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角色游戏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最新年文档

角色游戏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最新年文档

来源:化拓教育网
角色游戏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引言

幼儿园是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感受交往的乐趣,使幼儿能够与他人亲密合作,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使幼儿获得良好的交往体验。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能够起到良好效果,通过角色游戏可以使幼儿增进了解、沟通情感,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幼儿教师要正确利用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1.幼儿交往能力角色游戏的含义 1.1幼儿交往能力

所谓交往能力,是幼儿能够与同伴或成人进行交往的能力。幼儿要能够对各种人际关系进行处理、对环境中的各类信息进行吸收,使自己与外界环境产生联系。对于幼儿而言,与同伴的交往能力是交往能力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幼儿要能与年龄相仿的同伴进行互动合作,并逐渐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幼儿的交往能力往往是在学习和游戏中获得的。交往具有相互性,幼儿可以在交往过程中提高社会性,从而了解公正、公平和民主等人际关系交往准则,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品质。 1.2角色游戏

所谓角色游戏,是幼儿以想象和模仿的方式,对周围生活环境进行创造性地反映,幼儿通过扮演某个社会角色将自己对周围

环境的感受表现出来。角色游戏是幼儿非常欢迎的一种游戏,幼儿能够自主选择想要扮演的角色,并构筑游戏情节,主动表达自己对周围环境的领悟和理解。角色游戏中往往要体现一些社会性关系,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要对想象中的角色关系和真实的同伴关系进行处理,这就让幼儿能够与同伴进行交往和互动,从而有机会了解他人不同见解,对各种关系进行协调。角色游戏中往往出现一些人际关系冲突,让幼儿能够在游戏过程中学会改善人际关系,与他人进行正常交往。 2.角色游戏对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作用 2.1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

人的自我意识受到后天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幼儿能够在角色游戏中发展自我意识。人的自我概念的形成需要得到他人的评价和反馈,通过他人的态度、行为方式认识自我[1]。幼儿可以在角色游戏中扮演不同角色,与同伴交往,对“他人”与“自我”概念进行区分,为交往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2.2有利于幼儿顺利度过“去自我中心阶段”,矫正幼儿的行为

人在婴幼儿阶段会出现“自我中心”的心理状态,这是一种自然的、正常的心理特征[2]。幼儿进入幼儿园后,通过与同伴的交往将会逐渐去除“自我中心”的心理状态。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很少有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又容易受到父母和长辈的溺爱,往往表现出骄傲、蛮横、自私无理等

不良行为。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幼儿尝试扮演不同社会角色,体会转换角色看待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往与合作,共同完成游戏。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能够得到有效纠正。 2.3帮助幼儿学会合作

合作是一种重要的交往能力,也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人际交往方式。我国绝大部分家庭都是“4-2-1”模式,幼儿很少有能够与年龄相仿的同伴共同合作、完成一件事情的机会。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对成人的生活技能进行模仿,扮演不同社会角色。幼儿能够在游戏过程中对角色身份的情感和内涵进行体验,为了参与游戏、完成游戏,幼儿要尝试与同伴合作和分享,并调整自我,让同伴接受自己。由于角色游戏中往往具有两个或以上的角色,幼儿需要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 3.如何利用角色游戏来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3.1选择合适的角色游戏主题,创造良好的角色游戏环境 3.1.1在角色游戏中提到选择方面,幼儿教师要将选择权交给幼儿,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如理发师、老师、交警、司机、医生、爸爸、妈妈,等等,这些都是幼儿比较了解的人物,能够对其职责和行为进行模仿,其他幼儿更能够引起共鸣。

3.1.2在选定一个合适的游戏主题之后,幼儿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游戏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幼儿教师首先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为幼儿提

供一个宽敞、干净、整洁、温馨的游戏场所,根据不同的游戏主题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如成套的医疗器械玩具、理发工具玩具、教师经常使用的书本和粉笔、交警使用的“指挥棒”,等等。教师也可以将准备游戏材料这个任务交给幼儿,让他们在家中收集一些可以利用的废旧材料制作游戏道具。如幼儿可以收集纱巾和头饰扮演“妈妈”,收集旧领带扮演“爸爸”。还可以利用一些废旧材料自制道具,如用饮料瓶制作医生用的“输液瓶”,用牛奶盒制作茶杯,用纸巾来制作白胡子,等等。 心理环境的创造非常重要,要为幼儿营造一个自由、民主的游戏氛围,让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游戏主题和游戏材料,并选择自己想扮演的游戏角色,让幼儿能够畅所欲言。幼儿教师不要过多干涉幼儿的游戏过程,要让幼儿自由地发挥想象。

3.2有意识地指导幼儿游戏活动,使幼儿的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幼儿教师让幼儿能够自由地进行游戏,这并不代表幼儿教师对游戏活动不管不问。恰恰相反,幼儿教师作为整个游戏的“导演”,要对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的交往问题,全面提高幼儿交往能力。当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了同伴冲突或消极情绪时,幼儿教师要及时介入,对幼儿的交往行为进行指导。幼儿教师最好不要打断幼儿的游戏过程,如在“公交车”游戏中,扮演乘客的幼儿与扮演司机的幼儿产生矛盾,游戏出现障碍,此时教师就可以以售票员的身份参与游戏中,帮助幼

儿调解矛盾,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格外注意一些交往能力较弱的幼儿,他们或者害羞内向,或者霸道蛮横,在交往能力落后于其他幼儿,往往受到其他幼儿的排挤。此时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改变一些不良的交往习惯,并教会他们一些交往技能,鼓励他们与其他幼儿进行平等交往,直至他们能够与其他幼儿正常交往。 3.3扩大交往范围,拓展游戏空间

角色游戏中的人际关系越复杂、人物关系越多,越能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3]。幼儿园可以开展跨班游戏活动,拓展游戏的空间,使幼儿获得更大交往空间。可以让大班、中班的幼儿与小班幼儿共同进行角色游戏,大班、中班的幼儿在交往能力方面已经得到了一定锻炼,如学会了一些文明用语和文明行为,能够处理一些交往中的问题,而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还比较弱。可以选择一个能够让两个班的幼儿共同参与的游戏主题,让两个班的幼儿共同参与一项角色游戏。在跨班游戏中,大班、中班的幼儿能够学会包容体谅,小班幼儿可以对大班、中班幼儿在游戏中体现出的交往进行模仿。如在“饭店”这个游戏中,可以让两个班的幼儿分别扮演服务员和顾客。先让大班、中班的幼儿扮演服务员,当小班幼儿扮演的顾客进入饭店后,大班、中班的幼儿扮演的服务员要对他们说“欢迎光临”,并为其拿来餐具。小班幼儿会在这个过程中自觉地模仿这种行为。再将角色调换,让小班幼儿实践这些文明用语和文明行为。还可以让一名大班幼儿扮演经理,

对小班幼儿扮演的服务员提出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了包容他人的行为,并由观察他人的行为矫正自己,从而与他人更好地交往。 结语

角色游戏对于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在角色游戏结束后,教师要充分肯定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的社会性,如文明有礼、尊重他人、和平解决冲突,等等,并为幼儿树立良好榜样,不断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