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暑假安全注意事项
快乐暑假,“安全不放假”。面对愉快的暑期生活,我们时刻要牢记“安全”这两个字,绷紧“安全”这根弦,时刻不忘安全先行。为了确保同学们能过一个安全、健康、有益、愉快的假期,现将假期有关安全注意事项作如下强调,希望同学们能自觉遵守。让我们过一个健康、安全、有意义的暑假! 一、预防溺水
(一)珍爱生命 远离溺水
▶ 每年 6-8 月和 10 月为溺水事故高发期; ▶ 82%溺亡事件发生在离家不远的水域; ▶ 在溺亡的孩童中,65%都是会游泳的; ▶ 79%溺亡的儿童,都没有做好安全措施; ▶ 发生溺水事故时 99%的家长都不在身边;
▶ 溺水是我国儿童的第一位致死原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远离危险水域
一般发生溺水的地点在:水库、水坑、河流、溪边,非正规的游泳池„„快乐过暑假 安全不放假
(三)坚决做到“六个不”
1、不私自下水游泳;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3、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四)警惕:游泳池成为“杀手”
近年来,游泳池溺水事故呈现上升趋势。一定要选择正规游泳池,做好安全 防护和监管,切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因为在周边人看
来,处于溺水状态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异常。他们会站立, 头微微仰着,双手在水里划动,就像在潜水玩一样。
(五)游泳注意事项
▶ 选择正规、安全的游泳场所。▶ 必须在成人的陪同下游泳。 ▶ 做好准备活动,下水前应先做热身运动。▶ 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不要在水下憋气。
(六)不慎落水如何自救
1、如果你不习水性,应迅速把头向后仰,口向上,尽量使口鼻露出水面, 不能将手上举或挣扎,以免使身体下沉。
2、及时甩掉鞋子和口袋里的重物,但不要脱掉衣服,因为它会产生一定的 浮力,对你有很大帮助。
3、假如周围有木板,应抓住,借用木板的浮力使自己的身体尽量往上浮。
4、如果有人跳水相救,千万不可死死抱住救助者不放,而应尽量放松,配 合救助者把你带到岸边。
(七)同伴落水怎么办 1、正确施救 ✔特别注意
未成年人不具备直接救人的能力,严禁下水或手拉手救援。即使指挥救援, 也一定要以保障自身安全为前提。 ✔大声呼救
碰到有人溺水,不要慌乱,第一时间大声呼叫,找大人帮忙,同时拨打 110 报警,如果有多个同伴在一起,要派出一人去寻求大人帮助。 ✔寻找漂浮物
寻找身边的漂浮物抛向溺水者,如救生圈、木板等;如果没有漂浮物,也可以在书包里装满矿泉水瓶抛给溺水者。 ✔寻找竹竿或树枝
寻找竹竿、树枝等递给落水者,也可以把衣服打成绳结抛给落水者,救人时 要趴在地上降低重心,以免被拉入水中。 2、错误施救 ✘不能直接下水施救
不能直接跳下水施救,未成年人没有足够的能力下水救溺水者,千万不能下水救人,以免发生群死群伤的悲剧。 ✘不能手拉手施救
不能手拉手施救。落水者力大无比,稍有不留神就会被落水者拉下水,造成多人连环溺水的悲剧。
(八)防溺水口诀
水深切勿急下水,水浅同样有危险。儿童溺水在瞬间,大意往往酿隐患。
溺水未必喊救命,挣扎异动快发现。静静漂浮最可怕,迅速反应早识别。
盲目救人常丧命,岸边拉手更不行。首先投掷漂浮物,竹竿衣服或绳索。
专业救援是首选,立即呼叫 120。没有反应没呼吸,尽快复苏莫迟疑。
开放气道再通气,胸外按压要持续。保暖送医很重要,正确施救抢时间。
(九)溺水自救常识
1、镇定第一 落水后应保持镇定,胡乱举手挣扎反会使身体下沉、呛水而淹溺。
2、仰泳露鼻 可采取头向后仰、面部向上的仰泳法,使口鼻露出水面进行呼吸。
3、深吸浅呼 吸气要深,呼气要浅。
4、缓解“抽筋” 若肌肉痉挛(“抽筋”),用手握住痉挛肢体的远端,做反复屈伸运动。
5、保存体力 会游泳者在落水自救的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抽筋”,并保存体力。
二、交通安全
遵守交通规则,未满 12 岁的儿童勿独自骑车。未满 16 岁的儿童勿骑电动车。不能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骑车和逆袭骑车。勿骑车横冲直撞,争道强行,与机动车抢道。转弯需要减速,并且打手势。勿在路口抢信号。勿骑车双手离把。追逐打闹,三五并行。不乘坐无证车辆或“黑车”。
三、消防安全
爱护消防设备,保持通道畅通,不要损坏消防器材。学会拨打“119” 报警电话,讲明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等。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务。不要乘坐电梯。如果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室外着火,门已发烫时,千万不要开门,以防大火窜入室内,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窗缝,并泼水降温。
四、自然灾害
(一)如何应对泥石流
1、沿山谷徒步行走时,一旦遭遇大雨,发现山谷有异常的声音或听到警报时,要立即向坚固的高地或泥石流的旁侧山坡跑去,不要在谷地停留。
2、一定要设法从房屋里跑出来,待在开阔地带,尽可能防止被埋压。
3、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一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 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向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走。发生山体滑坡时, 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 4、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二)如何应对台风
