在;由 于它使复制品能为接收者在其自身的环境中加以欣 赏,因而它就赋予了所复制的对象以现实的活力。这 两方面的进程导致了传统的大动荡——作为人性的现 代危机和革新对立面的传统的大动荡。”-6 故此,现代 竞技武术取代传统武术而成为新时期武术发展的主 角,而在其不断的竞技化发展中逐渐与传统发生着崩 离。 竞技武术的出现是武术现代性问题中的一个突出 表现,是中国武术现代化过程的产物。与传统武术不 同,竞技武术发展是建立在西方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 之上的,而进入奥运会则成为其发展的重要目标。但 如今竞技武术发展的现状表明,“武术在进入奥运会 的过程中明显滞后于我们的东亚邻国,至今仍只能在 奥林匹克的门外徘徊。反观国内,竞技武术也正遭遇 瓶颈,市场化运作和产业化进程都遇到了很大困难。 ・5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4卷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年 这一现象出现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当代竞技武术在发 展过程中过多地屈从了西方的文化传统,而没有从传 的功效。故此,在强调文化立国的今天,对于传统武术 保护的态度并不是将其像文物一样加以封存,而应科 学、系统地发掘蕴藏于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文化基因,使 其能够在当代社会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对于世界文 化而言,中国武术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以人为 统武术这一巨大宝库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从而导致武 术这一本来颇具民族特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项目变得 ‘泯然于众人’,成为武术至今不能进入奥运会的致命 缺陷。” 究其根源,正是竞技武术与传统的崩离导致 了竞技武术在当代的发展困境。 本”、“贵和尚中”、“刚健有为”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无疑是当今西方文化发展困惑的“解药”,对世界文化 的平衡发展具有重大的价值。武术作为一种身体运 3现代武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3.1 武术的传统文化内涵:中国文化现代化中的庞大 文化基因库 “如果我们说保存生物进化中的各种基因以备不 时之需是目前世界科学界的一个重大课题的的话,那 么我们也应该重视人类在几十万年的进化中积累起来 的文化基因。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最大的文化基因 库。”-8 J1 而中国武术,正是从传统中走来的传统文化 基因库,我们可以从活态的武术中不断发掘出优秀的 传统文化基因,不仅成为武术自身发展的文化保障,也 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有利资源。“武术不仅 具有严密的哲学思想、系统的技击理论、独特的人体模 型、完整的锻炼体系,具有强身健体、祛病延年、防身御 敌、制人取胜、修心养性、悟道怡情等一系列神奇功效, 而且还依托一定的政治、经济背景,跟军事、宗教、教 育、医疗、艺术、嬉戏等活动紧密相连和相互渗透,表现 出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精神、哲学智慧、社会心态、风俗 民情、审美观念、艺术情趣、思维定势、行为方式,因而 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显著象征,是文化人类学和社会行 为学研究的宝库。”而现代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最大 的不同在于,它是武术现代化过程中西方体育文化的 产物,在其竞技化过程中逐渐失去了传统武术文化主 脉的支撑,并导致其在专业化训练和“高、难、新、美” 的不断追求中深深陷入了发展的困境与尴尬。传统武 术历经长期的发展形成了庞大繁复的体系,其强大的 生命力是其能够在当代社会依旧拥有自己生存的土 壤,但受冷落的现实使其以一种自生自灭的方式发展 着,并未得到现代社会的重视与扶持。传统武术在当 代社会发展的式微,不仅仅是关心武术的人们所产生 的一种担忧,同时也是中国本民族文化发展中的一种 遗憾。面对武术现代性的种种问题,究其根源是由于 其在现代化过程中与“传统”的崩离。甚至中国武术 素来讲求的“武以德为先”,也在当代社会中遭遇了现 代竞技武术发展中出现的道德失范。中国武术中所蕴 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成果无法在当代社会中发挥出应有 .52. 动,将“术”和“艺”、“内”与“外”完美结合,从而使参 与者获得“天人相合”、“内外兼修”的精神体验与生命 感悟,不失为一种可供全人类共享的高层次的身体实 践和生命体悟。 3.2在大众参与中挺立:从传统中走来的身体文化 中国武术(尤其是传统武术)较之西方体育而言, 是一种符合中国文化精神的身体文化,同西方竞技体 育中的许多项目一样,都是从各自传统中产生、发展而 来的,它不单单是属于中国大众,也是属于全人类的文 化体育形式。我们应当认真思考和挖掘中国武术对于 中国文化发展、对于中国大众的体育参与的价值,从而 改变中国武术在西方体育之外的狭小空间中艰难前行 的局面。而这种局面的产生是由于:中国体育自近代 起走上了一条西方模式的发展道路,在与西方体育 (世界体育)接轨的过程中,在西方体育文化和形式大 量涌人中国的情形之下武术原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 大的变迁。 中国武术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建立在中国的文 化传统之上的。“作为一种身体活动和一个独特的人 体文化符号,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华文化的“全息元”, 全面地表达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精神、思维定势、行为 方式和审美情趣。” 从传统中走来的中国武术虽然 经历着时代的考验,但传统文化的烙印是其生命力的 根本保证,使得中国武术能够在现代化社会中继续生 存发展着。如今,尤其城市中,大众体育参与空间几乎 被西方的体育形式所占据,中国武术的发展现状与问 题与近代中国文化遭遇文化危机之后的文化转型不无 关系。但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西方国家包括美国 的许多学者早已开始批评现代化的危害,重新探索传 统文化的价值。”_8 以致许多西方人将其探索出路的 目光投向了东方,投向了中国。太极拳运动在西方一 些国家的盛行甚至被引入到科研领域,正是中国武术 特有的文化内涵和运动形式在现代社会中发挥价值的 有力佐证。 传统武术需要长期的修炼而达到“内外兼修”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7期 薛晓媛:现代武术与传统文化的崩离与融合 2008丘 目的,这对于我国推行全民健身和终生体育的理念具 正归宿,只是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卷入了现代性问题的 有重大的意义。武术是符合中国文化精神和品位的身 体运动形式,通过持久的习练不仅可以达到强身健体 的目的,而且可以在不断参与武术的过程中提升自身 历史漩涡。基于此,中国武术的发展应当从传统与现 代的悖论关系中寻出问题的根结,找到中国武术与现 代社会的结合点,从而穿越“现代性”的历史漩涡,迎 的文化修为。当代社会带给人们巨大的压力,处在 “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大大增加,传统武术的“健心”价 值对于人们调节心理方面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与西 方体育相比,建立在与西方完全相异的文化传统基础 上的中国武术,其多元化的价值已超越了单纯的一种 体育运动,并能够在现代社会中体现出较大的适用性。 故此,中国武术作为一项极其符合中国文化精神和文 化品格的身体文化,势必会在全球大众的体育参与中 挺立,在文化全球化时代中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4结语 “现代性通常被作为与传统相对举的概念。也就 是说,现代性意味着告别传统的历史进程。文化现代 性亦然。所以说,现代性如何从传统中脱胎而来,如何 在传统中演变,如何改变传统,这显然是一个无法回避 的问题。”中国武术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境遇和变 迁关乎着中国武术的发展与未来。在“传统”与“现代 性”的争锋中,在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长期的对话与 竞争中,中国武术中的“传统”与现代社会的崩离远远 超出了与现代社会的融合,这是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 现实,也是中国武术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遭遇发展瓶 颈的文化成因。但这一现实并不代表着中国武术的真 来新时期发展的灿烂朝霞。 参考文献 [1]周宪.文化现代性精粹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6,6(22):51,52,序言14,序言16. [2]陈波,张怀民.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之路[M].郑州:河南 人民出版社,2004,26:27—28,29,86,89. [3]于志钧.中国传统武术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序1,序4. [4]王岗,邱丕相.中国武术:尴尬的境遇与发展的新策略[J]. 体育与科学,2006(4). [5]王斑.全球化阴影下的历史与记忆[M].南京:南京大学出 版社,2006:195. [6]周宪.文化现代化与美学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5:229. [7]邱丕相,马文国.关于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J],西 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6). [8]胡军,孙尚扬.诠释与建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199,201,202. [9]王岗.武术发展中的“文化围城”现象审视[J].北京体育大 学学报,2005(10). ・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