1、台风来临前,应准备好手电筒、食物、饮用水及常用物品等,以备急需。
2、关好门窗,检查门窗是否坚固;取下悬挂的东西;检查电路、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
3、最好别出门,不要在大树下避雨,不要在雨中打手机,骑车不要打伞,更不要去台风经过的地区旅游。有车族停车要远离花盆、广告牌。
4、住在低洼地区和危房中的人员或借住亲戚家,或到避灾点,及时转移到安全住所。
5、台风来临时,千万不要在河边或桥上行走,不乘坐交通工具,就近寻找避难场所。
(三)如何应对雷电强降雨
当在户外遭遇雷电暴雨天气,可采用以下方法躲避危险: 1、待在低处:在雷雨天要远离山顶、高大的树木和四周没有任何东西的砾石,待在低洼处或平地上。如果你正站立着的话,马上蹲下来,然后弯腰至膝。
2、绝缘:如果不能离开高处,不要坐在潮湿的地方。弯腰低头、抱膝抵胸, 脚要离开地面,四肢并拢,不要用手触地,那样可能会传导雷电。
3、远离金属物:雷电来临时,不要握着金属物品。远离金属建筑和栅栏。靠近大的金属物体很危险,即使没有发生接触,热的空气也能对肺部产生伤害。
(四)如何应对地震
原则:因地制宜,就近就地躲避,保护生命安全。
1、如果地震发生时身处户外,应迅速避开高大建筑物;远离水坝、陡坡山崖、变压器、高压线、电线杆,以防触电;不要在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附近停留。
2、地震发生时,如果所处的是平房或楼房一层,且室外比较开阔,可以力争迅速跑出室外避震。
3、如果是楼房二层或以上,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优先选择立即躲避在卫生间等有承重墙或支撑物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迅速伏地趴下,尽量蜷曲身体,快乐过暑假 安全不放假降低身体重心;护住头颈,不要压住口鼻;或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防止摔倒或身体移位。
五、网络安全
(一)做到“九个不要”
1、不要轻信网上好友异常信息和陌生网友提供信息; 2、不要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 3、不要点击情况不详的网址链接;
4、不要打开源头不明的各类文件(包括文件、图片、音视频等); 5、不要下载使用非正规渠道的软件;
6、不要随意连接公用 WiFi 网络(个人热点使用完及时关闭); 7、不要扫描没有安全保障的二维码(谨慎开启授权); 8、不要浏览违法违规网站;
9、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朋友圈晒照个人信息记得打码)。
(二)中学生上网安全知识
1、网络交友要警惕,注意区分网络与现实的区别,避免过分沉迷于网络。
2、不要在不信任的网站上留下任何个人真实信息(包括姓名、年龄、住址以及就读学校、班级等),或者把这些信息透露给其他网友。
3、谨慎防范网络中出现的有不良意识的网友或违法分子,注意加强个人保护意识,以免不良分子对个人生活造成不必要的骚扰。 4、在网络活动中应守法自律,对网络上散播有些有害的、不实的公众信息进行分辨,不要受不良言论和信息的误导,不要参与有害和无用信息的制作和传播。
5、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和网友直接会面或参与各种联谊活动,以免被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危及自身安全。
6、应在家长的帮助和指导下进行网络购物或交易,事先对商品信息或交易情况进行核实,不轻易向对方付款或提供银行卡密码,警惕网络诈骗。
7、家长应对学生上网情况多加关心、指导和监督,并适当控制学生上网时间,避免长时间上网引起的各类病症发生。
六、食品安全
1、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 QS 标识,不购买三无食品。
2、不到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减少食物中毒隐患。
七、居家安全
(一)用电安全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总电源。 2、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接触、探试电源插 座内部。
3、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4、遇到雷雨天气,要停止使用电视机,并拔下室外天线插头,防止遭受雷 击。
(二)人身安全
1、独自在家时不要轻信陌生人,陌生人敲门不要开门。
2、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遇到危险及时告诉父母或打电话报警,不被陌生人甜言蜜语所迷惑,防止被拐骗人。
3、不要蹬踏阳台上的凳子、花盆、纸箱等物体,容易摔伤、甚至发生坠楼事故。
4、不爬窗户,严禁在窗台上玩耍。
(三)心理健康
1、针对居家学习生活产生的郁闷、烦躁、紧张、焦虑、沮丧、恐惧等不良情绪,要及时进行自我调节,必要时寻找父母或专业人士进行心理疏导。
2、可与父母、老师共同商量教育方法,或通过已开通的各级心理辅导热线、咨询平台寻求帮助。每天要挤出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3、多与父母交流谈心,分享自己的喜悦、苦闷,使居家生活更温馨更健康。